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Meta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6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药物治疗学》课程练习册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药物(P1)2.药物治疗学(P1)3.合理用药(P2)二、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 D2. A三、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1.ABCDE2. ABCDE3. ABC四、简答题1.临床药物治疗学和临床药理学的关系。
(P4)2.临床药物治疗学和内科学的关注点差异。
(P4)第二章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一、名词解释1.药物过度治疗(P7)2.药物治疗的依从性(P9)3.药物治疗的经济性(P10)二、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 A2. B3. D4. D5. D6.B7. A三、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1.ABCD2. ABCD3. ABCD4. AB5. BCD6. ABD7. ABC8. ABCD9. BCD10. ABCD 11. ABCD四、简答题1.药物治疗产生安全性问题的原因。
(P8)2.影响药物治疗有效性的因素。
(P9)3.药物治疗不依从性的定义以及不依从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P9-10)4.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的一般原则o (P12)第三章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一、名词解释1.治疗窗(P20)2.处方(P26)3.TDM (P24)二、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 A2. B3. A4. A5. D6.C7.B8.B9. D 10. D三、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1.ABCD2. ABCDE3. ABD4. ABCDE5. ABCDE6. ABCDE7. BDE8. ABCDE9. ABCDE四、简答题1.简述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
(P14-16)2.试述药物处方的书写规则和注意事项。
(P27-28)3.什么情况下适用TDM? (P24)4.患者不依从性的主要类型和常见原因(P28)5.IE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P29)第四章药物不良反应一、名词解释1.药物不良反应(P32)2.药物不良事件(P32)3.非预期不良反应(P33)4.药源性疾病(P32)5.药物警戒(P40)二、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 A2. C3. A4. D5.C6. B7. D8. B9. B三、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1. CD2. AB3. ABCDE4. ABC5. ABCDE6. ABCDE7. ABCDE四、简答题1.简述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托福阅读答案1.enormous巨大的,所以正确答案是B,extremely large。
如果不认识,将答案代入原文,原文说在T这个地方有三座非常大的火山,定语从句修饰说T是个什么样的地区,能容下三座大火山的当然是很大的地方。
A 重要、C不寻常和D活跃都不靠谱。
2.注意问的是Olympus M,以这个词做关键词定位至第三句,讲O是最大的,所以正确答案只能是C,比较高,如果不确定可以往下看到最后一句,说三个大的跟O比起来要小点儿,也说明O比较大,其他答案都没说。
3.distinctive有特点的,不同的,所以正确答案是characteristic,dis作为前缀,有分或者否定之意,所以猜出distinctive有不同的意思,这道词汇题代入原文不靠谱,因为几个错误答案带进去也说得通,大家还是抓紧背单词吧。
4.以A的 broad, sloping sides 做关键词定位至第二段第二句的破折号后,正确,不选;B选项的 smaller 定位至第一段尾句,正确,不选;C的channel定位至第二段第三句,正确,不选;D 的数字定位至第一段倒数第二句,但25说的是O,而不是shield volcano,所以D错,是答案。
5.roughly大概,所以正确答案是D的approximately,代入原文,说火星的gravity只有地球的40%,因此火星上山的高度应该大致是地球的2.5倍,其他代入都说不通。
6.以Maxwell为关键词定位至第三段第四句,这句只是在比较,于是往前看,说gravity越低,高度越高,所以作者进行这个比较无外乎想证明这个结论,所以正确答案 A。
C稍有迷惑性,但C的问题在于没有提及高度,只是单纯说不同planet之间gravity的关系,错。
7.提出主干,没有证据,但是如果 blabla,有些火山至少intermittently活跃,完全重复这个意思的只有C,A 后半句的比较错,那句话事实上是条件;B同样因为比较排除;D强调的点与原文相反。
第25章 Meta 分析 案例辨析及参考答案案例25-1 低胆固醇的干预治疗降低患者死亡风险的Meta 分析。
为探讨低胆固醇的治疗干预措施是否能降低患者死亡风险(主要指降低冠心病的死亡风险), Smith D 等搜集了34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基本信息见教材表25-6。
各纳入研究试验组采用的干预措施分为药物干预、饮食干预及外科干预三种。
患者类型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及其他三种,即该纳入研究主要对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低胆固醇干预治疗的列为二级预防,主要对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低胆固醇干预治疗的列为一级预防,非一级预防或二级预防的则列为其他。
