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2(河外星系)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0.57 MB
- 文档页数:55
银河系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望远镜发明后,伽利略首先用望远镜银河系观测银河系,发现银河系由恒星组成;而后,T.赖特、I.康德、J.H.朗伯等认为,银河和全部恒星可能集合成一个巨大的恒星系统。
18世纪后期,F.W.赫歇尔用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开始恒星计数的观测,以确定恒星系统的结构和大小,他断言恒星系统呈扁盘状,太阳离盘中心不远。
他去世后,其子J.F.赫歇尔继承父业,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把恒星计数的工作扩展到南天。
[1]20世纪初,天文学家把以银河为表观现象的恒星系统称为银河系。
J.C.卡普坦应用统计视差的方法测定恒星的平均距离,结合恒星计数,得出了一个银河系模型。
在这个模型里,太阳居银河系结构图中,银河系呈圆盘状,直径8千秒差距,厚2千秒差距。
H.沙普利应用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测定球状星团的距离,从球状星团的分布来研究银河系的结构和大小。
他提出的模型是:银河系是一个透镜状的恒星系统,太阳不在中心。
沙普利得出,银河系直径80千秒差距,太阳离银心20千秒差距,这些数值太大,因为沙普利在计算距离时未计入星际消光。
20世纪20年代,银河系自转被发现以后,沙普利的银河系模型得到公认。
银河系是一个巨型棒旋星系(漩涡星系的一种),Sb型,共有4条旋臂。
包含一、二千亿颗恒星。
银河系整体作较差自转,太阳处自转速度约220千米/秒,太阳绕银心运转一周约2.5亿年。
银河系的目视绝对星等为-20.5等,银河系的总质量大约是我们太阳质量的1万亿倍,大致10倍于银河系全部恒星质量的总和。
这是我们银河系中存在范围远远超出明亮恒星盘的暗物质的强有力证据。
关于银河系的年龄,目前占主流的观点认为,银河系在宇宙大爆炸之后不久就诞生了,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我们银河系的年龄大概在145亿岁左右,上下误差各有20多亿年。
而科学界认为宇宙大爆炸大约发生137亿年前。
另一说法,银河直径约为8万光年。
编辑本段年龄推测根据已知长寿命放射性核的衰变时间(即半衰期),从某些放射性中子俘获元素的丰度数据可以测定银河系中最年老恒星的年龄,从而定出银河系的年龄。
银河系及河外星系一、课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2)教学重点•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二、知识结构认识过程人三、教学过程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河外星系的概念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那神秘又遥远的河外星系呀!你说这宇宙就像一个超级大的神秘宝库,而河外星系呢,就是宝库里那些闪闪发光、让人好奇不已的宝贝。
咱生活的银河系已经够大够神奇了吧,但河外星系那可是多得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都数不过来。
你想想,在那无尽的黑暗中,有着一个个如同梦幻般的河外星系。
有的可能像一个大大的圆盘,里面装满了数不清的星星;有的也许像一条长长的飘带,星星们就像镶嵌在上面的宝石。
这不就跟咱地球上的各种美丽风景一样嘛,只不过它们是在宇宙这个超级大舞台上。
河外星系离我们那叫一个远啊,远到我们都难以想象。
就好像你站在这头,而它们在超级超级远的那头,远到让你觉得怎么努力都够不着。
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们的好奇和向往呀!我们通过望远镜去窥探它们的模样,就好像在偷偷看一个神秘的宝藏。
有时候我就想啊,那些河外星系里会不会也有像我们地球一样的星球呢?说不定上面也有一群“小伙伴”在好奇地看着我们呢!这多有意思呀!而且河外星系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的,有椭圆的、螺旋的,还有各种奇奇怪怪形状的。
这就好比地球上的动物,有老虎、狮子这样凶猛的,也有兔子、小鸟这样可爱的。
咱对河外星系的了解其实还只是冰山一角呢。
这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谜团,等着我们一点点去解开。
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希望能发现更多关于它们的秘密。
每次有新的发现,不就跟找到了宝藏的钥匙一样让人兴奋嘛!咱普通人虽然不能像科学家那样去深入研究河外星系,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想象呀!我们可以在脑子里构想出各种奇妙的场景,把河外星系想象成任何我们想要的样子。
这也是一种乐趣呀,不是吗?河外星系就是宇宙送给我们的一份神秘大礼,虽然它远在天边,但却能让我们的思绪尽情地遨游。
我们可以尽情地去探索、去想象,让自己沉浸在宇宙的奇妙之中。
所以呀,别小瞧了这些遥远的河外星系,它们可有着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发现呢!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的关系
银河系是我们所在的星系,它包含了太阳系。
太阳系是由太阳和所有围绕它运转的天体组成的一个星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月球则是地球的卫星,它们共同组成了地月系。
从宇宙的角度来看,银河系是一个庞大的星系,包含数百亿颗恒星以及它们的行星和其他天体。
太阳系则是银河系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它包括了八大行星和许多小行星、彗星以及其他天体。
