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传输过程详解

数据传输过程详解

数据传输过程详解
数据传输过程详解

数据传输过程详解

一、FTP客户端发送数据到FTP服务器端,详述其工作过程。两台机器的连接情况如下图所示:

详细解答如下

1.1、假设初始设置如下所示:

客户端FTP端口号为:32768

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物理层,指的是电信号的传递方式,透明的传输比特流。

链路层,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数据传送的单位是分组或包。

传输层,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

网络层负责点到点(point-to-point)的传输(这里的“点”指主机或路由器),而传输层负责端到端(end-to-end)的传输(这里的“端”指源主机和目的主机)。

1.3、数据包的封装过程

不同的协议层对数据包有不同的称谓,在传输层叫做段(segment),在网络层叫做数据报(datagram),在链路层叫做帧(frame)。数据封装成帧后发到传输介质上,到达目的主机后每层协议再剥掉相应的首部,最后将应用层数据交给应用程序处理。两台计算机在不同的网段中,那么数据从一台计算机到另一台计算机传输过程中要经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

1.4、工作过程

(1)在PC1客户端,将原始数据封装成帧,然后通过物理链路发送给Switch1的端口1。形成的帧为:

注:发送方怎样知道目的站是否和自己在同一个网络段?每个IP地址都有网络前缀,发送方只要将目的IP地址中的网络前缀提取出来,与自己的网络前缀比较,若匹配,则意味着数据报可以直接发送。也就是说比较二者的网络号是否相同。本题中,PC1和PC2在两个网络段。

(2)Switch1收到数据并对数据帧进行校验后,查看目的MAC地址,得知数据是要

发送给PC2,所以Switch1就对数据帧进行存储转发,查看自己的MAC地址列表后,从端口2将数据转发给路由器的S0端口。

(3)Router收到数据后,先对数据进行校验,然后对IP数据报进行分析,重新对数据进行封装,查看路由表后,从S1端口将数据发送出去,此时得到新的数据帧如下:注:目的IP和源IP地址不会被改的,改变的是MAC,路由器会把远端的源MAC 地址改成下一跳的MAC地址,然后就发送出去

(4)Switch2接收到Router给它发送的数据后,进行校验后直接存储转发,查看自己的MAC地址列表后,将数据帧从端口1发送给PC2服务器端。

(5)PC2服务器端收到数据后,先进行校验,然后进行拆分,得到TCP报文段,由此可以知道目的端口号是21,然后把数据交付给相应的FTP应用进程进行处理。

二、在数据的传输中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1、针对数据链路层,传输的数据会出现差错或者丢失的问题,也有两端传输速度不同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答:首先我们假设主机A向主机B发送数据

(1)差错控制

差错控制方法分两类,一类是自动请求重发ARQ,另一类是前向纠错FEC,也叫前向纠错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简称FEC)。

在ARQ方式中,当接收端发现差错时,就设法通知发送端重发,直到收到正确的码字为止,ARQ方式只使用检错码。

在FEC方式中,接收端不但能发现差错,而且能确定二进制码元发生错误的位置,从而加以纠正,FEC方式必须使用纠错码。常用的纠错码有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码和海明码等

例如:在数据帧中加上CRC,这样主机B就可以检验所接收的数据是否有差错,如果有差错,那么主机B可以向主机A发送一个否认帧NAK,以表示主机A应当重传出现差错的那个数据帧。

(2)丢失的解决办法

超时重传。如果主机A在发送完数据给主机B之后,若到了超时计时器所设置的重传时间而还没有收到主机B的任何确认帧ACK,则主机A就重传前面所发送的这一数据帧。

(3)流量控制

①假设主机A向主机B传输的数据是无差错的,那么,最简单的流量控制方法就是:发送方每发送一帧数据就暂时停下来,接收方收到数据帧之后就交付给主机,然后发一信息给发送方,表示接收的任务已经完成,这时,发送方再接着发送下一个数据帧。在这种情况下,接收方的接收缓存的大小只要能够装得下一个数据帧即可。

②滑动窗口:分别在发送端和接收端设置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

发送窗口用来对发送端进行流量控制,为发送窗口的大小W T就是代表在还没有收到对方确认信息的情况下发送端最多可以发送多少个数据帧。每收到对一个帧的确认,发送窗口就向前滑动一个位置。由此也可以知道,第一种流量控制发法中,W T=1。

在接收端设置接收窗口时为了控制可以接收哪些数据而不可以接收哪些数据,在接收端只有当收到的数据帧的发送序号落入接收窗口内才允许将该数据帧收下。每收到一个序号正确的帧,接收窗口就向前滑动一个位置。

2、IP数据报有它的长度,而数据传输过程中,一些中间设备也有一个相关的设置MTU(最大传输单元),如果现在假设IP数据报的长度是5000字节,而MTU设置是1500字节,那么该怎么办?

答:解决的办法是对IP数据报进行分片与重组。详细过程如下:

2.1、?IP v4数据报格式

一个IP v4数据报由报头和数据两部分组成,其中数据包括高层需要传输的数据,而报头是为了正确传输高层数据而增加的控制信息。报头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20字节,是所有IP数据报必须具有的。在报头的固定部分的后面是一些可选字段,其长度是可变的。下图给出了IPv4数据报的格式义。

IP数据报的格式

2.2

2.3、IP数据报分片

数据报分片时,每个分片前都要加上相应的IP报头,形成新的IP数据报,除包含一些分片控制域(如标志、偏移量)外,分片的报头和原IP数据报的报头基本一样。

标识符、标志、偏移量3个字段在IP报头中的作用是:

●标识:占16bit,标识数据报。当数据报长度超出网络最大传输单元(MTU)时,必须要进行分割,并且需要为分割段(fragment)提供标识。所有属于同一数据报的分割段被赋予相同的标识值。

●标志:占3bit,指出该数据报是否可分段。目前只有前两个比特有意义。

标志字段中的最低位记为MF(More Fragment)。MF=1即表示后面“还有分片”的数据报。MF=0表这已是若干数据报片中的最后一个。

标志字段中间的一位记为DF(Don’t Fragment)。只有当DF=0时才允许分片。

●片偏移:占13bit,若有分段时,用以指出该分段在数据报中的相对位置,也就是说,相对于用户数据字段的起点,该片从何处开始。片偏移以8字节为偏移单位,即每个分片的长度一定是8字节(64Bit)的整数倍。

2.4、IP数据报重组

在最终的目的主机上将接收到的所有分片进行重新组装的过程就是IP数据报重组。这时要根据数据报的标识、标志、偏移量等字段将分段的各个IP数据报重新组装成完整的原始数据报。

2.5本题的详解过程

数据报的数据部分为5000字节长(使用固定首部),需要分片长度不超过1500字节的数据报片。因固定首部长度为20字节,因此每个数据报片的长度不能超过1480字节。于是分为4个数据报片,其数据报片的数据部分长度分别为1480字节、1480字节、1480字节和560字节。原始数据报首部被复制为各数据报片的首部,但必须修改有关字段的值。分片结果如下图所示:

3、两个主机的应用进程,也会出现差错和丢失,两端的缓存也不同,如何控制流量?应用进程如何与端口号进行匹配?

