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时代的伟大博弈:史上最全A股历次牛市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5.44 MB
- 文档页数:15
A股历史上的7大政策牛市(上)A股市场自从1990年成立以来,就一直伴随着政策市的因素,包括大型公司上市,都是因为政策扶植,最为典型的就是银行股,如果没有为其剥离不良资产,那么国有大行的上市还是遥遥无期的事情,远的不说,农行上市,就是财政部和农行设立“共管账户”,置换农行8156亿元不良资产才完成的。
“政策市”是一个中性词,有利好也有利空的因素,既有政策扶植也有政策调控,说到调控,大家就会想到去年年底开始房地产市场调控,尤其是今年4月份开始的三道金牌,让很多股民记忆深刻,虽然不能够说其是4.19开始的一波大幅下跌的主因,但也是诱发因素之一。
过节期间,还是说些投资者高兴的事情,那么今儿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历史上A股的政策救市都有哪些。
从上证和深证交易所创立至今,一共出现了7次政策救市,2000年前有4次,距离我们较为久远,参考的意义也小一些,作为给新股的历史补课,在此简要介绍一下。
1、第一批股民先富了起来1991年上证和深证交易所创立,此时人们还在热议究竟股票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而领导人的公开发言支持股市的建立,为A股注入了获利,1991年5.17到1992年5.26日,短短一年间,沪指从104点一路涨到了1429点,让第一批股民先富了起来。
2、融资猛于虎时间来到了1994年,此时A股已经运行了3年多的时间,股市不再是有暴利,也开始显露风险。
人们开始对新股融资、上市公司配股、再融资行为感到“烦感”,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无限制地抽资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到1994年7.25日时沪指已经跌到了325点,市场陷入了困境,8.1日管理层“三大救市政策”:一、停发新股,二、试办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三、有选择地对资信和管理好的证券机构进行融资。
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A股,在9.13日,沪指重返千点大关,涨到1052点。
由此可见政策的力度,也第一次让市场明白了融资猛于虎的意义,可能很多新股民对此并不了解,但明白这段历史之后,再来看随后市场几次熊市中,巨额融资、再融资抽资造成的负面影响就会有深刻的理解了。
在中国股市不算太长的历史中,暴涨暴跌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是股民“大喜大悲”的真实写照,在这一轮史无前例的叫嚣声中,我们有必要一下,历史上九次牛市是如何的,给投资者以警示和提醒。
第1次牛市终结:高位横盘后急跌1992年5月21日,上证所取消涨停板,将牛市推至顶峰,当日指数狂飙到1266.49点,单日涨幅105%,这一纪录至今未破。
但三天后,就开始收网。
时间跨度: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沪指波动区间:1429.01点~386.85点沪指跌幅:73%第2次牛市终结:股市扩容1992年邓小平南巡,A股迎来牛市,但随着股市急剧扩容,A股又转牛为熊。
时间跨度: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沪指波动区间:1558.95点~325.89点沪指跌幅:79%第3次牛市终结:资金分流暂停迎来的牛市遇到了国债期货,国债期货的火热将A 股资金抽干,牛市终结。
时间跨度:1994年9月13日~1995年5月17日沪指波动区间:1052.94点~577.14点沪指跌幅:48%第4次牛市终结:T+0取消这是史上最短的牛市,仅仅三天。
源于国债期货的被叫停,但政府打压投机也延伸到股市。
这一年T+0被改为T+1。
时间跨度:1995年5月22日~1996年1月19日沪指波动区间:926.41点~512.83点沪指跌幅:45%第5次牛市终结:“十二道金牌”1996年4月1日到12月12日,上涨了124%,深成指上涨了346%。
从10月起,监管层连发了12道“金牌”,最终股市崩盘。
但这波熊市并未持续太久。
时间跨度:1996年12月12日~1997年2月20日沪指波动区间:1258.68点~870.18点沪指跌幅:30%第6次牛市终结:印花税上调监管层依旧在抑制投机过度。
1997年5月10日(周六)印花税由3%。
调至5%。
,第六次熊市开启。
时间跨度: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沪指波动区间:1510.18点~1047.83点沪指跌幅:31%第7次牛市终结:国有股减持国有股市价减持。
中国股市牛市规律【实用版】目录1.中国股市的牛市规律概述2.中国股市历次牛市的具体情况3.牛市的三个阶段4.牛市的启动板块5.结论:如何把握牛市规律,理性投资正文一、中国股市的牛市规律概述中国股市的牛市规律是指在中国股市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股价呈现出的一种上涨趋势。
在牛市中,股价持续上涨,市场信心增强,投资者收益增长。
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国股市经历了真正意义上的牛市大概有八轮。
