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配筋与基础设计参考
- 格式:pdf
- 大小:625.46 KB
- 文档页数:58
板的配筋率规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9.5.3)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10.1.6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该构造钢筋伸入板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图1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10.1.7第10.1.7条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
框架结构中基础拉梁设计一、框架计算简图不合理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置较深,在-0.05m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将基础拉梁按层1输入。
以某学生宿舍楼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
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简图是不妥当的。
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的拉梁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计算剪力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
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25(读者注:对于二级框架)。
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顶面处的截面控制。
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对这样的计算简图,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复算一次,按两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配筋。
二、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不符合实际情况基础拉梁层无楼板,用tat或satwe等电算程序进行框架整体计算时,楼板厚度应取零,并定义弹性节点,用总刚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有时虽然楼板厚度取零,也定义弹性节点,但未采用总刚分析,程序分析时自动按刚性楼面假定进行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
房屋平面不规则,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基础设计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柱子截面尺寸为b h ⨯=500×500,基础采用C30混凝土,c f =14.3N/mm 2,t f =1.43N/mm 2。
钢筋采用HRB335级钢,y f =300N/mm 2,基础埋深d =1.5m ,地基持力层为粘土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ak f =200kpa 。
2.13 A 柱基础尺寸图 2.14 B 柱基础尺寸图设计基础的荷载包括:①框架柱传来的M 、N 、V②基础自重和回填土重 ③底层地基梁传来的M 、N地梁尺寸边梁b h ⨯=250×500,中梁b h ⨯=250×400。
2.6.1外柱独立基础设计 (1)荷载计算(A 柱)框架柱传来:158.6211.940.774.81122.93M =++⨯=kN m ⋅11273.83189.890.616.11454.06N kN =+-⨯= 134.827.090.724.7859.28V kN =---⨯=- 地基梁传来:20.250.592528.13N kN =⨯⨯⨯=247.250.1 4.73M kN m =⨯=⋅122.93 4.73127.66k M kN m =+=⋅ 1454.0628.131482.19k N kN =+=59.28k V kN =-(2)地基承载力计算基础宽度大于3米或埋置深度大于0.5米时,需按下式计算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既设计值。
经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值a f 为(3)(0.5)a ak b d G f f b d ηγηγ=+-+-a f —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k f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b η、d η—基础宽度和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γ—所求承载力的土层土的重度,b —基础底面宽度,G γ—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d —基础埋置深度。
重度计算:杂填土1γ=16kN/m 3,粘土2γ=20kN/m 310.450.50.7252h m =+=2 1.50.51h m =-= 加权平均重度3112212160.72520118.32/0.7251m h h kN m h h γγ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对深度修正:(0.5)200 1.618.32(1.50.5)229.31a ak d m f f d kPa ηγ=+-=+⨯⨯-=(3)基础底面尺寸确定按中心荷载作用下计算基础底面积'A 为21482.197.44·229.3120 1.5k G N A m f d γ'===--⨯G γ—基础与台阶上土的平均重度。
