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教科室工作计划(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组别:数学教科研组
教研组组长:张崇波
教科研主任:仝立龙
无棣县小泊头镇中学教科室制
数学教研组工作行动计划表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第二学期高一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学习《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等相关文件,落实市教育局“面向全体、分层指导、分类推进,大面积提高普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坚持教育实践,切实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1、深化课改,积极推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xx年省厅的核心工作。
要根据省教育厅提出的“减总量、调结构、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坚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快选修课程的建设。
2、改进教学,以学定教开展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教学研讨活动,深化课程改革,改进课堂教学,以学定教是关键。
继续开展对“三维目标”的教学研究,强化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
开展疑难问题、案例设计、教学反思等学科教学主题研讨活动,开展精品课例的展示活动,引领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法、研磨课堂教学,创造有深度、有特色、有实效的课堂范例,探索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树立“轻负高质”的典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
3、校本研修,讲究实效组织本组教师以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说课试课等主题明确、实践性强、参与面广的校本研修活动。
为了使集体备课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发挥集体备课的效用,要求教师每会必到,在固定地点进行教研。
其程序为:教学反思——理论学习——教学研究——修订方案。
一个课时内容要由一位教师中心发言,其他老师补充完善,要有详细记录。
4、鼓励科研,追求创新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论文与案例的撰写,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组的作用,积极营造学术研究氛围,鼓励创新教科研工作方式。
同时,还要切实推进“三小”培养工程,力争我校本教研组在各项“三小”评比中获得好成绩。
5、狠抓竞赛,培养特长组织好温州市摇篮杯高一数学竞赛,抓好数学特长生的培养,争取竞赛成绩取得更大的进步。
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新学期的数学教研工作将以学校教导处提出的“精诚”文化为引领,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学习品质提升年”为抓手,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开展教研,进一步贯彻课标修订精神,全面强化数学教学各项常规,有效提高组内数学教师对课程理解力和课程实施力,从而提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主要任务1.继续做好“学生学习品质提升年”的推进工作,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沙龙活动,主要研究内容:一是如何推进学习力提升,二是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力提升,争取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2.认真组织组内数学教师参加各层次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师素养,拓展教师视野,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设高的平台。
3.组织全体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继续学习把握《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关注“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和“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组织相应的测试。
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也是平时学习的主要内容,并在平时的教研课中加以落实。
4.做好数学学科的质量提升。
一是做好期中的抽测准备,二是做好五年级数学应用能力测试的动员。
5.鼓励组内教师积极参加市县好课评比活动,做好研课、磨课。
从中让教师体会新课标的理念以及好课评比的关注点:一是贯彻11版课标理念,二是关注学生,三是设计新颖,四是实施有效。
6.鼓励组内教师积极参加全县数学教师综合素养知识竞赛,内容主要是课标知识和解题能力两方面。
其中,解题能力要关注《小学生数学报》,在组内开展解题,解读新课标的活动。
7.积极登陆“教学新时空”网站,**,进行实名注册,浏览丰富的资源。
另外加入两个群:一是实小数学教师,二是注册ME博客,**,注册后请申请加入**实小数学教师博客群:**8.加强备课环节,提升课堂的驾驭力,教研课活动做到定时间、地点、内容、主讲人、参与活动人员,保证课后有研讨,研讨有专题。
