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3
文字目录1.区域位置2.自然条件3.项目背景4.设计范围及内容1.设计依据2.设计原则3.设计目标4.设计原则5.设计理念5.设计策略1. 道路特色主题定位2.生态区——乡野速生林带3.厂区段——色叶防护林带4.居住段——花海芳香林带5.互通设计5.1金州大道互通5.3金桥互通6.公园设计6.1幸福花园设计说明6.2寺凉公园设计说明1. 植物特殊选种2.增强生态景观效果3.生态绿带的雨水管理1.给水排水方案设计1.1 设计依据1.2设计范围1.3室外给水设计1.4 室外排水设计2.电气工程2.1 设计范围2.2供电工程2.3 景观照明2.4 通信系统2.5 防雷、接地保护2.6电气安全措施2.7 电气节能2.8电气消防第六章投资估算1.投资估算高新区环城绿带建设工程设计说明第一章项目概述1.区域位置长沙高新区位于长沙市西部城区、湘江西岸、岳麓山风景区的北侧,创建于1988年,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于2009年由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试点园区。
环城绿带建设工程位于高新区,南起枫林路,北至黄金大道,道路绿化设计长度约7800米,建设面积约128万平方米。
2.自然条件气候: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
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长沙市区年平均气温17.2℃,市区年均降水量1361.6毫米。
土壤:境内成土母质主要是第四纪红色粘土。
区内地带性土壤为红壤,主要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黄棕壤,以红壤分布最为广泛,适宜多种植物生长。
植被:长沙地处中亚热带气候区是南北两种地理成分交叉和过渡地带,拥有丰富多彩的观赏植物资源,数据统计:各类观赏植物613种,其中常用木本植物196种,乔木108种,灌木88种,其他花卉草本417种。
3.项目背景1)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强调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的过程,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第一章城市概况第一节自然条件一、地形地貌和地质特征1、市区地形地貌特征长沙市规划区地势的总体特点是西南高,东北低。
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之颠海拔296米,地形起伏较大,从岳麓山到江边有一条狭长低洼地带。
市区最低区在新河境内,海拔仅30米左右。
市中心位于湘江东岸,地势开阔、平缓,略向湘江倾斜,往南地势增高,东部地势低洼平坦。
在区域地貌单元上长沙市地处湘中丘陵区,形似盆地。
根据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和岩土特性等条件,长沙市可大致分为低山丘陵和平原二区。
1) 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谷山和豹子岭一带。
该区以新华系隆起构造为基本骨架,第四系前已成雏型,经过长期剥蚀后,形成现代地貌景观。
区内相对高差达200米以上,地形起伏较大,平均坡度达20°以上,局部地段十分陡峻。
构成低山丘陵的主要岩性为元古界冷家岭群及板溪群的古老变质岩系和古生界震旦系及泥盆系地层。
2) 平原区平原区是长沙市规划区的基本地貌形态,主要在湘江东岸及浏阳河、捞刀河一带展布,地面标高在30~80米左右,一般由河漫滩和1~5级阶地构成。
河漫滩和1~2级阶地沿河流带状分布,范围较大,连续性较好,地面开阔平坦,海拔32~45米左右,低洼处池沼、水塘多有分布,暗沟、暗塘比比皆是。
3~5级阶地沿湘江断续分布,冲沟发育,地表大部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已明显丘陵化。
地面坡度在2º~10º左右略向河流倾斜,其岩性物质主要是第四系冲洪积物。
局部地段基岩出露。
盆地边缘为平原与低山丘陵的过渡地带,主要分布在长沙市的外围。
2、第四系地层特征规划区第四系覆盖层较薄,一般在10余米左右,主要由湘江及浏阳河的冲积层构成。
基岩残丘区局部有坡残积层分布,低洼汇水地段存在淤泥质土,另外在场地改造中还堆积了人工填土。
1) 桔子洲组冲积层(Qj)该组土划分为全新统(Q4),区内出露范围小,主要分布地新河三角洲及沟谷中,厚10余米,均一或双层结构。
该组土的孔隙比较大,中一高压缩性,承载力较低,稳定性较差。
第3章城市用地分类和建设用地标准3.1 城市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3.1.1 科学的用地分类是促进城市土地合理使用的重要基础工作。
本用地分类遵循适应长沙未来城市发展、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以及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要求的修订原则,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并结合长沙市近年来的规划实践而制定的。
3.1.2 城市用地分类以土地的使用功能作为分类的主导因素,兼顾用地的使用目的、出让方式及所有权属等相关因素。
在编制本标准与准则时,充分考虑到长沙市土地管理体制的要求,协调分别由国家建设部颁布的侧重于城市建设用地分类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与由国土资源部颁布的侧重于非建设用地分类和管理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两个标准,并结合长沙城市用地的实际利用情况,力求用地分类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在规划和土地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能与两套各有侧重的国家用地分类标准基本衔接。
3.1.3 本标准与准则将城市用地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共10大类、48中类、84小类,以反映城市用地的实际情况,满足城市规划、地政管理及规划研究等工作使用的需要。
