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的观察及血药浓度监测的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5
2020年6月临床医学DOI :10.19347/ki.2096-1413.202016041作者简介:王敏(1981-),男,汉族,安徽宁国人,副主任药师,学士。
万古霉素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严重革兰阳性菌感染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感染的糖肽类抗菌药物。
随着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越来越严格,身为特殊抗菌药物万古霉素的使用也受到更多的监管,如何更加合理规范地使用万古霉素成为临床关注点之一。
万古霉素疗效与其血药浓度相关已成为共识,2011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 )刊文指出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应达到10mg/L 以上,对于复杂、严重的感染应达到15~20mg/L 方能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1]。
另外,万古霉素治疗窗相对狭窄,血药浓度过高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及耳毒性发生。
因此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在临床正逐步受到重视。
本研究探讨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使用该药的指导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的住院患者27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6~88岁,平均(63.00±19.00)岁;肝脓肿1例,肺脓肿1例,皮肤软组织感染2例,血流感染10例,肺部感染13例。
上述患者均有明确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证实为阳性菌感染。
纳入标准:病原学检测提示为阳性菌感染且细菌药敏试验提示对万古霉素敏感,或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给予万古霉素经验治疗;万古霉素使用时间大于5d ;送检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前万古霉素使用超过4个给药周期[2]。
排除标准:因个人体质原因不适宜使用万古霉素或治疗不足5d 未再使用万古霉素者;于我院行万古霉素治疗前3d 在其他医疗机构接受过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者。
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医师给药原则: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前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肾功能正常者根据说明书中推荐剂量进行经验治疗,肾功能损伤者且需使用万古霉素患者按照万古霉素说明书中推荐的肾功能受损患者剂量进行给药。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标的探讨万古霉素(V ancomysin)系从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的杀菌性糖肽类化合物。
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尤其是革兰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的杀菌作用大。
耳毒性与肾毒性是万古霉素的主要毒副作用,发生与血药浓度过高有关。
特别当肾功能下降时,常规剂量可导致血药浓度升高,更易诱发其毒性,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损伤。
老年人及儿童用药须要注意。
该药说明书中肾功能正常成年人的推荐剂量为1 g q12 h或0.5 g q8 h,老年人为0.5 g q12 h或1 g q24 h,肾功能不全者按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谷浓度范围为5~10 μg/mL,谷浓度>10 μg/mL时为中毒范围。
近年来,考虑到万古霉素在肺组织中的浓度较低及金葡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即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有升高趋势,且出现少数万古霉素中介金葡菌和万古霉素耐药金葡菌等因素,国外由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学会(ASHP)和感染病学会(SIDP)的联合专家组共同制定的《万古霉素治疗成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监测实践指南》指出万古霉素的谷浓度应提高到10 μg/mL以上,必要时达到15~20 μg/mL。
在万古霉素的治疗过程当中(包括长期治疗),使谷浓度维持在10 μg/mL以上,是取得临床治疗成功并有效防止耐药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国内针对汉族人临床应用万古霉素方案的研究,有学者撰文《万古霉素治疗细菌性肺炎患者时血药谷浓度与肾毒性相关性研究》指出,对于细菌性肺炎患者,当其谷浓度在10~15 μg/mL时,万古霉素对其肾功能基本无影响;但当谷浓度>15 μg/mL时,万古霉素能明显引起肾功能的下降。
高谷浓度(谷浓度>15 μg/mL)及万古霉素疗程≥14 d均为发生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的危险因素。
将谷浓度升至10~15 μg/mL是比较安全的。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我院临床药学部对于万古霉素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做出如下归纳:1. 万古霉素是具有一定抗生素后效应(PAE)的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它的杀菌效应与血药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持续时问和抗生素后效应(PAE)有关,采用增大药量来提高杀菌作用是无用的,反而会加重其毒副作用。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检测及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目的分析该院应用万古霉素接受血药浓度监测和临床治疗情况,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意义。
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94例患者,所有患者都应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对患者一般资料、疾病史、病原学检测结果、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94例患者用药后157例患者获得临床痊愈,其治愈率达70.1%,其中不良反应率为19.59%。
研究发现肾功能正常和非正常的患者的峰浓度和谷浓度均超出合理浓度区间,峰浓度为44.85%,谷浓度为100%,两组患者的峰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谷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该院万古霉素应用量和血药浓度值较低,临床医师应结合临床实际调整万古霉素用量。
