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黑龙江五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1.00 KB
- 文档页数:18
五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哎呀!一提到人文与社会,我就觉得超级有趣,就好像打开了一个装满神奇宝贝的宝箱!咱们先来说说啥是人文与社会吧!这就像是一个大大的拼图,由好多好多小块组成。
有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有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还有那些古老又迷人的历史故事。
就比如说,咱们学过的古代文明,那简直就是时光隧道里的璀璨明珠!像古埃及的金字塔,哇塞,那巨大的石块是怎么堆起来的?难道是有超级大力士帮忙?还有咱们中国的长城,那么长那么长,得花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才能建成呀?这难道不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山间吗?在课堂上,老师会给我们讲好多好多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可没有像咱们现在这样方便的交通工具。
” 我们都瞪大了眼睛,好奇地听着。
“那时候啊,出门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
” 哈哈,大家都笑了起来。
我和小伙伴们也会经常讨论这些有趣的话题。
有一次我问同桌:“你说要是咱们穿越回古代,能适应那时候的生活吗?” 同桌摇摇头说:“我觉得可难了,没有手机,没有电视,多无聊啊!” 我反驳道:“可是那时候有美丽的星空可以看,有新鲜的空气可以呼吸,不也挺好的嘛?”还有啊,我们会一起做一些有趣的活动。
比如模仿古代的集市,大家带来自己做的小手工,假装在那里买卖。
我拿着自己画的扇子,大声吆喝:“快来看看呀,这可是独一无二的扇子!” 另一个同学走过来说:“哎呀,太贵啦,便宜点呗!” 就这样,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学习人文与社会,让我明白了世界原来是这么多姿多彩。
它就像一本永远翻不完的大书,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和奥秘。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不同国家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这让我更加尊重和理解别人,不会因为别人和我不一样就觉得奇怪。
我觉得呀,人文与社会的学习就像是给我们装上了一双翅膀,让我们能飞得更高,看得更远,去探索这个神奇而又美好的世界!。
五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引言:五年级的人文与社会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意识的重要环节。
本教案旨在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探索社会和人文科学的重要知识和概念。
以下是一个针对五年级人文与社会教学的教案设计。
一、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1. 掌握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2. 培养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课程内容本教案将围绕以下几个重要的人文与社会主题展开:1. 国家与政府2. 人权与民主3. 社会与文化4. 历史与文明5. 人类与环境三、教学活动1. 活动一:成立班级政府在本活动中,学生将组成班级政府,并通过模拟选举,选择班级议长、副议长等职位。
学生将学习国家和政府的职能,并通过制定班级规则和组织班级议事会活动,体验社会规则和民主决策的重要性。
2. 活动二:人权游戏本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人权的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其中一些角色只能拥有有限的权利,其他角色则享有更多权利。
学生将通过游戏体验到权利不平等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进而学习到人权的平等原则和需要保护的重要性。
3. 活动三:文化展览学生将以小组的形式研究和呈现不同的文化。
每个小组将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色文化,通过制作展板、展示物品或演示文化活动等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该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将学习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与差异,增进对多样性的理解与尊重。
4. 活动四:历史人物剧场学生将选取一个重要历史人物,通过研究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该历史人物的影响和贡献。
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和影响力,增强对历史和文明的理解。
5. 活动五:环保行动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将组织环保行动,如垃圾清理、植树造林等,在实践中学习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四、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对人文与社会教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沟通和创造力等方面;2. 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展示和口头报告;3. 书面测试、问卷调查或小组讨论等形式。
《虎园遐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虎园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虎园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2. 虎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人与虎园的关系,如何保护虎园的生态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虎园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虎园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虎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虎园的过去和现在。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观察虎园的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虎园的美丽景色。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人与虎园的关系,如何保护虎园的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虎园遐想》2. 教学目标:了解虎园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教学内容:虎园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虎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人与虎园的关系,如何保护虎园的生态环境。
4. 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虎园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虎园的作文,要求语言流畅,表达真情实感。