配筋的计算⽅法配筋的计算原理柱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本层净⾼HN/3+⾸层楼层净⾼HN/3+与⾸层纵筋搭接LLE (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层:柱纵筋长度=⾸层层⾼-⾸层净⾼HN/3+max(⼆层净⾼HN/6,500,柱截⾯边长尺⼨(圆柱直径))+与⼆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中间层:柱纵筋长度=⼆层层⾼-max(⼆层层⾼HN/6,500,柱截⾯尺⼨(圆柱直径))+max (三层层⾼HN/6,500,柱截⾯尺⼨(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顶层:⾓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max(本层楼层净⾼HN/6,500,柱截⾯长边尺⼨(圆柱直径))-梁⾼+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max(本层楼层净⾼HN/6,500,柱截⾯长边尺⼨(圆柱直径))-梁⾼+LAE其中锚固长度取值:当柱纵筋伸⼊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弯锚,柱纵筋伸⾄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直锚:柱纵筋伸⾄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保护层,当框架柱为矩形截⾯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max(本层楼层净⾼HN/6,500,柱截⾯长边尺⼨(圆柱直径))-梁⾼+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max(本层楼层净⾼HN/6,500,柱截⾯长边尺⼨(圆柱直径))-梁⾼+LAE当框架柱为矩形截⾯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筋,b边⼀侧钢筋总数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筋,b边⼀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配筋要求.txt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我允许你走进我的世界,但绝不允许你在我的世界里走来走去。
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如楼板、楼梯等,写此文的用意是帮助设计者在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参见本文可减少漏项、减少差错等,与上篇内容相同的读者可略过。
具体内容如下:1. 结构设计说明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
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
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
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
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
板缝尽量为40, 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
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
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
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
纯框架结构一般不需要加整浇层。
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
地下车库由于防火要求不可用预制板。
框架结构不宜使用长向板,否则长向板与框架梁平行相接处易出现裂缝。
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
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
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1 选题背景及要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目前我国建筑结构的重要型式,其抗震能力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指标。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如何设计好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将密切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次设计得建筑方案为南京地区高层办公楼宁杭大厦。
通过这次的结构设计可以使我们巩固在大学里所学过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建筑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基础工程》、《地基处理》、《建筑结构CAD-PKPM软件应用》等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
并可以系统的将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建筑工程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另外,使我们能够熟悉建筑工程建设的各项法规与规程,了解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基本内容和环节;熟悉多层类型房屋的建筑和结构选型、结构布置、结构计算及主要结构施工图绘制全过程;通过绘制施工图,编制计算书强化绘图和使用专业软件进行分析计算的基本技能;同时了解建筑工程中多工种协调、配合的重要性,培养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具备工程技术人员应有的基本技能和素质。
2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这次设计的建筑主体10层,局部11层,总建筑面积约10000㎡。
地处市区,两面沿街,底层为商业用房,布置广告公司与商店(超市),6层及其以上供出租。
室内相对标高±0.00,绝对标高-5.50m,室内外相对高差-0.6m。
要满足以上的要求,设计就需要充分考虑安全、经济、适用三要素,建筑设计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功能区组合合理。
对本课题的研究将分为毕业实习、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毕业设计整理四个方面。
毕业实习阶段,收集必要的设计原始资料,做好设计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参考同类型设计的文字及图纸资料。
学习有关的国家法规及规范。
建筑设计分为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在此阶段将拟定建筑方案,确定建筑使用的材料及做法,确定建筑的总体形状及各种尺寸,绘出平、立、剖、总平面图、详图、写出施工说明并列出门窗明细表。