标签: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临床用药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市场的不规范,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以及伪膜性肠炎日趋增加,使得万古霉素成为抗感染药物治疗的最后防御,临床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
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大分子抗生素,其药力较强,用于治疗葡萄球菌,治疗肠球菌所致的系统感染和肠道感染。
但万古霉素治疗面窄,个体差异大,且具有很强的肾毒性,所以如何用量是提升治疗效果的重点分析方向,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194例在该院应用万古霉素并监测血药浓度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16例,女性患者78例,患者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39.2±8.5)岁。
患者都原先采用经验用药治疗效果甚微,后运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用药前后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并收集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1.2 血药浓度监测及样本采样1993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法规指出,药敏应用K-B纸片扩散法适用于迅速生长的细菌,血药浓度的监测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都对第一次用药前或静脉滴注35~65 min留取血样,根据万古霉素峰浓度20~30 mg/L,谷浓度5~10 mg/L治疗浓度区间判断监测结果。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疗效分析万古霉素是一种大分子抗生素,主要通过静脉给药。
由于其药代动力学特点,药物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药物血药浓度过低,可能导致感染菌株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从而减弱药效;而血药浓度过高,则可能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因此,准确监测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对于保持药物在有效范围内,同时又避免药物毒性的发生至关重要。
血药浓度监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峰值浓度监测和谷值浓度监测。
峰值浓度是指药物在给药后达到的最高浓度,而谷值浓度是指药物在给药后的分布相平衡状态下的最低浓度。
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以及不同的感染类型,医师可以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在每次给药后1小时内监测峰值浓度,可以保证药物在治疗感染时的最高浓度达到有效水平。
而在维护治疗期间,可以通过监测谷值浓度来确保药物的血药浓度在合适的治疗范围内。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感染的严重程度,每个患者的治疗目标血药浓度可能略有差别。
因此,监测结果需要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感染类型进行综合分析。
临床研究表明,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对于血液感染的患者,药物峰值浓度在15-25mg/L之间,谷值浓度在10-15 mg/L之间,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另外,一项观察性研究发现,对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患者,药物峰值浓度在10-20 mg/L之间,谷值浓度在5-10 mg/L之间,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高血药浓度可能与肾脏损伤相关,因此,对于肾功能有损的患者,应该调整剂量以避免药物过量引起不良反应。
总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是必要的。
通过监测药物的峰值浓度和谷值浓度,可以确保药物在治疗范围内,同时又避免药物毒性的发生。
在实际临床中,医师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并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以指导剂量调整,提高治疗效果。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疗效观察巫艳芬【摘要】目的探究本院住院患者行万古霉素治疗的效果及血清谷浓度.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接受万古霉素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给药剂量,分析患者的血药浓度以及肾功能情况.结果 50例患者共进行65例次血药浓度监测,所有患者治疗期间万古霉素总用量为623.45 g,总用药时间347 d,平均日用量(1.55±0.23)g.50例患者平均血清谷浓度为(18.56±7.41)mg/L,平均峰浓度为(31.81±2.37)mg/L.患者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首次达标率为54.00%(27/50),患者调整前后血药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分为正常组22例,异常组28例.异常组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为(15.42±1.36)mg/L,与正常组患者的(16.18±1.43)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91,P>0.05).50例患者治疗显效36例(72.00%),有效9例(18.00%),无效5例(10.00%),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结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水平监测对于患者药物应用剂量的调整具有指导作用,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肾功能损伤.【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8(012)012【总页数】3页(P138-140)【关键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肾功能;临床研究【作者】巫艳芬【作者单位】518172 深圳市龙岗区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万古霉素属于三环糖肽类抗生素, 对革兰阳性球菌具有良好的抵抗作用, 特别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更为显著[1]。
由于用药患者存在较大的自身差异性, 用万古霉素治疗对其耳部健康以及肾功能均有一定的损伤风险,同时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因此对行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行血药浓度水平监测能降低不良风险,提升临床疗效[2]。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应用相关指南解读万古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肺炎、呼吸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疾病。
