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蒸发植物蒸腾地下径流下渗
- 格式:ppt
- 大小:2.52 MB
- 文档页数:22
第一节 水循环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01水圈、□02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03水汽输送、□04降水、下渗、□05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大气圈、水圈、□01岩石圈和生物圈。
2.促进地球上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的□02动态平衡。
3.地球上□03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04地表形态。
5.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05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06生态,对全球□07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6.影响全球的气候和□1.判断正误。
(1)海陆间循环携带水量最大。
(×)(2)沙漠地区没有水循环。
(×)2.破坏森林会导致( )A.水汽输送减少B.蒸发增多C.下渗减少D.降水增多答案 C解析植被破坏,降水会迅速转化为地表径流,下渗减少。
3.“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
这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 )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 B解析“汇入大海的波涛”说明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化为高山的彩虹”说明水循环联系了大气圈。
4.人类可以参与到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提示地表径流,如南水北调、修建水库;降水,如人工降雨;蒸发,如改变地表植被;下渗,如地面硬化等。
任务探究水循环及地理意义我国新疆地区的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
竖井是开挖地下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流向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沿坡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着调蓄灌溉水量的作用。
下图为坎儿井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指出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并说明该水循环类型的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水循环可以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
海洋蒸发的水分有一部分经大气流动输送到陆地,并成为降水,经河流又回到大海,这样所形成的陆地与海洋之间的水分循环,我们称为大循环或外循环。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
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
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地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
地球表面的水通过形态转化和在地表及其邻近空间(对流层和地下浅层)迁移。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第10讲水循环【基础知识梳理】一、水循环的种类和环节※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球上的水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1、水循环含义水循环指水通过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的作用,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作的过程。
2、三种水循环比较3、水循环按发生的领域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其中参与水量最大的是海上循环,参与环节最多的是海陆间大循环。
4、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蒸发(含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含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其中与人类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有关的环节是地表循环,植树造林会增加水的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
5、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①风力大小,风力大携带水汽就多②距海远近,距离海洋近携带水汽就多6、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①降水量,短时间降水量大地表径流量会增大②地表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多地表径流变小③流经地区的地貌,流经喀斯特地貌和沙质土壤区,河流易下渗严重地表径流小④人类活动,沿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使得水量变小。
二、水循环的意义(1)联系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四大圈层的主要纽带。
(2)环节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4)塑造了地表的形态。
三、河流的常考知识点1、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1)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2)河流的水系特征河流长短,流向;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河网密度大小;河道曲折状况;落差2、河流含沙量分析影响河流含沙量大小因素:(1)植被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差则含沙量高,反之则低。
(2)土质,土质松则含沙量高,反正则低。
(3)降雨强度,降雨强度大则含沙量高,反之则低。
(4)地势,地势落差大则含沙量高,地势平缓则含沙量低。
(名师选题)人教版全国通用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选择题1、“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南省三亚市“海绵城市”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初见成效。
完成下面(1)~(2)题。
(1)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影响是()A.减少地表径流B.减少大气降水C.减少植物蒸腾D.减少地下径流(2)三亚某校学生为建“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填湖建绿地公园B.城区河道内建坝C.禁止开采地下水D.地面铺设透水砖答案:AD【提示】城市化的利弊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解析:“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
“海绵城市”材料实质性应用,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成了“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也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
【解答】结合题意可知,“海绵城市”在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增加了下渗和地下径流,因此使得到达河流的洪峰时间延后,A正确;增加大气降水,B错;植被增多,下渗增多,因此蒸腾作用增多,CD错。
填湖建绿地公园与市内河道建坝会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A、B选项错误。
地下水开采应合理适度,不宜禁止,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C选项错误。
城市铺设透水砖有利于地表水下渗,是一个可行合理的措施,D选项正确。
2、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P岛附近海域盐度大约为()A.3.05B.3.15C.3.25D.3.35(2)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B.温度C.海陆分布D.径流(3)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A.2月B.5月C.7月D.10月答案:BDA【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读图P岛位于等盐度线3.1~3.2之间,B正确,ACD错误。
水循环实验教学设计第一篇:水循环实验教学设计水循环实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水循环是地球上的水章节内容的重难点,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与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径流、水汽输送等。
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相互联系,说出水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
其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产生深刻的影响。
教学过程:通过实验来让学生认识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与部分过程,受实验器材限定,本教学设计只选取水循环中内陆水循环来做实验。
实验器材:水盆(透明色)、足够大的保鲜膜或者塑料纸,皮筋或绳子、小石头、装满沙子的小盆、装满湿润泥土的小盆,水。
实验环境:最好是选择夏季中午。
如果没有这种环境,可以直接用热水替代。
实验步骤:1、在水盆里倒入一些水,使盆里的水高度达到3cm左右。
2、在盆的两侧分别放好装沙土的小盆,并使小盆呈现一定的坡度。
3、将盆口用保鲜膜或塑料纸覆盖住并用皮筋固定好,在其上放一个小石头。
4、将整个盆放置在太阳照射的环境下,等待盆里的水被太阳晒到一定温度,过两个小时后仔细观察。
5、观测结果:盆内的水蒸发并在保鲜膜上凝结,在小石头下水珠聚集,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坠落。
在沙土覆盖的小盆内形成降水现象,同时可以看到下渗状况。
6、同时可以设计在泥土即假设土壤中的水分饱和的情况下,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的过程。
7、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水循环的过程来思考此实验中的水循环有哪些环节并画出此实验的水循环过程图配合文字讲解。
