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绝句》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873.00 KB
- 文档页数:47
小学杜甫的诗小学杜甫的诗大全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杜甫的诗大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杜甫的诗11、《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3、《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7、《野望》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8、《即事》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
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
9、《对雪》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10、《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1、《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12、《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3、《寒食》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14、《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绝句》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原文】绝句〔唐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知识点】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
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赏析: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
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
外表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
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
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
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
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
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见。
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
欣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杜 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背景: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注词释义:绝句:古诗体裁中的一种。
每首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鸣:叫,啼叫。
含:包含,指从窗内可以看见的范围。
西岭:指岷mín 山,岷mín山在成都西,岭背积雪常年不化。
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
千秋,形容时间很长。
泊:停船靠岸。
东吴:今江苏、浙江两省东部地区,古代属于吴国。
古诗今译:两只黄鹂啼鸣在翠绿柳枝间,一行白鹭飞上了湛蓝的青天。
窗口远望见西岭千年的积雪,门前停泊着万里赴吴的航船。
名句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一首如画的诗作。
全诗一句一景,由四幅独立的景色描写构成。
前两句以黄鹂和白鹭对举,描述初春景象。
在翠柳和蓝天的衬托下,黄鹂婉转的鸣声和白鹭轻盈的身影,显得如此和谐而优美;句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和着鸟儿的声音、身影一起,形成了一种活泼、轻快的节奏和韵律,充满了动感。
它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欢快。
后两句写积雪不化的远山和乘风待发的江船,仍然是初春的景色,但“千秋”、“万里”赋予这些景色以宏大的气势,它显示了身居斗室的诗人壮阔的胸怀,也显示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信心,因为那顺江而下、穿三峡、过襄阳的万里东吴之途,也正是诗人日夜向往的回乡之路。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必背资料(古诗文、课文、日积月累)一、古诗文背诵积累:(十首)1.《绝句》唐代杜甫(fǔ )退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惠崇春江晚景宋代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三衢道中宋代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4.忆江南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5.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du)》宋人有耕(gēng)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劲而死。
因释(shì)其未(1ěi)而守株,冀(jì)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6.元日宋代王安石 túsū tòng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7.清明唐代杜牧 hún jiǔ m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wéi) zhūy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滁(chú)州西涧(jiàn) 唐代韦应物独怜幽(you)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0.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fēi)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hèn)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二、成语背诵归纳:1.寓言故事成语: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2.八字成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入虎穴,焉(yān)得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chì),近墨者黑。
