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4.06 MB
- 文档页数:7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信息窗一第2时:加法运算律应用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律”信息窗一的第2课时,主要学习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律在解决问题时的运用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过程。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律的概念,掌握加法运算律的应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过程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1. 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律的概念,明确加法运算律的作用。
2. 加法运算律的应用:引导学生将加法运算律应用于实际问题,简化计算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教鞭等。
2. 学具:学生自备计算器、草稿纸、铅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加法运算律的定义和作用。
2. 新课导入: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律的应用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例题,展示加法运算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律的应用方法。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加法运算律的应用方法。
板书设计1. 加法运算律的概念2. 加法运算律的应用方法3. 例题展示4. 练习巩固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布置与加法运算律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思考题:设计一道思考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加法运算律的应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
第四周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卷第20―22页。
教学目标1.巧妙利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使一些乘法运算变的简便。
2.在计算中感受乘法结合律与交换律的价值,体会数学的魅力。
3.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求异思维,逐步养成简算习惯。
教学重点: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乘法运算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明确提出问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怎样用字母表示它们,请在练习本上写出来?我们在自学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可以运用这两个定律并使排序显得方便快捷,那么同学们猜一猜运用乘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与否也能够并使排序变小的方便快捷呢?(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学乘法运算律能够并使排序方便快捷的基础上,学生很难的想起乘法运算律是不是也可以并使排序方便快捷?然后教师轻易引入新课,明晰本节课的自学任务。
二、独立自主自学,小组探究。
1.观察下面算式,想一想:怎样算比较简便?运用了乘法的什么定律?125×7×8(1)学生单一制排序,教师巡查,个别指导。
(2)小组交流,对比感悟: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友情提示:1.观察算式中数字有何特点?2.怎样算是方便快捷呢,你的依据就是什么?3.还可以怎样算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
老师收集学生的典型做法,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
三、汇报交流,评价批评。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的研究成果同大家进行分享。
1.汇报交流指名回答:(1)学生展示自己做法:学生融合算式传授:第一种是先交换7和8的位置,再依次计算。
第二种是先交换125和7的位置再把125和8结合起来先相乘。
学生批评:你为什么把125和8在一起先乘,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预设提问:因为125×8刚好就是1000得整千数,而125和8又无此一起,所以先把7和8互换了边线,这一步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然后再算125×8,这一步运用了乘法的结合律。
第2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一、填空。
1. 3个连续自然数,中间一个数石m,那么前一个数是(),后一个数是()。
2.说一说下面每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
(1)小军有a元压岁钱,小红有b元压岁钱,a+b表示()。
(2)某家鞋店上午卖出50双鞋,下午卖出30双鞋,平均每双鞋收入a元。
30a表示:()
50a+30a表示:()
上午比下午多卖了()元。
3.“复兴号”3小时行驶了m千米,如果每小时行驶n千米,那么m=(),当n=350时,m=()。
4.妈妈买了2千克樱桃,花了m元,每千克樱桃()元,当m=500时,每千克樱桃()元。
二、选择。
1.当a=5,b=4时,a×b+3的值是()。
A.12
B. 23
C. 57
2.一本书有m页,小敏每天看12页,看了n天。
用式子表示还没看的页数是()。
A.12
B. 23
C. 57
3.张师傅每天做m个零件,是王师傅每天做的零件数的6倍,王师傅和张师傅每天一共做()个零件。
A.m+6
B.m÷6+m
C.7m
三、解决问题。
1.中华红叶杨生长迅速,每年大约增长3米。
如果栽种时树高2米,n年后这棵树高多少米?当n=3时,这棵树高多少米?
