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课外补充)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2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6年的秦朝。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业也逐渐壮大起来。
以下是中国新闻事业的一些重要历史时期:
1.清朝(1644~1911):
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正式开展报刊业。
最早的报纸是位于上海的《上海字林洋行大报》,该报刊于1872年。
2.民国时期(1912~1949):
1912年,清政府被推翻,中国进入民国时期。
这一时期,中
国的报刊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有很多著名的报纸和杂志在这一时期创立,如《民国日报》、《燕京日报》、《新民报》等。
3.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8):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新闻事业开始
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并成立了一系列国营报纸和新闻机构,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4.改革开放以来(1978至今):
1978年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新闻事业也进入
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媒体形式不断丰富,电视、广
播、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
总的来说,中国新闻事业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
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发展,既见证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兴起和发展,也为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宣传和支持。
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形成的。
在原始社会,人们的信息交流主要是口头传递,随着文字的出现,人们开始将重要事件记录下来,作为历史的见证。
但是,直到新闻成为一个职业之前,新闻的传递和宣传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少。
在欧洲,报纸是20世纪前半叶新闻业的主要形式。
20世纪后半期,电视和广播开始流行,并逐渐成为新闻的主要形式。
如今,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已经成为新闻业最重要的趋势之一。
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新闻业的面貌,使新闻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新闻业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变化密不可分。
新闻业在传递信息、宣传理念和塑造观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受到政府的管理和控制。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新闻业的监管体系和法规制度也不同。
总的来说,新闻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民主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与监管的平衡难题。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兴媒体的出现,新闻业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为社会信息传递和公众意见表达提供更加多元化和全面化的服务。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第一阶段: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1815—1872前后)1、鸦片战争前报刊名性质时间创办人(主编)创办地主要内容评价及相关情况《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文宗教报纸1815 (英)米怜、梁发马六甲1、阐发基督教教义;2、传输知识、砥砺道德。
1、尊重读者心理,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思想结合;2、文体丰富多样。
《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同上1823 (英)麦都思巴达维亚《依泾杂说》同上1828 澳门《天下新闻》同上1828 (英)纪德马六甲《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同上1833 (普)郭士立广州1、内容仍主要有宗教、道德、科学三部分,但宗教内容已退居其次,取而代之的是明显贯穿西方文化先进、中国文化落后的宣传;2、重视言论,每期必有,回答外国人在华遇到的各种问题;3、设有新闻专栏,以国际新闻为主;4、第一次摘录《京报》,刊登行情物价;5、创造“编者按”形式;6、最早刊登社会新闻。
1、传教已不是主要目的,主要是要消除中国人盲目自大、敌视外人的心理。
2、逐渐脱离宗教报刊的性质,成为位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摇旗呐喊的舆论工具。
3、内容和形式已具备近代报刊的特征。
《各国消息》同上1838 (英)麦都思《蜜蜂华报》外文(葡)报纸1822 澳门我国第一份外文报纸《广州纪录报》外文(英)报纸1827 (英)马地臣广州全面介绍中国商业和其他方面的消息,为殖民者服务。
当时广州外文报纸中影响最大的。
《中国丛报》同上1832 (美)裨治文广州全面介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等各方面的情况。
这一批在华外文报刊中内容最丰富、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鲜明地鼓动列强侵华。
《广州周报》同上1835 中国第一章出版号外的报纸2、鸦片战争后报刊名性质时间创办人(主创办地主要内容评价《字林西报》外文(英)报纸1850 (英)字林洋行(奚安门)上海1、重视言论,就中外关系、中国政府和其它社会时政1、商业性质,但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笔记和课后解答一、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1.1 起源中国的新闻事业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纸质媒体,如《京报》和《深报》,这些报纸的创办标志着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步。
此后,新闻事业逐渐发展起来,但在一段时间内受到政府的控制和限制。
1.2 发展在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新闻事业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
最显著的一次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新闻传媒立即被国家掌控,成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
1.3 当代新闻事业的现状中国新闻事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中国建立了众多的新闻机构,包括报纸、电视台、广播等。
中国的新闻事业也逐渐实现了市场化,并为全球提供了大量新闻内容。
二、中国新闻事业的主要特点2.1 政府控制中国的新闻事业受到政府的控制和管理。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机构逐渐市场化,但政府仍对内容和报道进行严格的审查和限制。
2.2 媒体与娱乐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中国的新闻媒体开始追求商业化和娱乐化。
许多新闻节目和报纸更注重娱乐性,迎合公众的需求。
2.3 社交媒体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的社交媒体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
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使个人用户能够快速获取和传播新闻信息,对新闻传媒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中国新闻事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3.1 挑战中国的新闻事业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言论自由受到了限制,新闻媒体的报道受到政府的审查。
其次,网络虚假信息泛滥,给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带来困扰。
此外,新闻媒体面临着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的平衡问题。
3.2 机遇尽管面临挑战,中国的新闻事业也存在一些机遇。
