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童话的幻想和幻想的儿童文学中幻想的异同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儿童科幻小说与童话幻想性比较作者:蔡治华来源:《海外文摘·学术》2018年第02期摘要:虽然儿童科幻小说与童话两种文学题材都具有非常浓郁的虚构色彩,但二者的创作出发点和风格有所不同,具有不同的个性,其主要表现在人物的形态呈现和价值取向以及世界观的不同。
幻想性是儿童科幻小说和童话文学题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不断发展的社会,儿童科幻小说与童话如何利用幻想来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对儿童的喜怒哀乐的审美需求进行满足,这是现代儿童文学创作者应该首要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儿童科幻小说;童话;幻想性中图分类号:I10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2-0006-02幻想是人们制造想象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活动,通常蕴含着人们对美好事物和未来的想象,最重要的是需要打破定势思维颠覆现实生活,解除想象力的禁锢性。
1 幻想性是儿童科幻小说和童话类文学题材的重要特征童话和儿童科幻小说都属于幻想题材的儿童文学,其中丰富的想象力是重要的文学表现手法。
对幻想性在其中不同方式体现的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我们对儿童文学题材认识性的提高。
1.1 童话幻想性童话的核心内容就是幻想,其中幻想贯穿童话故事的始终。
童话的人物一般都是虚构和想象,比如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其中一只穿着西服具有大牙齿和戴着眼镜会说话的兔子,就是将动物形象通过幻想实现拟人化,从而达到了拥有和人一样的行为活动。
再者,童话中的故事情节也是通过幻想而得来,例如《同桌的你》之中,喜欢画画的乐乐在黑板上画出了恐龙,他的同桌森森通过触碰到黑板上的恐龙,使恐龙从黑板中跳出来复活。
而且童话是容易被儿童欣赏和所接受的,还要具有一定特殊性想象的叙事文学体,故事性的强弱决定了童话以什么样的故事背景来构建童话世界,例如《寻找七色花的孩子》中,故事以寻找具有神奇的力量的七色花为线索,从而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情节,比如遭遇喷火螭龙、黑猫的请求等,构成了一个奇妙的冒险寻宝故事。
童话和幻想故事的艺术意义童话和幻想故事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独特而神秘的文学形式,拥有着非常重要的艺术意义。
它们凝聚了人类对于想象力的极致体现,展现了人们对美好未来,对生命、爱情、勇气、智慧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因此,童话和幻想故事的艺术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其文本中,更体现在对人类文化、社会和心灵深处的启示和影响中。
一、童话和幻想故事的文学艺术特点童话和幻想故事的艺术意义首先体现在它们独特的文学艺术特点上。
在传统的童话和幻想故事中,情节常常超出日常现实而显得非常惊奇和神秘。
通过设想幻想的情节,童话和幻想故事可以大胆探索人类的内心世界,揭示生命、死亡和爱情的真谛。
童话和幻想故事不拘泥于现实,它们可以追随自由的脑海,描绘出各种奇怪、不可思议的情节,透过奇妙的人物和场景,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生命力和美感。
同时,童话和幻想故事具备简明明了、审美的敏锐性和强烈诗性的特点,这些让它们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二、童话和幻想故事对人类文化的影响童话和幻想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古代到当代,童话和幻想故事始终是各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童话和幻想故事不仅吸引着各年龄层的读者,在文化传承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同时,童话和幻想故事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特征也影响着各国文学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演进,成为了当代文学研究的重点。
三、童话和幻想故事对社会思想的启示和引领童话和幻想故事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社会思想,成为了构建人类文化精神的一种重要力量。
在社会变革中,童话和幻想故事给了人们关于未来的一份希望,透过故事中人物的岁月和勇气,人们能看到自己的选择,得到勇气与力量。
童话和幻想故事的世界中充满了人类正义和真善美的力量,给予了人们积极的心灵力量和启示。
童话和幻想故事传达出的情感和思想节点,引领着人们的思想探索和精神生活。
总之,童话和幻想故事作为文学艺术形式中的代表作品,是人类文化与尊严的基石,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少年儿童文学》作业1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文学少年2、年龄3、儿童性4、、艺术5、《草房子》6、安然7、文学素养8、《稻草人》9、磨难10、少年二、单项选择题1、B2、3、C4、D5、A6、D7、C8、9、D 10、B三、多项选择题1、2、BCD 3、ACD 4、CD 5、ABD 6、CBD 7、ACD 8、ABC 9、BCD10、ACD四、简答题1、少年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层次,是一个以少年年龄段为读者对象的文学层次。
