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久雨愁上愁
- 格式:doc
- 大小:1.77 KB
- 文档页数:1
重阳节敬爱老人的诗句(精选90句)重阳节敬爱老人的诗句11、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2、祝融峰下逢嘉节,相对那能不怆神。
烟里共寻幽涧菊,樽前俱是异乡人。
遥山带日应连越,孤雁来时想别秦。
自古登高尽惆怅,茱萸休笑泪盈巾。
《九日陪董内召登高》唐·廖匡图3、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
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
荃蘪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
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
《九日雨中》唐·徐4、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蜀中九日》唐·王勃5、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卢照邻【重阳节敬爱老人的诗句】重阳节敬爱老人的诗句21、自得休心法,悠然不赋诗。
忽逢重九日,无奈菊花枝。
《九日示大圆洪智》宋·陈与2、祝融峰下逢嘉节,相对那能不怆神。
烟里共寻幽涧菊,樽前俱是异乡人。
遥山带日应连越,孤雁来时想别秦。
自古登高尽惆怅,茱萸休笑泪盈巾。
《九日陪董内召登高》唐·廖匡图3、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九日》4、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
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
荃蘪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
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
《九日雨中》唐·徐5、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
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
《重阳阻雨》唐·司空图6、重阳时节。
可怜又是天崖客。
扁舟小泊花溪侧。
细雨斜风,不见秦楼月。
白衣望断无消息。
举觞一笑真难得。
归兮学取陶彭泽。
采菊东篱,悠然见山色。
《醉落魄/一斛珠》宋·赵善括7、重阳高会古平台,吟遍秋光始下来。
黄菊后期香未减,新诗捧得眼还开。
每因佳节知身老,却忆前欢似梦回。
且喜清时屡行乐,是非名利尽悠哉。
《卜算子漫》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柳永的《卜算子漫》通过描写游宦异乡的客子暮秋时节登高怀人的情事,抒发了异乡客子对伊人的深切怀念和望而不见、传书无凭的凄苦情怀。
卜算子慢江枫①渐老、汀蕙②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幕秋天气,引疏砧③,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④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⑤。
尽无言,谁会⑥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⑦谁寄?【注释】①江枫:江边枫树。
②汀蕙:沙汀上的葱草。
楚客:客居楚地的人。
温庭筠《雨》诗:“楚客秋江上,萧萧故国情。
”登临,登山临水。
③疏砧:稀疏继续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④脉脉:含情不语貌。
见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注②。
⑤翠峰十二:即巫山十二峰。
《天中记》:“巫山十二峰,曰: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
”⑥谁会:谁能理解。
⑦归云:喻归思。
唐薛能《麟中寓居寄蒲中友人》诗:“边心生落日,乡思羡归云。
更在相思处,子规灯下闻。
”【白话译文】江岸的枫叶渐渐衰老,水洲的蕙草半已枯凋,满眼衰败的红花绿叶。
楚乡作客,登高望远,正逢这样的暮秋天气。
传来了稀疏的捣衣声,断断续续回响在残阳里。
面对这傍晚景象,我悲伤怀抱,思念远人,新愁和旧恨,接连涌起。
【创作背景】古代妇女,每逢秋季,就用磁杵捣练,制寒衣以寄在外的征夫。
所以他乡作客的人,每闻石甚声,就生旅愁。
这里也是暗喻长期漂泊,“伤怀念远”之意。
【赏析】词的上片以客观景物描写为主。
起首“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败红”是指逐渐衰败的“江枫”。
“衰翠”就是“半凋”的“汀蕙”(小洲上的蕙草),而“满目”就是整个眼睛所见。
这里,词人运用了“老”、“凋”、“败”、“衰”等词,暗示了深秋时节已到了。
以上是异乡客子所见,也描写了环境,更表现出游子的内心凄凉。
所以,词作者接着写道:“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楚客”本指楚人宋玉,他被称为千古悲秋之祖。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原文及赏析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原文及赏析1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宋朝吴潜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
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
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
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