二、中国股市历次牛市的具体情况1.第一轮牛市:1990 年 12 月 19 日到 1992 年 5 月 26 日。
这是中国股市刚开市时的牛市,持续了一年半的时间,指数从 96 点开始涨到 1429 点,涨幅达到 14.8 倍,然后开始跌到 386 点,跌幅达到 73%。
2.第二轮牛市:1992 年 11 月 17 日到 1993 年 2 月 16 日。
在仅仅经历了半年的下调后,中国股市迎来了第二波牛市,从 386 点涨到1558 点,涨幅达到 303%。
3.第三轮牛市:1996 年 1 月 19 日至 1997 年 5 月 12 日。
这一轮牛市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上证指数从 512 点涨到 1510 点,涨幅达到 197%。
4.第四轮牛市:1999 年 5 月 19 日至 2001 年 6 月 14 日。
这一轮牛市持续了两年,上证指数从 1047 点涨到 2245 点,涨幅达到 114%。
5.第五轮牛市:2005 年 6 月 6 日至 2007 年 10 月 16 日。
这一轮牛市持续了两年半,上证指数从 998 点涨到 6124 点,涨幅达到 513%。
6.第六轮牛市:2008 年 10 月 28 日至 2009 年 8 月 4 日。
这一轮牛市持续了不到一年,上证指数从 1664 点涨到 3478 点,涨幅达到109%。
7.第七轮牛市:2014 年 7 月 22 日至 2015 年 6 月 12 日。
这一轮牛市持续了一年,上证指数从 2049 点涨到 5178 点,涨幅达到 153%。
a股历史上的牛熊梳理A股历史上的牛熊梳理A股市场自1990年代初期开始,经历了多次牛熊周期。
这些周期的起伏,不仅影响了投资者的心态,也对整个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对A股历史上的牛熊周期进行梳理。
1990年代初期,A股市场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呈现出上涨趋势。
1992年,A股市场出现了第一次大牛市,上证指数从不到200点上涨到了400点以上。
但是,这次牛市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就被1994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打破。
此后,A股市场进入了长达数年的熊市,直到2005年才开始逐渐复苏。
2005年至2007年,是A股市场的第二次大牛市。
这次牛市的起点是2005年11月,当时上证指数还不到1000点。
到2007年10月,上证指数已经涨到了6000点以上,涨幅超过了500%。
但是,这次牛市也很快被打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A股市场再次陷入熊市。
2009年至2015年,是A股市场的第三次大牛市。
这次牛市的起点是2009年3月,当时上证指数还不到2000点。
到2015年6月,上证指数已经涨到了5000点以上,涨幅超过了150%。
但是,这次牛市也很快被打破,2015年6月15日,A股市场出现了“6·15”黑色星期一,上证指数一天之内暴跌了超过7%。
2015年至今,是A股市场的第四次牛熊周期。
这次周期的起点是2015年6月15日,当时上证指数跌破了4000点。
到2018年1月,上证指数再次涨到了3400点以上。
但是,这次牛市也很快被打破,2018年2月以来,A股市场再次陷入熊市。
总的来说,A股市场的牛熊周期是不可避免的。
每一次牛市都会被熊市所打破,每一次熊市也都会被牛市所取代。
投资者应该保持理性,不要被市场情绪所左右,把握好自己的投资节奏。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在中国的股市历史上,大牛市和大熊市如同潮水般起伏,影响着无数投资者的心态和财富。
回顾这些历史时刻,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市场的变化,也能反思其中的深意。
首先,我们来看几次重要的大牛市。
1990年代初,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
1992年,深圳证券市场正式开市,资本市场的活跃让很多人看到财富的希望。
特别是1996年到1997年间,股市迎来了第一次大牛市,主要得益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的鼓励。
那段时间,股指从数百点飙升至几千点,市场气氛极其火热,很多普通人都争相入市,纷纷希望一夜暴富。
就连街边小摊也贴上了“炒股”的广告,大家一片欢腾。
接下来是2006年至2007年间的牛市,这是中国股市历史上又一个辉煌时刻。
随着经济持续向好、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以及国际资金的流入,A股市场再度迎来盛宴。
上证指数从1000点一路攀升至6000多点,甚至有人称之为“千年一遇”的行情。
股民们在交易所里频繁进出,很多人开始借钱入市,甚至家里的存款都拿出来投资。
这个时期的牛市不仅是股市的狂欢,更是社会情绪的集体高涨,大家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幻想。
然而,市场的涨幅往往伴随着风险。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牛市戛然而止,接踵而来的是2008年的大熊市。
随着股指暴跌,很多投资者的信心瞬间崩塌,整个市场陷入恐慌。
