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表格式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4
《春》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领会本文全面而精细地观察事物,抓住特征,有条理地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表现景物特点的方法。
3、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多媒体展示:
一、导入新课:
(一)歌曲《春天在哪里》
1、由《春天在哪里》一歌导入学习课文《春》。
2、简介朱自清。
(二)朱自清像
二、初赏春景:
1、提出听读要求;
2、欣赏《春》(三)《春》的朗读欣赏带
三、寻找春景:
1、初读课文,然后寻找春天的景物;(四)春天景物简括
2、学生发言。
四、略析全文:
1、分析课文的层次;(盼春--绘春--赞春)(五)《春》的结构层次:
2、说出绘春的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
春雨图--迎春图)
五、细赏春景:
1、再读课文,读自己喜欢的画面;
(六)分析五幅画面时位置图。
2、自由分组,讨论每幅画面的内容;
3、寻找、品味用得好的字词,分析每幅画面。
六、创设秋景:
1、以“秋天来了,……”构思一段话;(七)创设秋景:句式“秋天来
2、学生口头表达;
了,……”
七、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作评价,结束本课教学。
(八)。
《春》表格式教案(第2课时)
(深化主题)
四、文章主旨
本文抓住春天的特点,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把握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五、写作特点
1.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
作者对春天深沉的赞美之情,不是直抒胸臆地“直说”,而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
2.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
作品根据揭示主题和抒情的需要,一共制作了五幅画面。
画面之间连接自然、紧凑,并以前四幅画面作为第五幅画面的铺垫、烘托,从而开拓意境,揭示题旨。
在揭题后,最后奇峰突起。
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而又有变化。
3.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
朱自清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
比如写蜜蜂嗡嗡地“闹”,写花香在湿润的空气中“酝酿”,写鸟儿“卖弄”喉咙,写细雨在微风中“斜织”等等,含义丰富,形象生动。
文章的句式也富于变化,在散语中大量使用对称或排比的短语或短句,既流畅又整齐。
作者还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强语言的情味。
教后反思:。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
盼春
绘春《春》
赞春草花风雨人
课后作业四、布置作业
1.请利用《春》的结构图,运用自己最擅长的记忆方法,完成《春》全文的背诵。
2.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大,自然景物、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
细心观察、体验,选择一个场景,描述这些变化。
别忘了取一个别致的题目。
200字左右。
(参考题目:“秋”或“我眼中的秋”)
课后反思亮点:教学环节完整
不足之处:学生的分析不到位课堂教学建议:多抓学生的朗读。
1 春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方法指导
引用及其作用
引用是指写文章时,有意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的见解的修辞手法。
引用的作用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
素材积累
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
1948年,北京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物价飞涨,北大的教授们没法生活下去。
国民党就向人们发美军的“救济粮”。
可是,以朱自清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教授们宁可饿死也不去领“救济粮”。
当时朱自清已经因为饥饿全身浮肿,很虚弱了,可是躺在床上还对家人说“不要去”。
于是,朱先生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后来,毛泽东评价他说:“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
《春》教学设计方案板书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对描绘春的古诗词是否能熟练地回顾。
2.能否准确地勾联古诗词,说出朱自清笔下春的特征。
3.朗读课文是否有感情。
4.在说自己就喜欢的句子的原因时,表达是否清晰而有逻辑。
5.能否更全面地总结出描绘景物的方法。
6.当堂的练笔之作是否能运用描绘景物的方法。
7.写出的微作文是否语言优美、景物特点突出且能传达出自己的感情。
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否高涨。
2.学生参与的人数是否占大多数。
3.整堂课学生参与的时间是否比老师说话的时间更多。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方法上的引导。
5.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是否到位。
教学设计特点分析1.勾连诗文品特征教师在对《春》进行设计时,往往采用盼春——绘春——赞春这一顺序,重点带领学生分析作者描绘的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而这个教学设计,采取了让学生勾连古诗词,品味春之特征的方式。
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比较《春》中的词句与古诗词中的共同点,又能让学生拓展描绘春的古诗词,这种群文比较阅读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比较鉴赏能力的提高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2. 课后巩固诗配画作业的布置,用发朋友圈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利用了现代人们常用的媒体工具,有时代特征。
学生发完朋友圈,有利于师生、朋友之间的交流、品评和相互的促进。
春写景状物融情于景使用修辞调动感官 动静结合附件:渔歌子张志和(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韩愈(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清明杜牧(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晚春韩愈(唐)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绝句杜甫(唐)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春》表格式教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估||||||||1、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br>2、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春天景色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br>3、帮助学生积累关于春天的词语和诗句。
|1、春天景色的图片、视频展示。
<br>2、关于春天的经典散文、诗歌。