试对教材表25-6的资料进行meta 分析。
教材表25-6 低胆固醇干预治疗降低患者死亡风险的34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试验组患者数 (n 1i ) 对照组 患者人数 (n 2i ) 试验组总死亡人数 (a i ) 对照组总死亡人数 (c i ) 优势比 (OR i ) 优势比 (95% CI for OR i ) 权重(w i ) 校正后的权重(w i *) 干预方式 患者类型 1 204 202 28 51 0.48 0.29~0.79 14.98 7.43 饮食 二级预防 2 285 147 70 38 0.93 0.59~1.47 18.54 8.21 药物 二级预防 3 156 119 37 40 0.62 0.36~1.04 13.83 7.14 药物 二级预防 4 88 30 2 3 0.23 0.04~1.22 1.36 1.25 药物 二级预防 5 30 33 0 3 0.14 0.01~2.89 0.43 0.41 药物 其他 6 279 276 61 82 0.66 0.45~0.97 26.25 9.44 药物 二级预防 7 206 206 41 55 0.68 0.43~1.08 18.26 8.16 饮食 二级预防 8 123 129 20 24 0.85 0.45~1.63 9.20 5.66 饮食 二级预防 9 1 080 1 015 111 113 0.98 0.74~1.29 50.03 11.39 饮食 二级预防 10 427 143 81 27 1.00 0.62~1.61 16.64 7.82 药物 二级预防 11 244 253 31 51 0.58 0.36~0.94 16.45 7.78 药物 二级预防 12 50 50 17 12 1.61 0.68~3.81 5.18 3.83 药物 二级预防 13 47 48 23 20 1.33 0.60~2.97 5.98 4.25 药物 二级预防 14 30 60 0 4 0.21 0.01~3.95 0.44 0.43 手术 二级预防 15 5 552 2 789 1 025 723 0.65 0.58~0.72 326.57 14.11 药物 二级预防 16 424 422 174 178 0.95 0.73~1.25 51.51 11.46 饮食 一级预防 17 199 194 28 31 0.86 0.50~1.50 12.69 6.82 饮食 二级预防 18 350 367 42 48 0.91 0.58~1.41 19.79 8.45 药物 二级预防 19 79 78 4 5 0.80 0.22~2.88 2.32 2.01 药物 二级预防 20 1 149 1 129 37 48 0.75 0.49~1.16 20.36 8.55 药物 一级预防 21 221 237 39 28 1.59 0.94~2.68 14.15 7.22 饮食 二级预防 22 54 26 8 1 3.11 0.51~18.83 1.18 1.10 饮食 二级预防 23 71 72 5 7 0.72 0.23~2.29 2.89 2.42 药物 二级预防 24 4 541 4516 269 248 1.08 0.91~1.29 121.91 13.15 饮食 一级预防 25 421 417 49 62 0.76 0.51~1.13 23.98 9.13 手术 二级预防 26 94 94 0 1 0.33 0.01~8.20 0.37 0.36 药物 二级预防 27 311 317 19 12 1.63 0.79~3.37 7.25 4.86 药物 二级预防 28 1 906 1 900 68 71 0.95 0.68~1.34 33.70 10.26 药物 一级预防 29 2 051 2 030 44 43 1.01 0.66~1.55 21.52 8.75 药物 一级预防 30 6 582 1 663 33 3 2.43 0.81~7.31 3.16 2.60 药物 一级预防 31 5 331 5 296 236 181 1.31 1.07~1.59 98.72 12.83 药物 一级预防 32 48 49 0 1 0.33 0.01~8.39 0.37 0.36 药物 其他 33 94 52 1 0 1.68 0.07~42.10 0.37 0.36 药物 二级预防 342329120.730.09~5.990.870.82药物二级预防(1)该meta 分析的效应指标为优势比。
第25单元格雷厄姆•斯威夫特25.1复习笔记Graham Swift(1949-)(格雷厄姆·斯威夫特)1.Life(生平)Graham Swift,a prominent English writer,was born in London.He has ever studied in Cambridge,obtaining BA and MA.After graduated from college in1975, he taught English in several schools in London,and he did literary creativity in spare time.Swift is a writer with special apperception and opinions towards literary creativity.Characters of her works are usually mid-aged people,and by reflecting on their fate,Swift talks about history,life,love,marriage and death,etc.,vividly describing the life phenomena and contemporary spirit of the modern English society.Swift employs complicated narrative methods to indicate all kind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historical events,revealing that by imagination and fiction,stories embody the nature of human being’s life experience.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出生于伦敦,是英国当代杰出的小说家。