天正远,伤飘泊。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
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译文万里西风助我登上滕王阁,楚江波涛惊起,云层翻腾。
远远望去时像船从树梢上驶过去,有时水鸟雀沙边飞i。
晚上阴雨遮天,与唐时无异。
秋天来临、气蓑悲伤,自叹十年官场浮沉,多次i职乡居。
唉,算了算了,不去说它了。
天地之大,却没有我i脚之地。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注释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宋以来始填此词调。
豫章: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万里”三句:暗用王勃故事。
写自己登临高阁时的兴致。
传说王勃往道南昌,水神以风助之,一夕行四百余里。
正槛(jiàn)外:门外正是。
楚山:指西山又名南昌山(今湖北省西部)。
古时南昌属楚地,故称西山为楚山。
楚江:指赣江。
作:起。
木末(mùmò):树梢。
一作“林杪”。
紧:深,浓。
秋意已深。
休休莫莫:罢休,罢了。
乾坤:指天地。
着(zhuó):安放。
断送:逗引。
角:号角。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鉴赏上片重在写景。
“万里”用得极有气势,“吹”极为生动,写出了登临高阁时的兴致。
这里引用了王勃的故事。
传说他往南昌途中,水神曾助以神风,使他一夕行四百余里,民谚谓“时来风送滕王阁”。
这个故事更表现了作者的兴致,还自然地将目前的登临与王勃当年联结了起来。
“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
”“槛外”写出了当时居高临下凭栏四望的感觉。
楚山,指西山。
楚江,指赣江。
“云涨”、“涛作”,景象当时壮观,可以想见词人心潮的激荡。
“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
《望江南·重九遇雨》翻译赏析《望江南·重九遇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
其古诗全文如下:重阳日,阴雨四效垂。
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会上水平挤。
直浸到东篱。
茱萸胖,菊蕊湿滋滋。
落帽孟嘉寻篛笠,休官陶令觅蓑衣。
都道不如归。
【前言】《望江南·重九遇雨》作者是宋代的康与之。
这首词是一首有名的谐谑词。
《词苑丛谈》中曾介绍:“建炎中,康伯可上中兴十策,名振一时。
后专应制为歌词。
重九遇雨,奉敕口占《望江南》。
”【注释】1、重阳:农历九月九日,这一日有登高和赏菊的风俗,称重阳节2、戏马台:即项羽的掠马台。
在江苏徐州市南。
南朝宋武帝常在重阳节登临此地。
后每逢重阳节都有很多人登临游览3、龙山会:晋代征西大将军温桓曾与幕僚宾客,在重阳节登游龙山,聚会饮乐,后人称其为“龙山会”4、东篱:取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一诗,泛指赏菊之处5、茱萸:川谷的植物,其味香浓,古人重阳节有佩戴茱萸的习俗6、落帽孟嘉:《晋书·孟嘉传》载:孟嘉作温桓参军时,陪温桓登游龙山,风吹落孟嘉的帽子,孟嘉不觉。
温命7人作文嘲笑,孟嘉闻后,即兴对答,文采斐然,四座叹服8、箬笠:用箬竹叶编结的斗笠9、休官陶令:指弃官归隐的陶渊明。
陶渊明为彭泽令时,一日,督邮至,县吏曰:“应束带见之。
”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辞职【翻译】这首词上片写重阳节,秋雨绵绵,道路泥泞,骑马到戏马台前,溅得满身泥浆。
龙山脚下,水漫数尺之深,浸没了东篱花圃,泡得茱萸发胖,菊花湿漉漉。
下片借用孟嘉落帽和陶渊明采菊东篱的典故,诙谐地写出遇雨的狼狈样。
遇到如此大雨,潇洒的孟嘉也要四处找斗笠,陶令也要觅件蓑衣披上,那顾得上插茱萸、赏菊花,都会说回家吧。
【鉴赏】这首谐谑词很有名气。
据说是作者在“重九遇雨,奉敕口占”(见清徐釚《词苑丛谈》卷十一)。
词的情调是滑稽调侃,起到的艺术效果是“俗不伤雅,谑不为虐”的艺术效果。
词的上片写猖獗的语势,下片写登淋雨的`狼狈相,采用夸张词侃手法。
前人七律精选100首前人七律精选100首1、《春》唐·贯休自来自去动洪炉,无象无私无处无。
回雁不多消气力,染花应最费工夫。
溟濛便恨豪家惜,浓暖深为政笔驱。
莫讶相逢只添睡,伊余心不在荣枯。
2、《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登楼》唐·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5、《狂夫》唐·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6、《客至》唐·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7、《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8、《江村》唐·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9、《阁夜》唐·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10、《冬至》唐·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11、《小至》唐·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人生听雨三境界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暮年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南宋蒋捷《虞美人听雨》(不知愁-愁上愁-了却愁。
游-愁-空)雨游,雨愁,雨空少年留连酒楼茶肆、勾栏瓦舍,醉心于秦楼楚馆、红粉佳人。
此时的酒是滋润的,一如早春的细雨,梳妆打扮着浅浅的草、点点的花。
此时听雨是畅快的。
不知人生愁滋味,把酒问残月,酒醒吟晓风;听歌照红烛,玉衾伴罗帐;日日笙萧夜夜歌。
壮年漂泊无定,舟车劳顿;或忙于生计盘算,抑或仕途经济。
此时的雨是阴绵的,如秋雨三更落,催黄叶,披衰草。
此时听雨是愁闷的。
天低云暗,西风孤雁;逆旅他乡,前途渺漫。
