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性词语病句辨析题面面观教学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7
两面性词语病句辨析题面面观句子中出现“能否、是否、优劣、好坏、成败、高低”等两面性词语是高考中的一种常见病句辨析题。
如2007年山东高考卷病句题的A项、2008年四川卷病句题的B项、2009年天津卷病句题的D项、2010年浙江卷病句题的A项、2011年江西卷病句题的B项和2012安徽卷病句题的D项,等等(具体见下文)。
尽管许多人对此类病句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一些规律,但因为此类病句辨析题纷繁复杂,变化多样,仍让许多同学云里雾里。
为此,笔者总结分析了“两面性词语”病句辨析题的诸多类型及特点,希望能让大家有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收获。
一、常规型【例1】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有抱太大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2007年山东卷高考题)【析】“能否被刊用”是两面性词语,“没有抱太大希望”是一面性词语.所以本句犯了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的错误,是病句。
【例2】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将群众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和群众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主要标准,干部重经济发展、轻群众生活的观念开始改变。
(2007年四川卷高考题)【析】“是否得到”是两面性词语,而“工作得失”也是两面性的,所以本句两面对两面,搭配得当,不是病句。
【例3】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运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2012安徽卷高考题)【析】“能否进行”是两面性词语,而“重要保证”是一面性词语,所以本句犯了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的错误,是病句。
【归纳】以上例子中词语的一面性与两面性的特征都很明显,所以我们只要找出它们,就能很轻松地辨析其是否为病句。
二、隐蔽型【例1】栖息地的缩减,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2010年浙江卷高考题)【析】许多同学在辨析这个句子时,往往会认为是病句,因为句中“能否生存”是两面性词语,与之对应搭配的是“人类的实际行动”似乎是一面性词语,前后似乎犯了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错误。
2015高考一轮复习:注意病句修改中的两面词(“两面性词语”病句辨析题面面2015高考一轮复习:注意病句修改中的两面词(“两面性词语”病句辨析题面面观)新高考注意病句修改中的两面词(“两面性词语”病句辨析题面面观)两面词是指一个词语兼有相反的两方面意思,如“成败”、“得失”、“能否”、“好坏”、“高低”、“是否”、“大小”等。
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不固定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它一般要求语句的上下文应有与之相照应的词语或语义,否则会造成语义上的不对称。
如:(1)考试能否取得优良成绩,取决于平时的努力学习。
分析:“能否”包含正反两方面意思,只能说“取得优良成绩”取决于平时的努力学习,而不能说学习成绩不好也取决于平时的努力学习。
可把“能否”去掉,或在“努力学习”前面加“是否”并删去“的”。
(2)这场排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分析: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的要素,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取胜的关键”,或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3)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分析:“有没有”是两个方面,而后句“既……又……”的内容是从一个肯定角度表述的,在“于”后加“能不能”才能跟前面的“有没有”相照应并删去两处“要”字。
(4)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分析:“科学进步与否”是两个方面,而“国家富强”是一个方面,无法搭配。
在“国家”后面加“是否”才能与“进步与否”相对应。
(5)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分析:前半部分有两面词“好坏”“优劣”“高低”,后半部分只提到“地区经济健康发展”,含义是正面的,因此,前后搭配不当,为病句。
要特别注意的是,并非一出现单个两面词,句子就一定会有语病。
“两面性词语”病句辨析“两面性词语”病句辨析“两面性词语”病句辨析1例1: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而农村人口能否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
把这句话拆成两句:1、农村人口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
2、农村人口不能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
(工业化和城镇化失败)。
这两句话都是正确的。
再举一个两面对一面的病句,就利用上句: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而农村人口能否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取得成功的关键。
把这句话拆成两句:1、农村人口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取得成功的关键。
(正确)2、农村人口不能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取得成功的关键。
(显然,这句话不合理。
“关键”本身就含有正反两种意思的时候,这就不是语病而是正确的。
比如像“怎么怎么的结果”,这里结果本身就包含好的结果和坏的结果,具两面性。
而像“成功”这种词只具有一面性。
)下面这些句子都是对的:1、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决定着亚太地区是否稳定。
2、学生个人素质能否稳步提升,及时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部门教育改革的力度。