与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结构相比,大类未变,中类、小类结合长沙实际有所调整。
3.1.4 在编制不同层次的规划以及在规划管理、地政管理和规划研究的不同环节中,对城市用地的分类要求的深度不同,本标准与准则中确定的大类、中类和小类的三级用地分类体系,可适应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对用地类型不同深度的要求。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规划及管理工作的性质、内容及深度的具体要求,采用本“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中的全部或部分用地类别。
在确定一个从土地使用权权属或功能地块角度不能再细分的地块的用地性质时,如果地块上包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独立占地的主要用地性质或使用功能时,在确定地块的用地性质时应按照本“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通过并列列举各用地类别来描述该地块的用地性质。
目录前言.................................................................................................. (1)一、总则.............................................................................................7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三、城市性质及规模..............................................................................10四、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11五、城市形象规划 (13)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4七、生态保护与园林绿地规划.................................................................17八、综合交通规划 (20)九、市政基础设施规划...........................................................................24十、防灾减灾规划 (26)前言长沙,古称潭州,别名“星城”,素有“楚汉名城”、“屈贾之乡”、“革命圣地”之美誉。
悠悠湘江,巍巍麓山,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变迁。
如今的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南地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交通枢纽,更是著名的山水洲城、幸福之都。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发展长沙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加强城市环境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市民身心健康,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和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相关文件,结合本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长沙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凡在规划区范围内有关绿地的一切生产与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如对本规划进行调整修改,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有关法规程序进行。
第二条本规划范围分市域和都市区两个层次,市域范围包括市区(即五个行政区: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岳麓区),一个县级市(浏阳市)、三个县(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总面积11819.5平方公里,主要确定域内绿地系统总体布局结构和自然保护区范围;都市区范围包括市区,长沙县的星沙镇、暮云镇、黄花镇、榔梨镇,望城县的高塘岭镇、坪塘镇、丁字镇、雷锋镇、星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
第三条划定市域重要绿色空间的保护范围,明确要突出体现的自然地域风貌特色。
重点表现长沙山、水、洲、城相融相彰的基本构架,创造平衡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规划绿地应合理安排、均匀分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扬充分结合。
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使物种的多样性通过科学的物种规划与安排来促进和提高。
注重植物景观的塑造和树种选择,绿化建设应该与实际发展相结合,合理安排近、远期开发建设的内容和进度,最大程度达到城市绿地按计划、有步骤建设的目的。
本规划期限为2003年~2020年,其中分近、远两期,近期为2003年~2008年,远期为2009年~2020年。