从广义上说,少年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儿童文学,它的本质为儿童文学的本质所含盖。
从狭义上说,它与儿童文学并列,是一个专门指向少年读者的独立的文学种类。
2、古典意义的少年文学大致有以下三种表现:第一类是历代神话、传说等民间口头文学作品。
第二类是传为少年儿童教育而制作的文学读本。
第三类是古典文学经典中适合少年阅读的作品。
3、少年文学的作者,大致上可以分为成人作家和文学少年两种类型。
4、中学生文学创作活动的性质和特点有以下几方面:(1)从创作动机看,有一定的冲动性和盲目性。
(2)从创作水平看,基本属于习作和试闭的层次。
(3)从题材性质看,中学生创作多以表现自我为主。
五、分析题1、童年性与成人性、校园化与社会化是少年文学的基本性质的两大方面。
(1)儿童性与成人性的融合。
少年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在广义上尚属于儿童时代,必然具有儿童的特性。
然而在另一方面少年时期毕竟已启动了青春发育而逐渐向成人过度,原来的儿童心理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们在形体上趋向成熟,文学作品一旦将笔触深入到少年的“成人意识”便会显现出一些“成人化”的特点。
如秦文君的〈少女罗微〉、〈男生贾里〉等(2)校园化和社会化的融合少年正处于接受教育的阶段,他们的生活除了家庭,最重要的便是学校。
所以学校生活是少年生活的重要内容。
因此,少年文学的内容特征大致相同,体现出校园化的性质。
另一方面,校园本质上属于社会的组成部分,或者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它必然与整个社会相关连。
毕业论文题目:试论童话中的幻想指导教师:王兴中(老师)学员:朱知锐学号:*********年级:2003级1班专业:汉语言专业(本科)试论童话中的幻想汉语言专业(本科) 2003级1班朱知锐学号:030580051内容摘要: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 [1]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幻想的最大特征是童话式的,即认为万事万物都像人那样有生命,而且年龄越小,越信以为真。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本文试从幻想是儿童的天性、幻想是童话永恒的本质、童话是童心幻想的大世界和应给童心插上幻想的翅膀等四个方面阐述童话中的幻想。
关键词:试论童话幻想一、幻想是儿童的天性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孩提的童心是纯洁美妙的,如同一方洁白的纸张,有待我们去描绘着色;如同一朵含苞欲放的蓓蕾,有待我们去浇灌催放;又如一只出壳的雏鸟,有待我们去精心哺育,使他长出羽毛丰满的翅膀,去迎接风雨的洗礼飞向未来向往的高空。
少年儿童喜欢幻想,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幻想。
幻想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是他们纯真心灵的一种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表露,也是一种智慧聪颖的反映。
人生的起飞,理想的腾跃,往往都是童年心灵彩翼在翱翔。
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艺术家、军事家、以及诸多卓有建树的能工巧匠、志士仁人,他们的童年无论是幸福的,还是苦难的,心灵中都曾有过一双美丽的翅膀,这翅膀就是天真的、神奇的、充满五颜六色彩虹般的幻想。
这幻想的彩翼驾着一颗颗稚嫩的童心,去向往未来的世界,去探索生活的奥秘。
童年的幻想,可以化为青春的理想,可以结成壮丽的人生之果。
所以我认为童心的幻想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万花筒,是一首壮丽的人生梦幻曲,是一扇天真的智慧窗。
学前期是人生的幼年阶段,也是儿童的早期阶段。
幼儿天真活泼,知识不多,但他们的想象发展迅速,想象内容丰富而美妙,能想象离生活较远的事物,正如鲁迅所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简述童话寓言神话三者的区别一、概念不同。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常采用对自然物作拟人化描写的手法,情节曲折神奇、生动浅显,以适合儿童心理爱好和对儿童实行思想教育。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有劝喻、讽刺意义的小故事。
它大多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马克思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 它反映出的是远古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性的理解。
二、产生的时间、起源不同。
童话最初也是群众集体创作,在民间流传。
而成为文学的童话,中国始于辛亥革命时期。
其时有孙毓修等编纂的童话集多种。
当时对于童话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认为它无非“儿童的话”。
真正赋予童话新的内容,培植、鼓励童话创作使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的是现代作家郑振铎。
西方童话比中国略早。
十九世纪中期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颇受读者的青睐。
寓言的产生比神话略晚。
它是在历史持续向前发展,人类对社会的理解已逐渐深化时产生的。
它是人类自觉的以自己的理解对社会种种形态实行艺术加工。
最初它来自于群众的集体创作,后经过文人收集,提炼形成优美的文学作品。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寓言发展最为兴盛,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很多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神话是“历的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