2. 画一幅虎园的图画,要求色彩鲜艳,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虎园的兴趣,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一课时(人文)教学内容:寻访先辈的足迹(一)教学目标:1、了解黑龙江的历史有多长。
2、了解七星祭坛----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天文台。
教学重点:了解黑龙江的历史有多长。
授课时间:3月2日第三节授课教师:李桂影教学过程:一、导言引入(5分)1、黑龙江流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聚集地。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周朝时,活动于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下游地区的肃慎就曾向中原王朝进贡。
这杰克我们来了解黑龙江的历史。
2、板书课题:寻访先辈的足迹二、黑龙江人的历史有多长。
(30分)1、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
(1)指生说说我们国家的人类文化遗址。
(2)教师总结:元谋人牙齿、蓝田人、金牛山人等。
2、学生看书2页。
(1)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2)指生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3)教师看书总结。
3、了解七星祭坛---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天文台。
(1)学生看书,指生读书。
(2)提问:还能从七星祭坛遗址和凤林古城遗址想到什么呢?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三、总结本课(5分)1、说说本节课了解到了什么?2、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人文)教学内容:寻访先辈的足迹(二)教学目标:1、了解马背上的民族。
2、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学重点:了解黑龙江的历史。
授课时间:3月16日第三节授课教师:李桂影教学过程:一、导言引入(5分)1、在古代,我们黑龙江的民族都是能骑善射的,特别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一些少数民族,曾经频繁入住中原,以至于学者们感叹道:“半部中国史是由东北民族缔造的”2、板书课题:寻访先辈的足迹二、马背上的民族。
(23分)1、找一找,说一说。
北魏时哪个民族建立的?和黑龙江有关系吗?唐朝时的黑龙江是什么样子的?2、结合中国的历史版图试着做个年表,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三、我们的发现(10分)1、看书上7页的内容,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四、总结(2分)历代王朝都在东北地区设置机构,以进行有效的管辖。
看看下面的地图你有什么感想,写写。
第三课时(人文)教学内容:和祖国一起阵痛教学目标:1、了解沙皇俄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侵略我国的?2、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抗战故事。
第一课防洪胜利纪念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防洪纪念塔的有关知识能力目标:了解纪念塔各部分雕塑的象征意义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更加热爱家乡及家乡的劳动人民教学重点:了解防洪胜利纪念塔的文化历史教学准备:资料及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图片孩子们,这就是坐落在哈尔滨松花江南岸的防洪纪念塔。
你们看,它有多么雄伟呀!可是你们知道有关它的情况吗?二、进入新课防洪纪念塔位于哈尔滨市道里江岸中央大街终点广场。
1957年,特大洪水威胁哈尔滨市,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洪水被战胜了,于是1958年建立此塔,以志纪念。
三、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观看图片和资料)纪念塔由圆柱体的塔身和附属的半圆形回廊组成,高13米,古罗马式回廊高7米,谐调壮观。
塔身底部设11个半圆形水池,其水位即1957年最高水位标志。
塔身以浮雕方式描绘了当年战胜洪水的生动情节。
塔顶是工农兵和知识分子形象的圆雕,展现了战胜洪水的英雄形象。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座落在风景如画的松花江南岸,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
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洪水,于1958年建成的。
纪念塔由立体塔身和附属的回廊组成。
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塔基前的喷泉,象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正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
塔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
塔身中部浮雕雕刻着防洪筑堤大军,从宣誓上堤、运土打夯、抢险斗争到胜利庆功等场面,集中描述了人们在防洪斗争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概。
罗马式回廊高7米,由20根擎天柱连成弧形相衬托。
塔顶是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组成的圆雕;塔身下部是群像浮雕,描绘了哈尔滨人民战胜洪水的生动场面。
搭基前有两层水池:上层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特大洪峰时的最高水位,它高于下层水位0.58米;下层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的最高水位。
五年级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2013—2014下)一、学生情况分析通过5年的人文与社会的学习,学生已得到很多知识,还懂得许多的道理,并学会正确地观察自然、认识自我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小学生。
本学期,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效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和要求1、学会善待自己,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形成开朗的性格,友善地和同学相处,培养感恩情怀。
2、了解黑龙江的历史及现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通过了解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把学生带入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无穷魅力。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近与认同感,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宏扬和传承。
4、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
通过学习让学生在了解祖国日益富强的发展过程,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奋发有为的责任心。
