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炎的康复
- 格式:pdf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42
一觉醒来眼歪嘴斜面瘫 ——面神经炎如何康复治疗曾泽贵发布时间:2023-06-07T07:00:44.213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5期作者:曾泽贵[导读]宜宾市第六人民医院 644600在临床中,面神经炎的全称叫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定义的病名叫面瘫,它是因为面部神经的损伤,它伴随内耳道、腮腺区的周围性的损伤,不管损伤的是周围哪一段都会对表情肌的支配产生影响,使面肌瘫痪,从而造成表情肌的一侧处于完全或者是不完全的瘫痪状态。
本病的诱因常见于饮酒、生气、劳累,多在清晨冲风或受凉时发现。
面神经炎一旦发生,它会使面部的活动变得不利索,并伴随额纹消除、口角下垂为主要的表现,眼睑也会发生变化,不能闭眼等;还有的人会出现味觉障碍,听力影响,耳朵疼痛等。
临床上的治疗主要以药物、针灸再配合康复治疗为主,一旦出现面神经炎,人的表情、外貌、进食都会出现异常,这样就容易引起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也会带来更多的心理负担。
运用的治疗应以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为主,减轻面神经出现的水肿情况,缓解神经的受压程度,达到恢复神经功能等方面。
西药多为营养神经类的药物,它能够改善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中医里针灸穴位治疗可达到疏通筋络,行气活血的目的;康复治疗主要是从患者的症状、心理、营养等方面做全方面的治疗,锻炼不同肌群发生的运动障碍,促进患者恢复面部表情肌的功能。
一、面神经炎的康复治疗方法(一)面神经炎康复功能训练1、抬眉功能训练:患者同时将健侧与患侧的眉目进行上提,帮助枕额肌额腹恢复功能。
2、闭眼功能训练:开始时选择轻轻地进行两眼的同时闭合,操作10-20次,如果患者不能完全闭合,露白时可选择利用食指指腹按摩眶下缘后再尽最大力去闭眼,操作10次,这样可以有利于恢复眼睑的闭合功能。
3、耸鼻功能训练:用力耸鼻,以达到压鼻肌和提上唇肌的相关运动功能恢复。
4、示齿功能训练:口角同时向两侧运动,一定要尽量避免单侧用力,以免造成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这样的训练对颧大肌、颧小肌以及提口角肌、笑肌恢复收缩功能显著有效。
面神经炎的康复训练及预后2014-10-20康复医学网面瘫时主要累及的表情肌为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提上唇肌、颧肌、提口角肌、口轮匝肌和下唇方肌。
进行这些主要肌肉的功能训练,可促进整个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
在训练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下述的治疗方法,每日训练2~3次,每个动作训练10~20次。
具体训练方法如下:1、抬眉训练抬眉动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
在失用型、轻、中度病变型面瘫中,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功能最容易恢复。
可嘱患者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
2、闭眼训练闭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成。
训练闭眼时,嘱患者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示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的按摩一下,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
3、耸鼻训练耸鼻运动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
耸鼻训练可促进压鼻肌、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恢复。
有少数患者不会耸鼻运动,在训练时应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
4、示齿训练示齿动作主要靠颧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缩来完成。
而这四块肌肉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引起口角歪斜的主要原因。
嘱患者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避免只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
5、努嘴训练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
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
口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
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
6、鼓腮训练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的恢复。
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
患者能够进行鼓腮运动,说明口轮匝肌及颊肌的运动功能可恢复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滞症状消失。
此方法有助于防治上唇方肌挛缩。
上述每个动作的训练是针对不同肌群的运动障碍设计的,因此在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肌的运动障碍时,应针对受累的肌群进行训练,如果不能有效的判断受累肌群时,可按上述程序进行运动功能训练,也能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面神经炎的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有哪些面神经炎属于非特异性的炎性反应,表现为一种周围性神经损害所致的面部肌肉瘫痪。
这种疾病主要于季节交替时发生,发病原因目前不完全确定,多认为机体遭受风寒,病毒性感染等所导致的面神经发生非特异性的炎性反应。
而面神经管作为骨性管道,无弹性空间,在面神经发生炎性水肿时则对面神经产生压迫,从而导致所支配的面部肌肉瘫痪。
发病率没有明显的年龄或性别之分。