它的创作与远古时代人民争取生存、向自然力抗争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
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他们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有一个神在指挥、控制着。
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区别童话和神话的区别在初中语文(人民教育版)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童话、寓言、神话的概念模糊不清,有时指鹿为马,有时混淆不清。
在一些早期的儿童文学书籍中,这三种文学风格经常被不加区分地进行比较。
为了澄清概念,我在这里就来说说它们的区别。
第一,概念不同。
童话是一种儿童文学。
这类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刻画形象、反映生活,往往采用对自然物象进行拟人化描写的方法。
剧情曲折、神奇、生动、简单,以适应孩子的心理爱好,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
寓言是一个有比喻意义的故事。
一个具有说服力和讽刺意味的短篇故事,用简单的事实表达深刻的真理。
他们大多用短小的结构、生动的形象、夸张而富有想象力的艺术手法来阐明某种真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神话是古代人对自然和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想象的故事。
它是人类早期无意识的艺术创作,是一种具有艺术阐释和艺术描写的想象性集体口头创作。
马克思说,神话是“通过人们的幻想,以无意识的艺术方式处理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原始性的认识。
第二,时间和起源不同。
(圣诞作文)童话最初也是由群众创作,在民间流传。
作为一个文学童话,中国始于辛亥革命。
当时,有许多由孙等人编著的童话。
当时童话的概念还比较模糊,认为无非是“小孩子的话”。
真正赋予童话内容,培育和鼓励童话创作,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的,是现代作家郑振铎。
西方的童话比中国的早一点。
19世纪中叶,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故事,受到读者的青睐。
寓言的产生比神话晚一点。
它是在历史不断发展,人类对社会的认识逐渐加深的时候产生的。
它是人类对各种社会形态有意识的艺术加工,有自己的理解。
*最初来自于群众的集体创作,后来被学者收集提炼,形成优美的文学作品。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寓言兴盛,百家争鸣中流传下来许多寓言。
外国寓言包括来自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来自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来自俄罗斯的《克雷洛夫寓言》。
安徒生童话中的童真与幻想【正文】安徒生童话中的童真与幻想安徒生童话作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深深地影响了数代人的童年和成长。
这些经典的童话故事中充满了童真与幻想,犹如一扇通向神奇世界的大门。
接下来,我们将一同探索安徒生童话中的童真与幻想,感受其中的奇趣与美好。
一、童真情节的魅力安徒生童话中的童真情节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启发。
无论是《小红帽》中单纯善良的小女孩,还是《丑小鸭》中坚持追求真爱的孤儿鸟,这些角色都展示了童真的美好。
童真情节让读者们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同时也勾起了对纯真、善良和美好的向往。
安徒生不仅通过角色展示了童真情节,还创造了一个个梦幻般的世界,使读者们沉浸其中。
例如,在《海的女儿》中,海丹妮娅的冒险之旅引领着读者们进入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奇遇的海底王国。
这种童真情节和幻想的融合使得安徒生童话成为了人们心目中别具一格的文学作品。
二、幻想元素的奇妙世界安徒生童话以其丰富的幻想元素闻名于世,这些元素构成了一个个奇妙绝伦的世界。
在《拇指姑娘》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微小的拇指姑娘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故事。
她与蚱蜢、麻雀以及一个巨大的水妖成为了朋友,一起度过了许多精彩的冒险。
这个故事通过构建一个微缩世界,展现了幻想作品的独特魅力。
在安徒生的童话中,幻想元素常常与现实世界相交融,呈现出独具一格的故事情节。
《风筝王子》中,小男孩哈利与他的风筝在天空中翱翔,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幻想世界。
通过与现实世界的对比,安徒生将幻想元素嵌入到了童话中,引领读者们进入一个充满梦幻和奇迹的境界。
三、童真与幻想的意义安徒生童话中的童真与幻想不仅仅带给读者们愉悦和享受,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深刻意义。
这些故事通过呈现人性的善良、勇敢和坚持等品质,为读者们传递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童真情节让人们对世界保持着纯真的眼光和美好的向往。
它们提醒读者不要忘记内心深处的那份童心,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向往,并将这种童真继续传递下去。
幻想元素则让读者们看到了大胆梦想的重要性。
