什么是专利文献-
- 格式:docx
- 大小:12.87 KB
- 文档页数:1
文献检索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二次文献信息:二次文献也称二级文献,它是将大量分散、零乱、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整理、浓缩、提炼,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加以编排存储,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检索利用。
2.学科化服务:指图书馆设专人与某一学科专业作为对口单位建立联系,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相互沟通,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的收集和提供文献信息的服务。
3.网络电子图书:以电子图书形式发行,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以网上交易为主要支付手段的图书。
4.专利文献:是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地区及国际性专利组织在审批专利过程中产生的官方文件及其出版物的总称。
5.引文分析法:引文分析法,就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的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分析对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信息计量研究方法。
6.书目数据库:是指存储某些或某一个领域的二次文献书目数据的一类数据库。
7.个性化导读服务:又称阅读指导服务,是图书馆针对各类型读者,采取各种措施主动诱导读者的阅读行为,提高其阅读意识,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益的一种教育活动。
8.双词频控制检索:指对一个检索项中的两检索词分别实行词频控制,也就是一个检索项使用了两次词频控制。
是针对单项双词组合检索而设置的。
9.专利法:专利法是确认发明人(或其权利继受人)对其发明享有专有权,规定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的法10.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
具体的说是指所有以电子数据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纸介质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资源。
11.参考数据库:指为用户提供信息线索的数据库,它可以指引用户获取原始信息。
参考数据库包括书目数据库(Bibliographic Database)和指南数据库(Referral Database)。
文献检索一.名词解释:1.专利文献专利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技术发明,并独占其制造、使用、销售等权力。
专利文献(PL)是实行专利的国家地区及国际专利组织在审批过程中产生的官方文件及出版物,包括专利证明书、专利翻译摘要书、专利公报、专利分表、专利检索工具。
2.三大检索世界三大检索:科学引文检索SCI、工程检索EI、科学技术会议录检索ISIP。
3.二次文献把一次文献按一定的系统和原则进行整理、简化、加工而成的检索一次文献的工具性文献,如:目录、索引、文摘等检索性工具书。
4.受控语言又叫规范化语言、人工语言。
就是认为的对索引词和检索词加以控制和规范,使每个检索词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排除了自然语言中同义词、多义词、同形异义词现象。
5.信息素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和信息道德。
6.calis是指中国高等教育保障体系,其域名为。
7.引文追溯法以论文作者在文章后所附的参考文献等为线索来进行追踪查找,发现所需文献的方法。
8.同引文献与本文有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者依据。
9.搜索引擎是一种接受因特网用户查询指令,并向用户提供符合其查询要求的相关网站或网页信息资源的系统。
是一个在Internet中主动搜索WWW信息并能进行自动索引,提供查询功能服务的网站。
10.学科导航为读者有效利用馆藏或网络信息资源而建立的专业学科资源导航服务系统。
11.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从事劳动活动而创造的精神财富所带来的应享有的权力,分为工业产权和版权两大类。
12.IPC国际专利分类,是世界各国专利机构都采用的专利分类方法和工具。
13.NSTL、是一个虚拟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它以中国科学院系统的图书馆为主体,联合其他图书馆和信息中心,通过互联网面向全国提供从文摘到全文以及专题信息的全方位服务,网站为。
14.二次检索二次检索是在前次检索结果的范围内两次进行查找,以达到缩小检索范围,使检索结果逐步接近课题要求的目的,其作用相当于在前后两次检索之间作逻辑与运算。
查找中国专利美国专利日本专利其他国家专利找不到的?专利文献是指个人或企业申请专利权,专利主管机构批准、公布专利权过程中所产生的技术资料。
它包括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专利文摘和专利分类表等。
专利文献信息是一种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含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具有新颖性、首创性和实用性等特点,人们在进行科研创新和产品开发与生产时往往要利用它,是科研人员必须经常查阅的重要资源。
现在,各国专利部门和专利信息服务机构都通过互联网上提供各种专利服务,有的还提供各种类型的专利文献全文信息。
中国专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专利法)于1984年3月12日正式颁布,于1985年4月1日起开始施行。
截止到2005,中国专利申请累计达2,761,196件,其中国内申请专利2,257,284件,占82.8% 外国来华申请503,912件,占18.2%;授权专利1,469,505件,其中国内占86.2%,国外占13.8%。
中国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年限分别为:20年、10年、10年。
中国专利文献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查找:◆中国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1985年9月10日以来公布的全部中国专利信息,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的著录项目及摘要,并可免费浏览到各种说明书全文及外观设计图形。