发病后机体产生不适,讲话漏风、口角歪斜、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等症状影响到患者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社交等活动,面貌的改变容易滋生自卑抑郁的情绪。
因此,我们对其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有所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恢复健康回归社会。
1、面神经炎的特点面神经炎的发病率的性别差异不明显,年龄无特殊,以单侧发病为主,双侧发病相对比较罕见。
患者发病侧的面部肌肉瘫痪,额部的邹纹变浅或者消失,不能邹眉毛,闭眼无力、患者做龇牙动作时口角偏斜,患者在进行闭眼时出现贝尔征(Bell sign),即眼球向外向上转动时露出白色巩膜部分。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下眼睑外翻现象,导致眼泪流出受限,即泪液无法顺利进入鼻泪管,难以流出眼外。
因肌肉瘫痪,吹口哨、撅嘴等动作无法顺利完成,并且在鼓动腮帮时患侧口角处会出现漏气现象,患侧不能完成喝水、进食以及漱口等活动,因面颊肌瘫痪的影响导致进食的食物容易在患侧滞留。
当鼓索以上的面神经受累后,除了发生上述症状表现以外,还会影响到患侧舌前2/3味觉功能。
如累及至蹬骨肌支以上时,会有味觉减退、听觉过敏反应。
当累及至膝状神经节时,会出现患病侧面部肌肉瘫痪、味觉减退、听觉过敏,鼓膜和外耳道部分出现疱疹,称做亨特(Ramsay-Hunt)综合征。
2、面神经炎的治疗方法面神经炎是一种对人们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影响的疾病,如果恢复不佳,可以影响心理健康,这种负面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重。
因此,一旦发病,必须予以重视,积极前往正规医院明确诊断,并在确诊之后积极治疗。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Bell麻痹,中医称口僻、口眼歪斜,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占60%~75%,发病率为(11.5~53.3)/10万人,临床以面部自主运动、表情功能减退或丧失,面神经和面部表情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显著影响患者容貌、个人尊严和社会形象。
重度患者早期出现严重面神经水肿,神经鞘膜内高压,面神经缺血、缺氧,水肿进一步加重等恶性循环,导致神经轴突坏死、崩解、脱髓鞘的病理改变。
后期则错位再生,引起面部连带运动。
目前治疗方法有药物(脱水药、B族维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等),针灸,理疗,面部康复训练等。
轻中度患者大多经过2周至3月的治疗可基本痊愈,但有1/3以上的中度和重度患者残留程度不等的后遗症,中西医结合神经修复规范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临床表现发病主要集中在20~40岁,男性较多。
大部分为单侧发病,双侧同时发病者极少。
少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复发率为2.6%~15.2%,春季和夏季发病率较高,在9月份达到顶峰。
常起病较急,通常表现为患侧口角歪斜、讲话漏风,不能作皱眉、闭目、示齿、鼓腮等动作。
进食食物时,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中,并常有口水自患侧流下。
泪点随下睑而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致外溢。
部分患者起病前几天可有同侧耳后、乳突区轻微疼痛,可于72h内达到高峰。
进行体格检查时,可见患侧面肌瘫痪,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肌肉运动时,因健侧面部的肌肉收缩正常,牵拉患侧使上述体征更为明显。
患侧眼睑闭合不能,闭目时瘫痪侧眼球转向外上方,露出白色巩膜,称Bell现象。
面神经不同部位损害,出现的临床症状不同:①膝状神经节前损害:鼓索神经损害,舌前2/3味觉障碍;镫骨肌神经分支损害,出现听觉过敏;②膝状神经节损害:不仅表现有面神经麻痹、听觉过敏和舌前2/3味觉障碍,还有耳廓和外耳道感觉迟钝、外耳道和鼓膜上出现疱疹,称亨特综合征,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相关;③茎乳孔附近病变:会出现上述周围性面瘫的体征以及耳后区压痛感。
面神经炎你了解多少?发布时间:2023-05-31T11:43:45.758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1月2期作者:李晓[导读]面神经炎你了解多少?李晓(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四川阿坝州624000)面神经炎又称为面神经麻痹(facial palsy),该病主要发生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绝大多数为一侧发病,少部分患者可以出现双侧同时发病。
大多数无明显的季节性,常常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口角歪斜、流涎、讲话漏风,于吹口哨或发笑时症状明显。
虽然该病在发病后的1~2周内会基本恢复,但还是有一部分重症患者会留下一些后遗症,本文为大家科普什么是面神经炎以及它的发病病因及后续的康复治疗方式。
一、面神经炎是什么,发病病因是什么?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炎确切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长期以来认为面神经炎与嗜神经病毒感染有关,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可能是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所致茎乳孔内的面神经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炎任何年龄都可发病,男性略多,绝大多数为一侧性,发病与季节无关,通常急性起病,表现为口角歪斜、流涎、讲话漏风、吹口哨或发笑时尤为明显,可在48小时内达到高峰。