这场危机不仅影响了股市,也对整个经济体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人在一夜之间失去了财富,生活的压力骤然加大。
人们开始反思,为什么在看似光鲜的牛市中,却埋藏着如此巨大的风险。
接下来,2015年的牛市和随之而来的熊市更是让人唏嘘。
那时,A股市场的涨幅令人瞩目,股指在短短几个月内翻了一番,很多人再次疯狂追逐股市的财富。
在这种热情中,国家的刺激和市场情绪的高涨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推动了股市的快速上涨。
然而,这场牛市同样没有持续太久,随后因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监管的缺失,股市迅速崩盘,许多投资者再次经历了巨大的损失。
历次牛市基金表现
随着股市的波动,投资者常常会关注历次牛市的基金表现,以便更好地制定投资策略。
以下是历次牛市中一些经典基金的表现概要: 1. 2003年到2007年的牛市
这是中国股市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段时期,也是基金表现最为出色的时期。
例如华夏大盘精选、易方达创业板ETF和富国中证500等基金,五年内均实现了超过三倍的收益。
2. 2009年到2010年的牛市
这段时间也是股市表现强劲的时期,而且基金表现也相当不错。
例如博时沪深300ETF、华夏基金沪深300指数、景顺长城沪深300
指数等基金,均实现了超过80%的回报率。
3. 2014年到2015年的牛市
这段时间的股市表现也相当出色,不过较前两次牛市稍逊一些。
例如招商中证白酒、易方达蓝筹稳定、汇添富价值精选等基金,两年内均实现了超过60%的收益。
4. 2019年到2020年的牛市
虽然这段时间受到了疫情和贸易战的影响,但股市表现依然强劲。
例如南方中证500ETF、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招商中证医药等基金,一年内均实现了超过40%的回报率。
总体来说,基金表现的好坏并不仅仅取决于牛市的时段,更重要的是基金的投资策略和管理能力。
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应该更加关注基金经理的实力和业绩,而不是仅仅依赖于过去的历史数据。
A股历史上荡气回肠的五轮牛市,你经历过几次?A股开市交易至今已经三十年了,给大多数人留下的是不堪回首的苦涩回忆。
和美股漫长的牛市相比,我们的A股牛市只能算是昙花一现,繁华落幕,无限悲凉。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A股历史上的五轮牛市。
资本市场锋芒初露在急需资本市场改革带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上交所在1990年横空出世。
但是当时老百姓普遍都不知道股票是什么,更别说掏钱买了。
没办法,党员干部只得响应号召带头买股票。
出人意料的是,这些人都赚得盆满钵满。
赚钱效应就这样弥漫开来,A股的第一轮牛市拉开序幕。
从1990年12月到1993年2月,上证指数涨幅近15倍。
但是这一轮牛市仅仅是围绕最早上市的少数几只股票,不具有代表性。
它的终结源于国内经济过热,央行采取了加息的宏观调控。
政策转向再次起航经过了三年漫长的调整,老百姓第一次体验到了谈股色变的感觉,而转机往往就在危机中。
1996年四月,央行定调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的资金涌入股市,第二轮牛市扬帆起航。
当时已经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股票交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股市的繁荣。
从1996年1月到1997年5月,上证指数涨幅达到了195%。
期间国家也是祭出了著名的十二道金牌来防止股市过热,但是收效胜微。
最后依靠人民日报发表的《正确认识当前的股票市场》一文,才算是给第二轮牛市成功降温,市场开始震荡整理。
第三轮牛市:519行情1999年5月19日,上证指数全天上涨4.64%。
从这一天开始,网络股带动大盘一路上行,短短一个月上证指数就上涨了65%,这就是大名鼎鼎的“519行情”。
随后,降低印花税以及降息的利好相继出台,第三轮牛市就此开始。
一些老股民对于亿安科技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它是当时市场上庄股的典型代表,股价从五元一路向上突破百元大关,一举成为A股历史上第一支百元股。
但是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以亿安科技为代表的庄股纷纷被打回原形,第三轮牛市也戛然而止。
2245.44点也是这一轮牛市的终点。
历次牛市基金表现
以下是近几次牛市的基金表现:
2006年-2007年牛市期间,A股市场出现历史上最长的牛市,沪深300指数累计涨幅超过200%。
在此期间,股票型基金表现较为出色,多数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超过50%;而债券型基金的表现相对较差,年化收益率一般在10%以下。
2014年至2015年牛市期间,A股市场再次迎来短暂的牛市,沪深300指数累计涨幅超过70%。
在此期间,股票型基金表现依然较为出色,多数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超过30%;而债券型基金的表现相对较好,年化收益率达到10%以上。