地球和月球则是太阳系中的天体,它们共同组成了地月系,月球围绕地球运转,与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
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银河系是一个宏大的星系,包含了大量的恒星系统,而太阳系则是其中的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
地球和月球则是太阳系中的天体,它们之间通过引力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地月系。
从地球观测的角度来看,我们处于太阳系中,而太阳系又位于银河系中。
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潮汐现象的产生,这是地月系中引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总的来说,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太阳系包括地球和月球,它们共同构成了地月系。
这些天体之间通过引力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宇宙中复杂的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特点嘿,朋友!想象一下,当我们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那些璀璨的繁星总是让我们充满了无尽的遐想。
而在那遥远的宇宙深处,除了我们熟悉的银河系,还有着神秘而奇妙的河外星系。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他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文迷。
有一次,我们一起去郊外露营,晚上躺在草地上,望着满天繁星,他就滔滔不绝地跟我讲起了河外星系。
“你知道吗?”他兴奋地说,眼睛里闪烁着光芒,“河外星系那可真是宇宙中的超级大宝藏!”河外星系的大小和形状那叫一个五花八门。
有的像圆盘,有的像椭圆,还有的就像被调皮的孩子揉皱了的纸团,奇形怪状,让人惊叹不已。
这难道不像是一个超级大的“宇宙形状派对”吗?而且,河外星系中的恒星数量多得简直超乎想象。
就拿我们银河系来说,恒星数量大概有1000 亿到4000 亿颗,已经让人觉得很震撼了。
可有些河外星系中的恒星数量比我们银河系还要多得多!这就好比我们以为自己拥有了一座大花园,结果发现别人的花园比我们的大上好几倍,甚至几十倍!河外星系之间的距离也是远得让人咋舌。
它们相互之间隔着难以想象的遥远空间,就好像是一群孤独的巨人,在浩瀚的宇宙中彼此守望,却又难以触及。
再说河外星系的运动,它们可不是乖乖待在原地不动的。
有的在快速旋转,有的在相互靠近,甚至还有的可能会发生碰撞!这就像是在宇宙这个大舞台上,上演着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星际舞蹈大赛”。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够瞬间穿越到一个河外星系中,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也许那里的星星更加明亮,色彩更加绚烂;也许那里有着我们从未见过的天体和奇妙的现象。
河外星系的神秘和奇妙,让我们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
它们就像是一个个隐藏在黑暗中的宝藏盒子,等待着我们去揭开它们的秘密。
总之,河外星系就是宇宙中最迷人、最神秘、最让人充满向往的存在。
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不断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追寻那无尽的宇宙奥秘。
河外星系哈佛的夏普利于1923年开始研究河外星系,他对天文学家们所熟知的NGC 6822星云进行观测后得出结论,这一星云比银河系中的任何星云都要遥远。
因此,康德提出的“岛宇宙”至少有一个是成立的。
NGC 6822星云与银河系之间的距离大约是62.5万光年,类似于麦哲伦云与银河系的距离。
夏普利之后,在河外星系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的是赫伯尔,他成功地拍摄到了最近旋涡星云中的单颗恒星照片。
赫伯尔用威尔逊山2.5米直径的望远镜为许多恒星拍摄了照片,这其中就包含造父变星。
这些造父变星的距离很容易测定,同时,它们所属的旋涡星云的距离也都可以测定。
不过,这需要天文学家经常为这些旋涡星云拍照,以便测量出造父变星的运行周期。
赫伯尔在采用这种方法对旋涡星云进行测定后,于1925年宣布它是银河系之外的星系。
“仙女座大星云”是旋涡星云中能为肉眼所见的最明亮的旋涡星云。
在秋冬季的夜空,只要是对飞马座中的大正方形有所了解的人,都能轻易找到这个星云。
我们暂且将这个大正方形想象成一个勺子,勺柄朝向东北方。
这个旋涡星云就在勺柄第二颗星的东北方一点,肉眼看上去像是长长的微弱光斑呈现在天上。
就算是通过望远镜也无法观测到这个星云的构造,但从拍摄的照片中能够看出来它是扁平状星云,它的边与我们有约15˚的倾斜角,肉眼所见的明亮核周围包裹着暗淡的盘。
仙女座旋涡星云的距离是80万光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星系。
相邻的三角座中最近的旋涡星云M33,仅用肉眼几乎已难以看见它。
这个星云与我们的距离尽管比仙女座星云近5%,但由于它的直径只有约1.5万光年,因此看起来也比较暗。
三角座旋涡星云以平面对着我们,所以能清楚观测到它的构造。
从核的反方向上延伸出的分支向着同一个方向,且在同一个平面上弯曲。
据推测,河外星系中大约有200万颗亮度可以通过2.5米望远镜观测到的星,其中大部分都是旋涡星云,它们的距离在约100万光年到1.5亿光年之间。
旋涡星云的直径大小平均在5000光年到10000光年之间,这主要取决于它们的弯曲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