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 第九章 分区与增长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32
城市分区规划概论引言城市分区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城市进行空间划分和功能布局的规划活动。
它旨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促进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本文将介绍城市分区规划的基本概念、作用及其规划过程。
城市分区规划的基本概念城市分区规划是指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为每个区域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措施。
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通常将城市划分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交通区、教育区、文化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域。
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规划目标和规划要求,以支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分区规划的作用1.优化空间结构:通过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域,可以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城市的整体效益。
2.促进城市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城市各个功能区域的布局,可以促进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
3.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合理规划居住区、文化区等人居环境,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居住质量。
4.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通过规划保护区域、绿化带等生态空间,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减少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城市分区规划的过程城市分区规划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调研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规划师需要对城市的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这包括对人口、土地利用、基础设施、交通状况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以了解城市的发展潜力和存在的问题。
2. 制定规划目标阶段在这个阶段,规划师需要根据调研分析的结果,制定城市分区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这些目标和原则应该符合城市的发展需求,并考虑到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3. 划定功能区域阶段在这个阶段,规划师需要根据规划目标和原则,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
这些功能区域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区等。
每个功能区域都有其独特的规划要求和发展目标。
4. 制定规划措施阶段在这个阶段,规划师需要制定具体的规划措施,以达到规划目标。
《城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2122134课程名称:城市经济学课程性质:选修课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开课学期:春季学期总学时:51学时总学分:3分先行课程:高等数学、经济学基础课程简介:《城市经济学》是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在产生、成长、城乡融合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
城市经济学以城市的产生、成长,最后达到城乡融合的整个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以及体现在城市内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
推荐教材:冯云廷.城市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参考书目:[1] 周伟林等.城市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2]蔡孝箴.城市经济学〔M〕.上海: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3]夏南凯等.城市经济与城市开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4]城市规划学刊[J]。
二、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的内涵,从宏观和微观的研究角度认识城市与城市系统、城市经济运行、城市经济关系和城市经济规律,具有解决城市公共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在概要介绍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方法以及理论研究脉络的基础上,选择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些理论问题,深入进行文献阅读、理论讲解、问题探讨,从而使学生对城市经济运行理论具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为进行深入细致的区域和城市经济研究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城市经济、城市开发和城市经济的概念界定、城市经济、城市开发、城市规划关系描述。
教学目标:重点掌握城市经济、城市开发的概念;熟悉城市经济、城市开发和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城市经济基本内容教学内容:城市经济学的含义、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经济动因、城市性质与职能、城市经济学涵盖内容与考察对象、城市经济的地位。
城市经济学原理城市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城市的产出、消费、分配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规律。
它运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城市经济现象,并为制定城市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介绍城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
一、城市经济学概述城市经济学是对城市经济现象和城市内外经济活动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城市的经济增长、人口迁移、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等问题。
城市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通过研究城市经济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理解城市的运行机制,预测城市发展的趋势,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城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城市规模经济原理城市规模经济原理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原理之一。
它认为城市中的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可以在大规模经济体中实现效益的稳定增长。
城市规模经济原理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大城市相对于小城市拥有更高的经济增长率和效率。
例如,大城市集聚了更多的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市场需求,可以通过规模优势实现生产和交易的成本节约,从而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
2. 市场分割原理城市内部的市场分割原理指出,在城市中,市场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会导致市场分割。
城市内部存在着不同的产业群和商业区,不同的产业和企业之间形成协同效应和竞争关系。
市场分割原理强调了城市经济发展中空间分布的重要性,不同空间区域的产业布局和特点对城市的整体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3. 迁移决策原理迁移决策原理是城市经济学中解释人口迁移的重要原理之一。
人口迁移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核心内容,涉及到劳动力配置和人口资源的平衡。
迁移决策原理认为,人们的迁移行为是基于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决策,即迁移到对个体经济利益更有利的地方。
迁移决策原理可以解释城市间的人口流动、人口密集度的变化以及城市发展的空间分布。
4. 土地利用原理城市的土地利用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土地利用原理指出,城市空间的土地利用是受到经济、社会和地理等因素影响的结果。
城市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经济活动及其影响因素。
而区域经济发展则是指特定地区内的经济活动和发展状况。
城市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并相互影响。
第一部分:城市经济学基础城市经济学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城市的内部经济活动。
城市作为人口聚集、资源集聚、产业集中的地方,经济活动呈现规模化、专业化和多样化特征。
城市经济学主要研究城市劳动力市场、城市地产市场、城市金融市场等方面的经济现象。
第二部分:城市经济增长和发展城市经济增长和发展是城市经济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城市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人口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对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三部分: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集中迁移过程,是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
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就业机会增加、产业结构升级、城市竞争力提升等。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城市拥堵、环境污染等,需要加以解决。
