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思维导图
- 格式:pptx
- 大小:66.45 KB
- 文档页数:10
思维导图:水循环环节【思维导图】[考点精析]类型主要环节特点海上内循环 蒸发→降水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新疆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是塔里木河下游重要的补给水源,博斯腾湖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该湖逐渐演变成了咸水湖。
整治10年后,2019年,博斯腾湖再次向塔里木河干流实施生态输水。
下图为塔里木河水系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生态输水对湖区的有利影响有()A.改善湖泊水质B.降低湖泊水位C.湖泊冬季结冰D.下游盐碱化重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生态补水初期会导致该河()A.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弱B.湿地减少,流域降水增加C.地下径流增多,蒸发减弱D.地下水位升高,蒸发增强【答案】1.A2.D【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博斯腾湖在输水前是咸水湖。
输水可以使湖泊内的水体更新转换,有利于改善湖泊水质,A对;降低湖泊水位、加重下游盐碱化不属于有利影响,B、D 错;湖泊冬季结冰并不全是输水后的结果,C错,故选A。
2.塔里木河流域降水少,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生态补水初期会导致下渗增加,地下水位逐渐上升,蒸发增强,A、C错,D对;生态补水初期会导致塔里木河的水量增加,干枯的河床有了水体,湿地增加,B错,故选D。
2021年8月,我国北方某电厂落成的一座高225米的冷却塔创下了“世界第一高冷却塔”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该冷却塔采用自然通风技术,达到节约能源、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效果。
其工作原理是发电产生的热水进入冷却塔,经喷淋系统向下喷洒的过程中,周围冷空气自动被吸入塔内,冷却喷淋的热水。
下图为冷却塔基本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冷却塔自然进风口应位于图中()A.①B.①C.①D.①4.发电功率相同情况下,该电厂冷却塔工作效果最好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5.冷却塔中的挡水器起到减少水损失的作用,与其原理类似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径流【答案】3.A4.D5.C【解析】3.本系统利用的是热力环流的原理,发电产生的热水进入的地方导致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空气从冷却塔的底部进入,形成上升气流,所以自然进风口应该是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第1讲 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考纲导向 思维导图考情导引1.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以水循环模式图考查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经常通过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区域图,考查河流补给形式、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考点一 水循环及其影响1. 水循环及其主要环节(1)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体在□1________、大气圈、生物圈和□2________之间连续不断的□3________。
其能量来自□4________。
(2)主要环节:水循环由□5________、植物蒸腾、□6________、□7________ 、地表径流、□8________和地下径流等环节组成。
江河湖泊属于□9________,夏季风、向岸信风、向岸西风和台风登陆都属于□10________环节(如下图所示)。
各环节中,目前受人类影响最大的是□11________。
2. 水循环类型: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不同,水循环划分为□12________、□13________和海上内循环等,长江参与了□14________循环。
(如上图所示)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实现了能量转换,使人类得到了□15________。
(2)使陆地水资源得以□16________,使人类获得了□17________。
(3)维持地球上的□18________。
(4)塑造了地表形态。
命题角度一 水循环及其类型 [经典例题](2016·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回答(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B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 降水变率增大D. 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C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D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思维建模]1. 文字信息获取山地为甲、乙河流□1________;山地植被恢复,河流径流年内波动□2________。
水循环示意图的判读[知识点拨]很多与水有关的问题都可以从水循环的角度思考,把水循环各环节细化成不同的“小箭头”,按其逻辑关系顺序依次摆放,形成相关的微导图,从而解释某地理事象的前因后果。
制作微导图时,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1.水循环的各环节要细化、保证不漏项,用的时候才不会丢掉要点。
尤其需要关注“下渗”“地下径流”“蒸腾”等不属于“正式名称”的小环节。
2.水的数量上遵循水平衡原理,即总水量是平衡的。
不会无中生有,也不会无故损失,一定是此消彼长,总量不变。
也就是“收支平衡”,一个地区的储水量=收入-支出。
关键是把握好常见的收、支项目:收入——大气降水;河、湖、冰川融水,地下水的输入;人工调水、灌溉等。
支出——蒸发、蒸腾;径流输出;下渗;人工取水。
根据以上方法,可制作以下微导图,分别解释相关问题。
(1)分析修建水库对河流径流及库区的影响(2)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3)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的影响[典题示例](2016·高考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答案:1.B 2.C 3.D[对点练习](2015·海南地理,8~9)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梳理(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2)产生时差,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时间上东早西晚。
(3)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2.判断晨昏线的三大技法(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2)利用地方时判断: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点所在为晨线,为18时的点所在为昏线。