实验反思:此实验的过程比较细微,同时耗时过长,可以通过热水替换来加强实验的。
第二篇:《水循环》教学设计《水循环》教学设计高一地理组田东东课标解读1、能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初中地理的水文循环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水循环主要环节的是()A 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B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地下径流C 蒸发、降水、下渗、地下径流D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地表径流2、水循环中,水量最大的是()A 海陆间循环B 海上内循环C 陆地内循环D 无法确定3、下列地理现象中,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A 塔里木河河水蒸发B 台风登陆C 青海湖湖水蒸发D 高山冰川融化4、能够使陆地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水循环是()A 海上内循环B 海陆间循环C 陆地内循环D 三者都可以5、关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A 使水呈三态变化B 加速了冰川的融化C 造成海平面上升D 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6、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 人工降雨,促成大气中的水汽输送B 植树造林,增加下渗量C 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时间分配D 以上都是7、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A 太阳辐射能B 地球内部的热能C 重力能D 风能8、下列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A 南极地区B 撒哈拉沙漠C 长江流域D 亚马孙平原二、填空题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海上内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3、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海陆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简答题1、简述水循环的过程。
2、分析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四、综合题1、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F________(2)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该水循环的重要意义是什么?(3)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举例说明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这一环节的。
高一地理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题。
【1】图中组成海陆间循环的组合是()A.A→B B.A→C→D→E C.F→D→G D.I→D→G【答案】B【解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
图中C为水汽输送,E为地表径流,ACDEHG实现了海陆间水循环。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图中如果表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陆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A.春B.夏C.秋D.冬【答案】B【解析】我国夏季东南风是把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到陆地,所以海陆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夏季,它使陆地水资源得以更新。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
2.有关水循环的正确叙述是A.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地球重力B.水循环只发生在外流区域C.水循环使全球水资源的总量不断得到增加D.水循环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答案】D【解析】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太阳辐射;水循环分为三种,既发生在外流区域又发生在内流区域;水循环对全球水资源的总量影响不大;水循环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成因、分类和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水循环的成因、分类和意义。
3.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1】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A.我国的夏季风B.副热带高气压带C.长江D.我国的冬季风【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的水循环过程可判断,①表示水汽输送,主要通过夏季风或台风等形式实现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
【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A.①B.④C.⑤D.⑥【答案】C【解析】南水北调改变了地表水的地区分布,故属于对地表径流⑤环节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结合图示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并能结合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影响分析。
4.读下图,回答题。
【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B.F处气压比G处低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其气压分布规律。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本讲复习脉络:考纲: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开展的意义—⎪⎪⎪⎪⎪⎪⎪ 考点一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向1 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考向2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考点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考向1 陆地水体的补给 考向2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考点三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考点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考向1 水资源的分布及成因 考向2 水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读水循环示意图,答复以下问题1.主要环节:①⑧蒸发,②④降水,③水汽输送,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⑦下渗,⑨蒸腾。
2.其中表示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有①③④⑤⑥⑦,海上内循环的环节有①②,陆地内循环的环节有④⑧⑨。
(填序号)3.写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图文助记1.当前人类能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水循环过程: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以及径流。
目前,人类能干预的主要是水分下渗和径流两个环节。
2.城市地面硬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地面硬化后,地表水渗不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也不能被蒸发上来,对自然界水循环影响很大。
1.水循环类型的主要环节及特点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主要环节和特点可列表总结如下:类型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例证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
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海上内循环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海洋上的狂风暴雨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水循环类型
水是宝贵的资源,它在地球上不断循环,形成各种类型的水循环。
水循环类型可以根据水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和循环的过程,分为地表水循环和大气水循环两种类型。
地表水循环
地表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表面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之间循环的过程。
这种类型的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地面径流、地下径流等过程。
蒸发
蒸发是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水体表面。
太阳能的照射使水受热蒸发成水蒸气,进入大气中。
降水
降水是指水蒸气在大气中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并下降到地面的过程,包括雨、雪、霰等形式。
地面径流
地面径流是指降水后地表产生的流水,流入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继续循环。
地下径流
地下径流是指部分降水渗透到地下,通过地下岩石层和土壤层的空隙,最终注入地下水库。
大气水循环
大气水循环是指水在大气层内不断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过程。
蒸发
大气水循环中的蒸发是指水面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中组成云层。
凝结
水蒸气在云层中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形成云团。
降水
降水是指云层中的水滴或冰晶增长到一定大小后,凝结成雨、雪等形式,最终降落到地表。
水循环不仅仅是地球上水资源的再生、再利用过程,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气候稳定的重要过程。