9.做好两个学生活动:一是全校学生参与的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等级考试(5月下旬),二是组织全校部分学生参加的首届“精诚”杯“数学快乐营”比赛(6月上旬)。
吴川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全校工作安排2018年3月10日一、领导:26(16+10)骆济时:校长,党总支部书记,负责学校全面工作。
孙罗超:副校长,分管初中部全面工作、学校宣传工作。
吴剑锋:副校长,分管教学、教研,校友会工作,主管高一级。
容观德:副校长,分管后勤、工会、计生、扶贫工作。
康光燎:副校长,分管保卫、体卫、体育俱乐部工作,主管高二级。
陈生:副校长,分管政教、共青团,主管高三级。
张容源:副书记、办公室主任,校长办公室工作,协助书记抓党务工作,兼管计生工作,协抓高一级。
李华彦:教导处主任,教导处工作,兼管学生学籍档案、图书、阅览等工作,协抓高一级。
麦衍青:总务处主任,总务处工作。
王小明:团委书记,学校团委工作,协抓高三级。
凌飞:政教处主任,政教处工作,协抓高二级。
李钦明:教导副主任(正股),教研室工作,协抓高三级。
陈广强:保卫处主任,高中部安全保卫工作,高中部学生宿舍管理工作。
杨芊:教导处副主任,教导处工作,分管仪器、电教等工作,协抓高二级。
冼华生:总务处副主任,高中部总务处工作,协抓高一级。
孙玉清:体卫处副主任,协抓高二级。
李宇:工会副主席, 协抓高一级。
龙乔: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初中部校长办公室工作,主管初三级。
孙亚胜:教导处副主任,负责初中部教导处工作,协管初三级。
龙华贵:教研室副主任,负责初中部教研室工作,协管初三级。
郑尚好:正股级领导,协管初三级。
孙晓明:政教处副主任,负责初中部政教处工作,主管初二级。
龙木清:少先队辅导员,负责学校少先队工作,高中部学生宿舍管理,协管初二级。
黄康太:团委副书记,负责团委工作,协管初二级。
杨裕:体卫处副主任,负责初中部体卫处和安全保卫工作,主管初一级。
李剑:总务处副主任,负责总务处工作,协管初一级。
二、级长:9(6+3)高一:易康平、潘观华;高二:钟明钟、杨日生;高三:黄华、许华振初一级: 李观如初二级: 李中初三级: 张锦基三、科组长:21(12+9)高中部:(12)语文:吴柳;数学:蔡康保;英语:林贯寰;政治:叶家君;地理:梁玲历史:何绍光;物理:龙良武;化学:陈雄;生物:黄邦雄;图音体:麦土富信息技术:黄建文;后勤:何炯丰初中部:(9)语文:骆平;数学:洪土寿;英语:杨海燕;政治:陈华水;史地生:李艺军;物理:李竞;化学:杨智伟;图音体:李志林;后勤:李剑四、备课组长:65(12+13+15+8+9+8)高一级(12)语文:刘欢志;数学:刘上养;英语:林贯寰;地理:梁晓燕;历史:梁路福;物理:龙良武;化学:陈雄;生物:黄明珠;政治:张小华;体育:杨帝福;音乐:张宇虹;美术:郭冰高二级(13)语文:董芷君;理数:龙华权;文数:邓海鹏;英语:陈元;政治:陈晓云;历史:李玥玺;地理:李程;物理:刘平;化学:潘纳华;生物:黄邦雄;图音体:林日福;理综: 黄观友;文综:梁帝弟高三级(15)语文:李翠云;文数:梁程飞;理数:李力;英语:林丽华;物理:黄美兰;化学:黄日荣;生物:窦辉;政治:梁巧媛;历史:何小燕;地理:唐天婵;文综:张丽斯;理综:杜伟健;体育:李奕华;美术:吴晓玲;音乐:曹波初一级(8)语文:黄华清;数学:陈土锡;英语:陈秋波;政治:邱晓敏;历史:何柳岸;地理:文静;生物:杨碧琼;体育:龙明波初二级(9)语文:陈波;数学:杨若山;英语:陈素波;物理:祝上康;政治:柯永福;历史:李紫红;地理:陈秋;生物:李春;体育:吴海兴初三级(8语文:凌康清;数学:吴杰锋;英语:林宇霞;物理:骆倩婷;化学:曾理庆;政治:林美英;历史:张恒;体育:吴永毅五、班主任102(22+22+24+12+11+11)高一(1)张雪贞;高一(2)温小妹;高一(3)尹春燕;高一(4)梁燕华;高一(5)蒋涛;高一(6)陈艳;高一(7)黄彩雪;高一(8)张小华;高一(9)骆冬玲;高一(10)梁路福;高一(11)陈华丽;高一(12)吴养飞;高一(13)廖作华;高一(14)欧海琪;高一(15)李华红;高一(16)陈书平;高一(17)杨湛晓;高一(18)何燕丽;高一(19)窦华玉;高一(20)林明珠;高一(21)柯炎娇;高一(22)傅超凤高二(1)谭日梅;高二(2)蔡春夏;高二(3)邓海硼;高二(4)李程;高二(5)杨德;高二(6)陈兴;高二(7)黄海;高二(8)陈晓云;高二(9)吴康泉;高二(10)梁帝弟;高二(11)龙华权;高二(12)梁星燃;高二(13)林土金;高二(14)李观梅;高二(15)欧婉娜;高二(16)林妙玲;高二(17)刘平;高二(18)李文彦;高二(19)麦晓文;高二(20)刘俊宏;高二(21)梁火娣;高二(22)杨飞河高三(1)梁程飞;高三(2)叶家君;高三(3)林丽华;高三(4)郭一霏;高三(5)吴小红;高三(6)曾喜;高三(7)陈秋慧;高三(8)林燕;高三(9)罗翠明;高三(10)李慧;高三(11)钟亚水;高三(12)黄日荣;高三(13)林莹;高三(14)李丽娟;高三(15)陈振娣;高三(16)窦辉;高三(17)林华锋;高三(18)李力;高三(19)冼观凤;高三(20)陈小翠;高三(21)陈秋云;高三(22)陈伟林;高三(23)李秋霞;高三(24)李志平初一(1)陈秋波;初一(2)王春霞;初一(3)何维平;初一(4)陈土锡;初一(5)李锐;初一(6)李志琼;初一(7)冯亦连;初一(8)林月连;初一(9)廖玉兰;初一(10)陈利民;初一(11)杨东平;初一(12)许鸿文初二(1)李敏;初二(2)李亚芳;初二(3)柯永福;初二(4)陈华水;初二(5)吴海清;初二(6)陈素波;初二(7)李杏;初二(8)蔡嘉莉;初二(9)麦敏;初二(10)柯晓凤;初二(11)李紫红;初三(1)陈浪;初三(2)骆倩婷;初三(3)骆平;初三(4)凌康清;初三(5)宁一明;初三(6)李艺军;初三(7)周岳平;初三(8)林宇霞;初三(9)郑红梅;初三(10)吴龙荣;初三(11)赵海英;六、课程安排语文65(高中40人;初中25人)张雪贞:高一(1、2)共10节吴剑婷:高一(3、4)共10节吴晓丽:高一(5、6)共10节黄彩雪:高一(7、8)共10节李华健:高一(9、10)共10节刘小梅:(产假)刘欢志:高一(11、12)共10节吴上华:高一(13)共5节李亚峰:高一(15、16)共10节何燕丽:高一(17、18)共10节林明珠:高一(19、20)共10节张凤飞:高一(21)共5节傅超凤:高一(14、22)共10节何瑞鹃:(产假)陈李虹:(产假)龙皑琴:高二(1、2),共12节何亚娟:高二(3、4),共12节陈兴:高二(5、6),共12节李明珍:高二(7、8),共12节董芷君:高二(9、10),共12节梁星燃:高二(11、12),共12节许玉媛:高二(13、14),共12节余海波:高二(15),共6节林妙玲:高二(16),共6节李文彦:高二(17、18),共12节