3、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细心是质量工程的保障。
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我们要深思而慎为。
在复习备考当中,不能“想当然”,有时“思维定势”会让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所以,面对任何问题,我们都要小心谨慎,深思而慎为。
前面有一正一反而后面仅有正面的句子一向被认为是病句,并把病因归为“一面与两面不能搭配”。
实际上,这种句子并非全是病句。
例如:1、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关系到工程的质量。
(正)2、公民能否遵纪守法,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
(误)3、是否解放思想,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程。
(正)4、“IT”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
两面性词语”病句辨析1例1: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而农村人口能否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
把这句话拆成两句:1、农村人口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
2、农村人口不能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
(工业化和城镇化失败)。
这两句话都是正确的。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而农村人口能否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取得成功的关键。
把这句话拆成两句:1、农村人口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取得成功的关键。
(正确)2、农村人口不能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取得成功的关键。
(显然,这句话不合理。
“关键”本身就含有正反两种意思的时候,这就不是语病而是正确的。
比如像“怎么怎么的结果”,这里结果本身就包含好的结果和坏的结果,具两面性。
而像“成功”这种词只具有一面性。
)下面这些句子都是对的:1、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决定着亚太地区是否稳定。
2、学生个人素质能否稳步提升,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部门教育改革的力度。
1、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关系到工程的质量。
(正)2、公民能否遵纪守法,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
(误)3、是否解放思想,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程。
(正)4、“I T”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
(误)5、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误)6、体育成绩好坏,竟取决于某些裁判的判决。
(正)7、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
(误)8、有没有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误)9、环境好坏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心情。
(正)10、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
11、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例谈高考病句“两面一面搭配不当”的辨析技巧其主要特点是:句子前面(或后面)出现一正一反两方面意思的词语(如“成败”“升降”“高低”“好坏”“优劣”“强弱”“得失”“能否”“是否”“有无”等),后面(或前面)却只有一方面意思(或正或反)的词句与之相呼应,从而造成前后内容搭配的不协调。
一般而言,如果句子中出现了“能否”“是否”“有没有”“能不能”“成败”“好坏”“优劣”等这些两面词,就要考虑是否存在“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的问题。
必须注意的是:有些句子看起来有上述之类的两面词,但不存在“一面对两面”不搭配的问题,切不可机械地记忆“单起单承”“双起双承”而忽略了句意逻辑。
因为有些词语本身就会有两面性,如“行动”“水平”“质量”等词属隐性均衡,不可一律当成病句看。
另外,对一时判断不准的句子,可采取“分别组织句子”的办法来检验:先用“肯定”这一面组织句子,再用“否定”这一面组织句子;如果这两个分开产生的“肯定句”和“否定句”都合乎逻辑事理,则表明原句不存在“一面对两面”不搭配的问题;反之,则存在。
【辨析技巧】所谓“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的语病,可以分为两种情况,需要我们分别对待,不可混为一谈。
1、前后“一面对两面”的词语照应不周,造成搭配不当,不合逻辑。
在汉语词语中,有些词语只有“一面”的意思:可以是正面的,积极的,如“是”“能”“应该”“深”“高”“好”“优”等;也可以是反面的,消极的,如,“不是”“否”“不应该”“浅”“低”“坏”“劣”等;还有一些词语有正反两面的意思,如“高低”“优劣”“是否”“能否”“应该不应该”“好坏”“深浅”“有无”“上下”“左右”“轻重”等。
当我们做题或使用这些词时,一定要注意一面性的词语与两面性的词语前后搭配问题,看前后一面和两面照应是否周全,是否能够对应,如果不能对应,就是换了“一面对两面”的错误,就会造成意思表达的混乱,不符合逻辑事理。
下面举例说明:例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注意病句修改中的两面词(“两面性词语”病句辨析题面面观)两面词是指一个词语兼有相反的两方面意思,如“成败”、“得失”、“能否”、“好坏”、“高低”、“是否”、“大小”等。
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不固定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它一般要求语句的上下文应有与之相照应的词语或语义,否则会造成语义上的不对称。
如:(1)考试能否取得优良成绩,取决于平时的努力学习。
分析:“能否”包含正反两方面意思,只能说“取得优良成绩”取决于平时的努力学习,而不能说学习成绩不好也取决于平时的努力学习。
可把“能否”去掉,或在“努力学习”前面加“是否”并删去“的”。