第四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城建[1993]784号文件)●《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112号令)●《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年)●《园林城市指标》(2000年)●《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7年)●《关于印发〈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通知》(建设部城建[2000]106号文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务院[2001]20号令)●《湖南省实施〈城市绿化条例〉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0年)●《湖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长沙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长沙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已编制的各类专项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关修建性详细规划。
长沙市园林管理局关于印发《长沙市城市绿线管理技术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长沙市园林管理局•【公布日期】2014.12.08•【字号】长园发〔2014〕59号•【施行日期】2014.1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长沙市园林管理局关于印发《长沙市城市绿线管理技术规定》的通知长园发〔2014〕59号局机关各处室、各相关单位: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绿线管理,保证城市绿线的实施,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住建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以及《长沙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长沙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要求,现将《长沙市城市绿线管理技术规定》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长沙市园林管理局2014年12月8日长沙市城市绿线管理技术规定1 总则1.1 为加强城市绿线管理,保证城市绿线的实施,提高城市绿化总体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绿线管理办法》、《长沙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长沙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长政发〔2010〕1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文件,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绿线的规划、实施和监管等活动。
1.3 本规定所称城市绿线是指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类城市绿地(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和生产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和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的控制线,包括已建成绿地绿线、规划预留绿地绿线和古树名木绿线。
1.4 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绿线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按照城市现有绿地、公园、风景名胜、园林文物、古树名木、自然地貌和植被、开敞空间及其他对城市生态和景观产生积极作用的区域予以划定,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按照属地原则进行管理。
1.5城市绿线管理应当坚持科学划定、严格控制、有效保护的原则。
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标准CSGH/002—2005(送审稿)长沙市规划管理局2005年4月关于执行《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标准》的通知目次1 总则 (1)2 阶段成果 (1)3 规划文本的内容与格式 (4)4 图纸的内容及深度 (21)5 分图图则的基本内容 (24)6 规划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 (26)7 现状调研报告及基础资料汇编的基本内容 (32)8 电子文档 (34)9 附则 (52)附录A 文件封面格式 (53)附录B 图则示范样本 (55)附录C 本规范用词说明 (57)附加说明 (58)1 总则1.0.1 为了统一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的内容、深度及格式,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提高审批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和其它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特制定本标准。
1.0.2 凡在长沙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遵照本标准执行;在长沙市其他市辖范围内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宜参照本标准执行。
1.0.3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除遵守本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2 阶段成果2.1 一般规定2.1.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由法定文件和技术文件两部分组成。
法定文件包括规划文本,技术文件包括附件(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现状调研报告)和图纸(含分图图册)。