<br>3、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
|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春天。
<br>2、朗读法:通过朗读经典作品,体会语言之美。
<br>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春天的特点和感受。
|一、导入新课(5 分钟)<br>播放春天的音乐,展示春天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眼中的春天。
<br>二、新课讲授(20 分钟)<br>1、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br>2、展示描写春天的经典散文和诗歌,如朱自清的《春》,引导学生朗读,感受作者笔下的春天。
<br>3、分析文章中描写春天的方法,如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
<br>4、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br>三、小组讨论(10 分钟)<br>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春天的特点,如天气、植物、动物等方面的变化,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br>四、写作练习(10 分钟)<br>让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写一段描写春天的文字。
<br>五、作品展示与评价(5 分钟)<br>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提出修改建议。
|1、学生课堂参与度。
<br>2、学生对春天特点的理解和描述。
<br>3、学生写作练习的完成情况。
|在导入新课环节中,通过音乐和图片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春天的兴趣和回忆。
在新课讲授时,经典作品的朗读和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生动地描写春天,同时积累优美的语言表达。
小组讨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相互交流、分享,拓宽对春天的认识。
《春》表格式教学设计(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质文档,欢迎下载)教学设计《紧缺的水资源》——教学设计方案大通三中史地组2021-03-25《水资源》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资源》。
我将按教材、教法、学法、过程、反思五个环节去说课。
(教师过渡: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下分析。
)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水资源》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内容既与前面所学的气候、河流等知识紧密联系,又是下面学习交通、农业等知识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水是宝贵的资源;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我国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及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3.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水资源的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难点:培养学生形成节水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师过渡:为了能充分完成本节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重难点,其次我说说教法。
)二.说教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看图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师过渡: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
接着我说说学法。
)三.说学法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地图,让学生学会读图识图;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学会合作探究等。
(教师过渡:下面我重点说说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下面六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学生猜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碗,都要请他来。
同学们都说是水,这说明水对人类非常重要,从而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多媒体出示图片:“地球上水体的比例”。
学生读图分析得出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占0.3%。
2.接着提问: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于哪里?通过上述分析学生知道了水是宝贵的资源。
《春》教学设计及资源应用计划表第一篇:《春》教学设计及资源应用计划表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注:凡是需要用到信息化资源的知识点才需要填写此表)知识点1 感受春天美景2 感知文章内容资源名称情感体验春天美景《春光图》展示播放春草图、素材类型图片+音乐图像+文本 +音频图像+文本 +音频水平感知与体验感知与体验来源下载+开发使用时间3 分钟 10 分钟应用方式和作用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自主阅读,初步感悟文章内容下载+开发3 体验文章内容美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四幅图片感知与升情下载+开发5 分钟配乐欣赏、陶冶适性4 抒情方法的学习和写作手法的把握画面配诗图片+文本拓展性学习开发10 分钟拓展学习、延伸课堂资源内容描述说明(请详细说明此知识点信息化资源的主要内容,此表需要与教学设计紧密挂钩,同时在收集、下载、处理和开发素材的过程中不断修改与完善):(样式:资源名称,主要内容)1.情感体验春天美景,一组配乐的春天美景图欣赏,约3 分钟,保存在素材文件夹下。
2.“春光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展示《春》课文内容,以图片形式保存。
文本为《春》的课文,保存在素材文件夹下。
3.播放伴有春光风景图片的朗读《春》的音频,一组春光的风景图片,《春》的朗读音频,保存在素材文件下。
4.课件展示春光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在四幅图片上配诗,以图片形式呈现,保存在素材文件夹下。
说明: 1)水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名称:为此知识点的信息化资源起一个名字 3)类型:指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动画(包括flash),或者上述几类的组合,比如:“图+文+声” 注,可以自定义其它类型(一般以超级链接的形式来集成中演示型课件中),如认知工具类4)来源:开发、现有、现有需修改、下载5)使用时间: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间6)应用方式:该资源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它起什么作用?《春》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概述《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