第四章儿童文学的幻想体第一节童话一、“童话”作为专有名词的来源和两种理解二、童话的概念1、童话早期与民间文学的关系2、五四时期的童话研究周作人《童话研究》、《童话略论》、《古童话释义》3、新时期几种对童话概念的理解《辞海》洪汛涛韦苇王泉根4、什么是童话?二、中外童话的发展1.外国童话史童话的历史1.口传故事或民间故事2.从口传故事到书面故事3.常见故事的最早版本贝洛的版本格林的版本格林之后的童话爱德华·泰勒约瑟夫·雅各布斯4.来自书面版本的口传故事5.儿童应该阅读哪些版本童话的特征1.背景2.人物普洛普传统叙事中人物的六种可能角色:馈赠者或施予者/受惠者或接受者主体/客体助手/对手3.事件:基本故事范式4.意义5.结构不同版本《小红帽》中心事件序列:1.妈妈告诫小红帽,送她上路去看望祖母;2.小红帽和狼说话;3.狼去了祖母家(在很多版本中狼把祖母吃掉),假扮成祖母的样子;4.小红帽到达祖母家,狼请她进屋;5.小红帽和狼讨论它的长相,对话以狼威胁要吃掉小红帽告终。
《无猫国》——《泰西五十轶事》《稻草人》——《快乐王子》《“没头脑”和“不高兴”》任溶溶童话核心必须由幻想因素构成;童话情节必须围绕幻想因素展开;童话细节必须与幻想因素相一致;童话所采取的幻想因素必须有很强的可信性;童话角色对孩子必须既陌生又熟悉。
A.安徒生童话他的童话主要收在如下集子里:1.《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1835━1842):包括《打火匣》,《旅行者》,《小人鱼》,《小意达的花》,《国王的新衣》等;2.《新童话》(1843━1848);3.《故事》(1852━1855);4.《新童话和新故事》(1868━1872)。
《丑小鸭》收入小学语文教材的《丑小鸭》童话改编情况写丑小鸭的出生:课文:太阳暖烘烘的。
鸭妈妈卧在稻草堆里,等她的孩子出世。
原著:乡下真是非常美丽。
那时正是夏天,小麦是黄澄澄的,燕麦是绿油油的;干草在绿色的牧场上堆成垛,鹳鸟迈着又长又红的腿在散着步,喋喋不休地讲着埃及话。
童话阅读对儿童幻想力的影响—文献综述幻想的本质“幻想”作为一个常用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想象或希望。
在我们日常语言习惯中,它常常用来指责儿童或某种的胡思乱想、想入非非、白日梦等行为。
而幻想儿童文学中的幻想却是一个与之不同维度的概念,“在某些日常的个人的幻想中,可能会存在逃避现实的消极倾向和因素,但是,幻想文学张扬的幻想是一种生命精神,是对固有的现实生活的超越和解放,它可以将人类引向一个可能的新的世界的入口。
”按一般心理学解释,幻想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活动。
“幻想是创造性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和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吴其南《童话的诗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年版,儿童文学理论家吴其南先生认为这句话可以在三个层次上解释:①幻想是想象,特别是创造性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包含在想象中,它和一般现象的差别只是在层次上,而不是在本质上;②幻想是一种“和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和非幻想性想象的区别主要在想象的内容上,精神上,特别是在想象的意愿方向上。
③作为一种和主体愿望相结合的创造性想象,幻想常常不拘泥于生活本身的形式,用生活中没有也不可能有的人物、事件、环境、场景构筑想象的世界。
使幻想中的世界呈现出和现实生活不同的形态。
因此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讲,幻想等同于想象,它是想象的一种特殊创造性形式。
但是当我们把幻想移植到儿童文学这个语境当中时,幻想不再仅仅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也是进行文学写作的一种手法。
更是幻想儿童文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因素和表现形态。
幻想塑造了奇异、怪诞的各种形象,编撰了不可思议的故事情节,勾勒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完全不存在的世界。
幻想不仅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目的和结果。
彭懿《西方幻想文学导读》,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 年版东北师范大学学报上题为《小说童话:一种新的文学体裁》的文章中,作者把fantasy 作为一种独立的体裁“小说童话”来对待。
但在中国,童话的概念含盖面很大,它可以包含所有的幻想类作品。
全国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儿童文学名著导读00887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世界上最早宣称童话是专为儿童写作的作家是()A、夏尔·贝洛B、穆格发C、安徒生D、卡洛尔2.本着"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开创了童话创作的现实主义道路,有"现代童话创作的泰斗"之称的是()A、陈伯吹B、安徒生C、叶圣陶D、张天翼3.我国的第一部儿童文学读物是()A、《无猫国》B、《小白船》C、《小孩月报》D、《童子世界》4.30、40年代,童话创作与战争需要相配合,能充分体现战斗风格,透露出作家的忧国忧民之心的是()A、郭沫若《一只手》B、巴金《长生塔》C、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D、金近《红鬼脸壳》5.1949年以后,童话创作在 50年代曾出现短暂的兴盛局面,比较注重童话的幻想及游戏精神的是()A、陈伯吹《甲虫的下场》B、严文井《小溪流的歌》C、张天翼《金鸭帝国》D、叶圣陶《大喉咙》6.体现人们对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的一种理想性期待和主观性解释,具有天真淳朴的风格,与自然结合密切,保持着一种童真和天性美的是()A、神话传说B、童话C、儿童散文D、民间故事7.