(3)利用昼夜半球位置判断: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速度: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慢。
2.正午太阳高度(1)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①“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②“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极点除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4.昼夜长短(1)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纬度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高考常考的地理过程与地理效应【考向讲解】1.近年高考卷中,多过程性思维的考查。
据此,考查地理思维、语言表达。
2.各类地理效应丰富地理的考查维度,实现对获取与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
【思维导图】【考点剖析】考点一——地理过程1.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的变化、空气的水平运动、等压面的弯曲变化及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如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等)的形成过程。
3.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全球主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及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的形成过程等。
4.常见的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气旋(或低压)、反气旋(或高压)、冷锋、暖锋、台风、寒潮、洪涝、干旱及旱灾、锋面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
5.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岩浆转化为岩浆岩、地表岩石转化为沉积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变质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岩浆等。
6.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风、海浪、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及形成的地貌(如沙丘、冲积平原、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上河等)的过程。
河口三角洲形成过程:(1)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2)如果河流比较大,搬运来的泥沙多,而海水作用弱,则三角洲迅速发育,并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生长。
(3)如果河流小,搬运来的泥沙少,而海水作用又强,则三角洲发育缓慢,甚至不发育三角洲,而是以河口海湾出现。
如亚马孙河河口未发育三角洲,其原因主要有:①流经热带雨林地区,河流含沙量较小;②流经亚马孙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水流平缓,利于泥沙在河口以上地区沉积;③河口泥沙被南赤道暖流向西北方向搬运。
思维导图:坎儿井【思维导图】[考点精析]什么是坎儿井?坎儿井是延续了几千年的灌溉系统,广泛存在于新疆吐鲁番地区。
它由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涝坝四部分组成。
通俗来理解,“坎儿井”就是地下运河。
它为什么要修在地下?我们都知道,新疆位于内陆地区,距海较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而且沙土较多,渗水性强,如果修在地面水则会蒸发干,不利于储水。
同时,冰雪融化的水大部分都会渗入地下,这样,修建地下运河就是干旱地区储水的不二法则。
组成部分详细介绍竖井竖井是开挖或清理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也是送气通风口。
井深因地势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有深有浅,一般是越靠近源头竖井就越深,最深的竖井可达90米以上。
竖井与竖井之间的距离,随坎儿井的长度而有所不同,一般每隔20—70米就有一口竖井。
暗渠又称地下渠道,是坎儿井的主体。
暗渠的作用是把地下含水层中的水会聚到它的身上来,一般是按一定的坡度由低往高处挖,这样,水就可以自动地流出地表来。
暗渠流出地面后,就成了明渠。
明渠就是在地表上流的沟渠。
涝坝:人们在一定地点修建了具有蓄水和调节水作用的蓄水池,这种大大小小的蓄水池,就称为涝坝。
水蓄积在涝坝,哪里需要,就送到哪里。
它是怎么修建及工作的?建设坎儿井需要在高山寻找水源,然后从地面由高至底打下井口,在地下开通一条暗渠,让地下水自然地流到暗渠形成地下河,地下河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同时地面上按照一定的间隔距离打一些竖井方便取水,这样保证了地下水不会因炎热及狂风而被蒸发或污染,流量极为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最后涝坝将水蓄起以供人使用。
明渠与暗渠的优劣分析:明渠:优:晒水,提高水温,利于作物生长缺:夏季蒸发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暗渠:优:(1)可自流汇集地下水(2)减少蒸发(3)水质纯净,(4)砂石过滤,加矿物元素(5)冬季水温高,不会断流(6)坡度小,减轻水流对暗渠的侵蚀缺:夏季水温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典题精研】坎儿井集中分布在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是干旱地区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的思维导图:二、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水循环1.主要环节:①⑧蒸发,②④降水,③水汽输送,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⑦下渗,⑨蒸腾。
2.分类: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有①③④⑤⑥⑦,海上内循环的环节有①②,陆地内循环的环节有④⑧⑨。
(填序号)3.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易错易混实际蒸发能力不等于可蒸发量,例如沙漠地区蒸发能力强,但可蒸发量少。
二、河流补给及河流特征1.水体的相互关系图2中左图表示丰水(填“丰水”或“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2.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补给类型补给季节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雨水补给(最主要的类型) 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东北地区冰雪融水补给(单向补给) 主要在夏季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3.河流的特征(1)水文特征包括:流量、流速、含沙量、汛期、有无结冰期、凌汛、水位等(“二流”“二汛”+冰沙,即是流量、流速、汛期、凌汛、结冰期和含沙量)。