答:因为运输层提供的功能是应用进程之间的逻辑通信,所以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就保证了全双工的可靠交付的服务。具体的有关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如下面的详细解释:

3.1、运输层为相互通信的应用进程提供了逻辑通信,如下图所示:

3.2、TCP发送报文段的示意图如下:

3.3、TCP 的数据编号与确认

?TCP 协议是面向字节的。TCP 将所要传送的报文看成是字节组成的数据流,

并使每一个字节对应于一个序号。

?在连接建立时,双方要商定初始序号。TCP 每次发送的报文段的首部中的序

号字段数值表示该报文段中的数据部分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TCP 的确认是对接收到的数据的最高序号表示确认。接收端返回的确认号是

已收到的数据的最高序号加1。因此确认号表示接收端期望下次收到的数据中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

3.4、TCP 的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1)滑动窗口(进行流量控制)

?TCP 采用大小可变的滑动窗口进行流量控制。窗口大小的单位是字节。

?在TCP 报文段首部的窗口字段写入的数值就是当前给对方设置的发送窗口

数值的上限。

?发送窗口在连接建立时由双方商定。但在通信的过程中,接收端可根据自己

的资源情况,随时动态地调整对方的发送窗口上限值(可增大或减小)。

上图(a)表示发送端要发送900 字节长的数据,划分为9 个100 字节长的报文段,而发送窗口确定为500 字节。发送端只要收到了对方的确认,发送窗口就可前移。发送TCP 要维护一个指针。每发送一个报文段,指针就向前移动一个报文段的距离。

上图(b)表示发送端已发送了400 字节的数据,但只收到对前200 字节数

据的确认,同时窗口大小不变。现在发送端还可发送300 字节。

上图(c)表示发送端收到了对方对前400 字节数据的确认,但对方通知发送端必须把窗口减小到400 字节。现在发送端最多还可发送400 字节的数据。

利用可变窗口大小进行流量控制双方确定的窗口值是400,如下图所示:

(2)拥塞控制

为了更好地进行拥塞控制,因特网标准推荐使用一下三种技术,慢启动(slow_start)、加速递减(multiplicative decrease)和拥塞避免(congestion avoidance)。

“拥塞避免”并非指完全能够避免了拥塞。利用以上的措施要完全避免网络拥塞还是不可能的。“拥塞避免”是说在拥塞避免阶段把拥塞窗口控制为按线性规律增长,使网络比较不容易出现拥塞。

3.5、端口号的识别

(1)端口的概念:

?端口就是运输层服务访问点TSAP。

?端口的作用就是让应用层的各种应用进程都能将其数据通过端口向下交付给

运输层,以及让运输层知道应当将其报文段中的数据向上通过端口交付给应用层相应的进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端口是用来标志应用层的进程。

(2)端口在进程之间的通信中所起的作用

(3)端口号

?端口用一个16 bit 端口号进行标志。

?端口号只具有本地意义,即端口号只是为了标志本计算机应用层中的各进程。

在因特网中不同计算机的相同端口号是没有联系的。

端口号分为两类:

?一类是熟知端口,其数值一般为0~1023。当一种新的应用程序出现时,必

须为它指派一个熟知端口。

另一类则是一般端口,用来随时分配给请求通信的客户进程。

端口的作用可用下图来表示:

(4)插口

TCP 使用“连接”(而不仅仅是“端口”)作为最基本的抽象,同时将TCP 连接的端点称为插口(socket),或套接字、套接口。插口包括IP地址(32bit)和端口号(16bit),共48bit。插口和端口、IP 地址的关系是:

莱卡TS02全站仪器使用步骤

莱卡TS02全站仪器使用步骤 一、在工作之前首先检查仪器、脚架、棱镜及对准杆连接完好,在检测仪器和笔记本之间的上传和下载的运行正常。 二、在一天的测量工作结束后最好是当天下载下来及时处理。下载 的方式如下: 1、打开软件----工具---数据交换---串口右击设置选择相对的com (比如COM1),确定---点击com1---左击com1. 2、在软件右侧选择文件---作业--工程名---存储(到你的这资料盘里)。 3、再将左侧的数据左击拖到你要存储的资料盘---文件格式选择CASS.文件名后缀改为DAT。---开始传输。 三、如有需要放样的点提前把上传的数据文件上传到仪器里。上传的方式如下: 1、打开软件---输入ASCLL数据---选择CSV格式的文件---输入---下一步知道点击不动为止----改0-点名,1-北坐标,2-东坐标,3-正高。 ----下一步---点击完成----右击项目----新建(取名)---确定---点击该文件----分配----关闭----打开工具---输出LANDXML----取名----保存。 2、桌面上的XML文件复制到我的资料盘里,开始交换,----把你要交换的文件(在右侧),左击拖到左侧的空文件夹里。 3、在全站仪里找到数据对照。

四、在工作中架设仪器注意事项: 1、把仪器架设到已知点上打开全站仪开关,将仪器中央的激光点对准已知点进行调平校正。 2、在设站之前将当地的气压、海拔输入仪器中进行气压改正。 五、全站仪的简单使用 1、全站仪定向 a、其中一点设站,架全站仪,另一点放棱镜; b、点击数据采集,输入测站点(就是架设仪器点)的坐标和仪器高,点击下一步; c、输入定向点坐标(就是不架设仪器的一点)坐标,输入棱镜高。 d、仪器瞄准棱镜,点击测存、计算、在进行测距查看和架设棱镜点的坐标和输入的坐标误差大不大,不大的话定向完成。差别太大需重复b、c步骤。 六、测图 1、确定棱镜高,根据地形调节。 2、将棱镜高输入仪器,将棱镜竖立在待求点,点击测量,保存坐标。 3、继续测量,点击同前,最好是再找第三个点校核。 4、测图完成后导出数据,用cass作图,就好了。 七、放样方法 1、根据已知点的两个坐标点给全站仪定向,然后调出放样点坐标。 2、全站仪会显示角度和距离,你转动全站仪使显示的角度接近零。

