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 镇静 镇痛
- 格式:ppt
- 大小:29.43 MB
- 文档页数:113
在选择门诊麻醉方法时要考虑麻醉的质量、安全性、效率、设备和药物的费用等。
理想的门诊麻醉方法应该是起效迅速平稳、能在手术中提供遗忘和镇痛、恢复期短、不良反应少。
另外,不同麻醉医师和病人的偏好也决定麻醉方法的选择。
各种麻醉方法均可用于门诊手术,各有其优缺点,目前尚无统一理想的门诊麻醉方法。
全麻病人的氧饱和度都保持正常,而镇静病人有明显的氧饱和度下降,有些选用镇静的病人由于过分活动干扰手术操作而改成全麻。
尽管常选用硬膜外、骶管阻滞或腰麻,但其残留的阻滞作用常导致病人离院延迟。
周围神经阻滞能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目前联合周围神经阻滞和静脉镇静方法使用越来越多。
区域麻醉后在恢复室内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是6%,而全麻后的发生率则是14%。
镇静下区域麻醉后的恢复时间也比全麻后短。
与脊麻有关的不良反应是头痛,但全麻后也会发生头痛,尤其是使用细的脊麻穿刺针后,两者的发病率是相似的。
虽然通常腰麻后头痛的发病率高于全麻,但全麻后咽喉痛和恶心的发病率高于腰麻。
没有研究表明区域麻醉或静脉镇静比全身麻醉更加安全。
门诊麻醉所需要麻醉、监护和复苏设备与住院病人一样。
标准的门诊手术术中监测包括胸前听诊器、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全麻需选用呼吸气二氧化碳监测。
一、清醒镇静很多病人在局部麻醉或区域阻滞麻醉下手术时都要求镇静,并且要求对手术没有记忆。
清醒镇静是指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或联合使用两种方法,对意识水平的浅抑制,保留病人维持呼吸道通畅和对躯体刺激和语言指令做出反应的能力。
而深度镇静的定义是: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或者联合使用两种方法,产生的一种可控制的意识抑制状态,保护性反射的部分丧失,不能对语言指令做出有意识的反应。
对不适合作门诊全麻的病人,可以在局部麻醉或区域阻滞辅以镇静的状态下进行,但镇静后有更多发生并发症的危险。
在一项10万例麻醉的研究中,监护下镇静(MAC)的死亡率最高(10000例麻醉中发生209例死亡)。
MAC指麻醉医生对接受局部麻醉的病人或接受诊断或治疗手术的病人进行监护,在监护的过程中可能使用镇痛药、镇静-抗焦虑药或其他药物。
麻醉科常见术前镇静方法在麻醉学中,术前镇静是一种重要的操作,用于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提高手术的顺利进行。
针对不同的病情和手术类型,麻醉科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常见术前镇静方法。
本文将就麻醉科常见的术前镇静方法进行介绍。
一、口服药物镇静口服药物镇静是一种简便、经济并且广泛应用的术前镇静方法。
常用的口服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和镇静安眠药。
苯二氮䓬类药物如氯硝安定、艾司唑仑等具有较好的镇静、催眠效果,并且作用时间较短。
镇静安眠药如地西泮等则具有持久的较强的镇静效果。
在选择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具体剂量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而定。
二、静脉注射药物镇静静脉注射药物镇静是一种迅速、可靠的术前镇静方法。
常用的静脉注射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和巴比妥类药物。
苯二氮䓬类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活动,以达到镇静效果。
巴比妥类药物则通过增加伽马氨基酸的抑制性传递而产生镇静效果。
在静脉注射药物镇静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防止发生不良反应。
三、吸入麻醉剂镇静吸入麻醉剂镇静是一种常用的术前镇静方法,尤其适用于儿童、老年患者和对药物敏感的患者。
常用的吸入麻醉剂包括七氟醚、异氟醚等。
吸入麻醉剂的优势在于药物作用迅速,而且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调节。
在吸入麻醉剂镇静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和维持气道的通畅。
四、局部麻醉药物镇静局部麻醉药物镇静是一种以局部麻醉为基础的术前镇静方法,适用于某些手术。
局部麻醉药物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产生局部麻醉的效果,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包括利多卡因、丙哌卡因等。
在局部麻醉药物镇静时,应注意掌握适当的麻醉剂量,以避免麻醉过度或不足。