雨抹煞了自信人生二百年的豪情,勾起了欲渡无舟楫的渴望,唤起共剪西窗烛的情愫,也浇灭了汽笛一声肠段,从此天涯孤旅的孤寂。
暮年看破红尘,置身僧庐,两鬓斑白,晚景凄凉。
此时的雨是萧瑟的。
青灯冷雨,荒郊野雨,落在长满青苔的石板路上,千里孤坟之外,四百八十寺中。
此时听雨是凄苦的。
岁月荏苒,韶华流逝,走过时间长桥,赏过春花秋月,习惯世态炎凉,了然悲欢离合。
皈依佛门,三世轮回,四大皆空。
少年听雨于嬉游,壮年听雨于苦愁,暮年听雨于尘空。
三个阶段,三种滋味,三重境界。
其实又何止听雨,世间之事莫不如此。
如品茶由浓而淡而白;如容颜由艳而衰而老;如听歌由惊奇而惯熟而厌弃;如阳光由明亮而幽暗而昏惑。
万事无常,我们又何必锱铢必较于眼前。
逝者如斯,行到水穷,坐看云起。
雨吟余半生蹉跎,命途多舛;志大业疏,事多不就。
春余夏始,叶茂花殇。
夜读蒋捷,百感丛生;临窗听雨,蛙鼓阑珊;抚今追昔,浮生如梦。
了却前缘今时事,心思如灰入壮怀。
聊凭坐几以忘情,乘兴挥洒寄平生。
小楼临窗听风雨,也无风雅也无俗。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晏殊-《蝶念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念花》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卜算子慢江枫渐老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卜算子慢·江枫渐老》是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作,描写了游宦异乡的客子暮秋时节登高怀人的情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卜算子慢·江枫渐老》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卜算子慢·江枫渐老》诗词阅读原文卜算子慢柳永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侭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卜算子慢·江枫渐老》诗词阅读题目8.上阕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几句,在整首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卜算子慢·江枫渐老》诗词阅读答案8.①承上启下。
晚景总括了上文的所见所闻,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由上阕的写景过渡为下阕的抒情②伤怀念远,直接表达作者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
(共5分,意思对即可。
)9.①漂泊异乡的伤感。
楚客登临点明自己漂泊在外的身份,正值暮秋,无限伤感。
②对远人的思念。
伤怀念远脉脉人千里直接抒发了对远人的思念。
③无法传递消息的无奈。
纵然将离肠万种尽情表达出来,但无人传递书信,也是枉然。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卜算子慢·江枫渐老》诗词鉴赏上阕写景,奠定了凄清的基调,烘托出抑郁怀人的氛围。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篇头三句,乃登高所见。
败红就是渐老的江枫,衰翠就是半凋的汀蕙,而曰满目,则是举枫树、蕙草以概其余,点出当时已是深秋时节了,整个画面呈现红和绿两种时比色。
不是鲜红嫩绿,而是黯淡、憔悴的红和绿。
败红和衰翠是对应上文的江枫和汀蕙:请注意不是已老和全凋,而是渐老和半凋;所以还残留一些凄凄惨惨的红和稀稀疏疏的绿,渐和半意味正老、正凋,还将不断地老下去、凋下去。
楚客登临,正是幕秋天气。
这是一幅大笔渲染、满画面的深秋枫黄图,秋色极浓。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诗句1、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韩琦《九日水阁》2、高唯北望,菊助可□明。
《浙上重阳》3、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
《重阳阻雨》4、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5、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月九日玄》6、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
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7、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沉醉东风》8、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九日齐山登高》9、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
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10、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11、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九日登高》12、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
《闰九月九日独饮》1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14、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重阳席上赋》15、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