◆中国专利信息中心专利检索系统提供1985年以后中国专利全文的检索与全文浏览。
可检索专利的法律状态的检索。
◆欧洲及世界专利数据库(esp@cenet)欧洲专利局(EPO)制作的专利文献数据库。
可以免费检索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其中大部分专利说明书可以在线浏览和逐页下载全文。
提供EP、Worldwide、WIPO的检索。
◆ 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DII)DII覆盖了全世界1963年以后的约1千万项基本发明和2千万项专利。
DII将“世界专利索引(WPI)”和“专利引文索引(PCI)的内容整合在一起,采用ISI Web of Knowledge平台,通过学术论文和技术专利之间的相互引证的关系,建立了专利与文献之间的链接。
什么是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是专利制度的产物,反过来说又是专利制度的重要基础,在专利审查和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专利文献是指专利申请文件经国家主管专利的机关依法受理、审查合格后,定期出版的各种官方出版物的总称。
专利文献有多种形式及不同的载体,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专利文献不仅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书和发明专利说明书,也包括有关发明的其它类别的文件,还包括专利局公开出版的各种捡索工具书(如专利公报、专利年度索引等)。
所以可以说,专利文献是各国专利局以及国际性专利组织,在审批专利过程中产生的官方文件及其出版物的总称。
我国出版的专利文献主要包括:(1)(2)发明专利申请
(3)(4)
专利文献出版社是中国专利局所属出版发行专利文献的专业出版社。
1985年9月开始出版以纸件为载体的三种专利公报、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发明专利说明书及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并相继出版了专利年度索引。
1987年开始出版发行以缩微胶片为载体的公报和说明书的专利文献。
1992年开始出版发行中国专利文献的CD-ROM光盘出版物,标志着我国专利文献的出版迈入电子化时代。
目前出版社同时以纸件、缩微胶片、CD-ROM光盘三种载体向国内外发行中国专利公报、中国专利说明书等多种专利文献。
《文献检索》作业讲评(1)一、名词解释1.文献检索:是将文献按照一定方式集中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按照文献用户需求查找出有关文献或文献中包含的信息内容的过程。
广义的文献检索包括文献的存储和文献的检索两个过程。
狭义的文献检索就是找出自己所需的文献。
2.检索语言:是用于描述检索系统中文献的内容特征及外表特征和表达用户检索提问的一种专门化的标识系统。
检索的匹配就是通过检索语言的匹配来实现的。
3.后组织式语言:是指在检索前检索系统中的检索标识是独立的,实施检索后,才根据检索需要进行组配的检索语言。
如叙词语言、单元词语言、关键词语言属此类型。
4.电子文献资源:电子文献资源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把文学、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文献存储在光、磁等非印刷纸质的载体中,以电信号、光信号的形式传输,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和其他外部设备等方式再现出来的一种新型文献资源。
5.参考数据库:是指包括各种数据、信息或知识的原始来源和属性的数据库。
数据库的记录是通过对数据、信息或知识的再加工和过滤,如编目、索引、摘要、分类等,然后形成的。
一般来说,参考数据库主要针对印刷型出版物而开发的,它包括书目数据库和指南数据库两种。
6.OPAC:是英文Online Public Access Catlogue的首字母缩写,可以译为“联机公共书目查询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供读者查询图书馆藏书目信息的联机检索系统。
它是图书馆自动化的基础,也是未来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组成部分。
1.电子图书:又称为数字图书或Ebook,是随着电子出版、互联网以及现代通信电子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图书形式。
电子图书应具有三要素:(1)电子图书内容。
(2)电子图书的数字存储设备。
(3)电子图书的阅读软件。
2.网络电子图书:是以电子形式出版发型,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以网上交易为主要支付手段的图书。
1.前方一致检索:也称为后截断检索,是指在某一检索项内容中,检索前方与检索字/词完全一致的文献。
第一节专利基本知识一、概念(一)、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专利从法律上来说是一项产权,产权有三种:动产权、不动产权、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又叫智力成果权,是指智力劳动者对其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智力劳动成果主要指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文化知识等精神产品,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商品:因为进行智力劳动需要耗费心血并投入大量的时间与资金,所以智力劳动所创造的成果是具有价值的;另一方面,智力劳动成果还能够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因而这种成果又具有使用价值,所以智力劳动成果应当作为商品加以保护。
但我们知道,智力劳动成果是非物质化的知识形态的劳动产品,它没有一定的形体,也不占据一定的空间,人们对它的占有不表现为实在的、具体的控制,而表现为认识和利用。
智力劳动成果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仅是表现智力劳动成果的载体,绝不是智力劳动成果本身,智力劳动成果的价值是其载体难以包容和体现的。
所以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品的财产权,保护这种财产权免受侵犯就不象保护有形财产权免受侵犯那么明确、那么容易实现或做到。
所以为了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必须通过特殊的法律措施。