三、日积月累1.文学常识: mó yàn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雅(yǎ)人四好:琴棋书画花中君子:梅兰竹菊中医四诊:望闻问切2.诚信名言:轻诺必寡信。
2022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文笔记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学习的是古诗三首,分别是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
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好好做好课堂笔记,下面本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文笔记,供大家参考,快和本店铺一起学习吧。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文笔记【中心思想】①《绝句》描写了春天到来时江山美丽,花草飘香,燕子翻飞,鸳鸯安睡的情景,表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欢愉、闲适的心情。
②《惠崇春江晚景》通过对竹外几枝桃花、戏水的几只鸭子,满地的蒌蒿和短短的芦芽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③《三衢道中》描写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知识点一、我会认鸳yuān(海鸳) 海鸳是信天翁的别称。
鸯yāng(鸳鸯) 惠huì(恩惠)崇chóng(崇尚) 豚tún(海豚)减jiǎn(减少)二、我会写融(融化)(融合)(融通)燕(燕子)(乳燕)(燕窝)鸳(鸳鸯)(海鸳)(鸳凤)鸯(鸳鸯)(鸯锦)(鸯龟)惠(恩惠)(实惠)(优惠)崇(崇尚)(崇高)(崇拜)芦(芦苇)(芦柑)(芦荟)芽(发芽)(豆芽)(麦芽)梅(梅花)(杨梅)(腊梅)溪(小溪)(溪水)(溪谷)泛(广泛)(泛滥)(泛应)减(减少)(加减)(减肥)三、易错的字融:左下里面是“点、撇、横、竖”; 崇:上下结构,下面是“宗”。
四、多音字行xíng(行走)háng(银行)得dé(得到)děi(我得)地dì(地球)de(高兴地)五、形近字芽(芦芽) 牙(牙齿)庐(庐山)芦(芦芽)六、近义词融—溶暖—热满—遍欲—想尽—完添—增七、反义词迟—早香—臭暖—冷外—里(内)短—长晴—阴减—加晚—早八、诗意《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意思:春天来了,在明媚的阳光映照下,山河无比秀丽。
春风中飘散着花草的芳香。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体裁:诗题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名字:杜甫年代:唐代描述: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翻译: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
原文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西岭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里,往来东吴的航船就停泊在门旁。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平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杜甫因为战乱平定,心情很好,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美景,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赏析三:艺术特色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写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导语】这⾸《绝句》是诗⼈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绝句》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绝句》原⽂ 绝句 [唐]杜甫 迟⽇江⼭丽, 春风花草⾹。
泥融飞燕⼦, 沙暖睡鸳鸯。
译⽂: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队整齐的⽩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万⾥外的东吴远⾏⽽来的船只。
注释: 西岭:西岭雪⼭。
千秋雪:指西岭雪⼭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带。
万⾥船:不远万⾥开来的船只。
【篇⼆】⼩学三年级语⽂《绝句》教案 教学⽬的: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点: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导⼊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然界的景物会发⽣怎样的变化?听⾳乐,你想到了什么? 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机的,是美好的。
⾃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绝句》。
2、板书课题 这⾸短⼩的绝句极其⽣动地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春天的景⾊。
快让我们来听听诗⼈是怎样歌颂赞美春天的。
⼆、初读课⽂,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试读课⽂。
对照格⾥的⽣字画出⽂中的⽣字,同桌间互相读⼀读,读准字⾳。
出⽰⽣字卡,开⽕车读⽣字。
三、细读课⽂,读懂诗句。
你⼀定想把这⾸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遍。
(⽣⾃由读诗句) 指名学⽣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配上⾳乐再读⼀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这⾸诗的前两句,画出了由春⽇、春风、江⼭、花草构成的阔远⽽明丽的春景。
部编版三年级语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绝句》【说课稿】2篇【篇1】一、说教材《绝句》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上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