本册教材主要由三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追根寻源》、第二单元为《抗日英雄》、第三单元为《大庆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追根寻源”和’“抗日英雄”这两个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这两个主题旨在引领学生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走近历史,在自己生活中寻访先辈的足迹,引起他们的自豪感,表现出对祖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兴旺的尊重、关注,并对有像赵一曼等抗日英雄而骄傲,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行动。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和教学措施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进一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研究,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
5下人文与社会教案敬爱的老师:第一课:《人类文明的起源》教学目标: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掌握人类文明的起源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1.人类文明的定义和内涵;2.人类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等;3.古代文明: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等;4.现代文明的形成和影响。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古代文明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2.讲解:向学生介绍人类文明的定义和起源;3.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古代文明的特点,并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4.分析现代文明形成的原因和对社会的影响;5.结束:总结本课内容,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第二课:《社会分工与社会发展》教学目标:了解社会分工的概念和作用;掌握社会分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教学内容:1.社会分工的内容和作用;2.社会分工的类型:行业分工、工种分工等;3.社会分工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4.现代社会分工的新形势。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分工的概念;2.讲解:向学生介绍社会分工的不同类型和作用;3.分组讨论社会分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4.分析现代社会分工的新形势,并展示相关数据和案例;5.结束:总结本课内容,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第三课:《社会制度与社会发展》教学目标:了解社会制度的概念和作用;掌握不同社会制度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社会制度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社会制度的定义和解释;2.不同社会制度的概况: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3.社会制度变革和社会发展的关系;4.比较分析不同社会制度的优缺点。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社会制度的图表引起学生对社会制度的兴趣;2.讲解:向学生介绍不同社会制度的特点和发展历程;3.小组合作讨论不同社会制度的优缺点,并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4.分析社会制度变革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展示相关案例;5.结束:总结本课内容,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虎园遐想》教学内容:黑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人文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有关东北虎的传说、文化。
知道东北虎在家乡的历史及东北虎的现状。
2、知道东北虎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既稀少又珍贵。
了解东北虎的各种情况,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关注自然,保护东北虎,珍爱野生动物的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保护动物,保护家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自发保护家园的心情。
教学重点:介绍东北虎。
教学难点:了解东北虎的现状,认识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要求学生课前收集整理有关东北虎的资料、图片、故事、成语、俗语等。
2、教师准备有关东北虎的资料、图片、视频、教科书等。
教学过程:一、猜谜语,激兴趣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种动物跟我们一同上课,猜猜它是谁?课件出示谜语:身穿皮袄黄又黄,咆哮一声百兽慌,虽然没率兵和将,威风凛凛山大王。
(打一动物。
)生猜:老虎。
教师出示老虎的图片,说:是的,谜底就是兽中之王——老虎。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老虎中的一种——东北虎。
师:播放老虎捕食的视频,看,东北虎都在干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师:老虎在争夺食物呢!虎园的叔叔、阿姨们为了让人工繁育的东北虎恢复原有的习性,每天都将活的鸡、鸭或牛、羊放进虎园,让老虎们自行寻觅捕猎.....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想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虎园遐想》。
(板书课题)二、认真学,探新知(一)认识东北虎1、游戏:“虎”字成语、俗语大比拼。
师:虎,同学们都不陌生,可是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国可是虎的故乡,在我国的汉语中就有许多带虎字的成语和俗语,比如:狐假虎威,龙腾虎跃、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等。
你还知道哪些呢?说给大家听一听。
2、汇报:关于东北虎的资料。
师:大家将课前收集到的关于虎的材料,归纳两至三句向大家汇报。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你对东北虎有了哪些了解? (生说)师:在我们的课本上也给大家介绍了一些有关东北虎的知识,大家把教材翻到27页自读蓝色部分,快点学习学习吧!(1)这部分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 (学生读后汇报,师板书:猫科动物;最大的长约4米,体重达300 多千克;淡黄色,“王”子纹;栖息山林中,善游泳,善夜行。
五年级《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经过四年的在校学习和生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相关已经有所了解和熟悉。