总结而言,麻醉科常见的术前镇静方法主要包括口服药物镇静、静脉注射药物镇静、吸入麻醉剂镇静和局部麻醉药物镇静。
在具体选择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进行综合考虑。
并且在术中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及时处理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手术室外麻醉工作管理制度考试题姓名成绩一、填空题1、手术室外麻醉工作管理制度适用于、无痛美容手术、、、介入检查治疗术等手术室外开展的麻醉技术。
2、需要进行手术室外麻醉的患者由相关或提前进行预约,并以手术通知书方式将患者、、手术或检查以及地点等情况通知。
3、麻醉前评估应在或、完成。
4、如果麻醉医师麻醉前一天无法访视患者,应由嘱患者麻醉前小时禁食,并开具麻醉前用药医嘱。
医师应在麻醉前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确定有无,并选择。
必要时应为患者作与病情相关的必要检查,以确定能否在手术室外麻醉。
5、观察麻醉已苏醒、但仍须继续观察的患者,直到患者达到。
二、是非题(对√错×)1、手术室外麻醉工作由门诊或病区医院负责。
()2、负责手术室外麻醉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资格。
()3、麻醉前麻醉医师不必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谈话,直接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4、麻醉者必须在麻醉前详细检查麻醉所需药品、设备和麻醉用品。
()5、麻醉前不必要开通静脉输液可以直接麻醉。
()三、简答题实施手术室外麻醉的场所必须具备麻醉的哪些基本条件六、手术室外麻醉工作管理制度5、随着手术室外病人麻醉日益增多,需要进行手术室外麻醉的病人情况、手术种类等也越来越复杂,麻醉风险增加。
为确保手术室外麻醉病人安全、平稳、顺利地进行各种手术、检查,制定本制度。
6、本制度适用于无痛人流术、分娩镇痛术、无痛内镜检查治疗术、介入检查治疗术、无痛美容手术等手术室外开展的麻醉技术。
7、手术室外麻醉工作由麻醉科负责,具体麻醉人员由麻醉科住院总医师或科主任安排。
8、负责手术室外麻醉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资格。
9、实施手术室外麻醉的场所必须具备麻醉的基本条件,包括氧源、麻醉机或简易呼吸器、麻醉柜或麻醉箱、吸引器、生命体征连续监护设备、急救设备及药品、患者麻醉后恢复场所。
10、需要进行手术室外麻醉的患者由相关手术或检查科室提前一天进行预约,并以手术通知书方式在手术或检查前一天上午10时前将患者姓名、诊断、手术或检查种类以及地点等情况通知麻醉科,以便麻醉科安排工作。
临床工作制度手术室以外1、范围:常去的地点为CT MRI室、门诊胃肠镜室。
2、要求:负责手术室外麻醉的医师应在预定时间到达,必须携带抢救箱,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有关问题,签写麻醉同意书,严格按照麻醉操作常规进行。
如果病人存在较大可能导致麻醉意外发生的合并症,应向相关科室医师及病人家属提出,并建议暂停检查及治疗。
3、关于手术室外麻醉的要求迄今为止,手术室外的麻醉(OutOperating Room Anesthesia是麻醉科医师面临的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①手术室外的医护人员和病人及家属往往认为他们要求的只是病人睡觉,而不是麻醉。
从而对手术室外麻醉的高度风险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进而对其实施的物质和精神准备不足,也容易将麻醉科医师的要求或拒绝误解为嫌麻烦。
事实上这种所谓的睡觉就是在各种中枢性抑制药的作用下的麻醉。
与睡觉不同的是病人丧失了各种保护性的反射如呛咳反射和吞咽反射等,同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和肌肉松弛(包括食道下段张力的消失),进而继发呼吸道梗阻,这些都可导致危及病人生命的并发症;② 手术室外麻醉的场所往往没有实施麻醉的基本设备,使麻醉的实施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抢救不能有效地进行;③到手术室外实施麻醉的麻醉科医师都是孤军作战,遇紧急情况时无内行帮助,很难实施有效地抢救;④手术室外麻醉的场所往往不具备无菌的条件,实施神经阻滞时有很大的风险;⑤由于病人及家属对手术室外麻醉缺乏正确的认识,而对由此而发生的意外无法接受,往往是麻醉医疗纠纷的根源。
因此,虽然麻醉科愿意积极开展手术室外的麻醉,为兄弟科室解决困难,也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但为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安全,为了避免麻醉科及兄弟科室医护人员和医院陷入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麻醉科申请医院医务科、麻醉科和相关科室一起制定手术室外麻醉的常规:1)手术室外的麻醉是风险极高的医疗行为,应引起相关科室的高度重视。