•循证理论与实践 •Meta分析系列之十五:Meta分析的进展与思考曾宪涛,田国祥,张超,魏万林【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4-4055(2013)06-0561-03自Karl Pearson于1904年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将不同研究的相关系数进行合并以来[1,2],Meta分析方法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应用,特别是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Meta 分析已成为循证决策的良好依据[3]。
Meta分析的结果为循证决策提供了重要证据,Meta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学也随着需求而不断发展。
1 Meta分析相关术语与Meta分析相关的英文术语有多个,其中文翻译也有多个(表1)。
随着对Meta分析本质理解的不断深入,现中文建议使用“Meta分析”,英文为“meta-analysis”。
其中,Meta人种学分析(meta-ethnography)与Meta整合(meta-synthesis)用于质性研究,在医学领域中的护理学科中常用[4]。
2 Meta分析的类型Meta分析从开始的合并P值至今,根据实践需求及统计学方法的突破,已经有了多种类型[2]。
从统计学派来讲,有基于经典统计学派的Meta分析方法和基于贝叶斯统计学派的Meta分析方法[5]。
在此阐述的Meta分析的类型不按统计学派来划分,可将其划分为表2所示类型。
3 Meta分析的方法每一种类型的出现,都离不开相应的方法学支持。
除了传统Meta分析[2]之外,当前还存在的Meta分析方法有:①间接证据比较的Meta分析[2,6];②合并了直接与间接证据比较的网状Meta分析[2,6];③IPD(individual patient data)的Meta分析[2];④前瞻性Meta分析(prospective meta-analysis,PMA)[2];表1 Meta分析的术语及其中文翻译(非左右一一对应关系)英文中文meta-analysis Meta分析meta analysis 荟萃分析pooling analysis 元分析pooled analysisMeta-分析meta-analytic review 统分/集成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 定量分析/评价meta-synthesis 梅塔分析meta-ethnographyMeta人种学Meta整合表2 Meta分析的类型分类基点Meta分析类型数据类型二分类数据、有序数据、连续型数据、效应量(或其对数)及其CI/SE/Variance、P值、相关系数数据来源个体患者资料、处理数据证据比较方式直接比较、间接比较、网状研究目的诊断、筛查、治疗、病因、预后、不良反应研究领域临床、基础(动物实验、基因遗传研究及细胞研究)、卫生经济学、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类型随机对照试验(包括比较诊断)、非随机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队列、病例-对照、横断面)、其他特殊类型的设计与人体关系在体研究、体外研究⑤序贯Meta分析(sequential meta-analysis)或试验序贯分析(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TSA)[7-10]。
精心整理第25章Meta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最佳选择题1. Meta分析中,如果异质性检验不拒绝H0,一般采用(A)进A.标准化均数差 B. 加权均数差C.均数差D. 标准化P值E. 危险度差值4. 异质性检验采用的统计量是(B)。
A.F统计量 B. Q统计量C.t统计量D.H统计量 E. Z统计量5. 关于发表偏移,以下说法(C)不正确。
A.通过漏斗图可大致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B.产生发表偏倚的主要原因是作者往往只把统计学上有意义的2. Meta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答:通过meta分析能增加统计功效,评价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增强结论的可靠性和客观性,通过亚组分析,得出新结论,寻找新的假说和研究思路。
3. Meta分析时,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有什么不同?如果研究间有异质性,应如何处理?答:Meta分析进行效应合并时的变异可能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研究内变异,二是研究间变异。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只考虑研究内变异,即认为研究间的差别只是抽样引起,纳入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来自一个相同的总体,各个独立研究的效应是效应合并值这一总弃meta分析,只对结果进行定性分析。
4. Meta分析有哪些常见的偏倚?答:Meta分析本质上是一种观察性研究,在meta分析的各个步骤中均有可能产生偏倚。
偏倚的存在对meta分析的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偏倚的类型主要包括文献发表偏倚、文献查找偏倚和文献筛选偏倚。
三、计算题:教材表25-9给出了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完成的有关阿司匹林降低心肌梗死后死亡风险的7个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
试分别用固定效应模型Peto法及随机效应模型D-L法进行效应合并,给出效由Peto法的异质性检验公式计算统计量Q。
首先计算每个研究的期望E i、方差V i、优势比OR i以及处理组实际阳性数与期望之差O i-E i、(O i-V i)2/V i,结果见练习表25-1。
本例df=6, 2(0.1,6)=10.6>10.1,P>0.1,不拒绝H0,即认为7个研究间异质性不大,可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思考与练习答案要点或参考答案冯谖客孟尝君(王树基执笔)一、如果说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是自信的表现,那么形成他这种自信的主客观原因何在?答:冯谖之自信,从主观方面看,既源于他卓越不凡的见识与才具,也源自于他对主人好客养士以巩固其地位的心理的准确把握。