知道了黑龙江的地理位置、风景名胜和民族人口的知识,也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他们渴望了解更多、更广的关于家乡的常识,这为进一步学习《人文与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本学科教学主要任务和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关黑龙江的珍奇动植物。
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2、懂得爱护大自然。
3、介绍王进喜到王启民为大庆创业所做的贡献
4、知道黑龙江的发展历程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和谐大自然。
2、守护森林。
难点:
1、热爱我们的大自然。
2、保护动物。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备好每间一节课,课前准备充分。
2、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严格要求学生。
3、充分利用实例和实物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为主。
多让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5、提倡学以致用,多向身边人介绍自己家乡、宣传自己的家乡。
五年组《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
人文与社会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人文与社会下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了解并掌握人文与社会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人文与社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思想家的观点;3. 培养学生的社会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将以人文与社会下册的课程为基础,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a. 石器时代的社会组织与文化特征b. 农业文明的形成与演变c.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与改变2. 重要思想家与社会理论a. 古代哲学思想家的观点和思想体系b. 近代社会学家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成果c. 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与趋势3. 社会问题与案例分析a. 社会不平等与贫富差距的问题分析b. 性别歧视与女性地位的变迁c. 跨文化交流与文化冲突的挑战4. 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a. 设计并开展社会调查项目b. 分析调查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c. 执行社会实践活动并总结反思三、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包括:1.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像、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生动呈现人文与社会的内容;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观点,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社会情境,培养批判思维能力;5. 社区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本教案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来评估学生对人文与社会下册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能力培养程度,包括: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和表达能力;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3. 个人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社会调查报告:评估学生设计和执行社会调查项目的能力;5. 实践反思:评估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反思能力。
黑龙江人文与社会五年下教学计划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探索黑龙江:人文与社会五年下教学计划》引言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多元的社会文化。
人文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防洪纪念塔教学目标:了解防洪胜利纪念塔的建筑时间、结构及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防洪纪念塔的结构与纪念意义。
教学难点:了解防洪纪念塔的结构与纪念意义。
教具:防洪纪念塔图片与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松花江南岸,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
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洪水,于1958年建成的。
谁见过防洪纪念塔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防洪胜利纪念塔”(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了解防洪胜利纪念塔的建筑时间、结构及历史意义。
三、自学提示:1、人文历史教学课件展示.你们知道防洪纪念塔是什么时间建筑的吗?整体结构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建塔呢?2、阅读教材知识窗,回答问题防洪纪念塔的塔身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点?防洪纪念塔共有几个部分组成?自学讨论合作(课件出示问题)(1)哈尔滨防洪纪念塔位于(松花江南岸),是为纪念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而建的是(哈尔滨)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2)塔身高(22.5) 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 (塔身) 以浮雕方式描绘了当年战胜洪水的生动情节;塔顶)为由工农兵和知识分子形象组成的圆雕;(塔座)下部的两级水池,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 30米,标志(1957) 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
(3)塔基前的(喷泉),象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
(4)古罗马式回廊高7米,谐调壮观,环立着20根圆柱,上端有环带连接,组成了长达35米的半圆回廊。
(5)防洪胜利纪念塔由()、()、()、()、()五个部分组成。
总结:1、通过学习本课,你知道了有关防洪胜利纪念塔的哪些知识?2、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去哈尔滨看看防洪胜利纪念塔。
板书设计:防洪胜利纪念塔塔身环廊喷水池音乐台广场黑龙江人的自豪大洪水的考验教学目标:了解历史上哈尔滨遭受的三次洪水侵袭和在党的领导下哈尔滨人民与解放军官兵是怎样战胜洪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