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暮夜却金(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3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式,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文句子理解和翻译。
(2)对课文中所体现的杨震品质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学习中。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案例教学法:以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杨震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探讨杨震的品质。
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分析,解答疑问。
5. 拓展延伸:讲解课文中的古文句子,引导学生学习古代文化。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收集有关杨震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课后总结:回顾课堂教学,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 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1. 相关阅读:推荐与杨震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年级《杨震暮夜却金》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杨震暮夜却金》,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 理解并体会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情节,理解杨震的清廉品质。
3.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清廉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 理解并体会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情节,理解杨震的清廉品质。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
2. 对杨震清廉品质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 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杨震的品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杨震暮夜却金》全文。
2.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4. 学生分组名单。
5. 课文朗读录音。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杨震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解释文言文的意思。
4. 案例分析:分析杨震暮夜却金的行为,引导学生认识清廉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杨震品质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步骤(续)6.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7. 朗读练习: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注意断句和语气。
8. 课堂提问: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9. 拓展训练:给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十、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生的表现。
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内容。
4.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杨震暮夜却金》。
杨震暮夜却金(学案)范晔【自学导读】:本文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本文妙就妙在“暮夜”二字上。
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杨震作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并且铮铮铁言,这是天理不容,法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的事,其“慎独”的精神可嘉,堪称历代师表。
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
一个人,从小到大,为民为官,白天黑夜,有人无人,都能严以律己,不贪不占,拒礼拒贿,其人品之高尚,其道德之规范,有口皆碑。
有关杨震的资料1、杨震,字伯起,东汉时华阴人,少时聪敏而且好学,世人赞其“时经博览,无不穷究”,当时被誉为关西孔子。
后因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从师者如市。
2、50岁时,经朝廷大将军举荐,开始步入仕途,升任荆州刺史。
任职期间,曾举荐茂才王密担任了昌邑县令。
3、后因受奸人诬陷,蒙受冤屈而四,后沉冤昭雪,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建了“四知书院”。
预习案(课中预习)【预习要求】:借助工具书,在书上标注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资料。
交流与检测案(一课时)阅读要求:仔细阅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问题”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
1、在教师的指导下读文言文。
2、指名朗读比赛。
3、学习文言文批注方式。
杨震暮夜却金()(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3、笔试检测。
《配套练习》1、给带点的字注音 2、对照译文解释词语。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4、你觉得杨震是怎样一个人?4、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配套练习》5本课结束时间:2013年月日课后反思:课后应该引导学生谈自己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当面对对自己有恩的人时,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一点非常重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是他们将来能否立足于社会,做一个高尚的人的关键。
《杨震暮夜却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本文妙就妙在“暮夜”二字上。
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杨震作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并且铮铮铁言:深夜送金是天理不容,法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的事!其慎独的精神可嘉,堪称历代师表。
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
一个人,从小到大,为民为官,白天黑夜,由人无人,都能严以律己,不贪不占,拒礼拒贿,其人品之高尚,其道德之规范,有口皆碑。
学情分析:在几年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已经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阅读,并且初步具备了理解感悟文言文本的能力,掌握了学习方法。
本文中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杨震的事迹及其品格已有所了解,本节课将对此进行深入学习。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感受杨震严以律己,不贪不占,拒礼拒贿的高尚品德。
3、迁移学习《陶母责子》。
教学重点:熟读文言文,感受杨震严以律己,不贪不占,拒礼拒贿的高尚品德。
教学难点:迁移学习《陶母责子》,体会陶母形象。
教学准备:1、文言文《陶母责子》2、学生查找了解杨震的生平事迹,初步体会人物品格。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点击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这是谁?谁能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预设:生1:包拯廉洁公正,铁面无私,英勇果断,敢于替百姓生不平,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被称为“包青天”。
生2:包拯是一个清正廉洁、自强刚毅,不附权贵且英明果断的人。
生3:包公是一名清官,他总能公平公正的处理案件,绝不徇私枉法,连自己的舅舅也要严格审理。
师:(教师点击课件:出示有关杨震的资料简介)老师也知道一位东汉时期的好官,包拯曾经三次拜祭过他的故居。
他做官十余年,清正廉洁,被后人称为“四知先生”,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生:杨震师:齐读两遍。
2、针对课题质疑:通过预习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杨震拒绝了别人深夜送来的金子)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呢?预设:生1:王密为什么送金?(板书:送金?)生2:杨震怎样却金?(板书:却金?)过渡:嗯,你俩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六年级语文杨震暮夜却金教案「人教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文章背景,理解“暮夜却金”的含义。
引导学生关注杨震的品德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1.2 教学内容简介杨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地位。
解读“暮夜却金”一词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杨震的高尚品德。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杨震的历史图片和相关文献,增强学生对杨震的认识。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对“暮夜却金”一词的理解。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分析杨震的品德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2.2 教学内容详细解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分析杨震的品德,探讨他为何在暮夜却金。
2.3 教学方法使用逐句解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杨震的心路历程。
第三章:品德教育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杨震的故事中汲取道德修养的智慧。
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提高他们的为人处世能力。
3.2 教学内容通过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他的诚实、廉洁和公正的品质。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从故事中汲取道德修养的智慧。
3.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从故事中学到的品德修养。
设计情景剧,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体验杨震的品德精神。
第四章:拓展阅读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增加对杨震的了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4.2 教学内容推荐与杨震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组织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增加他们对杨震的认识。
4.3 教学方法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促进他们的思考和交流。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总结学习内容,加深对杨震暮夜却金故事的理解。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品德修养,提出改进的方向。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章内容,总结杨震的品德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品德修养,提出改进的方向。
