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修一课本
- 格式:docx
- 大小:36.94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目录(完善版)(六个专题, 16个小课题)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
课题2 月季的花药培养
专题4 酶的研究与应用
课题1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课题2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课题3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
课题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课题2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专题6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课题1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课题2 胡萝卜素的提取。
第1节激素与内分泌系统第1课时激素的发现及研究实例〖学习目标〗 1.分析激素的发现过程。
2.归纳概括研究内分泌腺和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
〖素养要求〗 1.科学思维:通过激素发现过程的学习,强化发现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等科学思维习惯。
2.科学探究:通过激素研究实例的分析,了解激素和内分泌腺生理功能的研究方法。
一、激素的发现1.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1)外分泌腺①概念:分泌物经由导管而流出体外或流到消化腔的,称为外分泌腺。
②实例:汗腺、唾液腺、胃腺等。
(2)内分泌腺①概念:凡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称为内分泌腺。
②实例:甲状腺、肾上腺等。
2.激素的发现(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激素调节: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
判断正误(1)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导管运输到相应部位()(2)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都是内环境的成分()(3)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激素( )〖答 案〗 (1)× (2)× (3)× 特别提醒 促胰液素是在稀盐酸的刺激下,由小肠黏膜分泌的,其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促胰液素的发现。
1.沃泰默的实验(小肠如何把盐酸到来的消息传给胰腺)①稀盐酸→狗的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狗的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狗的小肠肠腔(切除神经只留血管)→胰腺分泌胰液(1)①②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对照组分别是什么?〖提 示〗 自变量是稀盐酸的作用部位,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对照组是①组。
(2)根据①②对照实验的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提 示〗 稀盐酸不通过血液直接作用于胰腺,直接接受盐酸刺激的部位是小肠。
(3)①③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对照组分别是什么?〖提 示〗 自变量为是否切除神经,因变量为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对照组是①组。
走近生物技术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课题2腐乳的制作
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
课题2月季的花药培养
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
课题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课题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课题3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专题5DNA和蛋白质技术
课题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课题2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
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专题6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课题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课题2胡萝卜素的提取
附录1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
附录2生物学实验室中常用的国际单位
附录3常用培养基配方
附录4常用的消毒灭菌操作方法
附录5常用化学抑菌剂。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生物.全一册一、生物的定义和分类生物,是指由有机分子构成,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以及经历适应环境而发展出来的物种性的活物体。
生物根据其复杂性和特征可以分为无机生物和有机生物两大类。
二、无机生物的特征无机生物是指没有细胞和组织的活物体,由未经受改变的单磷脂、单糖或者蛋白质组成的简单生命体。
大多数无机生物的外形为球形,由于没有细胞的壁,它们可以在液体中自由变形,具有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但没有生长或繁殖能力。
三、有机生物的特征有机生物是指包含细胞和组织植物、动物,以及其他真菌等活物体。
有机生物具有细胞膜结构,向内和向外的液体流动,能够进行营养、气体交换和排泄,具有基本的感觉和行动能力,能够专注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出多种物种。
四、生物特有的功能(1)营养代谢:生物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利用它们完成细胞内各种有机物的合成,从而可以保护细胞,增强免疫功能。
(2)体液系统:生物存在一个适应性可塑性的体液系统,以促进物质和能量的运输,保持细胞稳定的生理状态。
(3)能量代谢:生物可以利用外界的各种能源,完成不同的生物过程,具有独特的能量代谢过程。
五、生物的繁殖生物能够通过遗传的方式进行繁殖。
繁殖的过程能够增强个体的遗传信息,同时可以保证物种的延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通过自然、人工行为或其他方式来进行生物繁殖。
常见的有机生物繁殖方式有:亲本繁殖、花粉繁殖、克隆繁殖和裂变繁殖等。
六、基因与遗传基因是控制生物长成形态、性状和发育过程的基本单位,它所含的遗传信息是具有随机性的。
基因可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通过突变而改变,从而影响生物的形态和性状。
七、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的生物体的形态和性状进行的,大体可以分为植物和动物二大门类。
根据发育状态、性状、形态和繁殖能力等等,进行从宏观到微观的层次划分,使分类系统更加细致,更加容易理解。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目录CONTENCT •选修1课程简介与目标•生物技术实践基础知识•微生物培养与应用实验•酶工程实验技术探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践•生物技术安全性与伦理问题讨论01选修1课程简介与目标课程内容概述生物技术实践本课程主要探讨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方面的内容。
生物科学与社会介绍生物科学在社会、经济、伦理等方面的应用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研究方法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科学论文写作等。
80%80%100%教学目标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生物科学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应用和影响,具备基本的生物科学研究能力。
通过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突出实践性强调综合性注重创新性编排体系合理教材特点与编排体系本教材注重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通过实验报告、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本教材涉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教材鼓励学生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外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本教材按照“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顺序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
同时,每个章节都配备了丰富的图表和实例,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02生物技术实践基础知识实验室安全制度危险品的识别与处理废弃物处理实验室安全与操作规范学生应学会识别常见危险品标识,了解危险品的分类、性质及应急处理措施,如遇到危险品泄漏、火灾等紧急情况,应迅速采取相应措施。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专题1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课题成果评价(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
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
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