2.张阿姨开了一家剪纸店,某日卖出了m张“牧童吹笛”,n张“金牛迎春”。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张阿姨的剪纸店这一天的收入。
(2)当m=30,n=60时,这一天卖这些剪纸一共收入多少钱?。
第2课时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字母来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正确、灵活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计算从而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学习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1、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律,运用加法运算律能解决哪些问题呢?和同桌一起想一想,交流一下。
老师指出:在验算加法时用的就是加法交换律。
2、学习了加法交换律还有什么用途呢?你能试着举例吗?指名说。
3、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讨论,想办法进行简便计算。
4、观察下面的算式,想想怎样算比较简便?出示:282+63+375、小结:连加算式,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凑成整百数,再计算简便。
6、四个数相加?五个数相加?六个数相加?7、高斯10岁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 1+2+3+4+5…+100=?”。
就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高斯却在几秒钟内给出了答案。
同学们都非常纳闷。
你知道高斯是怎样算的吗?二、自主练习课本19页第3、5题: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并说明每个步骤所运用的运算律。
三、达标测评1、看谁算的对又快:1/ 21382+28+72 427+403+397 270+560+73091+89+11 85+41+15+59 480+325+752、要使计算简便,方框中的数可以是哪些?为什么?23+89+()()+148+5864+()+36+125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课后探究:加法有运算律,减法有没有运算律呢?2/ 22。
信息窗2——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91——95页。
教学目标:1、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知道怎样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得到图案。
教学重点: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知道怎样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得到图案。
教学难点: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知道怎样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得到图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2、知道怎样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得到图案?二、指导练习1、第94页5题同桌讨论:说一说怎样通过平移或旋转由图形①、②分别得到图形③、④。
2、第94页6题(1)上面标志哪些是轴对称的?找一找你身边还有哪些标志也是轴对称的。
(2)用旋转或平移的方法为自己的学校设计一个独具创意的标志。
3、第95页7题利用下面的图案,在方格纸上分别拼出美丽的对称图案吗?1、第95页“我学会了吗”(1)图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2)图中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得到?哪些可以通过旋转得到?(1)利用本单元的知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吗?三、作业。
第94页5、6题。
第95页7题及“我学会了吗”信息窗2——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91——95页。
教学目标:1、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知道怎样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得到图案。
教学重点: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知道怎样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得到图案。
教学难点: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知道怎样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得到图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2、知道怎样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得到图案?二、指导练习1、第94页5题同桌讨论:说一说怎样通过平移或旋转由图形①、②分别得到图形③、④。
2、第94页6题(1)上面标志哪些是轴对称的?找一找你身边还有哪些标志也是轴对称的。
(2)用旋转或平移的方法为自己的学校设计一个独具创意的标志。
3、第95页7题利用下面的图案,在方格纸上分别拼出美丽的对称图案吗?2、第95页“我学会了吗”(3)图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4)图中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得到?哪些可以通过旋转得到?(2)利用本单元的知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吗?三、作业。
第2课时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二)【教学内容】教科书40页例3、例4。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 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检验方法,感受检验的重要性,培养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加减法的检验方法。
【教具准备】例3和例4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下列口算各题。
70+20= 80-50= 35+15= 70+80= 800-200=870-70=3 00+400= 1000-600= 720-200=让学生说一说,300+400是怎样算的?720-200又是怎样算的?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新课1 教学例3教师:小玲和小丁是一个班的同学,他们俩是一对好朋友,想知道他们的家在哪里吗?出示情景图,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要求小丁到小玲家一共有多少米,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我们有的同学在计算中经常出错,请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对了吗?教师:你是怎样判断400+500=900是算对了的呢?学生可能回答:我可以把400+500再算一遍,看能否得到900,如果两次加起来都得900,说明我算对了。
我可以算500+400,如果500+400也得900,说明我算对了。
我可以算900-400看能不能得到500,如果得500,说明我算对了。
……小结:我们在计算时,要判断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进行检验。
要检验加法算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再算一遍的方法,也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还可以用和减一个加数,看能否得到另一个加数的方法来进行检验。
小朋友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2 教学例4出示例4的情景图和统计表。
教师:从这个统计表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教师:合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合计在这里就是指科技读物和文学读物一共的册数)教师:要求文学读物有多少册,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再反馈。
第二单元节能减排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多个练习,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使学生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作用。
