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 防火与灭火.pptx
- 格式:pptx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3
第2课时爆炸、防火与灭火【板书】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急速燃烧引起爆炸。
【讲解】如果氧气的浓度较高,或者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很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发生爆炸。
【板书】二、爆炸的原因:可燃物在有限空间急速燃烧;氧气浓度高或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大。
【提问】还有哪些其他爆炸的例子呢?【交流】气球爆炸、车胎爆炸、定向爆破、煤矿瓦斯爆炸。
【思考】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吗?在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容易发生爆炸?【交流】不一定。
如:车胎爆炸、锅炉爆炸。
加油站、沼气池等。
【提问】这些地方为什么容易发生爆炸?【交流】有易燃气体、液体、粉尘。
【讲解】易燃物或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
【引导】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98页图4-9“几种消防安全标志”。
【思考】是否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遇到明火都会爆炸。
【介绍】爆炸极限。
【提问】爆炸都是有害的吗?举例说明。
【交流】爆炸不一定都有害。
如:烟花爆竹可表达喜悦的心情,定向爆破、开矿挖渠可减少人力物力等。
【过渡】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不仅爆炸,燃烧也是这样。
当我们需要燃烧发生时,火是我们的福星,但是当我们不希望的燃烧发生时,它却给我们带来灾难。
【讨论】举例说明如何进行灭火。
【生】填表。
教材97页表4-2:燃着的蜡烛用嘴吹灭。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身上着火,就地打滚。
【提问】可以用哪些方法使蜡烛的火焰熄灭?【交流】①嘴吹;②用水淋;③用烧杯罩住;④用剪刀把未燃烧的部分剪去。
【提问】这些灭火方法与物质燃烧的条件有关吗?它们分别针对了燃烧条件的哪一条?【归纳】灭火应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反向实施。
③是隔绝氧气。
①、②降低温度使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
④移开可燃物。
【板书】三、灭火的原理:1.移开可燃物。
2.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阅读】阅读教材98页“交流与讨论”。
【思考】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常用来灭火。
氮气也不支持燃烧,可它为什么不是常用的灭火剂呢?【交流】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容易在燃烧物周围形成隔离带,而氮气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不易达到隔离氧气的目的。
第二课时灭火原理、方法爆炸与防爆安全一、主要内容[①灭火原理和方法;②爆炸与防爆安全(易燃易爆品安全知识)等。
二、学习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懂得灭火、防火的原理和措施(理解)。
2.知道什么是爆炸(了解),认识爆炸的条件、防范爆炸的措施(理解)。
3.知道爆炸的利与弊(了解)。
了解一些常见的易燃易爆品使用安全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灭火原理和方法、探讨防爆措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灭火方法、防火、防爆措施等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志向。
2.通过爆炸利与弊的讨论,增强学生对“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3.通过防火、防爆和失火自救等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重点:灭火原理和方法,防爆措施难点:灭火方法的确定关键:燃烧、爆炸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材内容结构是在讨论灭火实例的基础上,总结灭火原理,再学习防火和防爆的知识。
这样设计教学,也是符合认识规律的。
除此,也可以在复习燃烧条件的基础上,先针对燃烧条件讨论灭火原理,再把教材灭火事例作为巩固灭火原理的练习,而后学习防火、防爆知识。
(因为灭火原理是针对燃烧条件的推理出来的,学生完全可以根据燃烧条件,总结出灭火原理,这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是有利的)。
按这种思路可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教学基本思路:复习燃烧条件→ 针对燃烧条件讨论灭火原理→ 练习:①指出教材4个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②给出其它失火实例,讨论灭火方法→学习防火知识→ 学习爆炸及防爆知识。
教学开始,要先写出节课题,然后复习燃烧、缓慢氧化、自燃概念和燃烧条件。
这里,要再次强调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三个条件”和“缺一不可”是得出灭火原理的关键。
新课导入采取复习导入法,在复习燃烧条件的基础上,引出新课。
教师:我们知道了燃烧条件,就可以控制燃烧的发生,就可以控制条件,使已经发生的燃烧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