(2)水系特征包括: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河网密度、弯曲状况等(“四流落水”,即是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落差水系形状)。
(3)河床特征:横剖面(“V ”型、槽型、宽度、深度)、纵剖面(落差)。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的概况水资源通常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基于XMind设计地理思维导图——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例叶萌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思维导图是建立在研究主题之上,通过图表形式反映学习者大脑思维过程的模型,它主要以图片、数字、文字、符号等为载体来展示学习者发散思维的过程,用这个方法来让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有更深的记忆,还可以帮助学习者训练思维能力。
因此,将思维导图工具与思维可视化全脑发展理论引入教育界,并以此推动教育的快速发展,将成为未来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
●基于XMind软件制作思维导图现阶段,教师们普遍使用幻灯片辅助教学,各种知识点与图表信息都能反映出来,思维导图的制作在计算机中也越来越方便。
笔者在实验前搜索了一些制作软件,发现手机版软件XMind思维导图无需注册,并配有电脑版软件XM i nd,其界面简单,功能强大,可以实现随时添加、随时更改,大大节约了时间,它的操作简单,易上手,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比在电脑上操作更快捷。
下面是使用XM i nd思维导图手机版绘制思维导图的主要步骤。
打开XMind思维导图软件后点击右下角的加号来新建思维导图,可以自己新建空白思维导图,也可以选择模板。
具体模板分为思维导图、结构图、逻辑图、树形图、鱼骨图、时间轴和表格七大类,模板中会有搭配好的色阶和图形。
选择模板后首先观察模板的大致形态和图示标语,一般都会给出一节分支,软件标语为英文状态。
点击“Central T opic”增加中心词,根据中心词发散一级分支填写到“Main Topic1”,之后选择增加次标题“Subtopic”,如有需要添加的图片、图形等可以点击右上角小加号进行操作,同级主题过多时可以进行小的总结。
浮动主题是思维导图中的一种节点样式,很多人在画思维导图的时候都会在其旁边添加浮动节点,以便于更好地表达其意思,我们可以通过点击“Floating T opic”添加浮动主题。
电脑版与手机版模式相同,功能有所增加,可以开启“线条渐细”与“彩虹分支”。
水的运动水循环
环节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分类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或内陆循环
原因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为水循环提供了能量和动力
意义
①联系四大圈层
②水作为纽带,在各圈层间进行物质、能量的输送和交换
③促进自然界发展演化
④调节水热分布不均
⑤使水资源得到更新并能持续利用
洋流
成因
盛行风的吹拂
陆地形状
地偏力
分类
寒流
暖流
分布
①热带、副热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反气旋型(南逆北顺)大洋环流
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气旋型(逆时针)大洋环流
③南纬40度附近海域西风漂流(环绕南极洲)
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流向有季节变化,夏顺冬逆
地理意义
对气候、盐度暖流增温增湿增盐,寒流降温减湿减盐
对渔场
寒暖流交汇
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北海道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
——北海渔场
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纽芬兰渔场
上升补偿流(秘鲁寒流)——秘鲁渔场
对航海
顺水航行速度快、省能源;逆水则反之
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影响航行
对污染物利于稀释和净化,但扩大污染范围。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水循环示意图:1.水循环的过程(1)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蒸发,形成水汽。
(2)水汽上升到空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
(3)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或被蒸发(蒸腾),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最后汇集成河,又返回海洋。
2.水循环的动力:太阳辐射、重力等。
3.分类: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示意图特点最重要的类型,又称为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大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典例长江流域的水循环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影响蒸发的因素】【影响下渗的因素】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促进水体更新,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2.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①降水和地表径流塑造地表形态;②地表径流向海洋输送泥沙、有机物、无机盐,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③吸收转化和传输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3.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利影响::拦蓄洪水,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以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2. 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3.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了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4. 城市地面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
5. 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不利影响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2. 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