杨铸钢:高二(19、20),共12节李帝水:高二(21、22),共12节李翠云:高三(1、3),共12节李钦明:高三(2),共6节梁华泉:高三(4、5),共12节庄建丽:高三(6、7),共12节杨惠:高三(8、9),,共12节李慧:高三(10、11),共12节兰海群:高三(12、13),共12节黄光霞:高三(14、15),共12节李宏斌:高三(16、17),共12节黄华:高三(18),共6节王萍:高三(19、20),共12节林西明:高三(21、22),共12节李艳艳:高三(23、24),共12节陈春桃:初一(1)共7节;李锐:初一(5)共7节;王春霞:初一(2)共7节;黄华清:初一(3)(4)14节;李志琼:初一(6)共7节冯亦连:初一(7)共7节陈雪源:初一(10)(11)14节林雅妍:初一(8)(9)14节龙虾女:初一(12)7节李敏:初二(1)6节李亚芳:初二(2)6节邱小丽:初二(3)6节杨晓敏:初二(4)(11)12节吴海清:初二(5)6节陈波:初二(6)(7)12节蔡嘉莉:初二(8)6节杨丽华:初二(9)(10)12节梁启瑞:初三(1)6节孙亚胜:初三(2)共6节骆平:初三(3)共6节凌康清:初三(4)共6节文华凤:初三(6)(7)共12节周妮:初三(8)(9)共12节吴龙荣:初三(10)共6节陈建东:初三(5)(11)共12节数学58(高中36人;初中22人)尹春燕:高一(1、2)共10节肖晓兰:高一(3、7)共10节梁燕华:高一(4、10)共10节林莹:高一(5、6)共10节吴冬梅:高一(8、9)共10节刘上养:高一(11、13)共10节吴养飞:高一(12、14)共10节李华红:高一(15、16)共10节陈俏敏:高一(产假)吴贵洋:高一(17)共5节冼华生:高一(18)共5节蒋春光:高一(19 、20)共10节麦庆文:高一(21、22)共10节陈明:高二(1、2),共10节邓海硼:高二(3、4),共10节史延松:高二(5、6),共10节周超彩:高二(7、8),共10节何嘉瑜:高二(9、10),共10节龙华权:高二(11、12),共10节林土金:高二(13、14),共10节杨美超:高二(15、16),共10节李晓:高二(17、18),共10节黎上兴:高二(19、20)共10节邓华土:高二(21、22)共10节梁程飞:高三(1、3),共12节周怡生:高三(2、4),共12节吴小红:高三(5、6 ),共12节林燕:高三(7、8),共12节陈福东:高三(9、10),共12节周杰:高三(11、17),共12节蔡康保:高三(12、13),共12节李丽娟:高三(14、16),共12节李碧颖:高三(15、19),共12节李力:高三(18、20),共12节屈勇:高三(21、22),共12节李志平:高三(23、24),共12节陈婷:初一(1)共7节何维平:初一(3)共14节陈土锡:初一(4)(5)共14节李观如:初一(6)共7节梁晓兰:初一(7)共7节林月连:初一(8)共7节廖玉兰:初一(2)(9)共14节杨东平:初一(10)(11)共14节许鸿文:初一(12)共7节杨若山:初二(1)(6)共12节邓建勇:初二(2)(7)共12节林亚森:初二(3)(4)共12节梁卓婷:初二(5)(11共12节林海夏:初二(8)(10共12节麦敏:初二(9)共6节易薇:初三(1)共6节洪土寿:初三(2)(8)共12节吴杰锋:初三(3)(4共12节周小洁:初三(5)(6)共12节周岳平:初三(7)共6节郑红梅:初三(9)共6节杨志娟:初三(10)(11)共12节英语65(高中43人;初中22人)杨媚媚:(产假)吴小明:(产假)陈超丽:(产假)林景芳:(产假)李翠霞:(产假)郑彩莲:高一(1、2)共10节林冬梅:高一(3、4)共10节宁舒怡:高一(5、6)共10节何清清:高一(7、8)共10节林贯寰:高一(9、10)共10节陈华丽:高一(11、12)共10节陈红梅:高一(13、15)共10节欧海琪:高一(14、16)共10节麦土娣:高一(17、18)共10节张剑敏:高一(19、20)共10节梁秋:高一(20、22)共10节吴剑锋:口语、高一(1、2)陈景娣:高二(1、2),共12节其中2节口语李小丽:高二(3、4),共12节其中2节口语杨碧金:高二(5、6)共12节其中2节口语陈元:高二(8、10),共10节吴康泉:高二(7、9),共12节其中2节口语刘利:高二(11、12),共12节其中2节口语李观梅:高二(13、14),共12节其中2节口语欧婉娜:高二(15、16),共12节其中2节口语陈耀明:高二(17、18),共12节其中2节口语谭文娴: 高二(19、20),共12节其中2节口语杨飞河:高二(21、22),共12节其中2节口语凌飞:高二(8、10),共2节口语廖彩杏:高三(1)每班7节(含口语)共7节李锡萍:高三(2)每班7节(含口语)共7节赖丽萍:(产假)林丽华:高三( 3、4 )每班7节(含口语)共14节陆晓文:高三(5、6)每班7节(含口语)共14节叶蔚怡:高三( 7、8)每班7节(含口语)共14节莫显慧:高三(9、10)每班7节(含口语)共14节李康娣:高三(14、15)每班7节(含口语)共14节梁凤敏:高三( 12、13 )每班7节(含口语)共14节钟亚水:高三(11、16)每班7节(含口语)共14节李秋平:高三(17、18)每班7节(含口语)共14节吴颖:高三(19、20)每班7节(含口语)共14节刘晓明:高三(21、22)每班7节(含口语)共14节梁金枝:高三(23、24)每班7节(含口语)共14节陈秋波:初一(1)共6节杨翠娟:初一(3)共6节王国英:初一(4)共6节孙晓霞:初一(5)共6节梁晓群:初一(6)共6节卓文宏:初一(7)(8)共12节陈利民:初一(9)(10)共12节吕梅燕:初一(11)(12)共12节孙思途:初二(6),初一(2)共12节林美华:初二(2)(3)共12节郑上清:初二(4)(5)共12节陈素波:初二(6),初一(5)共12节林钰婷:初二(7)(11)共12节康亚瑞:初二(8)(9)共12节柯晓凤:初二(10)共6节刘观福:初三(1)共6节杨亚芳:初三(2)(3)共12节康木群:初三(4)(9)共12节宁一明:初三(5)共6节杨海燕:初三(6)(7)共12节林宇霞:初三(8)共6节易晓靖:初三(10)(11)共12节政治30(高中21人;初中9人)容观德:梁丽杏:高一(1、2、21、22)共10节林水金:高一(3、4)共8节骆冬玲:高一(5、9)共8节龙深:高一(6、10)共8节张小华:高一(7、8)共8节柯艳容:高一(11-20)共10节陈水莲:高二(1、2),共8节张亚弟:高二(3、4),共8节张冬梅:高二(5、6),共10节陈晓云:高二(7、8),共8节梁帝弟:高二(9、10),共8节陈景华:高二(17―22),共6节何满:高二(11―16),共6节许华振:高三(1)每班5节,共5节叶家君:高三(2、4)每班5节,共10节张丽斯:高三(3、5)每班5节,共10节曾喜:高三(6、7)每班5节,共10节梁巧媛:高三(8、9)每班5节,共10节陆秋兰:高三(10、11)每班5节,共10节邱晓敏:初一(1)(2)(3)(4)(5)(6)共12节柯国欢:初一(7)(8)(9)(10)(11)(12)共12节陈华水:初二(1)(2)(4)(10)共8节柯永福:初二(3)(5)(6)(8)(9)10节;初三(3),3节。
