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年
9700年
2500年
2.物质迁移
3.促进能量交换,调节地表温度
水循环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吸收、转化和传输,缓解不同纬度地区 热量收支不平衡。
蒸发、蒸腾有利于减缓地面或者植物温度升高的速度和幅度, 降水也可以降低地面和近地面大气的温度。
太 地阳表能形的态能 的量 塑转 造换传输 4.影响气候和生态
城市内涝的原因: ①降水量大; ②植被覆盖率低; ③地面硬化程度大; ④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 解决措施: ①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推广使用渗水砖; ③加强市政建设,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④建设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 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 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 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 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 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 ) A.地表径流减少 B.地下径流增加 C.下渗减少 D.降水明显增加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地的( ) A.水土流失加剧 B.蒸腾减少 C.土壤含水减弱 D.甲乙河径流量变化较稳定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 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
(1)植被对河流流量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植被覆盖率的高低,主要影响河流洪峰流量的大小、洪峰期到来时间的早晚以及河流 径流季节变化的大小。
(2)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
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如果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由于受植被阻挡,地表径流流速会减慢, 下渗会增加,也就是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地下径流随下渗的增加而增加,地表径流 减少。同时,下渗的增加会使区域自身蓄水量增加,意味着区域蒸发量可能增加,加上植 被覆盖率的提高导致植物蒸腾作用增强,二者都会导致大气中的水汽增多,水汽增加降水 可能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