国网笔试知识点详解 通信原理

1.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信息、数据和信号 信息是客户事物的属性和相互联系特性的表现,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或运动状态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的具体物理表示形式,具有确定的物理描述。 传输介质是通信中传送信息的载体,又称为信道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通信系统主要由5个基本系统元件构成,信源、转换器、信道、反转换器、信宿 源系统将信源发出的信息转换成适合在传输系统中传输的信号形式,通过信道传输到目的系统,目的系统再将信号反变换为具体的信息 通过系统的传输的信号一般有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表达方式 模拟信号是一个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即在时间特性上幅度(信号强度)的取值是连续的,一般用连续变化的电压表示 数字信号是离散的,即在时间特性上幅度的取值是有限的离散值,一般用脉冲序列来表示 数字信号比模拟信号可靠性高,数字信号比较容易存储、处理和传输 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 1、信道带宽:是描述信道传输能力的技术指标,它的大小是由信道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信道能够传送电磁波的有效频率范围就是该信道的带度 2、数据传输速率:称为比特率,是指信道每秒钟所能传输的二进制比特数,记为bps,常见的单位有Kbps、Mpbs、Gbps等,数据传输速率的高低,由每位数据所占的时间决定,一位数据所占用的时间宽度越小,则传输速率越高 3、信道容量: 信道的传输能力是有一定限制的,信道传输数据的速率的上限,称为信道容量,一般表示单位时间内最多可传输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C=Wlog2(1+S/N) C为信道容量;W为信道带宽;N为噪声功率;S为信号功率 S/N为信噪比,用来描述信道的质量,噪声小的系统信噪比高,信噪比S/N通常用10lg(S/N)来表示,其单位为分贝。 无噪声离散信道容量公式为C=2Wlog2L (L为传输二进制信号) 4、波特率: 是传输的信号值每秒钟变化的次数,如果被传输的信号周期为T,则波特率Rb=1/T。Rb 称为波形速率或调制速率。 R=Rblog2V V表示所传输信号所包含的离散电平数 5、信道延迟 信号沿信道传输需要一定的时间,就是信道延迟,信道延迟时间的长短,主要受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响应时间、通信设备的转发和等待时间、计算机的发送和接收处理时间、传输介质的延迟时间等的影响。 信道延迟=计算机的发送和接收处理时间+传输介质的延迟时间+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称

H3C网络安全技术

H3C网络安全技术与网络部署 目次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目次 . (1) 1 绪论 (3) 1.1 研究意义和背景 (3) 1.2 目前研究现状 (3) 1.2.1 局域网内部安全 (4) 1.2.2 远程接入和边界安全 (5) 1.2.4 路由安全 (6) 1.3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 (7) 1.4 结语 (7) 2 网络安全概述 (8) 2.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8) 2.2 网络安全的特征 (9) 2.3 网络安全策略 (9) 2.3.1 网络物理安全策略 (9) 2.3.2 网络访问控制策略 (10) 2.3.3 网络信息加密策略 (10) 2.3.4 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10) 3 局域网安全 (11) 3.1 基于H3C系列交换机VLAN的应用 (11) 3.2 基于VLAN的PVLAN技术的应用 (13) 3.3 利用GVRP协议来管理VLAN (14) 3.4 H3C交换机设备之间的端口汇聚 (14) 3.5 启用端口镜像对流量进行监控 (15) 3.6 构建安全的STP生成树体系 (17) 3.7 多层交换体系中部署VRRP (18) 3.8 IRF技术的应用 (19) 4 边界网络安全 (21) 4.1 NAT技术的应用 (22) 4.2 ACL技术的应用 (22) 4.3 VPN技术的应用 (24) 4.3.1 IPsec VPN的应用 (25) 4.3.2 IPsec 上的GRE隧道 (26) 4.3.3 二层VPN技术L2TP的应用 (26) 4.3.4 SSL VPN技术的应用 (27) 4.3.5 DVPN技术的应用 (27)

数据传输

3. 数据传输 2.1 小区搜索 UE在刚一开机时,并不知道系统的带宽是多少。为了使UE能够较快的获得系统的频率和同步信息,LTE中设计了主同步信道和辅同步信道。主同步信道和附同步信道都位于频率中心的1.08M的带宽上,包含6个RB,72个子载波。实际上,同步信道只使用了频率中心(DC)周围的62个子载波,两边各留5个子载波用做保护波段。 同步信号在一个十秒的帧内,传送两次。 1)在LTE FDD的帧格式中,主同步信号位于slot0和slot10的最后一个OFDM 符号上。辅同步信号位于主同步信号的前面一个OFDM符号上。 2)在LTE TDD的帧格式中,主同步信号位于子帧1和子帧6的第三个OFDM 符号上。辅同步信号位于子帧0和子帧5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上。 利用主、辅同步信号相对位置的不同,终端可以在小区搜索的初始阶段识别系统是TDD还是FDD。 UE一开机,就会在可能存在LTE小区的几个中心频点上接收数据并计算带宽RSSI,以接收信号强度来判断这个频点周围是否可能存在小区。 然后UE在这个中心频点周围尝试接收PSS。UE捕获了系统的PSS后,就可以获知:(1)小区中心频点的频率。(2)小区在物理组内的标识(在0,1,2中间取值)。(3)子帧的同步信息。 SSS信号有168种不同的组合,对应168个不同的物理小区组的标识(在0到167之间取值)。这样在SSS捕获后,就可以获得小区的物理ID,PCI=PSS +3×SSS。至此,UE可以进一步读取PBCH了。PBCH中承载了系统MIB的信息。PBCH信息的更新周期为40ms,在40ms周期内传送4次。这4个PBCH 中每一个都能够独立解码。通过解调PBCH,可以获得:系统的带宽信息、PHICH 的配置、系统的帧号SFN、系统的天线配置信息。 PBCH的MIB中只携带了非常有限的信息,更多的系统信息是在SIB中携带的。SIB信息是通过PDSCH来传送的。UE需要读取PDCCH中的控制信息,才能够正确解调PDSCH中的数据。为了读取PDCCH,首先必须了解PDCCH 在子帧内占用的符号数目,这是由PCFICH来决定的。

