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一高中必备现代汉语语法知识a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31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一、语法知识概述(一)词类汉语的词可以分为2大类。
实词和虚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⒈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词。
如:"黄瓜、白菜、轿车、计算机"。
名词在句中可作主语、定语、宾语等。
①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②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③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⒉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①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②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③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④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概述:词类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等,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
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等。
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
: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代词:代词是代替其他的词或者短语、句子的词。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义●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篇第一节概说现代汉语语法基本知识,包括语素、词语、短语、句子、句群等五个方面。
语素是汉语中最小的语义单位,也是汉语的一级语言单位(语法理论书上表述为“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实际上它只是最小语义单位)。
虽说这个语法单位是语法家们研究的范畴,但是学好它对于我们把握词语的构成、辨析近义词和同义词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词语是汉语的二级语言单位,它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基本核心,掌握大量的词语是写作的基础,也是我们做好高考复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词语知识包括词类、词的结构(熟语,主要是成语)、近义词(同义词)辨析这三个主要主要方面(这里只从高考的角度球入,实际上还包括“词语的选用”“反义词”“成语”等)。
短语是汉语的三级语言单位,对于短语结构的熟练把握,有助于我们分析语言结构,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
短语知识主要包括短语的类型、短语的结构和熟语(主要是“成语”)三个方面。
句子是汉语的四级语言单位,这是高考必考的内容,而且是难点、重点。
句子知识主要包括句子的分类、句子的结构以及句式的变换、选用和仿用三个方面。
句群是汉语的五级语言单位,这个语言单位与语段的层次结构非常相似,只需要了解一下即可。
附:汉语语法知识结构图语素的概念语素语素的种类(单音节、多音节/自由、半自由、不自由)语素与汉字的关系(一字一素/一字多素/多字一素)词语的概念词语的种类(实词、虚词)词语词语的结构(并偏支补陈加叠,外加名量很特别)词语的意义(同义词、近义词、熟语、成语)词语的色彩(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短语的概念短语短语的语法种类短语的结构种类(成语)句子的概念句子句子的种类(用途和语气、结构、骈散等来划分)句子的结构(单句、复句)句式的变换、选用和仿用※语病的辨析与修改※句群(句子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汉语语法高考中似乎不涉及,实际在词语的选用,近义词辨析,语病的辨析与修改,句式的变换、选用和仿用,甚至在写作方面都有涉及,而且语法知识的熟练系统掌握,对于语言水平的提高,对于文章的阅读和理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一必修一语文语法知识点高一必修一语文课程中的语法知识点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基础,它们在我们的写作和阅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语法知识点的讨论和解释。
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具体或抽象事物的名称。
名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为主语、宾语、表语等。
二、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
根据代词的不同功能,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
代词在句子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替代作用,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三、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行为、状态或变化的词语。
动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为谓语、补语等。
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语态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对句子的意思产生影响。
四、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
它们可以描述事物的性质、特征、状态等。
形容词在句子中一般位于名词之前,用来补充说明名词的特点。
五、副词: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语。
它们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
副词在句子中用来修饰其他词语,使句子更加具体、准确。
六、介词:介词是用来表示事物之间位置关系、时间关系或方式关系的词语。
介词通常位于名词或代词前面,连接名词或代词与其他成分,使句子更加清晰明了。
七、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语、短语、句子等的词语。
根据连词的不同功能,可以分为并列连词、对等连词、从属连词等。
连词在句子中起到衔接的作用,使句子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八、语气助词:语气助词是用来表示说话人的感情色彩或表达说话人对事件的态度的词语。
语气助词的使用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情感更加丰富。
以上是一些高一必修一语文课程中的重要语法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我们的写作和阅读能力。
在写作中,我们要注意使用适当的词性,避免词语的重复和冗长。
在阅读中,我们要注重句子结构的分析,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我们才能掌握这些语法知识点,提高语文水平。
希望以上的介绍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努力提升语文能力!。
一、高中语文语法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包括词性、句子结构、语法成分等。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语法学习,深入理解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语法基础1.1 词性1.2 句子结构1.3 语法成分2. 第二章:名词和代词2.1 名词的分类和用法2.2 代词的分类和用法3. 第三章:动词和形容词3.1 动词的分类和用法3.2 形容词的分类和用法4. 第四章:副词和介词4.1 副词的分类和用法4.2 介词的分类和用法5. 第五章:句子分类和句型转换5.1 句子分类5.2 句型转换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语法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2. 采用练习法,通过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本中的语法现象,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第六章:连词和叹词6.1 连词的分类和用法6.1.1 并列连词6.1.2 从属连词6.2 叹词的分类和用法七、第七章:被动语态和虚拟语气7.1 被动语态的构成和用法7.2 虚拟语气的分类和用法八、第八章:句子的并列和从句8.1 并列句的构成和用法8.2 从句的分类和用法九、第九章:标点符号和书写规范9.1 标点符号的分类和用法9.2 书写规范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十、第十章:语法综合练习10.1 语法知识综合运用10.2 错题分析和解答六、教学方法:1. 采用对比法,讲解连词和叹词的区别,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通过实际例句,讲解被动语态和虚拟语气的用法,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
3. 采用分类讲解法,讲解并列句和从句的构成和用法,帮助学生清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