5.3 教学方法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对杨震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六年级语文《杨震暮夜却金》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杨震暮夜却金》一文,使学生了解杨震的清廉品质。
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 教育学生学习杨震的清正廉洁,严于律己,拒绝诱惑的品质。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杨震的清廉品质。
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1. 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到杨震的品质。
教学准备:1. 课文《杨震暮夜却金》2. 相关杨震的历史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杨震的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杨震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杨震暮夜却金》。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
1. 对课文进行逐句讲解,解释生僻词汇和句式。
2. 分析课文内容,阐述杨震的清廉品质。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杨震的品质。
2.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点评。
五、小组讨论(5分钟)1. 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杨震的品质。
2.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杨震的品质。
是否能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将杨震的品质运用到生活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七、课后作业(家庭作业)1.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杨震品质的作文。
2.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批改和点评。
八、课程评价(5分钟)1.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杨震暮夜却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背景和人物。
2.分析杨震暮夜却金所体现的道德品质。
3.培养学生诚信、廉洁的品质,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感悟其道德品质。
2.教学难点:如何将杨震的品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讲述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
1.2提问:同学们,这个故事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2.故事分析2.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杨震暮夜却金故事中的道德品质。
2.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3.案例分享3.1教师分享现实生活中类似杨震暮夜却金的案例。
3.2学生分享自己身边发生的类似事情。
3.3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案例中汲取道德营养。
4.课堂讨论4.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杨震暮夜却金的品质?4.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5.情景模拟5.1教师设计情景,让学生模拟面对诱惑时如何拒绝。
5.2学生分组模拟,每组派代表表演。
5.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6.课后作业6.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诚信、廉洁的感悟文章。
6.2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共同探讨如何将诚信、廉洁融入日常生活。
四、教学反思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道德素养。
3.课后作业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实际行动,提高道德修养。
4.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道德素养。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廉政教育基地,了解我国反腐倡廉的成果。
2.开展道德讲座,邀请专家讲解诚信、廉洁的重要性。
3.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孩子的道德教育,共同培养孩子的诚信、廉洁品质。
本节课通过讲述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引导学生感悟诚信、廉洁、自律等道德品质,培养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讨论、分享、模拟中提高道德认识,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实际行动。
通过课后作业、教学延伸等环节,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廉洁的品质。
杨震暮夜却金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教材分析: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杨震暮夜却金》是北师大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拓展阅读课文,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
这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杨震作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并且铮铮铁言,其“慎独”的精神可嘉,堪称历代师表。
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
一个人,从小到大,为民为官,白天黑夜,有人无人,都能严于律己,不贪不占,拒礼拒贿,其人品之高尚,其道德之规范,有口皆碑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六年级语文《杨震暮夜却金》教案「人教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杨震暮夜却金》的背景和故事梗概。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古代文学语言的理解。
2. 杨震暮夜却金故事背后的道德观念。
教学准备:1. 课文《杨震暮夜却金》。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杨震暮夜却金》的背景和作者。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梗概。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5. 教师总结,强调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所传递的道德观念。
第二章:分析课文内容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杨震暮夜却金》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杨震暮夜却金的行为背后的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1. 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理解杨震暮夜却金的行为背后的道德观念。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杨震暮夜却金的行为背后的道德观念。
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杨震暮夜却金》。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分析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生讨论,分享对杨震暮夜却金行为背后的道德观念的理解。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杨震暮夜却金的行为背后的道德观念。
4.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及其行为背后的道德观念。
5. 教师总结,强调杨震暮夜却金的行为背后的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第三章:讨论道德观念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所传递的道德观念。
2.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所传递的道德观念。
2.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所传递的道德观念。
2.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1. 课文《杨震暮夜却金》。
六年级语文《杨震暮夜却金》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文章主题。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阅读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诚实守信的做人道理。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礼仪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2. 诚实守信的品德教育。
教学准备:1. 教材《杨震暮夜却金》。
2. 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简要介绍杨震的历史背景,为学生学习文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做好标记。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字词问题。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
2. 分析文章内容,讲解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
3. 深入探讨杨震的诚实守信品质,引导学生学习。
四、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主题。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强调诚实守信的做人道理。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喜爱。
教学延伸: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加深对品德教育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品德演讲或写作,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以及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在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练习:(1)杨震在夜晚收到了多少钱?(2)杨震是如何处理这些钱的?(3)这个故事表现了杨震的什么品质?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东仁堡小学“2+2”高效课堂语文导学案(B版)
主备:张云芳审核:张云芳年级:六年级编号:07
课题:《杨震暮夜却金》课时:一课时
【预习导学】(时段:家庭学习时间:20分钟)
1、课下让学生找一些体现古人高风亮节的小故事,课堂上可交流一下。
2、本文的故事性强。
学生反复诵读,铭记于心,然后仔细揣摩语言。
3、教学中可以和现实生活联系一下,让学生谈谈对当今社会中“慎独”现象的感受。
【课堂导学】
一、学习目标:
1、现实生活联系一下,让学生谈谈对当今社会中“慎独”现象的感受。
2、本文短小精悍,可让学生体会简约、精炼的写法。
二、导学过程:
三、板书设计
杨震暮夜却金何也?
清正廉洁何谓无知?
【达标训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荆州()郡()谒见()却金()2、在括号内写出字义。
暮夜()却金()
谒见()一遗金()
3、看数字,猜成语。
12345609() 1256789()
1+2+3 () 333 555()
3.5 () 5 10 ()
9存+1寸=1尺()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