2.1.2 本标准将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现状调研阶段、方案阶段、初步成果阶段和正式成果阶段。
2.1.3 所有阶段的成果文件应采用A3幅面装订(图纸大于A3幅面则折叠为A3幅面装订)。
2.1.4 规划文本、图纸(含分图图则)应装订为一册,附件(规划说明书、现状调研报告、基础资料汇编)装订为一册。
2.1.5 成果文件的封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见附录A)。
2.1.5.1 封面应注明项目名称、规划设计单位名称和编制日期(正式成果编制日期以该项目通过审批的日期为准)。
长沙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修正)湖南省人大常委会(1992年1月17日长沙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1992年3月13日湖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根据1997年8月27日长沙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长沙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1997年9月29日湖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绿化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长沙市市区内的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城市绿化应实行统一规划、分级负责、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城市绿化工作的领导,把城市绿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本市市区内的绿化工作;区人民政府园林行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绿化工作。
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负责督促、检查本辖区内的绿化工作。
第五条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应做好本单位的绿化工作,努力创建花园式单位。
第六条市、区绿化委员会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全民义务植树工作。
公民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植树义务,爱护绿化成果和绿化设施,有权制止损害绿化的行为。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第七条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应按规定安排好绿化用地。
已规划的绿化用地,不得随意变更。
第八条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应逐步达到人均8平方米以上。
新区建设的绿化用地面积,不低于总用地面积的30%;旧区改建的绿化用地面积,不低于总用地面积的25%。
新区道路的绿化用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主干道不低于30%,次干道不低于20%。
旧区新建道路的绿化用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主干道不低于25%,次干道不低于15%;改建道路的绿化用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主干道不低于20%,次干道不低于10%。
新建的单位绿化用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单位不低于40%;其他学校、机关团体、工厂、宾馆、体育场(馆)不低于30%。
长沙市园林绿化现状与分析摘要: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长沙市园林绿化现状分析,总结了长沙市园林绿化存在绿地面积不足、景观功能单一、防灾避险功能缺失、养护管理落后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长沙市园林绿化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园林绿化;现状;分析;湖南长沙1 长沙市园林绿化现状与分析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
其地域范围为东经111゜53'~114゜15',北纬27゜51'~28゜41'。
长沙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3000年历史的“楚汉名城”,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
自然风光秀丽,以岳麓山为屏,湘江为带,水陆洲浮碧江心,浏阳河曲绕城外,湖泊星布,岗峦交替,形成“山-水-洲-城”的景观格局。
1.1 长沙市中心区园林绿地现状长沙市中心区范围北至浏阳河南岸,西临湘江东岸,东、南靠二环线是长沙市旧城区所在地,也是长沙市的核心城区和经济文化中心,是城市绿地系统最重要和最关键的组成部分。
虽然中心区是长沙市城市绿地系统最主要的服务对象,但它的绿化现状情况却很不理想,由于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城市建设大量集中,绿地规划控制不力,历史欠帐多,人均绿地面积只有3.54m2,绿地率只有15.01%,绿化覆盖率为23.96%。
1.2 长沙市内五区园林绿地现状根据现状调查情况,长沙市内五区现状绿地总面积为1831.50 hm2,其中公园绿地所占比重最大,为1472.51 hm2,占现状绿地总面积的80.40%;生产绿地面积为76.77 hm2,占绿地总面积的4.19%;防护绿地面积为223.31 hm2,占绿地总面积的12.20%目前全市的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范围占建成区的面积仅达80%,但大型市级公园绿地辐射范围较大,社区公园绿地服务范围相对不足,存在许多社区公园绿地覆盖空白区。