对于万古霉素的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应用相关指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应用相关指南进行解读。
首先,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指南主要关注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
由于万古霉素的疗效与其血药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对于特定患者群体,如肾功能不全患者或年老体弱者,以及疾病严重的患者,建议进行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监测。
指南中还明确了监测的时机和频率,一般建议在给药后1-2小时监测第一次,然后根据需要选择监测的时机和频率。
此外,指南中还强调了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解释和应用,以及针对异常血药浓度的调整剂量建议。
其次,万古霉素治疗的临床应用相关指南主要关注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指南中明确了万古霉素的推荐剂量范围和给药途径选择,一般在成人中推荐每日剂量为1-2克,分2次给药,儿童剂量则根据体重调整。
在特定患者群体中,如肾功能不全患者或年老体弱者,剂量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指南还明确了给药途径的选择,万古霉素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此外,指南还提到了万古霉素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注意事项。
万古霉素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神经系统反应等,指南中提供了相应的监测和处理建议。
另外,指南还列举了万古霉素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如与环孢菌酮、华法林等药物的相互作用,指南中提供了相应的用药建议和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应用相关指南对于保证万古霉素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临床医生在应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时,应参考相关指南,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掌握合适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并注意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及处理。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万古霉素的疗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第19卷第80期 287作者简介:蔡玲(1990-),女,研究生,湖北省黄冈市,汉,工作单位: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妇幼保健院,单位级别:三甲,所在科室:药剂科,研究方向:药物分析,职称:药师;通讯作者*:肖晓林,男,(1976-),本科,单位: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妇幼保健院,职称:副主任药师,科室:药剂科 研究方向:医院药学。
·药物研究·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意义蔡玲,陈小利,曹思思,夏至丹,肖晓林*(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妇幼保健院 药剂科,湖北 黄石)摘要:万古霉素是特殊使用级抗生素药物,它作为一种糖肽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MASA、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等病菌所致的各种严重感染、肺炎、心内膜炎等,但其治疗指数窄、毒性作用强,个体差异性较大,使用万古霉素治疗有一定的肾损伤和耳毒性的风险。
因此,需要做好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工作,将血药浓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意义中图分类号:R9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80.168本文引用格式:蔡玲,陈小利,曹思思,等.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0):287.0 引言万古霉素在临床的使用较为严格,可以治疗重症肺炎、脓毒症等,重症肺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特点,影响患者的肺部健康的同时,还可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造成其他器官受损,许多患者还容易合并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使用万古霉素来进行治疗,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起到较好的效果,但治疗过程中也要注意将患者的血药浓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避免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1 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万古霉素在临床上治疗重症肺炎等疾病中可以取得较好效果,但同时,万古霉素的疗效、血药浓度、安全性等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受到关注,结合临床研究分析,许多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如果剂量不准确,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部分患者还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影响用药安全性,需要引起重视。
临床使用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必要性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我深知在临床使用万古霉素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必要性。
万古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如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然而,万古霉素的使用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其中最常见的是肾毒性。
万古霉素主要通过肾脏代谢,因此,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会直接影响到肾脏的功能。
如果血药浓度过高,就会导致肾毒性反应,如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等。