第四部分: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城市布局可以促进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活动的高效进行。
第五部分:城市竞争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竞争是指不同城市之间在各个方面的竞争,包括经济竞争、文化竞争、科技竞争等。
城市竞争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创新和提升。
结论部分综上所述,城市经济学作为研究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经济活动的学科,与区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促进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同时,要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确保经济活动的高效进行,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城市经济学主要内容城市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中一门以城市系统为对象,研究城市内部的经济活动,揭示城市形成、发展及城市化过程中的经济规律的应用性学科。
其主要内容有:第一章城市与城市经济学第一节城市产生的经济与社会基础一、城市定义的多种论述二、城市产生的经济基础——从生产力角度分析三、城市产生的社会基础——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四、"城"与"市"的有机组合第二节城市的界定、特征与构成一、城市的界定二、我国设市及镇的标准三、城市的特征四、城市的构成五、城市经济的地位与作用第三节城市发展的历史与未来趋势一、前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二、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三、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四、走向信息时代的城市第四节城市经济学的性质与内容一、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二、城市经济学的性质三、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四、城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城市化普遍规律第一节城市化的涵义、起源与测度一、城市化的涵义二、城市化的起源三、城市化水平的测度第二节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与相关因素一、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二、城市化的相关因素第三节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基本形式一、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二、城市化各阶段的主要差异三、城市化的三种基本形式第四节影响城市化的经济规律一、集聚经济效益二、规模经济效益三、优位经济效益四、外部经济效益第三章世界城市化进程与中国城市化道路第一节世界城市化进程一、世界城市化的总体进程二、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三、发达国家与"逆城市化"四、发展中国家与"超前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第二节中国城市化的历程一、城市化的史前阶段——古代城市的发展二、城市化的起动阶段——近代城市的发展第四章经济区、城镇体系与中心城市一、经济区的概念与内涵二、城镇体系的构建与类型三、中心城市的影响分析第五章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一、城市经济发展现状二、城市经济发展问题三、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第六章城市经济结构一、城市经济内在结构二、城市经济外在联系第七章城市人口经济一、城市人口经济的概念二、城市人口经济的特征三、城市人口经济的分类第八章城市土地经济一、城市土地经济概述二、城市土地经济分析三、城市土地经济管理第九章城市住宅经济第十章城市基础设施经济第十一章城市环境经济第十二章城市财政与金融第十三章城市开发区的民展与建设第十四章城市现代化瑟国际化的思考总之,城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五大类:城市经济的基本理论,如城市概念,城市化,城市规模、类型、性质、功能、地位和作用;城市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过程、特点,以及在各种生产方式下的表现;城市经济的外部关系,城乡对立运动及其规律;城市经济的内部结构、空间结构和经济关系;城市中的公共经济、市政建设和城市财政;其他城市经济问题,如城市住宅、土地、交通和就业等。
城市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城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它们研究的是城市和地区发展的经济特征、规律和影响因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城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的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城市经济学概述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作为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学科。
城市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集聚了人口、资本、技术和信息等要素,形成了独特的经济活动空间。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城市的功能与结构、城市人口与就业、城市产业与发展等多个方面。
首先,城市的功能与结构是城市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不同城市在经济结构上的差异和特点决定了城市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
一些大型城市常常成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拥有较为完善的商业、金融和服务业等产业,而一些小型城市则可能以特定的产业为支撑,如农业、采矿或者旅游业等。
其次,城市人口与就业也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城市作为人口集聚地,人口规模和结构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人力资源、劳动力市场和人口流动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城市的经济活动和产业结构。
同时,城市就业机会的多少和质量,也决定了人们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的高低。
最后,城市产业与发展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领域。
城市的产业结构不仅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也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城市经济学研究了城市产业的类型、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和政策。
二、区域经济概述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域范围内经济活动的学科。
不同于城市经济学关注于城市这一特定单位,区域经济学从更宏观的角度研究了国家、地区或者其他划分单位的经济活动和相互关系。
首先,区域经济学研究了地理空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地区经济的特点和发展模式。
例如,一个地区如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会发展成为资源型经济;而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可能更适宜发展贸易和物流业等。
城市经济学与区域发展城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城市中经济活动的学科,它着眼于了解城市内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同时,城市经济学也关注城市的区域发展,即城市如何与周边地区相互作用、合作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经济学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说明这种关系。
1. 城市经济学与城市规模城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城市规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根据经济学定律中的规模经济学原理,城市规模越大,人口越多,生产力越高。
这是因为城市规模扩大后,就有更多的资源和劳动力集中在一起,便于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和互动。
因此,大城市通常具有更高的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纽约市作为美国最大的城市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和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系。
这种规模优势为纽约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和商机,吸引了大量的全球人才和企业前来发展。
这进一步推动了纽约市的经济增长,并使其成为全球金融、商业和文化中心之一。
2. 城市经济学与城市产业结构城市经济学还研究了城市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
不同城市的产业结构可能存在差异,某些城市可能更加专注于特定产业,而另一些城市可能拥有更多的多元化产业。
例如,硅谷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之一,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人才。
这些企业间的相互竞争和合作以及人才的集聚,为硅谷的经济提供了持续的创新动力,并成为该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此外,城市的产业结构还与区域发展密切相关。
一些城市可能会形成产业集群,即一类相关产业在某一区域内集中发展。
这种集群效应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创新,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3. 城市经济学与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学研究的范畴还包括城市规划,即如何合理规划城市的发展,使其在经济上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包括土地利用、交通规划、住房建设等方面。
例如,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国家,采取了积极的城市规划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
新加坡通过高效的交通系统、优质的住房和各类配套设施的建设,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企业和人才前来投资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