(2)这场排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分析: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的要素,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取胜的关键”,或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3)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分析:“有没有”是两个方面,而后句“既……又……”的内容是从一个肯定角度表述的,在“于”后加“能不能”才能跟前面的“有没有”相照应并删去两处“要”字。
(4)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分析:“科学进步与否”是两个方面,而“国家富强”是一个方面,无法搭配。
在“国家”后面加“是否”才能与“进步与否”相对应。
(5)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分析:前半部分有两面词“好坏”“优劣”“高低”,后半部分只提到“地区经济健康发展”,含义是正面的,因此,前后搭配不当,为病句。
要特别注意的是,并非一出现单个两面词,句子就一定会有语病。
一定要谨慎地加以判断。
如:(1)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分析:句子后半部分虽然没有两面词,但“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可这样理解:储蓄额高,国家流动资金增长得多;储蓄额低,国家流动资金增长得少,“多”与“少”都是积累资金,都有作用,差别只在程度不同而已。
病句两面词辨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
病句两面词辨析有哪些呢?下面是整理的病句两面词辨析,欢迎阅读病句两面词辨析1例1: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而农村人口能否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
把这句话拆成两句:1、农村人口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
2、农村人口不能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
(工业化和城镇化失败)。
这两句话都是正确的。
再举一个两面对一面的病句,就利用上句: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而农村人口能否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取得成功的关键。
把这句话拆成两句:1、农村人口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取得成功的关键。
(正确)2、农村人口不能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取得成功的关键。
(显然,这句话不合理。
“关键”本身就含有正反两种意思的时候,这就不是语病而是正确的。
比如像“怎么怎么的结果”,这里结果本身就包含好的结果和坏的结果,具两面性。
而像“成功”这种词只具有一面性。
)下面这些句子都是对的:1、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决定着亚太地区是否稳定。
2、学生个人素质能否稳步提升,及时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部门教育改革的力度。
3、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细心是质量工程的保障。
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我们要深思而慎为。
在复习备考当中,不能“想当然”,有时“思维定势”会让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所以,面对任何问题,我们都要小心谨慎,深思而慎为。
前面有一正一反而后面仅有正面的句子一向被认为是病句,并把病因归为“一面与两面不能搭配”。
实际上,这种句子并非全是病句。
例如:1、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关系到工程的质量。
(正)2、公民能否遵纪守法,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
两面性词语病句辨析
题面面观
两面性词语病句辨析题面面观
句子中出现“能否、是否、优劣、好坏、成败、高低”等两面性词语是高考中的一种常见病句辨析题。
如2007年山东高考卷病句题的A项、2008年四川卷病句题的B项、2009年天津卷病句题的D项、2010年浙江卷病句题的A 项、2011年江西卷病句题的B项和2012安徽卷病句题的D项,等等(具体见下文)。
尽管许多人对此类病句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一些规律,但因为此类病句辨析题纷繁复杂,变化多样,仍让许多同学云里雾里。
为此,笔者总结分析了“两面性词语”病句辨析题的诸多类型及特点,希望能让大家有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收获。
一、常规型
【例1】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有抱太大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2007年山东卷高考题) 【析】“能否被刊用”是两面性词语,“没有抱太大希望”是一面性词语.所以本句犯了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的错误,是病句。
【例2】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将群众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和群众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主要标准,干部重经济发展、轻群众生活的观念开始改变。
(2007年四川卷高考题)
【析】“是否得到”是两面性词语,而“工作得失”也是两面性的,所以本句两面对两面,搭配得当,不是病句。
【例3】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运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2012安徽卷高考题)
【析】“能否进行”是两面性词语,而“重要保证”是一面性词语,所以本句犯了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的错误,是病句。
【归纳】以上例子中词语的一面性与两面性的特征都很明显,所以我们只要找出它们,就能很轻松地辨析其是否为病句。
二、隐蔽型
【例1】栖息地的缩减,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2010年浙江卷高考题) 【析】许多同学在辨析这个句子时,往往会认为是病句,因为句中“能否生存”是两面性词语,与之对应搭配的是“人类的实际行动”似乎是一面性词语,前后似乎犯了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错误。