新集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计划(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按照学校、教导处的工作计划,围绕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本年级组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目标任务1、认真学习县“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
2、继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行动研究”的后续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3、认真备课,做到有备而教,抓好教学的主阵地——课堂,追求课堂的扎实有效,不放松作业的抓实、抓优,做到六认真。
4、重点从学生的听、看、说、写四个方面,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5、对同组中老师需要达标的课,进行讨论,打造优课。
三、主要措施1、严格按照学校工作计划、教务处工作计划、教研室工作计划、语文教学组计划和备课组工作计划开展本组的备课研究,并做好相关备课资料的积累。
2、严格按教务处的规定,认真钻研教材,尽心设计教学方案,力争高效率地完成备课任务。
精心写好备课材料,尽力做到高质量地备课。
3、备课探讨时,用心听,多提出修改意见,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不客气”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提倡多写课堂教学随笔、反思或案例。
4、有效组织集体备课,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按教导处布置,统一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
这一学期,我们按照教研组内的老师每月轮流上课——听课学习。
——集体讨论——主讲说课——安排下一次上课人员的流程,通过系列化的教研活动,扎扎实实吃透教材,脚踏实地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力争本组成员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新的突破。
5、认真备课和批改作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认真准备,围绕课题设计教学环节,上课要着力创设使学生会听课、能听课,注重个体差异,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真正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024年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二学期(通用9篇)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二学期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组将继续发挥浓厚的教改氛围功能,以课程改革为动力,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抓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为所有工作的落脚点,遵循《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学期的教学研究工作中,要突出课程改革这一中心环节,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抓好课堂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使课堂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二、主要任务:1、强化课改意识,深化教学改革。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扎实推进数学科学教学改革进程。
首先,我们要“研”起来,要先“学”后“研”。
努力实现两个“零距离”:向理论学习,研究理论发展的最新动态,努力实现与小学数学科学教育改革最前沿的“零距离”;向学生学习,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努力促进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不断提高在小学数学领域里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
(1)深化数学和科学课堂教学改革,大胆实践探索。
要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意识,通过举办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多评议切磋,多交流碰撞,在活动中发现、研究、解决所遇问题。
要切实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将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适度的探究学习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兴趣的激发、独特体验的激活。
上课既要有课前的预设,又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
对于师生互动中出现的创造火花,教师应敏锐地抓住它,并予以引燃,使不同的体验发散共享,从而超越预设的目标。
