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常识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 裁,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一般篇幅短小,融合了诗 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等特点。
写作背景
这首散文诗选自《泰戈尔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郑振铎译。略有改动。此诗是泰戈尔 早期的作品,那时他的作品往往“梦幻多于现实”。 他对孩子的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促使他以 儿童视角写下了充满童真童趣和纯真想象的诗集。
匿(nì )笑 沐浴( mùyù ) 嗅( xiù )到 祷(dǎo)告
预习任务 明确词义
用鼻子辨别气味;闻: 嗅 向相反的方向来回地移动或变动: 摇摆 偷偷地笑: 匿笑 向神祈求保佑: 祷告
文学常识 作者链接
作者链接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获1913年诺 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 《园丁集》《新月集》等。
学习任务二
一、再读课文,感悟人情美。
1.对比朗读,体会人物特点。
句1: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原文)
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改动)
句2:“我不告诉你,妈妈。” (原文)
“我不告诉你。”
(改动)
学习任务二
通过比较朗读,我们体会到文中“妈妈”说话时充满了 担心、关心和疼爱,“我”与“妈妈”说话时调皮、撒娇、 亲昵的语气,体现了“我”对“妈妈”炽热的爱。
学习任务二
2.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金黄的色彩象征什么?
①人们喜欢用花比喻儿童,赞美孩子的可爱;②人们喜爱花朵,而 花朵也惠及人们,正象征着孩子回报母亲的心愿;③变成一朵金 色花,是为了方便和妈妈捉迷藏,可以和妈妈所有的日常活动接 触,无处不在地提醒她注意“我”。 金黄的色彩正反映了母爱的光辉。金色花的圣洁也可以代表孩 子的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