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是理解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教师要更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针对性的练习,引导学生从感兴趣,富有思考性的内容入手,让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建立字母存在的作用,渗透,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需要。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
3、能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教学难点: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学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并初步掌握了由字母代替数字,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不同的练习,进一步掌握用字母代替数字的算式,来解决问题。
二、进行巩固练习。
1.同学们,利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的问题。
生活中还有很多应用字母来表示数的例子。
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自主练习5买3本《黄河掠影》需要()元,买18元需要()元,买x本需要()元师小结:几本就是几个x自主练习6自主练习82.参观果园:谈话:刚才我们轻轻松松的过了河,继续往前走吧。
(课件出示一个果园)看,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第11题:一篮香蕉:m千克一篮苹果:n千克你能说出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吗?①m-n ② m+n ③ 4m ④m+2n小组交流,集体订正3.走进学校:(1)学校操场上正在进行一场篮球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第10题:每投中一个得2分。
小云投中了a个,小华投中了b个。
①小云得了()分。
②小华得了()分。
③小云比小华多得()分。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我们再到教室去看看吧,就参观4年级吧,看,黑板上的题你会做吗?出示第13题: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到432千米/时,进站前,平均每分钟减速a千米。
第五单元动物世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读写法的知识,能正确、流利地读写小数。
2.理解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
3.通过对小数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重点:小数读写法、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数位顺序。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
一、自学质疑1.预习P49页的信息窗,看有哪些信息。
2.根据信息看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试着解决。
二、小组互助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课前预习进行交流,互相完善,对于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不能达成共识的,组长要做好记录,留待课堂交流。
教师巡视交流。
三、交流提升1.小数的组成:小数是由三部分组成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整数的数位顺序是:个位,十位,百位…小数的数位顺序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整数的计数单位是:个,十,百,千…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百分之一(0.01),千分之一(0.001)…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一,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一,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一…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小数部分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也是10。
2.在0.365中,3在十分位上,表示3个十分之一,也就是3个0.1. 6在百分位上,表示6个百分之一,也就是6个0.01;5在千分位上,表示5个千分之一,也就是5个0.001. 0.365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有365个这样的计算单位。
3.怎样读写小数?0.25读作:零点二五 0.365读作:零点三六五一点六五写作:1.65 零点零六写作:0.06四、达标测评:第52页第5-11题。
配套练习册22页5、6、7题。
五、总结六、板书设计:小数是由三部分组成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整数的数位顺序是:个位,十位,百位…小数的数位顺序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整数的计数单位是:个,十,百,千…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百分之一(0.01),千分之一(0.001)…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一,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一,三位小数表示千之一…课后反思:。
第2课时用字母表示数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3—6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
3、能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弄清含有字母式子的含义。
2、能够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并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黄河资料片及图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再现,回顾新知:
同学们,我们昨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用字母表示数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指名说。
教师出示课件小结。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
(2)
(3)
(4)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这道题是理解含有字母式子意义的题目。
练习时,要让学生知道每个字母在图中的含义,然后试着解释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并相互交流订正。
这题是巩固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含有字母式子值的综合练习题。
第一步根据数量关系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第二步求式子的值。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第15题是一道结合生活实际巩固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含字母式子值的选作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具体做题时,可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找到自己的方法,再写出合理的表达式,然后独立求式子的值。
答案只要清楚地表达出数量关系即可,不要求学生化简。
第(1) 小题答案为4x+ (x-1)× 2,6× (x-l )+4,6x-2 均可。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识。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说说你的收获。
教学反思:
承接上一节课的内容,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非常积极,值得注意的是结果的值后面不能写单位,这一点应该在注意一下。
使用建议: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简易方程、乘法运算律、面积、体积等字母公式、小数、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时应注意:
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3.注重探究问题方法的培养与训练。
4.注重评价的导向性。
需破解的问题:
引导学生由数字表示数的思维定式向字母表示数及数量关系思维迈进,注重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又能真正理解应用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