数据交换过程详解

数据交换过程详解 前言: 本文主要介绍数据交换过程中常用的数据交换方法和方式以及数据交换在新技术下所面对的“挑战”,方便大家深入理解数据交换过程。普元实施数据交换项目已有多年成功经验,本文也将分享大数据时代数据交换所遇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目录: 1、为什么要进行数据交换 2、数据交换存在的问题 3、数据交换面临的挑战 4、数据交换破解“数据孤岛” 5、总结 1.为什么要进行数据交换 企业大量的IT投资建立了众多的信息系统,但是随着信息系统的增加,各自孤立工作的信息系统将会造成大量的冗余数据和业务人员的重复劳动。企业急需通过建立底层数据集成平台来联系横贯整个企业的异构系统、应用、数据源等,完成在企业内部的ERP、CRM、SCM、数据库、数据仓库,以及其它重要的内部系统之间无缝的共享和交换数据。 数据是在流通、应用中创造价值的,这就涉及“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在实施数据交换的过程中,不同的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和数据质量千差万别,有时甚至会遇到数据格式不能转换或数据转换格式后丢失信息等棘手问题,严重阻碍了数据在各部门和各应用系统中的流动与共享。因此,对企业内各系统异构底层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已成为增强企业商业

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2.数据交换存在的问题 企业对数据服务的需求日趋迫切,如何有效的管理数据、高效的提供数据服务是目前企业对所面临的关键挑战。目前集团层面客户信息分散,各子公司之间的客户信息无共享。内部系统获取客户数据来源系统分散,方式多样难以管理,且获取客户数据时效性较低,供数标准不统一,缺乏统一的客户数据服务平台。 1.数据平台中数据内容繁多,难以全面掌控。 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营,企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业务应用系统,有效的支撑了核心业务的创新和发展,但随着应用系统的增多,数据量和数据应用环境增大,在对这些数据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存在不合理、不统一的问题。 2.数据平台中数据的流转和逻辑过程复杂,难以追溯数据来源。 许多企业目前没有统一的数据资产标准,各业务系统中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不同部门同一名称数据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同一个数据可能又有不同的命名,数据有效交互和共享存在问题。存在部分系统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问题,核心业务数据无法朔源,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较低,现有报表在建模时几乎每个报表都要重复建模,人为参与工作过多且层次复杂,无法高效的对流程及指标进行精确监控及分析,数据的利用效率和模型重复使用率较低。 3.业务部门对数据结构和质量无法管控 目前数据管控的发展方向和需求是由业务部门提出,但业务人员对公司复杂的系统无法进行全面深入掌握,特别是技术层面。为了使业务部门从数据结构到数据质量上更好的管控,梳理业务系统与数据库结构关系,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华为-VLAN技术白皮书

VLAN技术白皮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中路3号华为大厦 100085 二OO三年三月

摘要 本文基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Quidway 系列以太网交换产品详细介绍了目前以太网平台上的主流VLAN技术以及华为公司在VLAN技术方面的扩展,其中包括基于端口的VLAN划分、PVLAN,动态VLAN注册协议,如GVRP和VTP等等。本文全面地总结了当前的VLAN技术发展,并逐步探讨了Quidway 系列以太网交换产品在VLAN技术方面的通用特性和部分独有特性,并结合每个主题,简要的介绍了系列VLAN技术在实际组网中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 VLAN,PVLAN, GVRP,VTP

1 VLAN概述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即虚拟局域网,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技术。IEEE于1999年颁布了用以标准化VLAN实现方案的802.1Q协议标准草案。 VLAN技术允许网络管理者将一个物理的LAN逻辑地划分成不同的广播域(或称虚拟LAN,即VLAN),每一个VLAN都包含一组有着相同需求的计算机工作站,与物理上形成的LAN有着相同的属性。但由于它是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所以同一个VLAN内的各个工作站无须被放置在同一个物理空间里,即这些工作站不一定属于同一个物理LAN网段。一个VLAN内部的广播和单播流量都不会转发到其他VLAN中,从而有助于控制流量、减少设备投资、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VLAN是为解决以太网的广播问题和安全性而提出的一种协议,它在以太网帧的基础上增加了VLAN头,用VLAN ID把用户划分为更小的工作组,限制不同工作组间的用户二层互访,每个工作组就是一个虚拟局域网。虚拟局域网的好处是可以限制广播范围,并能够形成虚拟工作组,动态管理网络。 VLAN在交换机上的实现方法,可以大致划分为4类: 1、基于端口划分的VLAN 这种划分VLAN的方法是根据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来划分,比如Quidway S3526的1~4端口为VLAN 10,5~17为VLAN 20,18~24为VLAN 30,当然,这些属于同一VLAN的端口可以不连续,如何配置,由管理员决定,如果有多个交换机,例如,可以指定交换机 1 的1~6端口和交换机 2 的1~4端口为同一VLAN,即同一VLAN可以跨越数个以太网交换机,根据端口划分是目前定义VLAN的最广泛的方法,IEEE 802.1Q规定了依据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来划分VLAN的国际标准。 这种划分的方法的优点是定义VLAN成员时非常简单,只要将所有的端口都指定义一下就可以了。它的缺点是如果VLAN A的用户离开了原来的端口,到了一个新的交换机的某个端口,那么就必须重新定义。 2、基于MAC地址划分VLAN 这种划分VLAN的方法是根据每个主机的MAC地址来划分,即对每个MAC地址的主机都配置他属于哪个组。这种划分VLAN的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当用户物理位置移动时,即从一个交换机换到其他的交换机时,VLAN不用重新配置,所以,可以认为这种根据MAC地址的划分方法是基于用户的VLAN,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初始化时,所有的用户都必须进行配置,如果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用户的话,配置是非常累的。尤其是用户的MAC地址用变换的时候就要重新配置。基于MAC地址划分VLAN所付出的管理成本比较高。 3、基于网络层划分VLAN