2)禁止在没有合格无菌条件的地方实施神经阻滞。
3)申请手术室外麻醉的科室应在麻醉场所准备:装有足够高压氧气、氧气减压表和运输氧气管道的钢瓶;电动或中心吸引器及配套的吸引瓶和吸痰管;注射器和常规的抢救药品(包括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新福林、阿托品、麻黄素、氨茶碱、西地兰、利多卡因、地塞米松、速尿等);静脉输液设备;监测仪(包括:ECG, NIBP和SPQ)。
科普手术室外的麻醉随着人类物质生活大幅度提高,现代人类要求诊疗时要无痛、舒适、无记忆。
麻醉技术的发展是满足人类诊疗需求的重要举措,同时,因门诊诊疗更为复杂,种类繁多,适应症增加,使得手术外的麻醉也迅速发展。
目前,手术外麻醉成为了临床麻醉的其中一个分支学科。
一、手术室外麻醉概念手术室外麻醉是指麻醉医生于手术室外的场所实施治疗性操作或者为接受手术诊断性检查时实施的麻醉。
手术室外实施手术及相关操作、检查都要实施麻醉及检测,医院不同门诊其手术麻醉也大不相同。
不管是在手术室内或者手术室外,实施麻醉的基本原则都是不变的,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方便医务人员开展各种操作。
二、手术室外麻醉主要涉及范围手术室外的麻醉大致可划分为两大类,即正式手术与临床诊断性检查。
正式手术主要包括放射治疗科需进行放射治疗手术、各种介入性手术、门诊手术等,临床诊断性检查包括各种内镜检查、无痛分娩、无痛人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检查、MRI检查等。
(一)放射学检查大多数患者疑问,站着拍个片子需要进行麻醉吗?在此说的拍片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拍个胸片、骨片,而是更为复杂的放射学检查,包括瓣膜成形术、心导管造影检查、切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术、血管成形术以及一些危重患者的的放射学检查。
(二)分娩镇痛与无痛人流临床研究可知,女性的分娩疼痛仅低于烧灼伤痛,且痛疼时间需要持续数个小时,甚者还会持续痛上一整天,可以说让绝大多数的产妇痛不欲“生”。
分娩镇痛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痛分娩,是临床缓解产妇分娩疼痛最有效的方式,已经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成熟技术。
(三)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极为普遍,包括胃镜检查、肠镜检查、支气管镜等,内镜检查具有侵入性,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与不适,让大多数患者抗拒,感到深恶痛绝,有些患者还会因抗拒做内镜检查而延误病情。
因此麻醉技术的运用,能让患者处于无意识、无痛下便完成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麻醉师岗位职责工作内容
Job duties of anesthetist
说明:为规划化、统一化进行岗位管理,使岗位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与明确责任制,特此编写。
麻醉师职位要求1.麻醉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外科麻醉医师资格证书。
2.全面掌握毒麻药物、抢救药物作用机理以及急救技能。
3.熟练应用心电监护、呼吸机等设备,能独立胜任各类手术麻醉,指导术后镇痛。
4.具有高度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手脚麻利。
麻醉师岗位职责/工作内容1.手术室内麻醉
2.手术室外麻醉:无痛胃肠镜检查、无痛膀胱镜检查、放射检查与治疗
3.麻醉后恢复室,术后急性疼痛治疗
4.麻醉门诊,术后急性疼痛急会诊
请输入您的公司名字
Fonshion Design Co., Ltd。
科普手术室外的麻醉在现代医学中,麻醉是一项重要的技术,为手术患者提供了疼痛缓解和手术安全的保障。
而在麻醉过程中,手术室外的麻醉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科普手术室外的麻醉,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有关麻醉的基本知识。
麻醉是医学中常见的一个过程,通过使用药物和技术手段来使患者失去意识、疼痛感知和运动能力,从而使手术进行得更加顺利和安全。
一般来说,麻醉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全身局部联合麻醉三种形式。
而手术室外的麻醉则是指在非手术环境下进行的麻醉,如放射科检查、内镜检查等。
科普手术室外的麻醉有其独特的流程和技术要求。