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属于()A、热闹派童话B、抒情童话C、哲理童话D、新型童话8.儿童诗的特征不包括()A、鲜明的语言节奏和韵律B、幽默谈谐的内容C、天真活泼的童心童趣D、优美的形象和意境9.在人类发展的童年时代,同集体的活动与劳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样式是()A、诗歌B、传说C、神话D、寓言10.西方科学幻想小说的开山之作是()A、《从地球到月亮》B、《海底两万里》C、《心灵探险》D、《弗兰肯斯坦》11._____年,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发表《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第一集,标志着近代儿童文学的诞生,并开创了文人独立创作童话的新时代。
()A、1814B、1810C、1835D、183112.16 世纪末编辑而成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儿歌专集是()A、《天籁集》B、《演小儿语》C、《古今歌谣》D、《广天籁集》13.五四时期,受安徒生童话等西方童话的影响,一些新文学的先驱者在从事成人文学创作的同时,开始创作童话,最突出的是()A、陶行知、叶圣陶B、茅盾、陶行知C、叶圣陶、茅盾D、郭沫若、巴金14.关注儿童的自由发展,把童年看做自然的人生,并试图保持儿童内在的热爱自由的天性的儿童文学属于()A、爱的母题B、顽童母题C、自然母题D、成长母题15.郑文光的科幻文学创作从20世纪50年代延续到80年代初期。
童话与寓言的区别:一、从概念上看:童话是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
如《田螺姑娘》、《神笔马良》等。
寓言,就是含有劝喻和讽刺意味的故事。
寓,就是寄托,即借助于某种故事形式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
如《汉书·叙传上》里的“邯郸学步”:“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尽管文字简洁,但已形成有相对完整情节的简短故事,而故事本身又寓含某种深刻的道理,故堪为一篇典型的寓言。
二、从篇幅上看:童话,故事完整,篇幅较长,情节神奇曲折。
如《皇帝的新装》、《蚕和蚂蚁》等。
寓言,结构简单,篇幅短小,情节单纯有趣。
如《塞翁失马》、《黔驴技穷》等。
三、从题材上看:童话多表现幻想世界,充满幻想色彩。
从风霜雨雪到星辰日月,从花木草石到鱼鸟虫兽,对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可加以人格化,以物拟人,妙趣横生。
如《渔夫的故事》。
寓言多来自现实生活,内容多以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批评,或对某种人的有所讽刺和箴戒。
虽然具有虚构的成份,但却是社会现象的高度提炼和概括,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如《孟子》“揠苗助长”。
四、从体裁特点看:童话,表现为形式多样,除用散文形式写的童话外,还有童话诗和童话剧。
想象丰富,幻想奇特,抒情说理,寓教于乐,突出形象性,注重趣味性,讲究可读性,如《宝葫芦的秘密》、《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寓言,表现为借题发挥,由此及彼,托古讽今,小中见大,突出讽刺性,注重实用性,讲究哲理性善于启发性。
如《自相矛盾》。
《刻舟求剑》。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编写的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
格林童话童真与幻想的童话世界格林童话:童真与幻想的童话世界格林童话是世界著名的文学经典之一,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
这些童话故事以其纯真、奇幻的情节以及生动的人物形象,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和魔法的童话世界。
本文将从童真与幻想两个方面,探索格林童话的特点和意义。
一、童真的表达格林童话以纯真的情感和乐观的精神打动了世界各个年龄段的读者。
在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个性和对世界的理解。
例如,故事中的小红帽,她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姑娘,出于对奶奶的关心而勇敢地去找她,并最终战胜了大灰狼。
这样的故事情节向我们传递了勇敢、善良和互助的价值观,引导着读者发展正向的品质。
而童话中的角色也往往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动植物,让孩子们能够轻易地与他们产生共鸣。
格林童话中的动物朋友们,如七只小矮人、赫尔佐格和格雷特尔,或者乌鸦、兔子等等,都是与孩子们交朋友的理想对象。
通过这些角色,孩子们可以学习如何相互尊重、友善相待,并培养对自然界和动植物的关爱。
二、幻想的展现格林童话故事中的幻想元素丰富多样,奇幻的情节让读者陷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从美丽的玫瑰花园到一个由糖果和巧克力构成的童话城堡,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境界。
幻想元素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故事的情节,也培养了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另外,格林童话还经常使用神奇的角色和魔法元素,如仙女、巫婆、魔法镜等,给故事增添了神秘感和趣味性。
这些元素不仅展示了幻想世界的多样性,也启发了读者对未知世界的思考。
童话中的奇幻元素使读者们在阅读的同时,可以尽情享受那种超越现实的奇妙感受。
三、童话世界的意义格林童话所展示的童话世界并非空想,而是有其深刻的寓意和启示。