配筋及制图原则8.1配筋原则8.1.1 板配筋(1)建筑半砖隔墙,当无门洞长度≤2.1米或有门洞长度≤2.4米时,结构不做梁,将墙体荷载折算成板上面荷载。
但墙高较高,线荷载较大时应慎重。
(2)正常楼板配筋应根据支座、长宽比、最小配筋率等因素区分板面、板底钢筋,不能笼统上下一样配筋。
板配筋可用PMCAD、Morgain等工具计算,板底钢筋根据周边约束情况适当放大,支座不乘放大系数。
(3)板配筋应考虑较大跨度板的相邻板的板面配筋过渡问题,一般3.9米跨以上考虑,以下可不考虑。
当板跨度、厚度相差较大时,大跨度板支座按铰支考虑,相连的小跨度板按连续考虑,将负钢筋伸入大跨度板内。
(4)相邻板面有高差时的板底钢筋的搭接、锚固做法,对于楼面板和地下室底板两种不同情况应该予以区别。
对于地下室底板,相邻板底钢筋应相互搭接;而对于楼面板,相邻板底筋分别锚入梁内即可,见通用节点图。
(5)坡屋面板配筋:板面宜用 10@150,板底可用 10@200;平屋面板配筋:可用 10@200双层双向;上述屋面板配筋均须满足计算要求。
8.1.2 梁配筋(1)一般框架梁底筋放大10%,负筋不放大;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重要部位如较大跨度挑梁的支座筋、框支梁配筋等应适当放大。
(2)连续梁配筋时,支座两侧的钢筋直径应尽可能相同,以便钢筋穿过支座,避免两侧不同的钢筋都在支座内锚固,造成节点钢筋过密,影响节点混凝土浇注。
(3)连续梁邻跨跨度较大时,应根据弯矩包络图设计,有时小跨的负筋要通长设置。
(4)梁底纵筋不宜出现只配两根的情况,因此在总配筋面积满足的前提下,宜改为3根直径小一级的钢筋。
(5)横向附加筋优先选用箍筋。
当有较大次梁搭过来时,应检查附加箍筋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应设置吊筋。
(6)框架梁/剪力墙连梁上部纵筋一般贯通2根,当梁宽≥350mm时,不足4根贯通筋时补架立筋2 12;当梁宽为300mm、纵筋多于4根时,中间应加单肢拉筋。
(7)梁腹板高≥450mm时,需设侧向纵向构造钢筋(腰筋),构造设置时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小于腹板截面面积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设计研究发布时间:2022-09-30T08:56:46.445Z 来源:《建筑创作》2022年第6期作者:袁军座[导读]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基础采用了柱下独立基础,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阶形基础。
袁军座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安徽马鞍山 243000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基础采用了柱下独立基础,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阶形基础。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等综合考虑,基础埋深取为1.8m。
本设计遵照国家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参照标准图集,完成了如下建筑和结构图纸的绘制:建筑图纸包括了建筑总平面图、底层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及建筑剖面图。
结构施工图纸包括了底层楼板结构配筋图、梁平面配筋图、柱平面配筋图、一榀框架配筋图、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及详图。
本设计满足了“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基本要求,平面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造型美观。
关键词: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截面设计;基础设计;PKPM软件1 建筑设计绪论1.1建筑设计及规范本工程设计依据包括:规划管理部门批准该工程的设计方案,建设单位委托设计任务书及勘探报告。
设计规范包括:《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GB 50352-201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2018年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2-2017),《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5-20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1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18-2010,《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 GB50574-2010,国家现行的其他技术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
1.2工程概况及要求本工程为某办公楼施工图设计,本工程建筑面积为2380m2,建筑高度为11.85m。
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抗震烈度按7度设防,建筑使用年限为50年。
5.8 框架结构配筋计算5.8.1 框架(KJ9)五层横向框架梁截面设计 5.8.1.1 截面设计资料截面尺寸:梁AB 跨 300800mm mm ×,08.7l m = 梁BC 跨 250400mm mm ×,0 3.3l m = 梁CD 跨 300800mm mm ×,08.7l m =梁混凝土强度等级:30C 214.3/c f N mm =,21.43/t f N mm = HPB300(A )钢筋:2'270/y y yv f f f N mm === HRB400(C )钢筋:2'360/y y yv f f f N mm === 5.8.1.2 五层AB 跨KL31配筋计算从内力组合表5—24中,可得梁AB 跨的内力值如下:(1) 正截面配筋计算 ① 跨间正截面(E 截面)计算最大弯矩:max 374.183M kN m =i ,截面有效高度:080040760s h h a mm =−=−=。
考虑到梁与板一起现浇,板的混凝土与梁的跨间部分一起参与受压,且梁两侧楼面都有板。
故对于跨间的正截面应按T 形截面进行计算。
T 形截面的翼缘计算宽度'f b :A、按计算跨度0l 考虑时:08700'2900 2.933f l b mm m ==== B、按梁(肋)净n s 考虑:'0.3(60.3) 6.0f n b b s m =+=+−=C、按翼缘高度'f b 考虑:'1000.1320.1760f h h ==>,不受此限制。
翼缘宽度取以上三者中的最小值,故取'2900 2.90f b mm m ==。