我们应该珍惜水资源,保护水循环,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考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天气学天气学是研究地理条件下,不同区域内所产生的天气系统、天气过程的成因演变规律,并在天气预报上应用的科学。
2、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
(全球水圈由各种储存体(子系统)组成,并且与各种相变过程中水分的输送相关联。
五个储存体(子系统)分别是海洋、冰雪圈、陆地水、大气水分和生物圈。
水分循环贯穿了整个气候系统的五个子系统,因此在气候系统中起着核心作用。
水循环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是在海洋与陆地之间,其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作用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
陆地内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其环节包括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等。
作用是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但所占份额较少。
)3、气候气候指的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而且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
4、长波辐射与温度大于绝对零度的任何物体一样,地面和大气在其温度变化范围内以热辐射的形式放射辐射能。
按照普朗克定律,地面和大气放射的辐射能主要分落在红外光谱区,故统称为长波辐射(或红外辐射)。
5、短波辐射太阳辐射光谱为连续光谱,其峰值落在波长大约0.46μm的地方,由于太阳辐射波长较短故又称短波辐射。
二、问答题1、什么是季风,东亚季风的成员在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转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夏季时,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称为夏季风;冬季时,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冬季风。
(冬夏的季节性反转和干、湿期的季节性交替)东亚夏季风成员:1、马斯克林高压、澳大利亚高压和西太平洋高压2、印度北部和南海季风槽3、东非越吃到低空急流、南海低空急流、副热带西南低空急流4、印度北部、南海地区和江淮流域的降水和云覆盖5、对流层上层的青藏高压6、热带东风急流东亚冬季风成员:1、西伯利亚高压2、印度尼西亚季风槽3、对流层底层季风涌升4、马来西亚南部和印度尼西亚的降水和云覆盖5、对流层上层的南亚高压6、副热带西风急流2、简述气候系统提出的科学含义以及现实意义一个完整的气候系统应包括对气候形成分布和变化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个环节,除太阳辐射这个主要能源之外,气候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冰雪圈、陆地表面和生物圈(动、植物和人类)等5个子系统。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知识点总结第一节水循环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分类: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上空海洋上空环节海水蒸发变成水汽。
水汽上升到空中,被气流输送到大陆空中,部分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
一部分在地面流动。
形成地表径流;陆地上的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
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海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又降到海面意义使陆地水得以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水循环补充陆地水的数量很少,对内陆地区意义重大水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大【知识拓展】(1)三种水循环跨越领域最大的是海陆间循环;从参与水量看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
(2)百川入海属于地表径流;台风登陆属于水汽输送。
(3)长江是外流河,参与海陆间循环;塔里木河是内流河,参与陆地内循环。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更新陆地淡水资源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②进行物质迁移与能量转换4.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①物质迁移: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地表径流源必修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成第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②能量转换:水循环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由于水循环的存在,在定时期内,全球的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④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水循环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专题三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1、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类型环节名称特点海上内循环①蒸发,②降水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海陆间循环①蒸发,③水汽输送,④降水,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⑦下渗最重要的类型,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上内循环④降水,⑧蒸发,⑨蒸腾补充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促进水体的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①调节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
①改造地表形态。
④促使地球表面能量转换和物质迁移。
3、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分析影响蒸发的因素影响降水的因素影响下渗的因素4、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类综合题答题规范①河流的水文特征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流量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水位水位高(低)、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小)汛期汛期长(短)、早(晚);汛期出现在夏季(或其他季节)结冰期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现象流速流速快(慢);水力(能)资源(不)丰富含沙量含沙量大(小)①河流的水系特征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长度河流长度大(河流短小)流域面积流域面积大(小)水系形状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支流支流数量多(少)弯曲度河道弯曲(平直)5、水的补给类型补给类型补给季节主要影响因素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雨水补给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湖泊水补给全年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地下水补给全年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第二节海水的性质(结合地图册2223页来复习)1、海水的温度(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2)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A.纬度——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B.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于冬季;C.海水深度——表层海水温度高于深层海水; D.其他因素——如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2.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影响因素总体分布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逐渐降低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此盐度最高;赤道海域虽然温度最高,蒸发强烈,但降水丰沛,因此盐度并不高;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海水温度渐低,盐度也渐低最高海域红海降水少,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缺少陆地径流注入;海域封闭,与周围海水交换少最低海域波罗的海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微弱;有大量陆地径流注入;海域封闭,与周围海水交换少海水盐度影响因素:A.温度 B.蒸发量 C.降水量 D.入海径流 E.海域封闭程度补充:有利于晒盐的自然条件A.降水较少,光照充B.气温高,蒸发旺盛;C.地势平坦,利于盐田布局;D.入海径流量少,海水盐度高;3.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影响因素水平分布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温度、盐度、深度(压力)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垂直分布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变化,通常情况下,表层水温最高太阳辐射、海水深度1 000 m以内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1 000m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水平分布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相同纬度海洋表层的水温大致相同太阳辐射(纬度变化)季节分布同一海区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第三节海水的运动一、海浪①概念:海里的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