从客观方面看,他所投靠的孟尝君素以好客著称于世,冯谖此举即使不奏效,也不至引起祸端。
二、联系“毛遂自荐”“伯乐相马”一类故事,试析实行“唯才是举”(曹操)、“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等主张的社会条件和环境。
答:毛遂生于乱世,当时天下急需人才。
他向平原君自荐之时,恰是秦攻赵的危机时刻。
千里马卓荦不群,却被当作凡马视之,它之所以被发现,恰是因为有伯乐这样的善于相马之人。
这两个典故,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安定局势需要人才,而人才得以充分发挥才干,需要有识才之人,需要爱才、用才之人。
因此,实行“唯才是举”也好,“不拘一格降人才”也好,都需要:1.政治上宽松的人才成长环境;2.公平、公开、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3.健全的权力监督机制;4.社会上普遍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
这四点,是人才成长和得以施展才干的必要的社会条件。
三、从选择、设计人生道路的角度,谈谈“狡兔三窟”的双重性意义。
答:课文中冯谖对孟尝君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今君仅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原文以狡兔三窟比喻避害之策应尽量想得周全,应进退有路。
从设计人生道路的角度看,有“三窟”可以有选择、有比较,那“窟”更好,更适合自己,就到那“窟”去,即所谓“不在一棵树上吊死”,从满足个性发展的角度看,这未尝不是好事。
但“三窟”终究有别,其人事环境、工作内容、性质及具体岗位肯定有差别,由于受教育程度、能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不可能身通百技,事事兼通,况且精力有限,人生短暂,想在“三窟”中都游刃有余往往是事与愿违的。
这就是这一问题的二重性。
四、谈谈本文是如何刻画冯谖这一人物形象的?答:本文运用多种手法刻画冯谖这一人物形象,主要有:(1)抑扬互用,蓄势待发,在波澜起伏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
第25章Meta分析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
1.Meta分析中,如果异质性检验不拒绝H0,一般采用(A)进行效应合并。
A.随机效应模型B.固定效应模型C.混合效应模型
2.
A
B
C
D
E
3.(A)
A
4.
A.F统计量B.Q统计量C.t统计量
D.H统计量E.Z统计量
5.关于发表偏移,以下说法(C)不正确。
A.通过漏斗图可大致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
B.产生发表偏倚的主要原因是作者往往只把统计学上有意义的阳性研究结果拿来写文章并投稿
C.若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的影响较大,则需要增加很多个研究,才能使meta分析的结果被逆转
D.尽量搜集未发表的阴性研究结果,可减少发表偏倚
的差别只是抽样引起,纳入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来自一个相同的总体,各个独立研究的效应是效应合并值这一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则同时考虑了研究内变异和研究间变异,即认为研究间的差异不仅仅是抽样引起的,纳入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分别来自不同但互有关联的一些总体,每个研究有其相应的总体参数,meta分析的效应合并值是多个不同总体参数的
加权平均。
Meta分析时,如果异质性检验的结果不拒绝H0,即研究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得到效应合并值。
如果拒绝H0,则认为研究间存在异质性,此时应考察异质性来源,并通过敏感性分析或亚组分析等异质性处理方法,使之达到同质后,再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若经异质性分析和处理后,
Peto
研究
阿司匹林安慰剂
死亡数病例数死亡数病例数
1 49 615 67 624
2 44 758 64 771
3 102 832 126 850
4 32 317 38 309
5 85 810 52 406
6 246 226
7 219 2257
7 1570 8587 1720 8600
解:
(1)Peto法
1)异质性检验
H0:7个研究来自同一总体,即效应的总体水平相同。
H1:7个研究来自不同总体,即效应的总体水平不全相同。
H0
H1
df=1
后死亡的风险。
练习表25-1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后死亡的7个临床试验及meta分析(Peto
法)
研阿司匹林安慰剂
E i O i-V i OR i(O i-E i)2
究
死亡 病例
死亡
病例
E i
/V i
1 49 615 67 624 57.6 -8.6 26.3 0.720 2.8
2 44 758
64 771 53.5 -9.5 25.1 0.681
3.6 3 102 832 126 850 112.8 -10.
49.3 0.803
2.4 D-L 由D 值求w i *,)
/1(1
*i i w D w +=
,结果见练习表
25-2。
合并OR 及其95%CI 为
)13.249/96.17132.0exp(/
96.1exp(ln *±-=±∑i
w
OR 合并=(0.77,0.99)
比较一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结果:OR 合并值的点估计很接近
(分别为0.90和0.88);95%CI的宽度,随机效应模型(0.99-0.77=0.22)大于固定效应模型(0.96-0.84=0.12)。
因此,随机效应模型的结果趋向保守,但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即平均而言,阿司匹林能使心肌梗死的死亡风险降低10%。
练习表25-2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后死亡的7个临床试验及Meta分析(D-L
(周旭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