(2)以“课标”为指导,以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进为重点,以提高小数课堂教学效益为根本,向优化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管理要质量,向内化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质量,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境界: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充满问题探究的课堂,充满教学智慧的课堂。
(3)抓好学科研究活动。
在学校的部署安排下,继续开展研究课、汇报课、展示课、评优课等活动,突出新课标理念、以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设计为研究重点,进行“研、讲、评、议”一条龙教研活动,充分体现集体智慧,集思广益,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提高课堂效率,严把“有效教学”关,打造优质课堂。
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认真____教育局和学校的工作要点,在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立足课堂、以实施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全面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教研活动继续以理论学习为先导,案例分析为载体,以问题为核心,以带着问题实践-反馈-调整-再实践为基本模式,深入常态课堂,跟踪质量,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的教研活动为的是要改进课堂教学,使其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改革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所以,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师自身的教法能符合当前教学的实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已经成为改革课堂教学,开展教研活动的主题;改进教学方法,是每一位教师每天都在思考着、做着、摸索和总结着的突出问题;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就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
但是,改进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靠的是各位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艰辛的实践和苦心的摸索,不断试验、分析、总结和提高,才能得到改进。
教学方法改进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只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研组现状分析:数学组现有____名教师,其中初中____名,高中____名。
年龄结构为:40-____岁____人,30-____岁____人,____岁以下____人。
男女比例为7:9。
班主任为____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是一个能承担重任的团队。
四。
科研课题课堂教学中时刻牢记学校制定的“提升地区整体课堂教学质量”和“精细化管理,创高效课堂”科研课题,将课题要求____教学的始终,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和初高中差异特制定本教研组课题如下:初中:提高课堂效率,缩小两极分化数学组教研工作计划高中: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五、教研组工作要求(一)、做好常规性的工作、规范教师的业务水平。
如果把剪子的构造抽象成一个几何图形,会是什么样的图形?剪子的构造可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而剪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剪刀刃之间的角所成角.(1)中的∠1和∠2不是对顶角,是因为它们不是两条直线相交而成,即它们既无公共顶点,每个角的两边只有一边是互为反向延长线;(2)中和∠2虽有公共点,但∠2的一边不是∠1两边中的一条反向延长线;)中的∠1和∠2也不是对顶角,只有(3)中的∠1和∠2是对顶角.解:如图4,由邻补角的定义,可得∠2=180°-40°=140°;解:因为直线AB、CD相交于点O,所以∠和∠BOC是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AOC和∠是邻补角(邻补角的定义),所以∠AOC=∠(对顶角相等).又因为∠AOC+∠BOD=240°(已知),所以∠AOC=在两条相交直线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按照两个角的关系分类有邻补角和对顶角两类.如果按照角的大小分类,两条直线所形成的角有锐角、直角、钝角.的过程中,当转动到木条b和木条a•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总结用三角板画垂线的基本方法,强调用两条直角边“一贴”:贴住已知直线,“一靠”:靠住已知点再画直线练习1:如图6(1),∠B=90°,过B作AB、BC、CA的垂线.练习2:如图6(2),过B作AC的垂线,过A作BC的垂线,过C作的垂线.练习3:如图6(3),过P点作AB、BC、CD和DA的垂线.四、课堂小结1.理解垂线的意义;为跳远时脚落地点.体育老师是如何量出跳远的成绩的?的垂线,垂足为O,AO的长度就是跳远的成绩.2:•为什么测,两点间的距离是指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直线的距离是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足之间的线段的长度,最终归结为两个特殊点之间的距离.AB的垂线,垂足为O沟最短.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线段PO是P与直线上任一点连接成的生先回忆两条直线相交这部分知识,•并问:你们能够把它们画成一个知识结构图吗?.