二、面神经炎的诊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神经炎)的发病类型及典型的表现,并不难确诊,但须与其他可导致周围性面麻痹的其他病症加以区分:1、首先判断周围性面瘫或中枢型面瘫,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颅内半球的肿瘤、脑血管疾病等,只有眼裂以下的脸部肌肉麻痹,以及中枢型面瘫一侧的舌瘫和四肢麻痹;肌电波显示,没有发现面神经的传导速率有任何的变化;2、急性感染性脱髓鞘型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有明显的感染史,其临床表现为双侧性;3、有对称肢体的缓慢麻痹和手套-袜套样的感受障碍;4、大部分脑脊液检测显示,蛋白质增多,但白细胞数量不增多;5、桥小脑角-脑底炎,以桥小脑角脑膜瘤为主,脑膜炎或桥小脑角脑膜炎为主,脑膜炎、鼻咽癌、脑膜炎等,并伴有VI VIII脑神经节的小脑损伤;除了面部瘫痪,还会出现复视,眩晕,眼球震颤;6、腮腺炎、腮腺肿瘤、颏后的化脓淋巴结炎等都会影响到面神经,从而导致病变的周围面瘫,但由于腮腺炎和其他症状,无法区分;7、中耳炎和乳突炎的合并症,由于面部神经管受到的影响而导致的面神经麻木,除了面瘫之外,患者的舌头通常会失去三分之二的舌尖,同时伴有中耳炎史和耳部的积极征象。
最新: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facia1nervepa1sy),又称面神经炎(facia1neuritis∖Be11麻痹(Be11pa1sy)r中医称口僻、口眼歪斜,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占60%-75%,发病率为(11.5-53.3)/10万人,临床以面部自主运动、表情功能减退或丧失,面神经和面部表情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显著影响患者容貌、个人尊严和社会形象。
重度患者早期出现严重面神经水肿,神经鞘膜内高压,面神经缺血、缺氧,水肿进一步加重等恶性循环,导致神经轴突坏死、崩解、脱髓鞘的病理改变。
后期则错位再生,引起面部连带运动。
目前治疗方法有药物(脱水药、B族维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等\针灸、理疗、面部康复训练等。
轻中度患者大多经过2周至3月的治疗可以基本痊愈,但有1/3以上的中度和重度患者残留程度不等的后遗症,中西医结合神经修复规范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中国委员会、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家委员会、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医师分会组织全国西医和中医的神经科、神经外科、脑病科、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整形科、电生理、超声科、影像学等学科专家,编写完成本指南,希望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和推广。
01、发病机制1.1 西医病因与病理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确切的病因尚不明确,病毒感染如潜伏的I型单纯疱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的重新激活是被广泛接受的原因。
也有认为该病亦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家族性面神经麻痹可能是继发于遗传性人类白细胞抗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面神经管解剖结构异常也可能与该病的发生有关,面神经管狭窄的患者面神经更容易受压,损害程度与面神经管狭窄的程度相关。
另外,气候温度的急剧变化也可能是面瘫的危险因素。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理早期发生面神经水肿,面神经受压或局部循环障碍,早期髓鞘出现水肿,晚期可出现轴索变性,其中以茎乳孔及面神经管内部分最为显著。
面神经三联康复疗法的详解“面神经三联康复疗法”是上海复大医院面神经治疗中心的专家根据传统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科学相结合的结晶。
专家们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总结经验,创立了这套具有新、特、奇的“面神经三联康复疗法”。
主要治疗:面瘫、面神经麻痹、面肌萎缩、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及面瘫治疗所留下的后遗症。
这套疗法是属于复大医院专利治疗,具有权威性,能够弥补普通治疗方法带来的缺陷,并且能够治疗面瘫所留下的难以治疗的后遗症。
面神经三联康复疗法的三联是什么呢?1.辨证下药、2. 疏经活络、3. 系统的面部肌肉组织手法康复治疗。
其舒经活络是指后期的面部肌肉功能锻炼,面部肌肉锻炼主要是抬眉、撅嘴、吹口哨、皱眉、抬额、闭眼、露齿、鼓腮等等。
那么面神经三联康复疗法的有哪些呢?其疗法包括了1.超高的吸收:该疗法采取高端的纳米萃取技术,药效是普通药效的八倍以上。
2.超强的穿透:它有效成份颗粒只有原子般大小,轻易穿透免疫系统坚韧的包膜,使药物作用于病灶部位。
3.精准的给药:提高药物疗效,促进面容恢复造成肌肉的血液循环受阻,直接针对神经系统病灶部位精准靶向给药。
那此疗法在治疗病症的时候有哪些特点和疗效呢?下面为您介绍一下,面神经三联康复疗法的作用吧。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面部的肌肉的特殊性,相对的讲,肌肉小、薄、多,相互重叠,毛细血管丰富,神经末稍丰富,面部肌肉功能十分复杂,相互协调工作,来完成各种表情正因以上特点,所以面部不能进行创伤性的治疗。
如面部针刺、割治、穴位注射、贴药等治疗。
比如针刺,刚开始是会有些效果,但是到后期,针刺会给脸部带来后遗症,面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再次复发。
因此在面瘫、面神经炎后遗症、面肌痉挛进行创伤性治疗后,会造成面部肌肉群的损伤和破坏,治疗时间越长、损伤破坏越重,一般治疗3-6个月后,就会出现被损伤、破坏的部位纤维化,结巴、粘连、而使多块的肌肉粘连在一起。
造成肌肉的血液循环受阻,出现肌肉萎缩,联动和痉挛,甚至毁容。
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A)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医诊断为面瘫的患者。
一、面神经炎(面瘫)康复科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 天至6 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面瘫)。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和面瘫(TCD 编码:BNV12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神经系统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 或MRI)、心电图、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面神经炎的健康指导
面神经炎俗称“面瘫”、“歪嘴风”。
现代医学主要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神经麻痹。