(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二、答案和提示〔一〕旁栏思考题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防止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时机。
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
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
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
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
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二〕资料,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
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三〕练习提示:大规模生产时需要进行更为全面周详的考虑,如原料的来源与选择、菌种的培育与选择、发酵的设备、发酵条件的自动化控制,以及如何严格控制杂菌污染;等等。
2019生物人教版选修一电子课本
《生物》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化学、物理、地理、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各个方面。
在2019年,人教版出版了《生物选修一》的电子课本,是针对中学生研究生物的一本非常详实的参考书。
这本《生物选修一》的电子课本以人教版的标准来编写,内容丰富,系统性强,突出了生物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内容分为七大部分,即生物概论、细胞生物学、遗传与进化、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和微生物学。
每一部分都有详细的介绍和讲解,并用大量的图片、表格、示意图、拓扑图等形式,详细地讲述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并用大量的实例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本还配有全套的习题题库,既有理论考题,也有实践性的课后练习,让学生有机会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及时调整研究方向,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
这本《生物选修一》的电子课本,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研究生物的系统性知识,更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对于生物学有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课本的出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中学生生物学的发展。
高二生物书选修一好啦,今天咱们聊聊高二生物书里面的选修一内容。
其实啊,说到生物,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这不就是一堆细胞、DNA、基因啥的嘛。
”哎哟,别这么想,生物学可有趣了。
比如说,那些看起来完全没啥关系的东西,背后其实都能跟我们生活联系上。
真的是,谁能想到,植物的光合作用居然能跟咱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听我慢慢给你道来。
咱们得聊聊植物吧。
你想啊,植物其实就像是地球的“空调”,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不就是每天都在给咱们地球降温、净化空气吗?你有没有注意到,每到夏天,周围绿树成荫,那空气清新得都能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可是你知不知道,这背后的“幕后英雄”其实是植物细胞里的叶绿体。
哇,这东西一说就有点儿牛逼,简直就是植物的“发动机”。
通过光合作用,它们把太阳光转化成能量,为植物生长提供动力。
要不然,你以为那些绿油油的叶子为什么这么精神呢?每一片叶子,都是充满了能量的“电池”。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就要疑惑了:“这光合作用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好啊,告诉你,这关系大着呢!你想,光合作用每年都把那么多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如果没有它,咱们空气中氧气浓度下降,那人类生活还能愉快吗?这就像你去超市买东西,如果货架上没东西了,你就啥都买不到。
所以,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的“供应商”。
如果没有它们,咱们就只能“闭气生存”了。
说完植物,再聊聊咱们身边的动物吧。
动物嘛,基本上大家都知道,不外乎吃吃喝喝、玩玩闹闹。
可你知道吗,动物的消化系统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工作的。
就拿咱们人类来说,吃的东西经过口腔、胃、肠道等一系列环节,最后才能变成我们身体需要的营养。
这些环节里,每个器官都在为消化过程辛苦地“打工”。
但更神奇的是,咱们体内还有一种叫做“酶”的小家伙,负责加速这些化学反应。
没有它们的帮忙,消化这件事就像“拖延症患者”,能拖得你头发都白了。
不过,酶也不是万能的哦。
就比如说,咱们吃了饭之后,如果消化不好,食物在肠道里停留太久,可能就会发生发酵,结果就会造成腹胀、胀气啥的。
广东生物选修一课本目录新版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二节细胞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五节细胞中的有机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减少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1.1节酶的作用和本质 ;第1.2节酶的特性;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体温;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4.1节捕捉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第4.2节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二节细胞的分化;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第四节细胞的癌变1.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就是存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具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是从母细胞分裂产生。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非政府→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5.细胞中的化学元素,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6.细胞与非生物较之,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大不相同,表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备差异性。
7.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
生物选修一课本
生物选修一课本
第一章:细胞的组成与结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在生物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个主要部分。
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具有不同的功能,包括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溶酶体等。
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
系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细胞的分裂与增殖
细胞分裂和增殖是细胞生命周期的重要阶段,也是细胞遗传物质传递
的途径。
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分别用于有丝
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裂。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发育、生长和修复伤口的
重要环节。
第三章:遗传物质与遗传信息传递
遗传物质是指DNA,是细胞遗传信息存储的载体。
DNA的结构包括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雄黄核苷酸序列等。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是
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这些过程与遗传疾病、基因治疗等生物
学问题密切相关。
第四章:基因与遗传规律
基因是指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是个体形态和性状的表现基础。
遗传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原理、连锁遗传、基因突变等,这些规律与生物进化、物种形成等生物学问题有关。
第五章:生物体内外环境的关系
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受内外环境的影响,生物体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生物体对温度、光照、水分、气体、营养等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也是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第六章: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是生物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解释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适应环境的基础。
生物进化涉及自然选择、突变、隔离等生物学原理,物种形成涉及生物地理学、环境适应等因素,两者相互作用构成了整个生物学体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