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海拾贝》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4
木瓜教学设计一、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已经诵读了上百首古诗词。
在古代,所有的诗歌无论是作诗还是读诗,都是唱出来的。
我们也会吟诵很多诗歌了,先复习几首。
《江南》《凉州词》《敕勒歌》。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诗歌,谁来读一下题目?读完整。
齐读题目。
平时见过这么奇怪的题目吗?两个字点一点,两个字点一点,再加一个词?有谁理解过这六个字吗?二、理解课题关于诗经,有谁知道关于它的任何一点点信息?(学生一点也说不上来。
我来讲《诗经》是一本书,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第一首《关雎》等)《诗经》为什么要加个“经”?“经”是什么部首,跟“经”搭配的字是“纬”,绞丝旁加一个伟大的伟右边。
经和纬在古代是和我们穿的衣服相关系,织布机织布的时候,有一条纵的线,它要统筹整个的布,如果那条线乱了的话,你整条布就织布不了了。
它是最重要的,它的位置不可替代。
那么《诗经》,《诗经》,可见这本书在所有的诗歌里面,它也是怎么样的?它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
因为这本书从古到今都被列为《四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经之一,所以说《诗经》特别棒。
题目中间的词是什么?卫风。
什么叫卫风?ppt诗经分三绝大部分,风、雅、颂,谁找到了卫风在第几部分?什么意思呢?卫风就是指卫国这个地方的民歌,风就是指国风,整个国民的风气,都在诗歌里反映出来。
再看第三个词:木瓜。
暂且把它理解成就是一种水果。
三、学习诗歌。
我们开始学习这首诗ppt。
现在齐读一遍题目。
我们平时学一首诗歌或一篇文章,一般分几个环节来学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预习、听课、复习。
是所有学习优秀的人离不开的方法。
现在,我给大家一点时间预习。
交流,你做了哪些事?读熟,认字。
不理解的字你怎么办的?有没有读熟的?指生读诗。
齐读往下学的内容,不但仅这么读,要把每一个字读饱满,ppt(匪:非不是)读慢一点。
整首诗有几节?结构基本一样。
四、理解诗歌1.现在看这个组词ppt(琼琚琼瑶琼玖)发现有什么特点?都有琼,都是王字旁。
六年级上册语文《诗海拾贝》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歌的形象思维、意境、修辞手法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的诗歌作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聊一聊:同学们,你们对诗歌有什么了解?诗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学习诗歌基础知识1.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节奏、韵律、意象、修辞等。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三、欣赏诗歌1.欣赏《静夜思》等经典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2.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阅读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下节课分享。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聊一聊: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想用诗歌表达情感的时刻?二、诗歌创作1.讲解诗歌创作的步骤和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主题进行诗歌创作。
三、作品分享与评价1.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
2.同学们互相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修改自己的诗歌作品,准备参加诗歌朗诵比赛。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聊一聊:同学们,你们认为诗歌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诗歌欣赏与创作1.欣赏《将进酒》等经典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力量。
2.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诗歌。
三、诗歌朗诵比赛1.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2.评选出最佳朗诵者,并进行表彰。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收集自己喜欢的诗歌,准备参加诗歌知识竞赛。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聊一聊:同学们,你们对诗歌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感悟?二、诗歌知识竞赛1.举行诗歌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诗歌知识的掌握。
2.评选出最佳选手,并进行表彰。
《诗海拾贝》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对诗歌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诗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3. 了解不同朝代的诗歌特点,领略诗人们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不同朝代的诗歌特点及代表诗人。
3.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4. 诗歌的评价标准和原则。
5. 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 创作实践法:鼓励学生创作诗歌,提高诗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诗海拾贝》及相关诗歌资料。
2. 课件:诗歌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3. 诗歌创作能力:收集学生的诗歌作品,评价其创作水平。
4. 学生满意度:课后收集学生对诗歌教学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各个时期的诗歌特点。
2. 第3-4周: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学习诗人的创作风格。
3. 第5-6周:诗歌的评价标准和原则,分析优秀诗歌作品。
4. 第7-8周: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5. 第9-10周: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举办诗歌朗诵比赛。
七、教学活动1. 第1周:诗歌基本概念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魅力。
2. 第2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不同朝代诗歌的特点。
3. 第3周: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第4周:分析诗歌的评价标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 第5周:讲解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6. 第6周:诗歌创作交流与讨论,分享学生的创作成果。
赏析:
诗经•采薇(节选):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
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春夜喜雨:
诗人紧扣诗题的“喜”字,对春雨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