生产防护绿地现状也不尽如人意,当前城市内部具有较好的防护绿化带的道路极少,新建道路沿线控制较好,绿地建设状况较为一般。
长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六章
第六章树种规划
第十八条树种规划目的是: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对长沙市园林绿化主要应用品种作出科学规划和特色设计,优化城市树种结构,建立生态性植物群落,提高绿化植物改善城市环境的机能,营造体现长沙特点的山、水、洲、城现代城市绿地景观,为长沙市苗木生产和园林绿化树种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第十九条树种规划的基本原则:
19.1 适地适树原则。
根据本地自然、地理、土壤、气候条件,选用生长良好的乡土树种为主,引进外来树种为辅,以形成鲜明的本地特色植物景观。
19.2 坚持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地被植物合理配置的原则,建立相对稳定的城市生态植物群落。
19.3 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并重,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景观又以体现亚热带植物景观为主。
19.4 选择抗性强的树种;速生树和慢生长寿树相结合;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种类相结合的原则。
19.5 合理利用搭配观叶、观花、观果、芳香树种,形成动态的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的原则。
19.6 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增加树种数量,丰富树种品种。
第二十条树种技术指标规划:
20.1 城区绿地乔木种植密度不低于一定要求,乔、灌、草地占绿地面积比例适当。
20.2 常绿乔木适当多于落叶乔木。
20.3 行道树种植规格要求:一般8cm≤胸径≥20cm,全冠、带土球移植。
20.4 新优树种的大面积推广绿化种植,需经其一个生命周期的本地栽培验证。
20.5 规划到2020年长沙地区的植物种数达1000种。
20.6 针对城区种植土层深度:乔木≥100cm,灌木≥60cm,草地≥30cm。
第二十一条基调树种规划:
城市绿化基调树种,是能充分表现当地植被特色、反映城市风格、能作为城市景观重要标志的应用树种。
根据长沙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城市发展需要。
规划选用香樟、广玉兰、银杏、枫香、桂花、山矾、青冈树、杜英、复羽叶栾树、棕榈、竹类、湿地松、马尾松、水杉、苦槠13种乔木和竹类、棕树作为基调树种加以推广应用。
第二十二条骨干树种规划:
22.1 道路绿化树种
(1)行道树种有:香樟、广玉兰、悬铃木(法桐)、栾树、合欢、枫香、银杏、无患子、桂花、喜树、南酸枣、女贞、杨梅、苦楝、杜英、中国槐、枫杨、重阳木、柳杉、乐昌含笑、梧桐、马褂木、樱花、竹柏、龙柏、圆柏、木荷、山矾、雪松。
(2)停车场绿化树种: 香樟、广玉兰、杜英、桂花、杨梅、梧桐、栾树、小叶女贞、法国冬青、深山含笑
(3)公路、铁路、高速干通绿化树种有:樟树、水杉、落羽杉、圆柏、龙柏、构树、乌桕、苦楝、枫香、枫杨、垂柳、栾树、棕榈、中国槐、柳杉、湿地松、马尾松、夹竹桃、小叶女贞、法国冬青、红桎木、火棘、杜鹃、海桐、七里香。
22.2 主要庭园树种有:香樟、广玉兰、桂花、银杏、雪松、五针松、黑松、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柳杉、圆柏、铺地柏、龙柏、罗汉松、杨梅、银桦、木莲、天竺桂、紫楠、枇杷、石楠、柚、重阳木、杜英、女贞、木荷、深山含笑、乐昌含笑、苦槠、四照花、金钱松、池杉、落羽杉、水杉、垂柳、枫杨、麻栎、榔榆、青檀、榉树、珊瑚朴、玉兰、鹅掌楸、枫香、杜仲、悬铃木、木瓜、桃、梅花、樱花、合欢、皂荚、槐树、无患子、复羽叶栾树、梧桐、珙桐、柿树、鸡爪槭、山矾、木荷、苏铁、铺地柏、十大功劳、南天竹、含笑、山茶花、茶梅、茶花、金丝桃、海桐、红桎木、阔叶十大功劳、火棘、黄杨、
雀舌黄杨、七里香、枸骨、八角金盘、桃叶珊瑚、洒金珊瑚、四季桂花、夹竹桃、五色梅、栀子花、六月雪、法国冬青、凤尾兰、紫叶小檗、蜡梅、八仙花、溲疏、麻叶绣线菊、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贴梗海棠、多花蔷薇、月季、棣棠、鸡麻、紫荆、枸橘、木芙蓉、木槿、结香、紫薇、石榴、杜鹃、连翘、小叶女贞、金叶女贞、迎春、红王子锦带、糯米条、薜荔、紫藤、扶芳藤、葡萄、爬山虎、五叶爬山虎、猕猴桃、常春藤、络万、美国凌霄、金银花、箬竹、苦竹、孝顺竹、凤尾竹、粉单竹、佛肚竹、慈竹、毛竹、刚竹、棕竹、华盛顿棕榈、蒲葵。
22.3 防护林树种有:水杉、落羽杉、山白杨、池杉、马尾松、湿地松、杉树、樟树、构树、夹竹桃、棕榈、杜英、木荷、女贞、银杏、悬铃木、枫杨、檫木、刺槐、苦楝、喜树、栾树、榉树、无患子、木芙蓉、迎春、法国冬青、山矾、青冈树、小叶女贞、十大功劳、竹类。
22.4 主要生态景观绿地树种有:香樟、木荷、苦槠、马尾松、杉木、杜英、山矾、青冈树、麻栎、枫香、七里香、柞木、楠竹、枫杨、栲树、杨梅、柳、珊瑚树、女贞、泡桐。
22.5 特殊用途树种有:枫香、栾树、银杏、乌桕、桂花、香樟、槭树、杜英、鹅掌揪(马褂木)、合欢、杨梅、桃、水杉、榆、落羽杉、樱花、棕榈、红叶李、竹、柳、石楠、山茶、木芙蓉、山矾、青冈树。
22.6 优先推广的园林绿化新树种
(1)近期推荐发展的树种:四照花、鹅掌楸、深山含笑、杨梅、乐昌含笑、苦槠、三角枫、红花木莲、加拿利海枣、蒲葵、八角金盘、绣线菊类、洒金东瀛珊瑚、伞房决明
(2)中、远期推荐发展的树种:醉香含笑、金合欢、木荷、山矾、石楠、七叶树、南酸枣、柿、润楠、黄心夜合、黄连木、竹柏。
22.7 根据不同绿地性质,选择不同的绿化树种,创造不同的绿化景观:
长沙市都市区绿地系统规划树种一览表
22.8 苗圃建设、苗木生产规划
(1)苗木规划生产量:长沙市中心城区园林绿化乔木的年需量约为7 万棵/年,灌木年需量约为340万棵/年,草皮年需量约为126 hm2/年。
(2)苗圃建设规划:生产这些乔木苗的苗圃面积应为60-70 hm2,生产这些灌木、草花的苗圃面积为
80-100ha,生产草皮的苗圃面积应为130hm2。
本规划所提出的生产绿地(苗圃)布局上主要分成三大片:城市近郊生产花草为主,花木百里走廊的跳马、柏加、江背、黄兴镇等地生产乔木苗和灌木为主,镇头镇、普迹镇以生产草皮为主。
加强政府引导,调动产业结构与合理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