正是通过这些童话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对道德和价值观的关注,以及对人性的表达。
例如,白雪公主中的“镜子,镜子,告诉我,谁是世上最美的人?”这句经典台词,表达了美貌的意义并警示我们不要只看表象而忽视内在的美。
这样的启示提醒着我们要珍惜每个人的独特之处,不要过度追求外在的虚荣。
安徒生童话童真与幻想的乐园读后感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一直以来都是孩子们的乐园,也是成年人的回忆。
读过安徒生的童话,我深感其中蕴含的童真与幻想给予人们的精神启迪和想象空间。
本文将从童真、幻想以及阅读体验三个方面来表达我的读后感。
童真是安徒生童话中最为明显的特点之一。
安徒生的童话中充满了天真无邪的孩子形象,他们纯真而率真,不受世俗的束缚。
例如,《丑小鸭》中的小鸭子因为不同于其他鸭子而被唾弃,但它始终保持自己的纯真本性,并最终成长为高贵的天鹅。
通过这个故事,安徒生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外表如何与众不同,内心的美丽才是最重要的。
童真不仅体现在人物形象上,也贯穿在故事情节之中,例如《海的女儿》中的主人公爱丽丝童心未泯,她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让她突破了常人的束缚,从而拥有了与海洋交流的能力。
幻想是安徒生童话中另一个精彩之处。
他以富于想象力的情节和神奇的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奇幻的世界。
通过幻想,安徒生让读者感受到一个与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
例如,《丑小鸭》中,小鸭子的转变和成长都带有神奇的色彩,让读者眼前一亮,激发了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而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的生活窘迫却在她燃烧剩余火柴点燃的幻想中得到了释放,这给读者带来了希望和勇气。
在阅读安徒生的童话时,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所蕴含的乐趣和启发。
安徒生的文笔流畅优美,语言简练而生动。
他通过独特的写作风格,将童话故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安徒生的童话就像进入了一个充满奇迹和惊喜的世界,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其中的故事情节和情感。
读完安徒生的童话,我深感其中蕴含的童真与幻想对于人们的影响是深远的。
童真让人们保持纯真和善良的本性,不受外界的干扰;幻想则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激发内心的勇气。
通过阅读安徒生的童话,我们可以在激发自己的创造力的同时,也能够欣赏到生活中的美好和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总结来说,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带给了读者丰富的阅读体验。
其中的童真和幻想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快乐而纯洁的乐园,也为成年人带来了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
童话的特点是什么引言:童话,是一个深受孩子和成人喜爱的文学体裁。
它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乐趣和娱乐,还传递了丰富的道德教育和生活智慧。
童话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童话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形式。
本文将探讨童话的特点,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童话文学。
一、幻想与奇幻色彩童话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中充满了幻想和奇幻色彩。
童话中通常都存在超自然的元素,如巫师、精灵、变身等。
这些元素使得故事变得离奇有趣,并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
孩子们喜欢童话的原因之一就是可以进入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与各种神奇的角色相遇。
二、简洁明快的叙述方式童话文学通常采用简洁明快的叙述方式。
故事情节简洁明了,语言通俗易懂,节奏明快。
这种叙述方式适合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童话文学以简明扼要的语言,精练的句子来进行叙述,帮助孩子们快速进入故事情节,增加了文学作品的吸引力。
三、明确的道德教育意义童话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媒体之一。
童话故事中普遍存在着善恶对立的主题,通过讲述不同的故事情节来阐述善恶的区别。
童话中的主人公通常都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和正直等美德。
通过阅读童话,孩子们能够从中学习到正确的道德观念,并从中领悟到福德恶果的深刻道理。
四、情感故事与情绪表达童话不仅是一种故事,更是情感的表达和共鸣。
童话故事经常涉及到人类的各种情感,如爱、喜、怒、哀等。
通过讲述情感丰富的故事,童话能够激发孩子们丰富多样的情绪,增强他们的感受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
童话中的情感故事,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并学会理解、表达和应对各种情绪。
五、简单且普遍适用的故事结构童话通常采用简单且普遍适用的故事结构,如三段式结构或重复结构等。