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重阳日即事》16、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十日即事》17、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九日登玄武山旅眺》18、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蜀中九日》19、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20、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
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21、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作》22、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重阳日寄韦舍人》23、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
《九月九日》24、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醉花荫》25、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九日》26、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日齐山登》27、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湿露香浓。
《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2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29、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
经典写愁的古诗词名句经典写愁的古诗词名句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8.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有关描写离愁别绪的古诗词名句有关描写离愁别绪的古诗词名句9.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1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1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1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1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1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1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1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1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19.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20.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21.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琵琶行2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有关描写离愁别绪的古诗词名句古诗词鉴赏23.陶陶然乐在其中------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2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同上.——李颀26.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雨原本淅沥淅沥,不饰雕琢。
但不出两天,却变得这般粗暴疯狂,如同瓢泼的大雨把天地用一层较厚的雨帘连在了一起,充诉着伤感。
我目光呆滞地依窗坐下,很是伤心。
眼前模糊了。
我知道,那是软弱的泪水在作怪。
手不住轻颤,泪无声堕下,滴到惨不忍睹的试卷上,让试卷上的红叉显得更加触目,直刺我的心。
可恨的分数狰狞地笑着,我害怕得把手中的试卷掷在地上,重重地踏了又踏。
我从未遭到如此得意恐怖的嘲笑,对它恨之入骨。
不知何时,外公蹒跚着走来。
由于心情极差,我对外公视而不见,虽然外公很疼我。
我耳边传来了外公苍老的声音:我老了,迈过许多坎才到了今天。
我不解外公的话,于是转过头望了望外公,外公那爬满皱纹的脸记录着以前的经历,但此时正绽着慈祥的笑靥。
小时候啊,我常常带着一米高的你在田间游玩或种地。
那时啊,一旦遇到坎,你都会不要我的帮助自己过,即使是比你高的坎,那就是以前的你。
我似乎有些明白外公话里的意思,也分明看见外公眼里的光彩。
以前的事忘了就忘了吧,还记得前几天我让你看剪桑吗?我没作声,望了望窗外的桑。
桑啊!是我孩时种下的,本十分娇嫩,不小心就会让他腰折。
家人都笑话它,笑它太软弱,但外公除外。
它现在竟有我高了,且长势繁茂、翠绿逼眼。
我知道,那是外公精心培养的缘故。
这棵桑一路伴我成长,它蓄着我的梦儿。
我的目光为之驻足。
桑正顽强地举着一簇翠绿伫立在暴雨中。
纤纤的生灵,枝条早已慌乱,上万次俯下、又上万次挣扎起来。
叶片大部分被狂风暴雨打落一地,打落的叶片在黄泥水里幽幽地打着旋儿,我不禁有些可怜它了,真怕它经受不住这场考验。
如果前几天不剪枝,会是怎样?外公问。
我不冷不热地回答:这显而易见,当然会断枝。
外公莞尔而笑,说:对了。
没有先前的苦难,那经得起更大的挫折。
我恍然大悟,沉重的心情变得轻松了许多。
你呀,就应当像桑那样......说着咳着嗽走出去了。
望着外公的背影,我沉思着:虽然桑承受了剪枝的痛苦,但是为了经受更大的挫折。
不时又凝视着雨中的桑,真让我望而生敬。
这是半年前的事了,这件事让我长大了许多。
如今,外公已经走了,悄无声息地在一个夜晚永眠。
他生前对我的教诲,将永远照亮着我,鼓舞着我,勉励着我在磨练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