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推断、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等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4
学习好资料______________ 欢迎下载,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归纳整理】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谓分离就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一一分开。
分离完成后各组分要保持(经过化学反应使混合物的组分经过转化而分离还要恢复为)原有的物质组成和状态。
除杂和提纯是将混合物中的某组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而得到纯物质。
在提纯物质的过程中除了选择合适的试剂外,还应选择适宜的杂质(或产物),以便于同被提纯物进行分离。
现将有关要点归纳如下:1. 应注意几个“不”⑴不能“玉石俱焚”。
即试剂一般与杂质反应,不与要保留的物质反应。
但特殊情况下,所加试剂需要和保留物质反应,但最终要转化成需要保留的物质。
如除去FeC3溶液中的NaCI,可加过量的NaOH溶液宀过滤T洗涤T加适量稀盐酸。
⑵“不增”、“不减”。
即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要保留的物质。
⑶不污染环境。
即要求所选用的除杂方法,不能产生可污染环境的物质。
⑷不能“旧貌变新颜”。
即除杂结束前,要恢复保留物质的原有状态。
2. 除杂方法的几个优化原则⑴若同时有多种方法能除去杂质,要选择那些简单易行、除杂彻底的方法。
⑵应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保留物质的方法,即“一举两得”。
⑶先考虑物理方法,再用化学方法。
w W w .X k b 1,c O m分离和提纯的主要方法气体的净化(除杂):⑴吸收法:选择吸收剂原则是所选吸收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杂质气体,而不与气体发生反应。
如,除去C O中混有的少量CO2,可先用浓NaOH溶液吸收CO2,再用浓硫酸等干燥剂除去水蒸气。
⑵转化法:通过化学反应,将杂质气体转化为所要得到的气体。
如,除去2中的少量,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CO + CuO △Cu + C02。
【问题探究】问题1除去NaCI溶液中的杂质Ba(OH)2,若只准加入一种试剂,则这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 。
初中化学总复习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教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探究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知识疏理】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理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谓分离就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一一分开。
分离完成后各组分要保持(经过化学反应使混合物的组分经过转化而分离还要恢复为)原有的物质组成和状态。
除杂和提纯是将混合物中的某组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而得到纯物质。
在提纯物质的过程中除了选择合适的试剂外,还应选择适宜的杂质(或产物),以便于同被提纯物进行分离。
分离和提纯的依据是物质性质的差异。
要将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必须分析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决定选用何种试剂和操作方法。
同时需注意,物质的分离对于被分离出来的物质都有纯度要求,即分离出来的物质必须都是纯净物,而提纯(或称除杂)对分离出来的物质并无纯度要求。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一)、常用的物理方法: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分离方法。
1. 过滤法:当可溶性物质混入不溶性物质或不溶性物质中混有可溶性物质时,用此法。
如:食盐中混有泥沙,可按如下步骤:①先将混合物溶于水。
②过滤。
③将滤液蒸发得NaCl。
2. 结晶法:当两种物质都可溶,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较大时,用此法。
如:KNO3中混入NaCl,可按如下步骤:①溶于水加热,把混合物制成高温下的饱和溶液。
②降温结晶。
③过滤。
3. 升华法:当易升华物质与其他物质相混合时,可用此法。
如:碘单质中混有砂子,其操作是:①加热使碘升华,收集碘蒸气。
②冷凝,得单质碘。
4. 特殊性质法:利用混合物中某些物质的特性进行物质分离。
如:Cu粉中混有Fe粉,可用磁铁吸出铁粉。
(二)、常用的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利用两种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选用合适的试剂,进行化学反应,然后再用物理方法分离。
(关键是转变物质的状态)1. 沉淀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生成沉淀经过滤而除去。
中考专题复习专题二十四物质的推断、鉴定和鉴别、除杂和分离一、物质的推断题方法:仔细审题,找出题目中的明显条件及隐含条件,抓住其中的关键(如物理特征、化学特征)作为突破口推断其中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然后再根据该物质与其它物质的反应变化情况推断出其他物质,最后对求出的物质进行检验,看看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