首先,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方式。
其次,中国的媒体市场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中国经济的崛起也为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课后解答1.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是如何的?中国的新闻事业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纸质媒体,如《京报》和《深报》。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第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与发展1.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和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
3. 分析中国新闻事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1.2 教学内容1. 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和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
3. 中国新闻事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和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新闻事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1.4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理解。
2. 小组报告:学生对中国新闻事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2.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方式和机构。
2. 掌握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 分析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意义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方式和机构。
2.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意义和影响。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方式和机构,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文献研究法:学生研究相关古代文献,了解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具体情况。
2.4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方式和机构的理解。
2. 小组报告:学生对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第三章: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3.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
2. 掌握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和特点。
3. 分析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影响和意义。
3.2 教学内容1.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
2.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和特点。
3.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影响和意义。
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影响和意义。
第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一、唐代进奏院状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中国古代报纸。
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新闻传播工具,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由地方以及军政单位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向地方传发,因而带有官方的性质,属于古代官报的范畴,但不是中央政府统一下发的正式官报。
二、开元杂报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
唐代开元年间在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朝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三、邸报特点: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定期发行;“邸报”名称第一次出现。
内容:皇帝的诏旨、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奏章;军事情报;刑罚。
和唐代的进奏院状比较起来,宋代的进奏院状有了很大的发展,具有更多的报纸的特征,更接近于近代的官报:1、他已经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一式多份的发往诸路州郡,向地方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的官报。
2、他已经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
3、他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
4、它是定期连续发行的。
四、定本制度定本制度起始于宋朝真宗咸平二年。
定本即经官方审定后的邸报样本。
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范围。
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时统治者对邸报对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的贯彻皇帝和重臣的意图。
五、小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末年,盛行于南宋,是宋代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严重的产物。
特点是:1、刊载新闻和时事政治性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无固定报头、名称;2、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3、发行人广泛;4、内容复杂;5、既有手写也有印刷;6、读者广泛。
六、《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1815年8月5日,由英国人米怜在马六甲正式创刊。
第三章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产生第二节新闻事业的发展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产生一、什么是新闻事业?二、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及其特点三、新闻事业产生的条件四、最早的新闻事业—报业产生的三个阶段一、什么是新闻事业?“新闻机构及其各项业务活动的总称。
”——《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新闻事业是指人类运用已形成一定规模和系统的新闻机构有组织地采集、报道、评述和传播新闻以影响舆论、服务社会的经常性活动。
”——郑保卫新闻事业的特点新闻事业有专门的新闻机构和专业的新闻工作者。
新闻事业要经常性的进行面向社会大众的新闻传播活动。
新闻事业面对的受众人数众多,构成复杂。
新闻事业对社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二、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及其特点、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媒介、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媒介⑴语言媒介(口头新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新闻传播形式。
典型事例:“马拉松的故事”⑵信号媒介——以一种特定的形式表达一种特定的消息。
典型事例:“烽火戏诸侯”;鼓锣示警。
⑶文字媒介手写的书信、军报、官文书、唐朝的进奏院状、露布、牌报等。
⑷印刷媒介邸报、小报、《京报》、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没有产生过以收集和公开向社会发布新闻为职业的专门机构。
新闻活动基本是由统治阶级所垄断。
新闻活动规模小,传播速度慢。
新闻传播基本上是对特定对象进行的定向传播,不是面向全社会进行的公开收集和传递新闻的经常性社会活动。
总之,在中国古代社会只有新闻传播活动,没有产生真正的新闻事业。
三、新闻事业产生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