这种结构更易于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孩子们迅速掌握故事情节,并从中领悟到故事的主旨和道德寓意。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种简单明了的结构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回味童话故事。
结论:童话的特点是幻想与奇幻色彩、简洁明快的叙述方式、明确的道德教育意义、情感故事与情绪表达、简单且普遍适用的故事结构等。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童话中的幻想与真实安徒生童话读后感童话中的幻想与真实安徒生童话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童话之一,以其幻想的故事情节和真实的情感描写而深受读者喜爱。
通过阅读这些童话故事,我不仅感受到了其中的奇幻与想象,同时也思考到了其中所蕴含的真实与感人。
安徒生童话的幻想之处表现在故事情节的创意上。
童话中的角色常常是民间传说中的神话生物,如美丽的仙女、勇敢的骑士和邪恶的巨龙等。
这些奇幻的元素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比如,在《小人鱼》中,主人公阿莱克丝发现了一个令人着迷的水下王国,其中充满了光彩夺目的海底生物,这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梦幻世界。
而在《野天鹅》这个故事中,安徒生使用了动物的形象,将人性的善恶与道德价值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这样的幻想情节让读者在阅读中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充分体验到了故事中的奇妙与魅力。
然而,安徒生童话中的幻想并非只是表面的美丽,更多地是与现实相结合,展现出真实的情感和挣扎。
无论是主人公的内心矛盾与成长,还是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反思,这些故事都揭示了童话背后的真实性。
比如在《丑小鸭》中,丑小鸭作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经历了孤独和自卑,但最终通过艰难的成长蜕变成为美丽的天鹅。
这个故事深刻地反映了一个人在成长道路上所经历的困惑和挣扎,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在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偏见时,如何坚持自己的内心。
这种真实与感人,使安徒生童话超越了纯粹的幻想,更成为了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
同时,安徒生童话中的幻想与真实也体现在对真爱和理想的追求上。
这些故事以童话的方式展现了人类对幸福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公主和青蛙》这个故事中,只有女子出自真爱的吻才能让青蛙变回王子。
这里幻想的元素是青蛙能够变成王子,而真实的情感则是对真爱的执着和追求。
这种幻想与真实的结合,使童话故事中的爱情变得更加浪漫而真挚。
通过阅读安徒生童话,我发现童话世界并非只属于孩子们,亦适合成年人来体味其中的幻想与真实。
这些故事中所蕴含的人性使得它们成为了一种跨越时代和年龄的经典作品。
6海外文摘幻想是人们制造想象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活动,通常蕴含着人们对美好事物和未来的想象,最重要的是需要打破定势思维颠覆现实生活,解除想象力的禁锢性。
1 幻想性是儿童科幻小说和童话类文学题材的重要特征童话和儿童科幻小说都属于幻想题材的儿童文学,其中丰富的想象力是重要的文学表现手法。
对幻想性在其中不同方式体现的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我们对儿童文学题材认识性的提高。
1.1 童话幻想性童话的核心内容就是幻想,其中幻想贯穿童话故事的始终。
童话的人物一般都是虚构和想象,比如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其中一只穿着西服具有大牙齿和戴着眼镜会说话的兔子,就是将动物形象通过幻想实现拟人化,从而达到了拥有和人一样的行为活动。
再者,童话中的故事情节也是通过幻想而得来,例如《同桌的你》之中,喜欢画画的乐乐在黑板上画出了恐龙,他的同桌森森通过触碰到黑板上的恐龙,使恐龙从黑板中跳出来复活。
而且童话是容易被儿童欣赏和所接受的,还要具有一定特殊性想象的叙事文学体,故事性的强弱决定了童话以什么样的故事背景来构建童话世界,例如《寻找七色花的孩子》中,故事以寻找具有神奇的力量的七色花为线索,从而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情节,比如遭遇喷火螭龙、黑猫的请求等,构成了一个奇妙的冒险寻宝故事。
童话故事不仅在于情节、人物和故事背景具有浓厚想象力的故事环境也是虚幻的,例如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作者卡罗尔就为我们虚构了一个存在于树洞中的奇妙世界。
其中不仅有身穿西服戴大眼镜会说话的兔子,还有扑克牌士兵们,这些世界的虚构,能让儿童对所描绘的树洞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童话中的幻想,天马行空,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起到现实引导作用,这种现实性主要体现在能够符合儿童成长的心理需求,并注重现实与虚拟世界人类生产生活行为统一性等。
1.2 儿童科幻小说幻想性在儿童科幻小说中,幻想性是除了科学之外最重要的特点。
科幻小说要求作者对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进行一定幻想性的艺术加工手段,合理地对科学进行阐述,以此来反映现实中的科学实践和科学技术,通过艺术手段的加工使科幻世界体现出现实的未来科学世界。
比较童话的幻想和幻想的儿童文学中幻想的异同?