但实际上,“人类的实际行动”本身就隐含了“好坏”,实质上是两面性词语,只是很隐蔽,因此本句两面对两面,搭配得当,不是病句。
【例2】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析】“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两面性的词语,与之对应搭配的是“祖国建设事业”。
而“祖国建设事业”本身就隐含了“好坏”,所以它实质上是两面性词语,因此本句两面对两面,搭配得当,不是病句。
【例3】执政成效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强的重要尺度。
【析】句中“执政能力强”是一面性词语,与之对应搭配的是“执政成效”。
而“执政成效”本身就隐含了“好坏”,所以它实质上是两面性词语,因此本句犯了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的错误,是病句。
【归纳】以上例子中词语的两面性特征不明显,很隐蔽,所以当句中出现两面性词语时,我们不能只从形式上去辨认.而要理解词语的真正的意思,辨析其是否为隐蔽型的两面性词语,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干扰型
【例1】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
(2008年四川卷高考题)
【析】此例中出现两面性词语“强弱”,而与之对应搭配的词语却有两个,即“素质的提高”和“质量和数量”。
后一个词语实质包含了“质量的好差”和“数量的多少”.是隐蔽型两面性词语,故与“强弱”两面对两面,搭配得当。
但前一词语却是一面性的,与“强弱”搭配,犯了一面对两面的错误.故本句是病句.【例2】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析】此例中出现两面性词语“能不能培养”,而与之对应搭配的词语也有两个,即“前途命运”和“根本任务”。
“前途命运”实质包含了“好坏”,是隐蔽型两面性词语,与“能不能培养”两面对两面,搭配得当;但“根本任务”却是一面性的,故与“能不能培养”犯了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的错误,是病句。
【例3】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2009年天津卷高考题)
【析】本句出现的两面性词语也有两个.即“能否形成”和“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与它们对应搭配的都是“有效开展”,而“有效开展”是一面性的,所以它们都犯了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的错误,故本句是病句。
【例4]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2011年江西卷高考题)
【析】本句也出现两个两面性词语,即“是否廉明”和“能否坚持”,与它们对应搭配的都是“健康发展”,而“健康发展”是一面性的,故它们都犯了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的错误,是病句。
【归纳】以上例子中含有两面性词语的句子至少两个,或与之对应搭配的词语至少两个,这给句子的辨析造成很大的干扰,所以当出现这种特征的句子时,我们要排除干扰,一一理清它们之间的搭配,看是否得当。
四、特殊词语型
【例1】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定的回答.
【析】许多同学在辨析此句时,往往认为是病句。
因为“是否收门票”是两面性的,而“否定的回答”是一面性的.句子似乎犯了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的错误。
但实际上本句并非病句,因为涉及两面性词语的句子是一个选择性设问问题,而“否定”的内涵是对一件事或一个问题等明确表明态度,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对此“否定”,即表明态度——不收门票,所以本句表意清楚,不是病句。
【例2】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育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析】本句与上句的唯一区别在将“否定”改为“否认”,但本句是病句,因为“否认”的内涵是“不承认一个确定的情况”,而“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是一个选择性设问问题,是一个不确定的情况,所以句子表意不明,是病句。
【例3】对科技人员强调专,是不是可以忽视他们的红呢?还要不要他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析】本句出现含有两面性词语的句子有两个,即“是不是可以……呢?”和“还要不要……呢?”,与之对应搭配的都是“肯定的”,后一疑问句与“肯定的”搭配,即“要他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表意清楚,不是病句;但前一疑问句与“肯定的”搭配,即“可以忽视他们的红”,则不符逻辑,故本句是病句。
【例4】我们要不要学习语文呢?是不是可以只学习数理化呢?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
【析】本句出现两个含有两面性词语的句子,即“我们要不要……”和“是不是可以……”,与之对应搭配的都是“否定的”。
后一疑问句与“否定的”搭配,即“不可以只学习数理化”,表意清楚,不是病句,但前一疑问句与“否定的”搭配.即“不要学习语文”,则不符逻辑,所以本句是病句。
【归纳】当含有两面性词语的病句辨析题搭配对应“肯定”“否定”“否认”或“怀疑”之类的词语时,我们不能仅从形式上去分析,还要从句子本身的意思出发辨析。
五、特殊句型。
【例1】出租车司机是否应当主动给乘客车票,这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析】此句含有两面性词语“是否”,搭配对应的“没有明确的规定”似乎是一面性的,但本句表意准确,符合逻辑,不是病句。
【例2】知识分子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
【析】此句含有两面性词语“荣辱…‘盛衰”,搭配对应的“激起”似乎是一面性的,但本句表意准确,符合逻辑.不是病句。
【例3】科学家研制出的新型传感摄像机,可以探测到受测者是否在说谎。
【析】此句含有两面性词语“是否”,搭配对应的“探测到”似乎是一面性的,但本句表意准确,符合逻辑,不是病句。
【归纳】以上例子出现两面性词语,似乎对应搭配的是一面性词语,但句子表意清楚,符合逻辑,都不是病句。
综合以上例子,我们发现当病句辨析题中含有“能否、是否、优劣、好坏、成败、高低”等两面性词语时,我们常常需考虑句子可能犯了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表意不明或不合逻辑的错误,但又不能仅仅从形式上去分析判断,还要从理解句子词语本身的意思出发,这样才能做出准确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