教师加以指导结构图.3.请学生畅所欲言,叙述一节课的收获与体会.五、布置作业课本本节练习.,CD的上方,并变式图形:图2中的∠1与∠2都是同位角.图形特征:在形如字母“F”的图形中有同位角.2.再看图1中,∠3与∠5,这两个角都在直线AB,CD之间,并且图形特征:在形如“Z”的图形中有内错角.3.在图1中,∠3和∠6也在直线AB,CD之间,但它们在直线的同一旁(左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在图图形特征:在形如“U”的图形中有同旁内角.4.辨一辨与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截线的位置关系,AC,截线是DE,所以与∠5,∠4与∠7,∠1与∠与∠5,∠3与∠8;同旁内角:∠与DE被AC所截得的同位角;与DE被AC所截得的同旁内角;与DE被AC所截,是内错角.DE、BC被直线AB所截.是内错角,解:图(7)中,∠1的边DA与∠2的边BD都在直线AB上,个角的另一边分别是DE、BC.所以∠1和∠2是直线AB截DE、BC的一对同位角.∠3的边DE•和∠4•的边ED都在直线DE上,这两个角的另一边分别是DB、EC.所以∠3和∠4是直线DE截DB•、•EC所成的一2.如图9,∠而成的______角;∠而成的_______角;∠截而成的______•角;问题:(1)如图1(2),在木条a转动的过程中,观察∠2的变化以及它与∠1•的大小关系,你发现木条a与木条b的位置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2)改变图1(1)中∠1的大小,按照上面的方式,再做一做.∠1与∠2•的大小满足什么关系时,木条a与木条b平行?在转动木条a的过程中,看到∠1与∠2的大小关系为三种情况:大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相交,构成几个角?的同一侧,并且在AB、CDCD∥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图5中,因为线段EF、GH相交所成的锐角是因为∠1=∠2=45°,所以CD;因为∠2=∠3=45在图6中,∠3是∠的对顶角,所以∠3=55°(对顶角相等)因为∠1=∠2=55°,∠°,所以∠1=∠3.构成同位角,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小明身边只有一个量角器,•他通过测量某些角的大小就能知道这个画板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你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吗?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归纳、总结;教师可引导学生,所以∠1=∠2.由此可得“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练习:在铺设铁轨时,两要直轨必须是互相平行的.如图经知道∠2•是直角,那么再度量图中哪个角(图中已标出的)以判断两条直轨是否平行?说出你的理由.谈谈本节课有哪些收获?重点掌握平行线的判定.理解平行公理.各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写出你_______;•内错角______;∠1和∠2是同位角,通过测量知∠1=65°,∠2=50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是平行线特有的性质.(1)解答如下: 与∠1相等的角有:∠∠9,∠11,∠13,∠15与∠1互补的角有:∠∠8,∠10,∠12,∠14,问题(2)解答如下:因为AB ∥DE,所以∠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1=∠2,∠3=∠4(已知)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问题(1)的解答如下:内错角相等,所以乙地可以按南偏西°方向施工.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过程给予评价.问题(1)的解答如下:解:如图3,因为梯形上、下两底互相平行,所以∠A与∠D互补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理解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的直线A1B5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而命题(2)(3)(5)是正确的命题我们把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假命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是如何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1)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2)上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若能,•你能(2)你能将图3图案继续向右画下去吗?(3)在图4中所画的小雪人图形中任意找三个点或更多的点,连接这些对应点,观察所得出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短有怎样的关系?和三角形A′B′C′有什么关系,.经过平移,△ABC的顶点A移到了点D,(如图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如图4,将字母A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平移3cm,作出平移后的图形.如图5,因为经过平移,D,所以点A与点是对应点;又因为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所以连接AD,然后过则线段CD就是线段因为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所以在作线段AB平移后的图形时,•可过点D作DC∥AB,则线段DC就是线段AB平移后的图形.由此可知:按要求进行平移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时,一般都是应用平移的基本性质进行的.