“黄、翠、白、青”描绘出明丽的色彩,“千秋雪”表现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
这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成都杜甫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
(一)说教学目标为了让二年级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能够流利有韵味的朗读古诗,通过品读古诗感受大自然之美,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会认、会写诗歌中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理解诗意,读出诗的韵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识记生字,领会诗意,读诵古诗。
(三)教学难点:读出诗的韵味,体会大自然之美,感悟诗人愉快的心情。
二、分析学情在经过了一年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在此之前,他们只学过《画》,《静夜思》《山行》,《草》等简单的古诗。
在课外也有一部分小朋友积累了一些古诗,但也只是会读会背,对于诗的意思、诗的意境,并不能领会。
但是他们又很喜欢古诗,因为短小,读来朗朗上口,他们能很快背诵下来。
教学中我准备把重点放在故诗意境理解,不是一字一句的理解,而是明白大致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通过朗读,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意境。
三、说模式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诗歌的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整个教学程序我设计了5个环节: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初读古诗,识记生字解读诗题,了解作者朗读古诗,感悟诗意诵读古诗,体会情感四、说设计(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新课伊始,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望庐山瀑布》,谁能背一背。
《绝句》试讲逐字稿(附试讲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行、含、岭”等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生理解诗歌意境,提高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作诗时欢快的心情。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
教学难点:领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作诗时欢快的心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上课前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学生:你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引出图片中的景象很美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的画面出自谁之手?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大声、自由地朗读诗歌,在读的过程中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会的地方可以借助工具书多去读几遍。
2.学生朗读,教师讲解:“行”是一个多音字,读作“háng”,也可以读作“xíng”。
3.学生开火车齐读大屏幕上的生字词。
4.教师指导书写:“含”字上面是个“今”不是“令”。
5.教师范读诗歌,引导学生注意诗歌里面字的音节和诗歌的朗读节奏。
6.解读诗题:引导学生了解“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要求:默读诗歌,画出写景的词语。
1.提问:在这首诗中“翠柳”是什么意思?明确:翠绿色的柳树。
2.提问:柳树上有什么?明确:黄鹂。
3.提问:那黄鹂是怎么发出声音的?要求:仔细阅读古诗,从诗中找出答案。
明确:鸣。
4.提问:黄鹂是用什么发出声音来的?明确:嘴巴。
教师总结:所以鸣字的左边是个口字,右边是个鸟字,口和鸟合起来就是鸣了。
5.提问:作者还写到什么?明确:一行白鹭飞向了天空。
6.提问:诗人作诗用语简洁明快,画面中的色彩始终也都体现出来,把这些词找出来。
朋友们,提起杜甫的《绝句》,想必⼤家都是⾮常的熟悉的?这⾸诗歌也是⼩编很喜欢的⼀⾸,这⾸绝句⼀句⼀景,两两对仗,写法精致考究,但读起来⼗分⾃然流畅,⼀点⼉也不觉得有雕琢之感。
下⾯⼩编为⼤家分享了关于绝句古诗的相关内容,仅供浏览。
绝句古诗1 李清照《夏⽇绝句》古诗原⽂意思赏析 《夏⽇绝句》作者是宋代⽂学家李清照。
其全诗如下: ⽣当作⼈杰,死亦为⿁雄。
⾄今思项⽻,不肯过江东。
【前⾔】 李清照诗借⽤西楚霸王项⽻失败后不肯苟且偷⽣、乌江⾃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朝廷的逃跑主义,表⽰了希望抗战,恢复故⼟的思想感情。
“⽣当作⼈杰,死亦为⿁雄”两句,尤其铿锵有滴。
【译⽂】 ⼈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做⼈中的豪杰!即使是已经死了,也应该成为⿁中的英雄!我⾄今还在怀念楚汉争雄时的项⽻,即便是⾃刎于乌江,也不逃离江东的场景。
【鉴赏】 李清照这⾸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透⼈胸臆,直指⼈脊⾻。
“⽣当作⼈杰,死亦为⿁雄”这不是⼏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个词的巧妙润⾊;是⼀种精髓的凝练,是⼀种⽓魄的承载,是⼀种所向⽆惧的⼈⽣姿态。
那种凛然风⾻,浩然正⽓,充斥天地之间,直令⿁神徒然变⾊。
“当作”之所“亦为”,⼀个⼥⼦啊!纤弱⽆⾻之⼿,娇柔⽆⼒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凄切⼊⾻,细腻感⼈⽆以复加。
透过她⼀贯的⽂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著称⽂坛的光环映彻下。
笔端劲⼒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势之⼤,敢问世间须眉⼏⼈可以匹敌? “⾄今思项⽻,不肯过江东。
”⼥诗⼈追思那个叫项⽻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的精神和⽓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
都说退⼀步海阔天空。
仅⼀河之遥,却是⽣死之界,仅⼀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
项⽻,为了⽆愧于英雄名节,⽆愧七尺男⼉之⾝,⽆愧江东⽗⽼所托,以死相报。