相反,如果血药浓度过低,就可能无法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导致感染无法控制。
因此,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确保万古霉素在体内的浓度处于有效治疗范围内,是非常必要的。
这不仅可以降低肾毒性反应的风险,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血药浓度监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治疗药物监测(TDM),另一种是个体化给药方案。
治疗药物监测是通过定期检测患者的血药浓度,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个体化给药方案则是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给药方案。
监测方法要准确。
血药浓度监测一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
这些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可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监测结果要用于临床决策。
血药浓度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调整药物剂量,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肾毒性反应的风险。
因此,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临床医生,用于调整治疗方案。
作为一名医生,我在临床使用万古霉素时,一定会重视血药浓度监测。
我相信,通过血药浓度监测,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感染,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患者的风险。
在临床实践中,万古霉素是我们治疗严重感染的重要武器之一。
然而,使用这种强大抗生素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确保万古霉素在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既能够有效杀灭病原体,又不会导致严重的肾毒性反应?我深知,答案就在血药浓度监测中。
每一次监测,都是对我们治疗决策的一次审视,也是对患者安全的一次保障。
通过监测,我们可以精确地了解万古霉素在患者体内的走势,它的峰值浓度,以及它在肾脏中的代谢情况。
•论著•中国当代医药2020年9月第27卷第27期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肾功能指标间的关系李建军1张虎1吴薇2石丹3银1.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苏无锡214187;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04医院(原101医院)检验科,江苏无锡214044;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04医院(原101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无锡214044[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应用万古霉素后首次测定万古霉素谷浓度时的肾功能变化情况,评估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解放军第904医院(原101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住院的61例重度脑损伤合并革兰阳性(G+)球菌肺炎患者,测定万古霉素用药前及用药48h后的血生化指标,包括尿素氮(BUN)、血肌酐(SCr)、02微球蛋白(02-MG)、O!1微球蛋白(g-MG)、胱抑素C(Cys-C),采用MDRD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万古霉素谷浓度。
对用药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多元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及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用药后的0「MG、Cys-C水平高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后的BUN\SCrg-M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的eGFR水平低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BUN、SCr、02-MG及Cys-C水平成正相关(r=0.468、0612、0.733、0.751,P<0.05),与eGFR水平成负相关(r=-0.575,P<0.05),与a,-MG水平无相关性(P>0.05)o结论应用万古霉素48h后即可出现血02-MG、Cys-C等指标的明显增高及eGFR水平降低,提示02-MG、Cys-C、eGFR是早期敏感指标。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BUN、SCrQ-MG、Cys-C水平成正相关,与eGFR水平成负相关。
血药浓度监测对万古霉素临床疗效的保障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药物治疗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
而万古霉素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在我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它对多种感染病有着显著的疗效。
然而,药物的疗效并非一成不变,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代谢、药物的相互作用、患者的个体差异等。
因此,如何确保万古霉素的临床疗效,成为了我关注的焦点。
在我看来,血药浓度监测是确保万古霉素临床疗效的关键。
血药浓度,简单来说,就是血液中药物的浓度。
通过监测血药浓度,我们可以了解患者体内的药物水平,从而调整药物剂量,确保药物在有效的浓度范围内发挥最佳的疗效。
血药浓度监测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药物过量。
万古霉素是一种有毒副作用的药物,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
通过监测血药浓度,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药物过量的情况,并及时调整剂量,避免患者受到不必要的副作用。
血药浓度监测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药物不足。
万古霉素的有效浓度范围较窄,过低的浓度可能导致感染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
通过监测血药浓度,我们可以确保药物在有效浓度范围内,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血药浓度监测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的代谢情况。
不同患者的肝肾功能有所不同,这直接影响了药物的代谢速度。
通过监测血药浓度,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药物代谢情况,从而调整药物剂量,使其在患者体内保持稳定的浓度。
在我看来,血药浓度监测不仅有助于提高万古霉素的临床疗效,还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血药浓度监测并非万能,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监测方法,提高监测的准确性。