二、物质的鉴定与鉴别1、常见离子的鉴定与鉴别H 和OH 可用酸碱指示剂、pH 试纸等鉴定;Cl-、SO42-、CO32-、NH4+等可凭借与其他离子反应能产生沉淀或气体等现象进行鉴定;Cu2+、Fe2+、Fe3+等可根据溶液中不同的颜色进行鉴定。
2、物质的鉴别方法① 物理鉴别方法是利用物质的颜色、光泽、状态、溶解性、硬度、磁性等物理性质进行鉴别的,如铜和铝、铁粉与氧化铜粉末、CuSO4 溶液和FeSO4 溶液等都可用物理方法直接鉴别。
② 化学鉴别方法是通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呈现的不同现象,如颜色变化、出现沉淀、逸出气体等进行鉴别。
三、物质除杂的要点1、除杂题的注意点① 一般情况下所加的试剂要与杂质反应,不与要保留的物质反应。
② 除杂过程中不能增加新的杂质,也不能减少要保留的物质。
2、除杂的常用方法① 过滤法:即通过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② 结晶法:当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差很大时,可利用结晶的方法将杂质除掉。
③ 溶解法:将杂质用化学方法溶解。
如用化学方法除去铜粉中的少量铁粉,可往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即得不含铁的铜粉。
Fe+2HCl=FeCl2+H2④沉淀法:加入某种试剂,跟杂质反应形成沉淀,滤去沉淀,即可除去杂质。
如要除去NaOH 溶液中少量的Na2CO3,可加入适量的石灰水,滤去CaCO3 沉淀,即可达到除去Na2CO3 的目的。
Na2CO3 +Ca(OH)2= CaCO3 +2NaOH⑤ 化气法:加入某种试剂,跟杂质反应,化为气体逸出,即可除掉杂质。
如用盐酸除去NaCl中的Na2CO3。
1 高温第二讲物质除杂、共存、鉴别、检验专题突破重点和难点: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解决物质共存、转化、除杂、鉴别等一系列问题。
掌握物质除杂、共存、鉴别的方法1. 物质的除杂(提纯):“除杂”即“提纯”,方法很多,常用的有(1)物理方法① 沉淀过滤法:即通过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例如除去粗盐中混有少量的泥沙。
可将粗盐溶解于水,充分搅拌,然后过滤,再把滤液蒸发至干,即可得到不含泥沙的食盐。
再如KCl (MnO 2) ② 结晶法:见当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差很大时,可利用结晶的方法将杂质除掉。
例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
(2)化学方法① 沉淀法:加入某种试剂,跟杂质反应形成沉淀,滤去沉淀,即可除掉杂质。
例如,要除掉NaOH 溶液中少量的Na 2CO 3,可加入适量的石灰水,滤去CaCO 3沉淀,即可达到除去Na 2CO 3的目的。
有的化学方程式: Na 2CO 3+Ca (OH )2= CaCO 3↓+2NaOH ;② 化气法:加入某种试剂,跟杂质反应,化为气体逸出,即可除掉杂质。
例如,用盐酸除去NaCl 中的Na 2CO 3。
Na 2CO 3+2HCl =2NaCl +H 2O +CO 2↑;③ 吸收法:用某种物质做吸收剂,把杂质吸收。
例如,实验室用锌跟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氢气中常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欲得纯净干燥的氢气,可用下列洗气装置将氯化氢和水蒸气吸收,以达到除杂的目的。
再如H 2(CO 2、HCl 、水蒸气)分别将气体通过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CO 2、HCl ;和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④ 溶解法:将杂质用化学方法溶解。
例如用化学方法除去铜粉中的少量铁粉,可往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得不含铁的铜粉。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Fe +2HCl =FeCl 2+H 2↑;再如CuSO 4(CuO )加稀H 2SO 4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uO+H 2SO 4=CuSO 4+H 2O ; ⑤ 加热法:通过加热,使杂质分解,从而除掉杂质。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除杂、分离、鉴别、推断总结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法总结(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知识要点:1. 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 2+ Na 2CO 3=BaCO 3↓+2NaCl 。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 2溶液,CO 2逸出。
BaCO 3+2HCl =BaCl 2+H 2O+CO 2↑。
最后分别将NaCl 溶液和BaCl 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 固体和BaCl 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江苏省苏州市2015届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33.(6分)(2014•苏州)某化工厂用石灰石和废铜屑等设计生产石青、波尔多液的工艺流
程如图:
(1)X的化学式为CO2.