“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
⼀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斧神⼯,⾼过天地造化。
⼀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辱不受”的英雄豪⽓,漫染纸⾯,⼒透纸背,令⼈叫绝称奇⽽⽆复任何⾔语。
3.春风(清)袁枚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学一学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冬春交替的场景,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热闹起来。
你看,千山的雪随着春风的到来融化了,雪水潺潺而下,鲜艳的花儿随着春风的到来而争奇斗艳。
春风给人间带来了繁华热闹,它不是贵客又是什么呢?诗人把自己对春的喜爱之情全融人了字里行间。
记一记【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也是一位颇有贤名的县令,百姓皆称他为“大好官”。
他的文笔又与纪昀(纪晓岚)齐名,当时人称“南袁北纪”。
【繁华】热闹、兴旺。
【归】返回。
诗中指春风吹过之后。
【万国花】万国:世界各国,诗中借万国指春天所有的花。
读一读春风就像尊贵的客人一般,所到之处立刻变得热闹,兴旺起来。
春风吹来了,融化了千山的积雪;春风吹过,处处留下了花儿的芳香。
练一练1.“贵客”指的是,诗人把,比作了,写出了对的期盼。
2.为什么说“春风如贵客”?用“——”画出相应的理由。
3.“繁”部首是,在字典中有四种意思:(1)多;多种的;(2)茂盛;兴旺;(3)繁殖;(4)复杂。
在诗中应选第种意思。
4.读三、四两句,感受春风的魅力。
(1)千山的积雪哪儿去了?。
(2)春风好似一把巨大的扫帚,所过之处,千山的积雪便消失(融化)了,雪水地,春风扫去了严寒,扫去了冬天,如同一般。
(3)春风吹过之处,各种花儿竞相开放,散发着,五彩缤纷,装扮着春天。
春风留下了春天,如同一般。
0”5.春天来了,还会带来哪些繁华呢?请在正确的答案下面打“√”。
(4)由此可见,就是贵客,它一到便。
6.用彩笔让千山的雪随着春风的到来消失吧,让鲜艳的花儿随着春风的回来而争奇斗艳吧!一边在插图上画,一边念三、四句,感受春风带来的热闹与兴盛吧!7.三、四两句写得十分工整,你看:“来”对“ ”,“扫”对“”,“千山雪”对“ ”。
这在古诗中叫“对仗”。
8.古诗中有许多描写春风的句子,用“——”将相应的诗句连起来,再读一读,感受春风的无限魅力。
(1)野火烧不尽明月何时照我还(2)不知细叶谁裁出新开一夜风(3)春风又绿江南岸二月春风似剪刀(4)万树江边杏春风吹又生4.山雨(元)楔逊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绝句》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绝句》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绝句》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绝句》教案1一、教学目标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绝句》,理解诗句的大意。
难点根据诗意想象画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感受诗人的心情。
三、复习导入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介绍诗人杜甫。
四、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3.汇报生字词解决情况,教师相机强调。
“行”是多音字,在诗中读“háng”,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xíng”,组词“行走”。
4.同桌互认生字新词。
5.指名读诗,齐读,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五、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白鹭、积雪、船)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4.看图读古诗,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
(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古诗)5.梳理诗句,说说诗意。
(出示课文插图,小组讨论,说说诗意。
【导语】《绝句》是诗⼈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绝句》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绝句》知识点 原⽂: 两个黄鹂鸣翠柳, ⼀⾏⽩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船。
译⽂: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队整齐的⽩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万⾥外的东吴远⾏⽽来的船只。
注释: (1)西岭:西岭雪⼭。
(2)千秋雪:指西岭雪⼭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带。
(5)万⾥船:不远万⾥开来的船只。
(6)“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诗的内容。
这种形式便于⽤来写⼀景⼀物,抒发作者⼀瞬间的感受。
诗⼈偶有所见,触发了内⼼的激情,信⼿把诗⼈⾃⼰的感受写下来,⼀时不去拟题,便⽤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
杜甫⽤这⼀形式写了⼀组诗,共四⾸,⽤“绝句”为总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
诗歌以⾃然美景,透⼀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以“黄”衬“翠”,以“⽩”衬“青”,⾊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机初发的⽓息。
⾸句写黄鹂居柳上⽽鸣,与下句写⽩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上,由近⽽远。
“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种湿润的感受。
末句更进⼀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情——说船来⾃“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睹物⽣情,想念故乡。
【篇⼆】⼩学三年级语⽂《绝句》教案 ⼀、教学⽬标: 1、学会本课⽣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鉴赏能⼒,同时引发学⽣萌动诗情,动⼿尝试写⼀写关于春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