2019年至2020年牛市期间,A股市场再次出现大幅上涨,沪深300指数累计涨幅超过50%。
在此期间,科技板块的股票表现尤为强劲,科技类基金如中欧新蓝筹等产品的表现甚至超过了股票型基金。
而债券型基金的表现相对较弱,部分产品出现了亏损。
a股历史牛市曲线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A股市场已经经历了几个历史性的牛市。
下面我们将带您回顾这些牛市的曲线,并探讨其中的指导意义。
第一个历史牛市曲线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的中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革。
1990年至1992年间,A股市场表现出了强劲的上涨势头。
这段时间的牛市主要受益于中国市场对于金融业和国企改革的预期。
投资者们追逐着新的机会,推动了股市的上涨。
第一段牛市的经验教训是,市场预期和政策导向对于股市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时的国企改革和金融开放政策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投资者们对此充满信心。
因此,了解政策走向和市场预期是投资者在牛市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随后的几年中,A股市场陷入了低迷。
1995年至2005年,A股市场经历了一个熊市期,被称为“十年熊”。
这段时间里,市场流动性不足、监管不力以及投资风格的转变,使得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此时的市场波动较大,投资者面临较高的风险。
十年熊市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是,长期投资并非简单易行。
在这段时间里,很多投资者锁定了底仓,并且难以接受亏损,这导致了更多的恶性循环和市场杂音。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投资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合理的止损和风控机制,以及对市场环境的快速反应能力。
然而,在2005年至2007年间,A股市场迎来了第二个历史性的牛市。
这次牛市的兴起是由于市场改革和政策刺激,尤其是QFII制度的推出和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
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金融系统的开放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推动了股市的大幅上涨。
第二个历史牛市曲线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训,那就是市场环境的变化会为不同行业或部门带来不同的机会。
当时,金融和房地产行业在牛市中表现突出,而后来因为多方面原因,在牛市后遭遇了调整。
因此,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A股市场在2014年到2015年间经历的第三个历史牛市。
伟大的博弈:揭秘A股死亡螺旋伟大的博弈:揭秘A股死亡螺旋2015-07-29郭涛 和讯期货 和讯期货期货行业风起云涌,期市行情瞬息万变。
每日最新期货资讯,内外盘即时行情,与期货相关的一切,尽在中国第一权威门户和讯网期货。
咨询邮箱:futures@来源:识局智库本文写于7月的上半月,彼时是救市最为艰难的时刻,文章深入分析了A股这次杠杆牛市遭遇调整过程中的博弈。
在现在这个市场普遍认为双底已经完成,而监管层对场外配资的清理加速的时候,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重新思考救市逻辑,并对市场进行预判和反思。
本文作者系对冲基金人才协会(HTA)常务理事,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识局感谢郭涛先生的投稿。
从6月15日开始的大调整,是A股历史上第一次经历杠杆牛市调整,无论是调整的速率,广度和影响力度上都让所有人始料未及。
我们在此对调整产生的逻辑进行一个分析。
首先我们要搞懂钱从哪来?产业资本其实是在减持的,主要股东减持规模从2015年初每个月500亿左右,稳步增加,到6月份仅半个月就卖出了2200亿,半年增长9倍!而且上半年实施定增的公司200多家,拿走了3千亿,现在报备有IPO计划的600多家,预期融资1.5万亿,粗略算下来,市场需要2.5万亿,增量不超过这个数,股市涨不动。
我们算一下钱进来了多少,本轮行情这个A股市场共有近4.4万亿的资金流入,去年下半年流入9000亿元,今年上半年则达到3.5万亿元,其中结构上融资性资金占很大比重,所以融资盘的崩溃是动摇牛市的罪魁祸首。
第一阶段:6月15号-18号获利盘主动清仓任何牛市都有回调,而且这是必然出现的,一般牛市回调急而浅,因为共识的存在,任何调整都会吸引场外资金进一步入场。
所以第一阶段调整基本是获利盘最开始动摇。
大股票小股票一起跌,前期获利盘一旦决定出场,可以承担更多卖出冲击成本,每天跌个3%,获利盘慢慢出货。
第二阶段:6月19号-29号配资盘开始崩盘,套保盘开始入场。
第一各阶段还不是恐慌,但阴跌10%以后,市场发现监管机构清查场外配资对伞形信托、场外配资的清理,没有新增资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