(2)反应②中空气的作用是起氧化作用.
(3)石青的化学式为2CuCO3•Cu(OH)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3CaCO3+3CuSO4+H2O2CuCO3Cu(OH)2↓+CO2↑+3CaSO4.
(4)若反应④中硫酸铜、生石灰和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1,则其化学方程式为
CuSO4+CaO+H2O=Cu(OH)2↓+CaSO4.
解:(1)石灰石在高温的条件下会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X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
CO2;
(2)通过分析反应原理可知,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空气在反应中是提供氧,所以反应②中空气的作用是:起氧化作用;
(3)石青的化学式为2CuCO3•Cu(OH)2,反应③是碳酸钙、硫酸铜和水在170℃的反应条件下生成石青、硫酸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CaCO3+3CuSO4+H2O2CuCO3Cu(OH)2↓+CO2↑+3CaSO4;
(4)反应④中硫酸铜、生石灰和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1,硫酸铜、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化学方程式为:CuSO4+CaO+H2O=Cu(OH)2↓+CaSO4.
故答案为:(1)CO2;
(2)起氧化作用;
(3)3CaCO3+3CuSO4+H2O2CuCO3Cu(OH)2↓+CO2↑+3CaSO4;
(4)CuSO4+CaO+H2O=Cu(OH)2↓+CaSO4.
22.(2012•苏州)下列有关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的方法错误的是()A.观察气体颜色B.用澄清石灰水C.用带火星的木条D.用紫色石蕊试
液
选A
19、(2011•苏州)下列区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合理的是()
A、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与二氧化锰
B、用酚酞试液区别氯化钠溶液与稀醋酸
C、用加热的方法区别碳酸氢铵与氯化钠
D、用石蕊试液区别稀烧碱溶液与石灰水
故选C
35、(2011•苏州)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鸡
解:(1)取两支试管,试管甲中加入3mL饱和硫酸铵溶液,试管乙加入3mL蒸馏水,再分别滴入鸡蛋清,振荡,观察现象,试管甲中出现白色絮状沉淀,试管乙无明显现象,(2)向上述试管乙中继续加入3mL饱和硫酸铵溶液,振荡,观察现象:仍无明显现象.说明①硫酸铵溶液的浓度会影响蛋白质的溶解性;(3)根据实验2及其现象,得出结论:②硝酸溶
液的浓度会影响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和生理功能;(4)根据实验2及其现象,得出结论:③温度会影响蛋白质的化学变化的速率.
故答案为:(1)出现白色絮状沉淀无明显现象
(2)仍无明显现象①硫酸铵溶液的浓度会影响蛋白质的溶解性
(3)②硝酸溶液的浓度会影响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和生理功能
(4)③温度会影响蛋白质的化学变化的速率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18.(2分)(2013•苏州)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试剂(在箭头右侧)错误的是
14.(2012•苏州)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离子是()A.Cu2+、SO42﹣、H+B.CI﹣、NH4+、OH﹣C.Ba2+、SO42﹣、NO3﹣D.Na+、
K+、NO3﹣
选:D
23.(2012•苏州)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A.O2(H2O)﹣用生石灰B.NaCl溶液(KNO3)﹣降温结晶C.CaCO3粉末(Na2CO3)﹣加水过滤D.KCl溶液(K2CO3)﹣加适量盐酸
选B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35.(7分)(2014•苏州)溶液的微粒构成决定其性质,溶液的宏观组成是其成分计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