linux进程间通讯的几种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1. # 管道( pipe ):管道是一种半双工的通信方式,数据只能单向流动,而且只能在具有亲缘关系的进程间使用。进程的亲缘关系通常是指父子进程关系。 # 有名管道(named pipe) :有名管道也是半双工的通信方式,但是它允许无亲缘关系进程间的通信。 # 信号量( semophore ) :信号量是一个计数器,可以用来控制多个进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它常作为一种锁机制,防止某进程正在访问共享资源时,其他进程也访问该资源。因此,主要作为进程间以及同一进程内不同线程之间的同步手段。 # 消息队列( message queue ) :消息队列是由消息的链表,存放在内核中并由消息队列标识符标识。消息队列克服了信号传递信息少、管道只能承载无格式字节流以及缓冲区大小受限等缺点。 # 信号( sinal ) :信号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通信方式,用于通知接收进程某个事件已经发生。#共享内存( shared memory):共享内存就是映射一段能被其他进程所访问的内存,这段共享内存由一个进程创建,但多个进程都可以访问。共享内存是最快的IPC方式,它是针对其他进程间通信方式运行效率低而专门设计的。它往往与其他通信机制,如信号量,配合使用,来实现进程间的同步和通信。 # 套接字( socket ) :套解口也是一种进程间通信机制,与其他通信机制不同的是,它可用于不同及其间的进程通信。 管道的主要局限性正体现在它的特点上: 只支持单向数据流; 只能用于具有亲缘关系的进程之间; 没有名字; 管道的缓冲区是有限的(管道制存在于内存中,在管道创建时,为缓冲区分配一个页面大小);管道所传送的是无格式字节流,这就要求管道的读出方和写入方必须事先约定好数据的格式,比如多少字节算作一个消息(或命令、或记录)等等; 2. 用于进程间通讯(IPC)的四种不同技术: 1. 消息传递(管道,FIFO,posix和system v消息队列) 2. 同步(互斥锁,条件变量,读写锁,文件和记录锁,Posix和System V信号灯) 3. 共享内存区(匿名共享内存区,有名Posix共享内存区,有名System V共享内存区) 4. 过程调用(Solaris门,Sun RPC) 消息队列和过程调用往往单独使用,也就是说它们通常提供了自己的同步机制.相反,共享内存区

莱卡全站仪仪器操作及输出步骤

莱卡全站仪仪器操作及 输出步骤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莱卡全站仪仪器操作步骤 第一步打开仪器,利用电子对中器整平、对中仪器,按确定进入主菜单,在主菜单中,进入程序。 第二步在程序中按F2键进行测量界面,在测量界面中,按F1键“设置作业”,新建作业后,按确定,作业新建成功。 第三步按F2键设站,进入设站界面,按F4键“开始”测量进入“输入测站数据”界面,在界面中,方法设为坐标定向(其中最常见的还包括“角度定向”),测站输入点号和坐标,注释不用管,用卷尺量取仪器高,然后输入仪器高,按F4键确定,进入目标点输入,输入点号和坐标,输好后按确定。进入“测量目标点”的界面,按F4键进行翻页,找到EDM项,在EDM设置中,把EDM模式改为“P-标准”模式,按确定设置完成。(其中“P-标准”模式是有棱镜的模式状态,“NP-标准”模式是免棱镜状态) 第四步照准目标点,进行定向。按F1键进行测存,进入定向结果的界面,按F1计算。按F4键设定,定向完成,按F4键“开始”测量,在测量界面中按F1键测存就行了。(在测量过程中注意棱镜高的变化。) 莱卡全站仪仪器的数据传输 1、打开莱卡全站仪,进入主菜单,在主菜单界面里,打开配置,进入配置菜单界面,点开一般配置按“FNC”上面的那个键,连着按三下,找到GSI格式和GSI-Mask两项,把GSI格式改成GSI8,GSI-Mask改成Mask3模式的状态下。按确定设置成功。 2、在配置菜单界面中,选择通讯后,进入通讯设置界面,查看波特率、数据位、奇偶位等。打开电脑,在我的电脑属性里,找到硬件,打开硬件,进入设备管理器,查看端

WIDS 技术白皮书(20121010)

WIDS 技术白皮书

目录 1.主要技术介绍 (2) 2.关键功能特性介绍 (2) 2.1802.11报文泛洪攻击检测 (2) 2.2D O S攻击防御机制 (2) 2.3帧过滤(F RAME F ILTERING) (3) 2.4用户隔离 (3) 2.5ARP抑制 (3) 2.6对非法AP进行反制 (3) 3.AP入网安全检测及CLIENT安全策略 (3) 4.典型应用 (6) 4.1WIDS应用 (6) 4.2用户安全隔离部署 (7)

【摘要】 WLAN网络部署在采用相应智能部署技术后,网络整体安装便捷、使用灵活、经济节约和易于扩展等有线网络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但由于WLAN信道开放的特点,使得无线网络很容易受到各种网络威胁的影响,如未经授权的AP 用户、Ad-hoc 网络、泛洪攻击等等。 WIDS(Wireless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用于对有恶意的用户攻击和入侵无线网络的行为进行早期检测,在不损害无线网络性能的前提下,帮助网络运维人员主动发现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第一时间对无线攻击者进行主动防御和预警,从而更好的保证无线网络环境的安全。 【关键词】 无线交换机、无线接入点、防攻击检测、安全隔离、安全策略、非法接入 【缩略语】

1. 主要技术介绍 WIDS用于对有恶意的用户攻击和入侵无线网络的行为进行早期检测,首先由AP实时监测周边的射频环境,包括邻居Client和AP的信息,并将监测到的信息周期性上报给WNC,WNC分析射频扫描报告中的邻居信息,根据网络管理员制定的非法设备检测规则,对整个WLAN 网络中的异常设备进行监视。在无线网络中,AP的RF Scan模式可以配置两种模式:Active和Sentry模式: 1、处于Active模式的Radio正常处理用户流量,只是在设定的间隔时间内周期性的扫描监测信息,但它只能检测自己的工作频段,例如2.4G或5G。 2、处于Sentry模式的Radio不处理用户流量,专职于射频扫描工作,且同时监测2.4G和5G频段内的所有信道,因此它能够更加全面、准确、迅速的得到射频信息。所以有些威胁只能是由Sentry Mode上报的射频扫描报告才能检测出来。 WNC根据AP上报的射频扫描信息与网络管理员事先配置好的网络非法设备检测规则的比对结果来判断射频扫描到的网络设备是否为Rogue,若设备被判定为Rogue,则将该设备添加到对应的Rogue列表并采取一定的防护和报警措施。 2. 关键功能特性介绍 为了维护无线网络环境的安全性,设备主要支持以下几种大类的检测和防护措施。 2.1 802.11报文泛洪攻击检测 泛洪攻击(Flooding 攻击)是指WLAN 设备会在短时间内接收到大量的同种类型的报文。此时WLAN设备会被泛洪的攻击报文淹没而无法处理真正的无线终端的报文。 WIDS 攻击检测通过持续监听每台设备的流量大小来预防这种泛洪攻击。当流量超出可容忍的上限时,该设备将被认定要在网络内泛洪从而被锁定,此时如果使能了动态黑名单,检查到的攻击设备将被加入动态黑名单。 WIDS 支持下列报文的泛洪攻击检测: 认证请求/解除认证请求(Authentication / De-authentication); 探查请求(Probe request)。 2.2 DoS攻击防御机制 DoS(Denial of Service),拒绝服务。DoS攻击是网络上一种简单但很有效的破坏性攻击手段,服务器会由于不停地处理攻击者的数据包,从而正常用户发送的数据包会被丢弃,得不到处理,从而造成了服务器的拒绝服务,更严重的会导致服务器敏感数据泄漏。主要攻击手段有Ping of Death、SYN Flood等。 DoS攻击防御机制是指利用协议检查来防范DoS攻击的安全应用,协议检查允许用户基于给定条