首先,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情况,包括了解其既往病史、过敏史和当前身体状态等。
然后,医生会根据这些信息以及特定的检查项目,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方法。
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苯妥英钠、硫喷妥钠、丙泊酚等。
其次,医生会在患者进行麻醉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与患者进行沟通和解释、进行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等。
手术室外的麻醉需要医生具备高超的技术和经验。
在给予麻醉药物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需求和麻醉效果来调整药物的剂量。
同时,在麻醉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和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
此外,医生还需要处理可能出现的麻醉并发症,如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等。
麻醉过程中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在科普手术室外的麻醉中,医生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安全问题。
首先,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对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其次,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及时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效果,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最后,医生需要具备应对突发情况和急救措施的能力,确保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救治。
手术室外的麻醉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科技进步和医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通过科普手术室外的麻醉,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麻醉过程和相关知识,增强对麻醉的认识和理解。
手术室外麻醉监测手术室外麻醉中和麻醉后的监测项目应以能保证患者安全为标准,一般应满足以下条件:①在麻醉的全过程中,始终有一位合格的麻醉医生在场。
②确保麻醉医生能够很容易地接近患者,实施患者管理和救治。
③在所有形式的麻醉过程中,对患者的氧合、通气、循环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
无论全麻和镇静,是否用镇痛药,监测标准应与手术室相同。
④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很快地得到帮助,且备有能够常规气道管理和抢救设施、设备和药品(如吸引器、简易复苏器、除颤器、急救药品等)。
一、监护仪器麻醉仪器应与手术室一样,方便使用。
在某些情况下,如MRI和体外照射放疗期间一些基本的监测可能不能应用,但应努力保证患者在操作期间能得到适当的监护,包括对氧供、呼吸、循环的监测。
患者氧合情况的监测需要适当的照明和接近患者,便于根据患者皮肤颜色进行判断,暗室对识别发绀有困难;通气是否适当可以根据胸廓运动、观察储气囊及听呼吸音进行判断;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时应确认导管的位置,呼吸环路内应连接压力、流量等报警装置。
监护仪已成为麻醉管理的必要部分,在手术室外的麻醉过程中,经常要把患者和医师分开,监护仪就起到相当重大的作用,当监测的空间受限时,麻醉期间的监护信号的重要性明显增加,麻醉操作前讨论确立一个可行的麻醉监测方案也很重要。
手术室外麻醉的监测项目和麻醉仪器应该与手术室相同。
仪器设备有助于提高安全性,需经常维护保养,确保能正常使用;必须有充分的术前或操作前准备,以确保仪器设备功能正常。
二、监测项目一般常规监测包括心电图、心率、无创血压和脉搏氧饱和度。
采用连续心电和SpO2监测,血压、心率每隔5分钟测一次,应连续监测PETCO2,必要时行直接动脉压监测。
CT和MRI操作室为了保护其设备而室内温度通常较低,患者会提前出现体温改变,小儿和危重患者应监测体温。
使用肌松剂时应准备好神经刺激器以便测量神经肌肉功能。
X线照射诊断、放疗期间,所有工作人员都要离开放疗室,应该通过玻璃窗或闭路电视在放疗室外连续观察患者和监测仪,也可以用麦克风或电子听诊器监测镇静或麻醉患者的呼吸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