判断T 形截面类型:10max '100''() 1.014.32900100(760)2944.37374.18322f c f f h a f b h h kN m M kN m −=××××−=>=i i 因此,此T 形截面属于第1类T 形截面。
6,max 2210374.183100.0160.384,' 1.014.32900760s s c f M a a a f b h ×===<=×××故可知不会发生超筋破坏。
10.9922s γ+=== 620374.183101378.6573600.992760s y s MA mm f h γ×===××实配钢筋(HRB400)4C 22,21520s A mm = 验算最小配筋率:min 0.2%15201.430.633%max 0.2%0.450.450.179%300800360s t y A f bh f ρρ⎧⎫⎪⎪===>==⎨⎬=×=×⎪⎪⎩⎭满足抗震规范对四级框架梁支座最小配筋率要求,不会发生少筋破坏。
② 左支座(A5截面)正截面计算最小负弯矩绝对值min 451.383M kN m =i (内力值近似取柱中心) 截面有效高度:080040760s h h a mm =−=−=支座按矩形截面进行计算。
考虑到跨间钢筋全部伸入支座,故支座按双筋截面考虑。
20min ''(')3601520(76040)393.984451.383u y s s M f A h a kN m M kN m =−=××−=<=i i这说明仅靠跨间钢筋伸入支座内钢筋来承担支座处负弯矩,不足以满足受力要求,故需在支座处另配置受拉钢筋。
截面另需承担的弯矩12451.383393.98457.399U u M M M kN m =−=−=i 已知1M 后,按单筋矩形截面计算。
61,max 220157.399100.02320.384,1.014.3300760s s c M a a a f bh ×===<=×××故可知不会发生超筋破坏。
=110.0230.518b ξξ==<=,b ξ满足抗震规范对的要求。
00.02376017.482'24080s x h mm a mm ξ==×=<=×=表明受压钢筋未充分利用,为简化计算,偏安全地取2'80s x a mm ==,即使受压混凝土的合压力与受压钢筋's A 的形心重合,计算的应力示意图如图5—123所示。
图5—123 2's x a =时截面应力示意图并对s A 的合力取矩,求得双筋截面总受拉钢筋面积s A 为: 620451.383101741.4(')360(76040)s y s M A mm f h a ×===−×−实配钢筋(HRB400)5C 22,21900s A mm =。
验算最小配筋率:min 0.2%19001.430.792%max 0.2%0.450.450.179%300800360s t y A f bh f ρρ⎧⎫⎪⎪===>==⎨⎬=×=×⎪⎪⎩⎭满足抗震规范对四级框架梁支座最小配筋率要求,不会发生少筋破坏。
③ 右支座(B5截面)正截面计算最小负弯矩绝对值min 299.28M kN m =i (内力值近似取柱中心) 截面有效高度:080040760s h h a mm =−=−=支座按矩形截面进行计算。
考虑到跨间钢筋全部伸入支座,故支座按双筋截面考虑。
20min ''(')3601520(76040)393.984299.28u y s s M f A h a kN m M kN m =−=××−=>=i i这说明若按双筋考虑,支座不需要配受力钢筋,但为了安全考虑,还是按单筋矩形截面考虑进行配筋。
6,max 2201299.28100.1210.384,1.014.3300760s s c M a a a f bh ×===<=×××故可知不会发生超筋破坏。
10.9352s γ+=== 620299.28101169.93600.935760s y s MA mm f h γ×===××实配钢筋:4C 20,21256s A mm =。
验算最小配筋率:min 0.2%12561.430.523%max 0.2%0.450.450.179%300800360s t y A f bh f ρρ⎧⎫⎪⎪===>==⎨⎬=×=×⎪⎪⎩⎭满足抗震规范对四级框架梁支座最小配筋率要求,不会发生少筋破坏。
(2) 斜截面配筋计算 ① 设计基本资料 左支座A5截面:max279.764VkN =,右支座B5截面:max249.748VkN =矩形截面有效高度080040760s h h a mm =−=−=。
由于为矩形截面,故截面的腹板高度0760w h h mm ==。
②验算截面尺寸: 760 2.533 4.0300w h b ==<,属于厚腹梁,按下式进行验算: 0max0.250.25 1.014.3300760815.1279.764c c f bh kN VkN β=××××=>=因此,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③由于梁不是独立梁,故斜截面计算仍按一般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③ 验算是否要按计算配置箍筋:左支座A5截面:0max0.70.7 1.43300760228.228279.764t f bh kN V kN =×××=<=因此,左支座A5截面必须要按计算配置箍筋。
右支座B5截面:0max 0.70.7 1.43300760228.228249.748t f bh kN V kN =×××=<=因此,右支座B5截面必须要按计算配置箍筋。
④ 左支座A5截面配箍计算由公式:1000.7sv t yv nAV f bh f h s≤+有:31000.7279.764100.7 1.433007600.251270760sv t yv nA V f bh s f h −×−×××≥==×选用2A 8的钢筋作为箍筋,则1250.3400.80.2510.251sv nA s mm ×≤== 按构造要求选用A 8@100/200作为箍筋,加密区长度1.5 1.58001200500b h mm mm =×=>,为了施工方便,取加密区长度为1500mm。
对构造要求的验算如下: 非加密区箍筋间距:/2800/2400200m in 1515203001002200h m mm m d m m m m ==⎧⎪≤=×=⎨⎪×=⎩,满足要求。
加密箍筋间距:/4800/4200100m in 8820160150h m m m m d m m m m ==⎧⎪≤=×=⎨⎪⎩,满足要求。
配箍率:,min 250.3 1.430.168%0.260.260.138%300200270sv t sv sv yv n A f b s f ρρ××===>==×=×× 满足抗震规范对四级框架梁最小配箍率的要求。
⑤ 右支座B5截面配箍计算:由公式:1000.7sv t yv nAV f bh f h s≤+有:31000.7249.748100.7 1.433007600.105270760sv t yv nA V f bh s f h −×−×××≥==×选用2A 8的钢筋作为箍筋,则1250.3958.10.1050.105sv nA s mm ×≤== 按构造要求选用A 8@100/200作为箍筋,加密区长度1.5 1.58001200500b h mm mm =×=>,为了施工方便,取加密区长度为1500mm。
配箍率:,min 250.30.168%0.260.138%300200sv t sv sv yv n A f b s f ρρ××===>==×× 对加密区的间距、非加密区间距、加密区长度、最小配箍率的验算由前面可知已经能够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