进程之间的通信实验

实验:进程之间的通信管道 1.Pipe函数与进程通信 下面实验为使用管道进行父子进程间通信。程序首先判断参数是否合法,因为输入的字符将从父进程通过发送到子进程中。然后,调用pipe函数创建父子进程用于通信的管道。使用fork函数创建子进程时,子进程会获得与父进程相同的资源,其中包括文件描述符信息。因此,调用fork函数须在pipe函数调用前。 当父子进程通过管道进行通信时,files[1]为用于数据写入的文件描述符.因此,在子进程中,要读取管道中的数据可以调用read函数,而读取得文件描述符为files[0]。对于父进程而言,写入数据需要调用write 函数,要写入的文件描述为files[1]。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f_des[2]; int pid; char msg[BUFSIZ]; if(argc!=2){ printf("Usage: %s message\n",argv[0]); return 1; } if(pipe(f_des)==-1){ perror("cannot create the IPC pipe"); return 1; } pid=fork(); if(pid==-1){ perror("cannot create new process"); return 1; }else if(pid==0){ close(f_des[1]); if(read(f_des[0],msg,BUFSIZ)==-1){ perror("child process cannot read data from pipe"); return 1; }else printf("in child process, receive message: %s\n",msg); _exit(0); }else { close(f_des[0]); if(write(f_des[1],argv[1],strlen(argv[1]))==-1){ perror("parent process cannot write data to pipe"); return 1; }else printf("in parent process, send message: %s\n",argv[1]); wait(NULL); _exit(0); }

徕卡全站仪使用说明书

徕卡(LEICA)TC905 1、基本技术参数 以下叙述适合徕卡TC905全站仪,TC605、TC805与此相似。 1.1 主要技术指标 水准器灵敏度:圆水准器4'/2mm 电子水准器: 5" 激光对中器:精度0.8mm/1.5m 光斑直径 2.5mm/1.5m 补偿器:液体双轴补偿器 显示屏:液晶4*16字符 自动改正:视准误差 垂直度盘指标差 地球曲率及折光差 垂直轴双向倾斜 内部存储器:3000个点观测值或4000个点坐标 通讯接口:RS232 仪器重量:TC605 4.3kg TC805 5.6kg TC905 5.6kg 工作温度:-20℃—+50℃

1.2TC905及其键盘 1.3 仪器的整置 1.3.1 检视 当您打开仪器箱时,首先检查仪器外观是否完好,附件是否齐全。仪器箱内应有如下物品:①仪器;②使用手册;③防护罩;④改针;⑤内6角扳手;⑥TCTOOLS软件磁盘; ⑦备用电池;⑧数据传输电缆。 1.3.2 整置仪器 仪器应置于GST20三脚架之上,采用激光对中器整平对中,对中方法如下:①按住 键2秒钟以上,激活激光对中器,此时显示屏出现电子水准器,地面可见红色激光 斑点;②调节脚螺旋使电子水准器居中,同时使激光斑点对准地面点位中心;③按键关闭激光对点器,准备进行正常测量。 2、键盘介绍 键盘按功能类别分为四组,各组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灰色组—固定键 橙色组—功能键 绿色组—控制键 黄色组—输入键

… 3、配置菜单 在开始测量之前,应通过“CONFIG MENU”对仪器进行配置,以便使仪器处于正确的工作状态。 3.1配置菜单 按住键超过2秒即可进入配置菜单“CONFIG MENU”。见附图1。 3.2输入距离改正数 按住键超过2秒进入配置菜单“CONFIG MENU”,选择“1.PPM/MM”并确认,显示界面如下: 输入相应的ppm和mm值。ppm为温度气压改正值,单位为mm/km;mm为棱镜常数,单

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1

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____的表现形式。 A.电信号B.代码 C.信息D.程序 无线电广播是____通信方式 A、全双工 B、半双工 C、单工 D、不确定,与广播内容有关 ____信号的电平是连续变化的。 A.数字B.模拟 C.脉冲D.二进制 ____是指在一条通信线路中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的方法。A.单工工通信B.半双工通信 C.同步通信D.全双工通信 传输速率的单位“b/s”代表________ A、bytes per second B、bits per second C、baud per second D、billion per second 在光纤中采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是______。 A.时分多路复用(TDM) B.频分多路复用(FDM) C.波分多路复用(WDM) D.码分多路复用(CDMA) 习题: FDM是按照____的差别来分割信号的。 A.频率参量 B.时间参量 C.码型结构 D.A、B、C均不是 习题: 家庭中使用的有线电视可以收看很多电视台的节日,有线电视使用的是____技术。 A.频分多路复用B.时分多路复用C.时分多路复用D 码分多路利用 计算机网络中广泛使用的交换技术是_____。 A、线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信源交换 习题:

虚电路服务是_______。 (1)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保证分组顺序到达的网络服务(2)面向无连接的、可靠的、保证分组顺序到达的网络服务(3)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保证分组顺序到达的网络服务(4)面向无连接的、可靠的、不保证分组顺序到达的网络服务 习题: 当采用偶校验编码时,每个符号(包括校验位)中含有“1”的个数是_______。 A.奇数B.偶数 C.未知数D.以上都不是 习题: 在循环冗余校验中,______是CRC码。 A .除数; B .被除数; C .商; D .余数 光纤的规格有和两种 双绞线有、两种 局域网的特征是____ A 有效范围广 B造价便宜 C传输速率高 D有效性好但可靠性差 局域网的协议结构一般不包括:____(A)网络层 (B)物理层 (C)数据链路层 (D)介质访问控制层 局域网分类中,____不属于按网络拓扑结构分类。 A星型局域网 B总线型局域网 C树型局域网 D虚拟局域网 对局域网来说,网络控制的核心是___ A.工作站 B.网卡