受凉、感染、中耳炎、茎乳孔周围水肿及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出口处受压、缺血、水肿等均可引起发病;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蹙眉、眼裂闭合不能或闭合不完全、
3、耸鼻训练耸鼻运动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
耸鼻训练可促进压鼻肌、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恢复。
有少数患者不会耸鼻运动,在训练时应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
4、示齿训练示齿动作主要靠颧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缩来完成。
而这四块肌肉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引起口角歪斜的主要原因。
嘱避免只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患者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
偏斜运动。
5、努嘴训练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
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
口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
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
6、鼓腮训练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的恢复。
鼓腮
进血运疏通经络。
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并加足底按摩
4、眼睑闭合不全者,平时外出或睡眠时应戴眼罩,遵医嘱睡前涂眼膏软(注意过敏),防止角膜炎或暴露性结膜炎。
2023年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康复指南
概述
本指南旨在为患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个体提供康复治疗的指导。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其症状包括面部表情肌肉的麻痹和运动障碍。
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
康复治疗目标
1. 减轻面神经麻痹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2. 恢复面部表情肌肉的运动功能。
3. 提高患者的面部表情表达能力。
4. 促进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恢复。
康复治疗方法
1. 物理治疗:包括面部肌肉按摩、热敷、冷敷和运动训练等,以促进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
2. 语言和言语治疗:通过训练相关肌肉和技巧,提高患者的说话和表达能力。
3.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面神经麻痹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4.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与医生指导,使用适当的药物来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康复治疗注意事项
1. 需要有经验的康复专家或医生的指导和监督。
2. 康复治疗过程需要耐心和持之以恒。
3. 相关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4. 患者和家人需要提供合理的支持和协助。
结论
本指南提供了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康复治疗的指导原则和注意事项。
康复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症状,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应在康复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遵循治疗计划与要求。
加强面肌康复训练,促进痊愈摘要面瘫多起病突然,恢复较慢,治疗时间相对长,病人顾虑自身形象,担心预后,故治疗心切,希望能尽早康复。
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切实做好面瘫患者治疗过程中面肌功能的康复指导和锻炼,对缩短病程,防止后遗症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面瘫面肌功能锻炼促进康复面瘫俗称口眼歪斜,西医称面神经炎或面神经麻痹。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脈络空虚,风寒或湿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经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成。
西医则认为是茎乳孔(面神经管)内组织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和水肿,使面神经受压或面神经本身的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损害。
面瘫的临床表现:起病突然,患侧颜面不适,麻木、发紧或板滞,或有耳后疼痛,口眼歪斜,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畏光、流泪,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嘴角低,鼓腮吹气时口角漏气,口角易流涎,笑时口角向健侧歪斜,吃饭时常嵌留饭菜在齿颊之间,饮水漏水,有的可伴舌前2/3味觉减退、听觉过敏等。
近半年来,我科收治面瘫患者较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配合全面的优质护理,取得满意疗效。
中医选用电针、温针、艾灸、推拿、拔罐、梅花针、热奄包,内服牵正散加减,以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舒筋。
西医给予抗炎、抗病毒、脱水药静脉滴注,以减轻水肿,减少面神经受压时间,改善症状,并内服甲钴胺、维生素B1等以营养神经。
