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汇报3篇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汇报3篇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汇报3篇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汇报3篇

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汇报3篇

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第1篇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有效控制因人群聚集引发的交叉传染风险,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区民政局把做好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工作来抓,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

出台了《市区民政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并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二是制定管控措施。

针对养老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众多,人群易聚集等特点,区民政局及时转发省市区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针对养老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强调做到六个到位即(场所消毒要到位,人员管控要到位、食品卫生安全要到位、伙食标准要到位、出入人员体温测量要到位、带班管理人员值守要到位,)切实担当起主体责任,全力做好防控工作,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除工作人员外禁止外来人员入院和人员擅自外出,全面杜绝可能的传染源进入养老院。

三是强化督促检查。

局领导多次带队分赴各乡镇街养老服务机构,检查文件落实情况、机构安全防护、人员值勤、防护物资储备、公共场所消毒等情况,要求各机构严格落实民政部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指南各项规定,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

通过电子屏、宣传纸、微信等方式发布疫情消息,加强传染病防治法律及预防知识的宣传普及。

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第2篇 1.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养老机构负责人全面负责防控工作,制定有效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加强应急值守。

2.加强进出人员管理:通过公告、电话、短信、微信、邮件等多种方式,向老年人家属发布养老机构防范疫情安排和相关服务通知。暂停来访咨询接待业务,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进出,对特殊情况(老年人病重、病危、病故、失能由亲属长期陪伴照顾等)到访家属做好登记核查、体温检测、协助消毒、安全提示等工作。因特殊情况到访人员应当在指定的区域和路线活动,并遵守相关防控要求。根据防控需要,必要时实施封闭式管理,暂停接待外来人员探视和接收老年人新入住。

3.管理返院人员:因特殊原因外出后返回的老年人应当了解其前期生活情况,并做好相关检查,如接触疫区人员或接触有感染症状人员,要劝导其暂缓返回或在院内隔离区进行隔离,待医学观察期结束后返回生活区。

4.避免人员聚集:养老机构内不举办聚集性活动。

5.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调节: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积极倡导讲卫生、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使老年人和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健康知识,掌握防护要点。加强老年人和工作人员心理调节,纾解焦虑恐惧情绪,引导其保持正常作息、规律生活。

6.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指导老年人和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房间多通风,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保持手卫生。规范供餐,不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相关工作人员避免前往贩卖活禽或野生动物的市场。

7.治理环境卫生:对老年人入住区域、垃圾箱等重点场所进行卫生清理,处理垃圾、污水、污物,消除鼠、蟑、蚊、蝇等病媒生物孳生环境,做好养老机构内消毒工作。

8.准备物资:备置必需的防控物品和物资,如体温计、口罩、消毒用品等。

9.监测健康状况:主动做好入住老年人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每日测量体温。对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加强营养和血压、血糖等指标的监测,规律用药,做好慢性病防控。

10.及时就医:老年人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立即送医,并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老年人及其陪护人员应始终佩戴口罩。一旦发现疑似感染的工作人员,应立即停止其工作,督促其到指定医疗机构检查。

机构中出现入住老年人或工作人员确诊感染的,除上述10项措施外,还包括:

11.落实疫情监测报告责任: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立即协助转送定点医院进行诊治,并及时向当地疾控机构和上级部门报告。

12.管理密切接触者:协助疾控机构对密切接触者(接触的其他老年人及其护理人员等)开展排查并实施14天居家或集中医学观察。每日至少进行2次体温测定,随访健康状况,指导其监测自身情况变化,并随时做好记录。

13.加强消毒:协助当地疾控机构做好养老机构内清洁消毒工作。

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第3篇随着本市疫情响应等级下调,市民政局再次强化调整养老服务疫情防控政策,执行养老服务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主要涉及六个方面,包括放宽家属探视程序、调整老年人入院管理流程、调整返岗员工及新入职员工防疫管理措施、进一步放宽居家养老服务限制、恢复老年人能力评估等工作以及正确使用空调。

对探视人数、探视次数不再作出限制,由养老机构根据设施条件、服务保障能力自行确定。对于进入生活区探望重度失能老年人的探视人员,应在进入生活区前进行严格手消、更换并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鞋底消毒、穿鞋套等。同时,养老机构应按照疾控部门相关指引要求正确使用空调。

回家返院老年人、新入院老年人进入养老机构,应在入院前进行核酸检测且检测结果为阴性,并在院内单间居住、健康监测满14天无异常后,恢复院内正常生活。临时外出就医老人返院,应在院内单间居住、健康监测满7天且无异常后,恢复院内正常生活。对于留观、住院就医老年人返院,应进行核酸检测且检测结果为阴性。

恢复员工通勤。对新入职员工及京外返岗员工,经核酸检测无异常后可直接上岗,其中京外返岗员工不含北三县通勤员工。暂不接收来自中高风险区域的人员入院。凡是身体有可疑症状的员工不得带病上岗。

全面有序恢复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服务。对于驿站上门入户服务,经老年人本人或代理人同意的可进入老年人家中,但须穿戴医用外科口罩、手套、脚套。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可提供堂食服务,但须实行分时段、分散就座用餐。避免开展集体舞蹈、授课讲座、棋牌麻将等人群聚集、密切接触类活动。

恢复上门入户评估服务和养老机构老年人能力评估的工作人员,应在近15天内没有离开过北京。

同时,坚持院内老年人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应有机构工作人员陪同,并严格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坚持进院人员申报承诺制度,凡进入养老机构的人员必须填报承诺表、出示北京健康宝,配合做好消毒、测温等;坚持养老机构外来物品严格管理制度,对送入养老机构的物品外包装做好消毒,同时要求接触并处置包括食材、快递等物品的工作人员加强自我防护和消毒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