【个人总结系列-46】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学习-数据包格式分析-传输过程-IP地址分类-网络设备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学习-数据包格式分析-传输过程-IP地址分类-网 络设备 1.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学习 1.1.1 对数据包格式的分析 由于在对包进行分析时都要参考数据包的格式,所以数据包的格式是相当重要的。在抓包时,首先是获得链路层的帧,根据帧头可以获得源mac和目的mac以及上层的协议。一般帧头是14byte,链路层帧的包头结构在程序中的表示如下: /* 6字节的mac地址*/ typedef struct mac_address { u_char byte1; u_char byte2; u_char byte3; u_char byte4; u_char byte5; u_char byte6; } mac_address; /* 14字节的ether帧头*/ typedef struct ether_header { mac_address dest_mac; mac_address src_mac;

u_short protocal; } ether_header; 根据帧头的长度将指针往后移,然后可以获得IP数据报的头部指针,根据报头信息可以获得源IP、目的IP、上层协议、头部长度、总长度等信息,IP数据报的头部格式如下图所示: 图2.2.2.1 IPV4头部格式 图2.2.2.2 IPV6头部格式 IPV4报文结构在程序中的表示: /* 4字节的IP地址*/ typedef struct ip_address { u_char byte1; u_char byte2; u_char byte3; u_char byte4;

} ip_address; /* IP头部*/ typedef struct ip_header { u_char ver_ihl; // 版本(4 bits) + 首部长度(4 bits) u_char tos; // 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 u_short tlen; // 总长(Total length) u_short identification; // 标识(Identification) u_short flags_fo; // 标志位(Flags) (3 bits) + 段偏移量(Fragment offset) (13 bits) u_char ttl; // 存活时间(Time to live) u_char proto; // 协议(Protocol) u_short crc; // 首部校验和(Header checksum) ip_address saddr; // 源地址(Source address) ip_address daddr; // 目的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 u_int op_pad; // 选项与填充(Option + Padding) } ip_header; 然后根据报头长度又可以计算出TCP或UDP的头部指针,根据TCP或UDP的头部信息可以获得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等信息,一般TCP的头部长度为20bytes,UDP的头部长度为8bytes,TCP和UDP的报文格式如下所示:

如何将数据导入徕卡全站仪中

一、准备工作 1、安装驱动 (Leica TS02、06、09 x32驱动程序下载)。 将数据线 GEV189 USB口插到电脑上,在电脑桌面上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属性”—“硬件”—“设备管理器”—“端口”,找到如下图红线处所示的设备: 出现这个设备表示驱动安装成功,数据线已被电脑识别。 另外要记下最后的端口号:图中所示为COM 8。这个端口的意思是:仪器是通过8号端口和电脑相连的,推荐每次连接仪器时都要走这个流程,看一下端口,因为即使同一台电脑每次连接都可能会随机分配这个端口。 安装后如果不行,重新安装;如果还不行,可以更换电脑上的USB口试试。2、安装Flexoffice Leica Flexoffice软件下载。下载后安装。安装过程中若需要,下载安装Microsoft Visual C++ 2005 SP1 Redistributable Package。 二、徕卡全站仪数据传输 1、参数设置 运行Flexoffice 文件-新建项目 工具-数据交换管理-右键点击“串口”——“设置”

已经知道仪器是通过“COM8”和电脑连接的,所以我们选中“COM8”,仪器选好“TS 02/06/09”,波特率要注意和仪器中的设置保持一致。 在“波特率”一栏设置,建议传输率不要太高,若太高有可能会造成传输中断或数据丢失,设置为中等速率即可。 如果设置不正确会报错,仔细检查参数。 若连接正确,可以点开 COM8前面的“+”号,看到仪器中的文件。数据即可传输。 2、数据下载 若只需上传文件直接转入步骤3。 点住想要的作业文件夹,把它拖动到右侧的某一个目录中,数据即可下载传输。

数据传输过程详解

数据传输过程详解 一、FTP客户端发送数据到FTP服务器端,详述其工作过程。两台机器的连接情况如下图所示: 详细解答如下 1.1、假设初始设置如下所示: 客户端FTP端口号为:32768 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物理层,指的是电信号的传递方式,透明的传输比特流。 链路层,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数据传送的单位是分组或包。 传输层,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 网络层负责点到点(point-to-point)的传输(这里的“点”指主机或路由器),而传输层负责端到端(end-to-end)的传输(这里的“端”指源主机和目的主机)。 1.3、数据包的封装过程 不同的协议层对数据包有不同的称谓,在传输层叫做段(segment),在网络层叫做数据报(datagram),在链路层叫做帧(frame)。数据封装成帧后发到传输介质上,到达目的主机后每层协议再剥掉相应的首部,最后将应用层数据交给应用程序处理。两台计算机在不同的网段中,那么数据从一台计算机到另一台计算机传输过程中要经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 1.4、工作过程 (1)在PC1客户端,将原始数据封装成帧,然后通过物理链路发送给Switch1的端口1。形成的帧为: 注:发送方怎样知道目的站是否和自己在同一个网络段?每个IP地址都有网络前缀,发送方只要将目的IP地址中的网络前缀提取出来,与自己的网络前缀比较,若匹配,则意味着数据报可以直接发送。也就是说比较二者的网络号是否相同。本题中,PC1和PC2在两个网络段。 (2)Switch1收到数据并对数据帧进行校验后,查看目的MAC地址,得知数据是要

详细介绍三层交换机原理

华为公司三层以太网交换机基本原理及转发流程 本文简要介绍了华为公司三层以太网交换机的二三层转发机制,主要目的是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华为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及转发流程,以期有利于更好的从事设备维护工作和建立于进一步学习的索引。 三层以太网交换机的转发机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二层转发和三层交换。 1.二层转发流程 1.1.MAC地址介绍 MAC地址是48bit二进制的地址,如:00-e0-fc-00-00-06。 可以分为单播地址、多播地址和广播地址。 单播地址:第一字节最低位为0,如:00-e0-fc-00-00-06 多播地址:第一字节最低位为1,如:01-e0-fc-00-00-06 广播地址:48位全1,如:ff-ff-ff-ff-ff-ff 注意: 1)普通设备网卡或者路由器设备路由接口的MAC地址一定是单播的MAC地址才能保证其与其它设备的互通。 2)MAC地址是一个以太网络设备在网络上运行的基础,也是链路层功能实现的立足点。 1.2.二层转发介绍 交换机二层的转发特性,符合802.1D网桥协议标准。 交换机的二层转发涉及到两个关键的线程:地址学习线程和报文转发线程。 学习线程如下:

1)交换机接收网段上的所有数据帧,利用接收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来建立MAC地址表; 2)端口移动机制:交换机如果发现一个包文的入端口和报文中源MAC 地址的所在端口不同,就产生端口移动,将MAC地址重新学习到新的端口; 3)地址老化机制:如果交换机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没有收到某台主机发出的报文,在该主机对应的MAC地址就会被删除,等下次报文来的时候会重新学习。 注意:老化也是根据源MAC地址进行老化。 报文转发线程: 1)交换机在MAC地址表中查找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如果找到,就将该数据帧发送到相应的端口,如果找不到,就向所有的端口发送; 2)如果交换机收到的报文中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所在的端口相同,则丢弃该报文; 3)交换机向入端口以外的其它所有端口转发广播报文。 1.3.VLAN二层转发介绍 报文转发线程: 引入了VLAN以后对二层交换机的报文转发线程产生了如下的影响: 1)交换机在MAC地址表中查找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如果找到(同时还要确保报文的入VLAN和出VLAN是一致的),就将该数据帧发送到相应的端口,如果找不到,就向(VLAN内)所有的端口发送; 2)如果交换机收到的报文中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所在的端口相同,则丢弃该报文; 3)交换机向(VLAN内)入端口以外的其它所有端口转发广播报文。 以太网交换机上通过引入VLAN,带来了如下的好处: 1)限制了局部的网络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整个网络的处理能力。 2)虚拟的工作组,通过灵活的VLAN设置,把不同的用户划分到工作

04--Linux系统编程-进程间通信

IPC方法 Linux环境下,进程地址空间相互独立,每个进程各自有不同的用户地址空间。任何一个进程的全局变量在另一个进程中都看不到,所以进程和进程之间不能相互访问,要交换数据必须通过内核,在内核中开辟一块缓冲区,进程1把数据从用户空间拷到内核缓冲区,进程2再从内核缓冲区把数据读走,内核提供的这种机制称为进程间通信(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在进程间完成数据传递需要借助操作系统提供特殊的方法,如:文件、管道、信号、共享内存、消息队列、套接字、命名管道等。随着计算机的蓬勃发展,一些方法由于自身设计缺陷被淘汰或者弃用。现今常用的进程间通信方式有: ①管道(使用最简单) ②信号(开销最小) ③共享映射区(无血缘关系) ④本地套接字(最稳定) 管道 管道的概念: 管道是一种最基本的IPC机制,作用于有血缘关系的进程之间,完成数据传递。调用pipe系统函数即可创建一个管道。有如下特质: 1. 其本质是一个伪文件(实为内核缓冲区) 2.由两个文件描述符引用,一个表示读端,一个表示写端。 3. 规定数据从管道的写端流入管道,从读端流出。 管道的原理: 管道实为内核使用环形队列机制,借助内核缓冲区(4k)实现。 管道的局限性: ①数据自己读不能自己写。 ②数据一旦被读走,便不在管道中存在,不可反复读取。 ③由于管道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因此,数据只能在一个方向上流动。 ④只能在有公共祖先的进程间使用管道。

常见的通信方式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pipe函数 创建管道 int pipe(int pipefd[2]); 成功:0;失败:-1,设置errno 函数调用成功返回r/w两个文件描述符。无需open,但需手动close。规定:fd[0] →r;fd[1] →w,就像0对应标准输入,1对应标准输出一样。向管道文件读写数据其实是在读写内核缓冲区。 管道创建成功以后,创建该管道的进程(父进程)同时掌握着管道的读端和写端。如何实现父子进程间通信呢?通常可以采用如下步骤: 1.父进程调用pipe函数创建管道,得到两个文件描述符fd[0]、fd[1]指向管道的读端和写端。 2.父进程调用fork创建子进程,那么子进程也有两个文件描述符指向同一管道。 3.父进程关闭管道读端,子进程关闭管道写端。父进程可以向管道中写入数据,子进程将管道中的数据读出。由于管道是利用环形队列实现的,数据从写端流入管道,从读端流出,这样就实现了进程间通信。 练习:父子进程使用管道通信,父写入字符串,子进程读出并,打印到屏幕。【pipe.c】 思考:为甚么,程序中没有使用sleep函数,但依然能保证子进程运行时一定会读到数据呢? 管道的读写行为 使用管道需要注意以下4种特殊情况(假设都是阻塞I/O操作,没有设置O_NONBLOCK标志): 1.如果所有指向管道写端的文件描述符都关闭了(管道写端引用计数为0),而仍然有进程从管道的读端读数据,那么管道中剩余的数据都被读取后,再次read会返回0,就像读到文件末尾一样。

数据包从源到目的地的传输过程

数据包从源到目的地的传输过程 步骤1:PC1 需要向PC2 发送一个数据包 PC1 将IP 数据包封装成以太网帧,并将其目的MAC 地址设为R1 FastEthernet 0/0 接口的MAC 地址。 PC1 是如何确定应该将数据包转发至R1 而不是直接发往PC2?这是因为PC1 发 现源IP 地址和目的IP 地址位于不同的网络上。 PC1 通过对自己的IP 地址和子网掩码执行AND 运算,从而了解自身所在的网络。同样,PC1 也对数据包的目的IP 地址和自己的子网掩码执行AND 运算。如果两次运算结果一致,则PC1 知道目的IP 地址处于本地网络中,无需将数据包转发到默认网关(路由器)。如果AND 运算的结果是不同的网络地址,则PC1 知道目的IP 地址不在本地网络中,因而需要将数据包转发到默认网关(路由器)。 注:如果数据包目的IP 地址与PC1 子网掩码进行AND 运算后,所得到的结果并非PC1 计算得出的自己所在的网络地址,该结果也未必就是实际的远程网络地址。在PC1 看来,只有当掩码和网络地址相同时,目的IP 地址才属于本地网络。远程网络可能使用不同的掩码。如果目的IP 地址经过运算后得到的网络地址不同于本地网络地址,则PC1 无法知道实际的远程网络地址,它只知道该地址不在本地网络上。 PC1 如何确定默认网关(路由器R1)的MAC 地址?PC1 会在其ARP 表中查找默认网关的IP 地址及其关联的MAC 地址。 如果该条目不存在于ARP 表中会发生什么情况?PC1 会发出一个ARP 请求,然后路由器R1 作出ARP 回复。

步骤2:路由器R1 收到以太网帧 1. 路由器R1 检查目的MAC 地址,在本例中它是接收接口FastEthernet 0/0 的MAC 地址。因此,R1 将该帧复制到缓冲区中。 2. R1 看到“以太网类型”字段的值为0x800,这表示该以太网帧的数据部分包含IP 数据包。 3. R1 解封以太网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