童话的幻想具有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是“童话性”的重要表现。
幻想,构成了童话内容的主体,承载着童话的灵魂。
童话创作是对作者想象力的挑战。
缺乏幻想因素的作品,绝对不是好的童话作品。
首先,童话中的幻想应该是一种符合儿童心理,又经过作家艺术化加工,融合了作家审美指向的一种幻想,它的本质依然是一种愿望,是成人与儿童两者愿望的达成。
其次,童话的幻想具有游戏性。
我们知道,儿童在社会中是弱势群体,在成人面前,他们很多时候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儿,因此,在幻想的童话世界中,他们可以“补偿和改善现实世界。
”而童话作家呢,他们又何尝不是在做着这样的一种游戏?在童话中,他们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审美感受融入童话,对他们来说,童话是一种抒发自己对现实感受的方式,也是他们愿望的一种传达。
幻想是童话的核心。
童话中的人物,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是假想出来的,童话所描绘的环境,是人世间并不存在的虚幻境界,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不可能发生的。
然而就是作品中充满了幻想,也未必就是一部好的童话。
一些童话作品幻想是不少的,却僵硬而不自然,夸张做作,硬伤太多。
虚假的想象就会失真!那么,如何来把握想象力的艺术真实呢?
展示合情合理、能够激发欣赏者真实感的生活现象,是一切文学样式也是童话获得艺术的真实性的首要条件。
童话通过幻想进行极度夸张,表现出来的那些超自然的生活现象。
真实感往往是表现在环境和形貌的主要特点上,即关系到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一些主要特点上。
事物的动态、人物的行为举止要符合生活中某些方面的运动规律。
夸张也好,变形也好,要符合人的内心感受的规律,符合人们在特定的情绪、心境、感情支配下,对外界事物的感知。
英国作家路易斯·卡洛尔风靡世界的童话《爱丽丝漫游奇遇记》。
写英国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艾爱丽丝由于突然一只穿着背心的白兔跑了过来,爱丽丝稀里糊涂地撵着兔子,就跟着掉进了一个洞里。
她喝了一瓶饮料,变成了小矮人。
她吃了一块蛋糕,又变成了巨人。
她一哭,眼泪就变成了湖。
她来到公爵夫人的家,看见大家都在打喷嚏。
她发现一只猫一会儿隐没身体,一会儿又恢复原样。
她进了花园,认识了在那里游逛的扑克牌红心国王K和王后Q。
王后脾气暴躁,对谁不高兴就下令把他“砍头”。
猫冒犯了王后,被判斩首,它施展自己的本领,一下子消失在空中。
阿丽丝又为审判红桃杰克出庭作证·····一切都是时隐时现,神秘莫测,一切都是真真幻幻,扑朔迷离。
整篇童话都充满这格式的幻想,童趣美浓郁。
童话的幻想固然超越了生活,但其中的种种情景和真实生活又必然有着某些联系,而且联系的方式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人心理活动的逻辑性。
因此,童话中幻想情节的叙述和展开,需要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照顾到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规律性。
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不但要求作品的主题明确突出,形象具体鲜明,结构单纯,语言浅显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还要使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尽可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文学作品离不开幻想,加入幻想,可使作品厚实典雅,趣味跌宕,尤其对儿童文学而言。
儿童文学的幻想更“纯洁”,因为儿童本身没有成人那么复杂的爱恨情仇,对社会的体验少得多,一块甜美的糖,一叶漂亮的羽毛,都可能成为最为重视的珍藏。
所以,儿童作品的幻想,具有更大的扩张性,更深的延展性,青蛙可以说话,板凳可以自行行走,木偶可以旅游,桃子可以变得房子一样大……只要符合儿童的心理,这种幻想的独特性便允许存在。
我们可以看到,在流传下来的或获得过国际大奖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幻想之美无不支撑了整个作品的重量。
然而,童话的幻想亦必须根植于现实,完全脱离现实的幻想只能是“幻想”,不能完成由幻想到理想再到现实的穿越,而这种穿越,正是儿童文学作品的旨意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