血药浓度监测对万古霉素临床疗效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医生,我将始终坚持科学用药,充分发挥血药浓度监测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同时,我也希望我国在血药浓度监测方面能够不断取得突破,为全球医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药物治疗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
而万古霉素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在我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它对多种感染病有着显著的疗效。
我院临床药师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研究与探讨引言:万古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然而,其药代动力学特点的不稳定性以及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使得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监测变得尤为重要。
药师作为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负责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和安全性评估,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研究与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一、万古霉素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个体差异分析1.药理学特性:万古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特别对于革兰阳性菌有较高的敏感性。
其主要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来发挥药效。
2.药代动力学特点:万古霉素具有广泛的体内分布,尤其是在脂肪组织和骨骼肌中,而在肺泡和中耳中的浓度较低。
由于万古霉素的生物利用度低,且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因此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调整剂量。
3.个体差异分析:万古霉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清除率、体积分布等)在患者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导致相同剂量下的血药浓度差异明显。
这种个体差异可能由于年龄、性别、肝功能、肾功能等因素引起,药师需要针对患者的个体特点进行合理的剂量调整。
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目的和意义1.确定治疗方案:血药浓度监测可以帮助药师评估万古霉素的疗效和副作用,从而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血药浓度过低可能导致治疗失败,而过高则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2.个体化治疗: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血药浓度监测可以帮助药师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监测血药浓度,可以针对患者的个体特点调整剂量和给药频率。
3.监测疗效及毒副反应:血药浓度监测可以及时评估万古霉素的疗效,对于复杂感染或治疗失败的患者特别重要。
同时,通过监测血药浓度还可以及早发现和预防万古霉素的毒副作用。
三、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方法与技术1.采样时间与部位:根据万古霉素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建议在给药后1-2小时进行采样以获取峰值浓度。
血液采样部位宜选择静脉血,避免静脉段受压导致采样结果偏低。
2.测定方法:目前常用的万古霉素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质谱联用法等。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和肾毒性及临床疗效关系的研究蔡云东;费爱华【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6(025)029【摘要】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肾毒性之间的关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增加肾毒性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住院期间静脉用万古霉素且监测血药浓度的患者105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部位、科室分布情况、病原学检查情况等资料,统计万古霉素谷浓度、峰浓度及不同谷浓度下肾毒性发生率;根据万古霉素用药期间是否出现肾毒性分为肾损伤组与非损伤组,比较2组万古霉素谷浓度、峰浓度,用药前后血肌酐值、肌酐清除率,合并疾病情况,同时使用抗生素及其他药物情况。
结果105例患者共行血药浓度监测125例次,谷浓度﹤20 mg / L 与≥20 mg / L 的肾毒性发生率分别为7.57%和46.1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肾损伤组的谷浓度中位数达26.1 mg / L,非损伤组中位数13.2 mg / L,肾损伤组明显高于非损伤组(P ﹤0.05);肾损伤组合并糖尿病比例和使用升压药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损伤组(P 均﹤0.05)。
革兰阳性菌感染者40例经万古霉素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57.5%;细菌学清除率32.5%,未清除率20%,病原菌转为革兰阴性菌3例,未复查16例。
结论高的万古霉素谷浓度可增加肾毒性的风险,谷浓度≥20 mg / L 肾毒性发生率明显增加;若患者合并糖尿病或使用升压药,将增加肾毒性的风险。
【总页数】4页(P3199-3201,3299)【作者】蔡云东;费爱华【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 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 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相关文献】1.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的主动监测研究 [J], 孙春琼;晏梅红2.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的主动监测研究 [J], 朱曼;陈超;郭代红3.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的观察及血药浓度监测的意义 [J], 李刚;朱以翠;黎庆萍4.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儿科临床疗效关系研究 [J], 游亚兰;贺湘玲;刘文;刘珊珊;邹润英;钱颖翔;邹惠;5.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儿科临床疗效关系研究 [J], 游亚兰;贺湘玲;刘文;刘珊珊;邹润英;钱颖翔;邹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