解:在字母A上,找出关键的5个点(如图9所示)点按箭头所指的方向作5条长3cm的线段,将所作线段的另原来的方式连接,即可得到字母A平移.三、巩固提高“怪兽吃豆豆”是一种计算机游戏,如图4•中的标志表示“怪兽”先后经过的几个位置.如果用(1,2)表示“怪兽”按图个位置,•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图中“怪经过的其他几个位是某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借助刻度尺、量角器,解决如下教学楼位于校门的北偏东多少度的方向上?离约为多少厘米?实际距离呢?)某楼位于校门的南偏东75°的方向,到校门的实际距离约为米,说出这一地点的名称.)表示图上校门的位置,那么图书馆的位置应)表示哪个地点的位置?A和点B分别表示哪一个数?,5,请用数轴上的点C和点D表示这两个数.学生参与活动,小组讨论、交流问题并发表见解;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发现数学问题.在数轴上,确定一当坐标轴的位置发生变动时,各点的坐标变不变?各点的坐标也发生变化.例如在图6.1-7中,BC所在的直线为x •纵轴(y轴)位置不变,则六个顶点的坐标为A(-2,3),B(0,C(3,0),D(4,3),E(3,6),F(坐标原点、.能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由点位置确定点的坐标.预习课本P48.并完成习题6.1复习巩固.)与点M′(x,y)在同一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轴的距离等于4,那么点M′的坐标为()和四边形BDFH都是正方形,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写出点A,B,C,D,E,F,“大树”,•其中,第(1)(2)组点连成一栋)组点连成一棵“大树”.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的分类问题:已知点A(3,3),B(1,1),C(9另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这时正方形的顶点A、B、C、D的坐标又分别是多少?与同学交流一下.(2)写出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各个顶点的坐标,这种表示唯一吗?活动3——你能从上面的探究过程中,归纳出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的过程吗?类似地,你能把6棵古槐树也用坐标表示出来吗?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绘制一幅树木平面分布图.活动步骤:①取已准备好的坐标纸,标出4棵古松树的坐标,S3(11,6),S4(12,11);②确定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③标出6棵古槐树,写出坐标;。
第二学期初三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7篇篇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初三数学备课组将以学校和教研组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备课组内的交流与研讨,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真正落实“以德促学,以德促教,以德促研”的办学宗旨,为提升教学质量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1.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通过本学期的复习与备考,使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注重课堂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升教学质量。
4. 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加强备课组内的交流与研讨,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业务水平。
三、工作措施1. 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科特点,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确保复习工作有序进行。
2. 加强集体备课。
备课组要定期组织集体备课活动,共同研究教材、教法,交流经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3. 注重课堂研究。
通过听课、评课等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升教学质量。
4. 加强学法指导。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5. 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增强学习信心。
6. 加强家校联系。
通过家长会、电话访问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四、具体安排1. 制定复习计划:在开学初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学科特点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确保复习工作有序进行。
2. 集体备课:每周至少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共同研究教材、教法,交流经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3. 听课、评课:每位教师至少要听课20节以上;组织评课活动2次以上;组织公开课1次以上。
初中数学教研组的活动计划初中数学教研组的活动计划(通用5篇)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