治疗必须配合精心的护理,良好的护理是面瘫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结合我科开展优质护理,大大增加了和患者交流的时间,这对指导、教会并监督患者瘫痪面肌的功能锻炼成为可能,单纯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通过规范训练,大大缩短病程,成功治愈。
现介绍如下。
面瘫患者的康复,除应做好生活起居指导、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外,尤其应该做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康复训练。
通过临床观察,笔者认为,这是护理内容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
而单纯周围性面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均不受影响,通过指导完全能达到自主训练。
康复计划稳定思想,取得信任,积极配合:面瘫患者多起病突然,恢复比较慢,治疗时间相对较长,病人担心预后,再加上面瘫引起外观形象改变而羞于见人,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改变及情绪变化。
面神经炎康复综合护理措施探讨摘要:临床上,面神经炎有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斜歪以及面部疱疹等多种症状,治疗上多采用药物治疗,但多年的临床经验证明,面神经炎康复重在护理,正确的得当的综合护理措施能加快面神经的功能修复和再生,有效改善预后。
本文就该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探讨,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面神经炎;康复训练;护理措施;探讨Com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for facial neuritis rehabilitationLi Fangmin(Department of nursing, Wanbei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Suzhou, Anhui 234000)Abstract: clinically, facial neuritis has a variety of symptoms, such as eyelid insufficiency, angular deviation and facial herpes. Drug treatment is often used in the treatment, but many years of clinical experience has proved that the rehabilitation of facial neuritis focuses on nursing. Correct and appropriate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can accelerate the functional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of facial nerve meridian,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gnosis. This paper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for reference.Key words: facial neuriti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Nursing measures; discuss面神经炎中医谓之面瘫,也称Bell麻痹,有发病突然的特点,是神经内科十分常见疾病之一。
急性(非特异性)面神经炎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摘要:目的:分析探究急性面神经炎患者接受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65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综合组(n=35)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干预,常规组(n=30)给予基础性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综合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
同时,综合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结论:在急性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面精神功能和提升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急性非特异性面神经炎;综合康复治疗;治疗效果前言:面神经炎也被称作面神经麻痹,主要是由面神经管中的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进而形成的周围性神经麻痹症状。
目前来看,面神经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有系统的说明,但是部分研究结果提示面神经炎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风寒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下,面神经内的营养血管会出现痉挛反应,如果没有给予有效的干预,会逐渐产生面神经缺血或者水肿等情况。
疾病的症状大多表现为面部肌肉瘫痪和不同程度的口眼歪斜等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种情况下,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缓解患者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急性非特异性面神经炎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展开以下研究。
1研究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9年1月~2019年6月,选择65例急性非特异性面神经炎患者纳入研究。
将其分为两组,综合组(n=35)包括22例男性和13例女性;年龄22~53岁,平均(35.50±4.00);病程2~7d,平均(3.50±0.90)d。
常规组(n=30)包括20例男性和10例女性;年龄20~54岁,平均(35.44±4.12);病程2~8d,平均(3.48±0.87)d。
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