前两句写雨适时而降,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三、四两句写雨的“发生”,其中“潜”、“润”、“细”等词语道出了雨的特点;五、六两句写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最后两句仍扣“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红湿”、“花重”,体物可谓细腻至极。
全诗未着一个“喜”字,而对下雨的喜悦感却渗透于字里行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词的上片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的突然变化,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轻松和饶有兴趣。
上下片都写的情真景真,笔调轻快,是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写秋景。
秋天是萧索的,作者先用了孤村、落日等六个描写景物的词,表达出来。
跟著,用「飞鸿」句,把静寂的景物和活动的飞鸿联系起来,静中有动。
最后用「青山」、「白草」两句,把美丽的秋景呈现在眼前,使人更觉得可爱。
诗海拾贝活动一搜集诗歌(推荐五篇)第一篇:诗海拾贝活动一搜集诗歌诗海拾贝活动一搜集诗歌活动目的: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
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学生稍作了解。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
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第二课时一、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1.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
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
二、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
第二篇:诗海拾贝活动一搜集诗歌诗海拾贝活动一搜集诗歌活动目的: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教学时间:一课时活动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搜集诗歌二、自学指导(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
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熟读唐诗三百首传颂中华儿女情粤教版必修三诗海拾珠——《唐诗三百首》整本书阅读展示课暨中华唐诗大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唐诗三百首》是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的推荐阅读著作,该单元的目标是反复吟诵诗词、熟读背诵,能展开联想与想象,探究诗歌的意境,初步了解古典诗歌格律常识,欣赏诗词曲的语言美、音韵美,以提升自己的艺术品位。
该单元的“点击链接”部分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突出特征和基本格律知识。
其后的“推荐阅读”部分则对《唐诗三百首》的体例、地位、作品主题、入选作者及其风格、推荐版本进行了简要介绍。
《唐诗三百首》是两百多年来最流行且家喻户晓的唐诗选本,其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0首,几乎涵盖了各类作家、体裁、题材、风格的优秀作品,它是了解唐诗和唐朝社会风貌绝佳途径,还被称为“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之前学段的学习和高中必修一的古典诗歌单元的学习,已经基本了解了诗歌的基本常识。
又经过必修三古典诗歌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和王昌龄等名家的经历及其诗作风格有更细致的探究,对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登临诗、咏史诗、古乐府、新乐府等不同体裁和题材的诗歌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对诗歌语言和格律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在此过程中学生也逐渐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对唐诗的体悟能力渐有提高,对唐朝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已有了更多的了解。
但课本上能呈现的唐诗的数量十分有限,当时唐诗数量达五万余首,课本上的唐诗只是精读的选文,如想更加深入或更加广泛地了解唐诗和唐朝风貌,则需要大量地阅读其他唐诗作品,或精读以求深刻领悟或泛读以求全面领略。
多读唐诗不仅能让学生增加诗歌阅读的积累,还能提高学生自主阅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自主阅读和探究,以此培养学生读唐诗的热爱、提升他们的艺术品位。
前期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股诗词热,学生在观看了节目之后参与诗词竞赛的热情较高,借鉴《中国诗词大会》的比赛形式举办唐诗大会能调动起学生读唐诗的积极性。
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诗海拾贝之《采薇》教学目标:1.知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初步了解《诗经》2.大体把握《采薇》(节选)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把《采薇》(节选)背诵下来。
3.激发学生品读《诗经》的兴趣,引导学生积累《诗经》中的经典名句。
教学重点:大体把握《采薇》(节选)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把《采薇》(节选)背诵下来。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课前搜集《诗经》中的经典名句。
教学过程:一、播放微课,导入新课。
1.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今天,让我们轻叩诗歌大门,一起走进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课件展示《诗经》)2.播放微课,简介《诗经》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名篇,叫《采薇》(节选),(板书)“薇”字比较难写,拿出手写一下,看这个“薇”字,想想是什么意思?二、初学诗歌——借助注释明诗意。
(一)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1. 读准字音指名朗读,注意“薇、雨、霏”的读音,教师特别提示雨的读音。
2.读好节奏(1)老师范读:刚才的朗读中,除了雨的字音不一样,你还听出了什么?(2)交流:生:昔、今的读音特别长。
师:还有吗?生:依、霏的读音特别长。
(3)师:这就是诗的节奏,自由朗读,读好节奏。
(4)指名读、齐读(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1.师: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接下来该学习什么?生:这首诗的理解2.师:有什么方法能协助我们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呢?生交流理解诗句的方法,教师相机给予鼓励。
3.师:今天,老师将向你们介绍一种又简单又方便的方法,就是看课文后面的注释,一句一句看,一个标点也不要放过。
4.学生自学,师巡视。
5.交流自学成果:同学们,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你读懂了哪句?生汇报,老师相机点评、引导。
教师小结:这首两千多年前的古诗,我们借助注释读懂了大概意思。
6.那带上你的理解,再读诗句。
三、再读诗歌——了解背景促理解1.这个遍读,你有没有发现诗中这两句有什么特点呀?2.师板书两对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