所以就产生了不同以往的财产法的新的法律制度:在与商品生产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发明领域出现了专利权(patent right);与商品销售活动密切关联的商品标记方面出现了商标权;在文学艺术创作及科学作品以商品形式流通的领域出现了著作权(copytright);这些法律形式最后逐步扩大为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分为两部分,即“著作权”和“工业产权”。
⑴著作权(Copyright):也叫版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照法律享有的专有权利。
⑵工业产权(Industrial Property):工业产权包含的内容有:专利、商标等。
(二)、专利(patent)专利是指一个国家授予创造发明人在一定时间内对该发明创造的独占实施权,包括专利产品的生产、使用和销售,专利通常包括三个涵义:(1)专利权(patent right),以法律的形式保护发明人在一定期限内享有对其发明的专有权。
专利文献§1基本知识一、专利基本概念1.专利制度是国家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保证和鼓励创造,推动技术进步的管理制度。
2.专利权指受到专利法保护的对某项发明创造在规定期限内享有的制造、使用和销售的独占权。
3.专利获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就是专利。
专利有三个方面的含义:1)指专利权这是从法律的角度上说的,指在规定的有效期限内,专利权人对发明创造享有独占权,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其他人不得随意使用该项发明,否则就属侵权行为,要追究法律责任,但专利权可以通过转让的形式,让他人有偿使用。
这是最重要的含义。
*专利权的特点:排它性:即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其他人不得使用该项发明。
否则被视为侵权。
时间性: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有效,期限届满自动终止。
专利的保护年限一般在5-20年之间,这一期限为权限期。
我国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从申请日起计算。
地域性:一国确认和保护的权利,只能在该国范围内有效。
2)指获得专利的发明创造这是从技术角度上说的。
*特点: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3)指专利文献主要指专利说明书,这是从文献角度说的,专利说明书中记载有发明内容的详细说明和受保护的技术范围,既是一种法律文件,又是非常有价值的技术信息。
*特点:法律性、技术经济性、文体模糊性4.专利的类型1)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和外观设计专利。
技术水平最高,是最重要的一种专利。
2)实用新型专利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组合提出的实用技术方案。
其技术水平较发明专利低。
3)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配色或其结合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用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自行车刚出来的时候是一种发明专利,对它的外形进行改造,如把车轮改大改小,或增加其载重强度,或提高速度,就是实用新型专利。
如果改变它的色彩或其它装潢,使它更加美观,就是外观设计专利。
第一章专利文献§1.1 专利文献概述1.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是包含已经申请或被确认为发现、发明、实用新型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的研究、设计、开发和试验成果的有关资料,以及保护发明人、专利所有人及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注册证书持有人权利的有关资料的已出版或未出版的文件(或其摘要)的总称。
(是关于申请或批准为专利的发明创造的资料,由各国专利局出版)广义包括专利申请书、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专利检索工具以及与专利有关的一切资料;狭义仅指各国(地区)专利局出版的专利说明书或发明说明书。
2.第一份专利文献。
英1617年;美1836年;中1985年。
3.专利文献的特点:①数量巨大,传播最新科技信息②集技术、法律、经济信息于一体③形式统一,数据规范,便于检索4.专利文献的作用:①传播发明创造,促进科技进步——从专利制度角度②警示竞争对手,保护知识产权——从专利权人角度③借鉴权利信息,防止侵权纠纷——从竞争对手角度④提供技术参考,启迪创新思路——从企业用户角度§1.2 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1.专利说明书。
专利说明书是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结构、技术要点、使用方法作出清楚、完整的介绍,主要作用一是清楚、完整的公开新的发明创造,二是请求或确定法律保护的范围。
2.专利说明书的组成:①扉页:专利的基本信息一览表(不仅指第一页)。
包括{著录项目,摘要,附图}。
②权利要求书:限定保护范围,判定侵权依据。
③说明书:是清楚完整地描述发明创造的技术内容的文件部分。
包括{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等}。
④附图:是说明书的一部分(中国)(别国作为专利说明书的一个单独部分)。
⑤检索报告:(欧洲专利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英、法等,但附有检索报告的专利文件均为申请公布说明书,即未经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文件),作为附件出版或单独出版。
以表格形式出现,包括{主题分类,检索范围,相关文献}。
其中“相关文献”部分包括{相关程度,相关对比文件,相关权利要求}。
什么是专利文献?
本文是关于什么是专利文献?,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专利文献是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及国际性专利组织在审批专利过程中产生的官方文件及其出版物的总称。
早期专利文献称专利证书或发明专利证书,它是授予发明人独占的法律文件。
专利说明书, 即对发明的描述,包括对要求获得独占权的描述,在当时仅仅作为该法律文件中的一部分。
现代专利文献,根据其不同功能,分为三大类型:一次专利文献,二次专利文献,专利分类资料。
一次专利文献,即详细描述发明创造具体内容及其专利保护范围的各种类型的专利说明书。
二次专利文献为刊载文摘或专利题录、专利索引的各种官方出版物,如:专利公报、年度索引等。
专利分类资料是按发明创造的技术主题管理和检索专利说明书的工具书,包括:专利分类表、分类定义、分类表索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