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数学教研组的活动计划(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数学教研组的活动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工作目标:1、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优化备课组活动,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2、深入课堂教学研究,确保课堂教学学生知识巩固率100%,信息交流面100%。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4、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三、工作重点: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贯彻并落实教学“六认真”。
2、组织学习“新标准”,发挥备课组的群体教研作用,以备课组开展教研活动,上好教研课。
开展以“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为课程的教学研究。
准确把握数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基本理念及目标任务。
四、工作措施:(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认真学习新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
2、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扩大学生信息交流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交流面要达100%,培养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必须加强对数学新教材的深入研究,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对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分析数学内容、目标、重难点,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贯彻生本课堂理念,打造阳光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我校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成长,我校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好数学教研活动。
一、指导思想
为继续落实生本课堂改革,把课堂真正做实,做优,做出特色,以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生本课堂改革。
围绕学校教务处的活动,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各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继续发展上学期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数学教学质量与上学期相比能有所提高。
2、深化生本课堂数学教学模式,结合生本理念,打造出适合自己班级的生本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一)研究教材。
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考点了如指掌,从整体上驾驭教材。
要努力拓宽专业知识,厚实专业功底,增强把握新教材的能力,提高学科教学效益。
(二)研究学生。
对学生的学习困难及学生克服困难应采取什么方法了如指掌,对所教的不同类型学生促进他们提高应采取什么方法了如指掌,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课堂。
上好常态课。
继续深化生本课堂模式,本学期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提升,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四)研究课例,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使课堂更有效更精彩。
要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努力寻找和总结“有效提问”、“有效活动”、“有效合作”、“有效探究”等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努力锻造精品课,积累优秀案例与反思。
三、主要措施
1、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适量,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2、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
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做好辅优帮困的工作。
3、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习惯,多参加校内外的教学交流和观摩等活动,
四、工作安排
2月份
1、制定数学组教研活动计划,各数学教师制定学科计划
2、学习教学常规规定
3月份
1、主题教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主题教研:常规检查
3、集体备课
4月份
1、帮教结对子
2、研讨:同课异构
5月份
1、期中检测质量分析会
2、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3、撰写论文
6月份
1、制定期末复习计划,认真组织期末复习考试工作
2、各数学教师学科总结。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邦均镇沿河中心小学
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