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互译 语义翻译
- 格式:ppt
- 大小:3.63 MB
- 文档页数:7
Lecture note 21、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VS意译(free translation)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
直译不等于硬译或死译,也叫逐字翻译——就是以词为单位进行考虑的,力求目的语的每个词都能与原语的每个词对等。
直译不仅能保持原作的特点,而且还可使读者逐步接受原作的文学风格,促进语言多样性,丰富目的语的语言形式,以利跨文化沟通与交流。
Eg:1.dark horse(黑马)brandy(白兰地)rifle(来福枪)carnation(康乃馨)litchi(荔枝)salon(沙龙)engine(引擎)gentlemen’s agreement(君子协议)one country,two systems(一国两制)2.to show one’s cards摊牌3.Soon got, soon gone.来得容易,去得快。
4.Speech is silver, silence is golden.雄辩是银,沉默是金。
5.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无火不生烟6.The worst wheel of a cart creaks most.最坏的车轮最会嘎嘎响。
7.Out of sight, out of mind.眼不见,心不念。
8.来得易,去得疾。
Easy come, easy go.9.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One world, one dream.10.She has many hot potatoes to handle every day.她每天都要处理很多棘手的问题。
11.Partly as a result of the recently increasing demand, whole sale tea prices havealmost doubled.部分由于日益增长的需求,批发茶的价格几乎翻了一番。
英汉互译中的语义比较摘要: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分别隶属于世界两大语系。
从其形态上看两者没有相似之处,但从语义上有其异同性。
英语和汉语有很多同义词,众多专家和学者在英汉互译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这一类研究大多是从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方面入手的。
作者运用义素分析法与语义比较对英汉语义进行微观层次的分析并以此指导翻译实践。
关键词:英汉互译语义比较义素分析一、引言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一种音译结合的符号系统,为人类进行沟通交际所服务。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
对这两种分别隶属于世界两大板块的语言来说,两者在其形态上没有相似之处,更找不到两者间语音上的对立规律(外来借词除外),但从语义上有其相似性。
同义词的存在在英语和汉语中屡见不鲜,众多专家和学者也在英汉互译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这一类研究大多是从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方面入手的,成果丰富。
语言学规律告诉我们,在同一种语言范围内寻找概念完全对等的词是非常困难的。
而在两种语言之间,寻找概念完全相同的词,更是难上加难。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界定上虽有大量相似之处,但存在更多的是差异。
所以,只有准确把握英汉语义上的异同性,才能在翻译中最大限度地忠于原文。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科学,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其研究范围除语言学外,还涉及哲学、社会学、文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学问。
本文主要运用义素分析法与语义比较对英汉语义进行微观层次的分析,分析难免带有主观色彩,没有音位分析那样精确、系统,仍有不完善之处,但我认为,要比较英语和汉语的关系,从语义上入手,则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语义比较(一)对英汉义素的分析比较hjelmslev和jakonbson借鉴音位学中的区别性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理论,提出了义素(sememe)的概念,指出可以将语义成分,即义素作为语义学中说明词汇结构的最基本、最小的单位。
义素是词义的最小语义构成成分,又叫做语义特征。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区别作者:高歌高丽新来源:《山东青年》2013年第08期对于翻译标准,古今中外的提法颇多,直译、意译、泰特勒的三原则、严复的信达雅,五花八门。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认为,翻译标准必须能够衡量某种翻译方法是否准确,是否最大限度地重现原文的意义。
一、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是指译者在语义规则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把表达内容限制在原文文化范围内,不改变原文中富有民族文化色彩的概念,力求保留原作者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试图再现原文的美学价值。
这种翻译在结构和词序安排上更接近原文,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
它以原文为依归,倾向于以源语为中心,集逐字翻译、直译和忠实翻译的优势为一体,力求保留源语文本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因而译文与原文的形式和风格更为接近。
因此,这种翻译通常适用于文学、科技文献和其他视原文语言与内容同等重要的语篇体裁。
交际翻译法则倾向以目的语为依归,集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势。
它的重点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忠实地复制原文。
它以读者为中心,注重译文的读者对象,主张根据文本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一般说来,交际法翻译的译文流畅、自然,用词造句清楚明了,它赋予译者很大的权利,译者可以根据需要,对原文进行修改或润色。
通常采用交际翻译的包括新闻报道、教科书、公共告示和其他非文学作品。
从理论上讲,语义翻译为了表现原作的思维过程,力求保持原作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发挥了语言的表达功能。
交际翻译目的在于传递信息,让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行动,发挥了语言传达信息、产生效果的功能。
语义翻译比较客观,讲究准确性,屈从原语文化和原作者,翻译原文的语义,只在原文的内涵意义构成理解的最大障碍时才加以解释。
但是,语义翻译也不能忽视向读者传达信息,因此,原文如果不是现代作品,也要用现代语言来翻译,以使译文更接近读者。
交际翻译比较主观,只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使原语屈从译语和译语文化,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难懂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