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精密度计算及核查
- 格式:pptx
- 大小:4.33 MB
- 文档页数:28
医学实验室ISO15189认可性能验证实验方案德信诚咨询为了满足目前医学实验室认可的需求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从准确度、精密度、参考范围、线性范围以及方法学比对5个方面对各个试验项目进行评价.一、精密度(Precision):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所获得的检测结果的接近程度,表示测定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程度的指标.精密度通常用不精密度表示。
可以分别评价连续精密度(批内精密度)、重复性不精密度(中间精密度,包括批间、日间精密度等)和再现性精密度。
本方案采用批内和天间两种方法对各个试验项目的精密度进行评价.全部实验过程使用同批号试剂和质控品,并且保证检测当日质控在控。
1、批内精密度(连续精密度):方法:在检测患者标本过程中,连续运行高低水平质控品各20次,记录检测结果.计算批内精密度的CV值和SD值。
结果评价(1)厂家评价标准:计算精密度指数=验证SD/厂商SD,精密度指数要求小于等于1,或者实测CV小于等于厂家要求的CV,两者符合其一即可。
具体见《精密度评价》表格。
(2)按照国际推荐标准:批内精密度应在CLIA88允许误差的1/4以内,见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的分析质量要求。
2、天间精密度(中间精密度):方法:同样使用两个水平的质控品,若需复溶冻干质控品做实验,要注意选择产品的稳定性和瓶间差.要严格控制每次复溶冻干品时的操作手法。
连续测试20天,每天检测1次。
在次过程中不能更换试剂批号及质控品批号,是否需要重新定标则取决于实验室。
测试完成后记录检测结果。
结果评价(1)厂家评价标准:计算天间的SD及CV值,并计算精密度指数=验证SD/厂商SD。
精密度指数要求小于等于1,或者实测CV小于等于厂家要求的CV,两者符合其一即可.具体见《精密度评价》表格。
(2)按照国际推荐标准:批内精密度应在CLIA88允许误差的1/3以内,见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的分析质量要求。
二、准确度准确度(accuracy)指检测结果与被测量物真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评价的指标精密度评价指标是对于测试或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重复性的度量。
在实验室或工程领域,精密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质量和信誉,而且往往涉及到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1.准确度:准确度是指实际测试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程度。
评估准确度通常需要进行第三方检验,比如使用标准物质或其他合理的方式来验证结果,并计算误差。
准确度的评价对于科学实验以及产品测试的准确性和信度十分重要。
2.重复性:重复性是指连续测试多次得到的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
重复性评价通常需要统计学的方法,比如分析方差或者相关系数,可以帮助确定测试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对于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以及质量控制,重复性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
3.灵敏度:灵敏度是指测试结果对于所测参数变化的响应程度,通常表示为单位参数变化所引起的结果变化。
灵敏度评价可以帮助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人员确定测试工具或测量方法的最小检测界限,以及测试结果与所要求精度之间的关系。
4.稳定性:稳定性是指测试结果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环境下的变化情况。
稳定性评价可以帮助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人员确认测试设备、仪器或工作条件的可靠性,确保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在长期实验或长期制造过程中,稳定性评价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在实际应用中,精密度评价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比如测量精度分析、可靠性测试、重复性试验、控制图等等。
评价结果可以帮助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人员改进测试工具、优化测试方法、提高实验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
精密度评价的指标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尤其需要注重的方面,通过合理评价和有效措施的采取,可以帮助促进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缩小误差范围,为实验操作和产品设计提供更可信的支持。
关于方法验证精密度具体操作的法规【原创实用版3篇】《关于方法验证精密度具体操作的法规》篇1关于方法验证精密度的具体操作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重复性验证:按照方法平行配制6 份供试品,并进行测定结果。
然后将这些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出数字和数字相减的绝对值。
如果这个绝对值在三毫米之内,就视为水准仪的精度验证合格。
2. 中间精密度验证:在另一个时间或由另一个人或使用另一台仪器,按照方法平行配制6 份供试品,并进行测定结果。
然后将这些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出数字和数字相减的绝对值。
如果这个绝对值在三毫米之内,就视为水准仪的精度验证合格。
3. 重现性验证:将实验移到另一个实验室进行,按照方法平行配制6 份供试品,并进行测定结果。
然后将这些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出数字和数字相减的绝对值。
如果这个绝对值在三毫米之内,就视为水准仪的精度验证合格。
需要注意的是,精密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需要满足实际需求即可。
《关于方法验证精密度具体操作的法规》篇2关于方法验证精密度的具体操作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重复性验证:按照方法平行配制6 份供试品,并进行测定结果。
然后将这些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其相对偏差和标准偏差,以评估方法的重复性精密度。
2. 中间精密度验证:在更换时间、人员或仪器的情况下,按照方法平行配制6 份供试品,并进行测定结果。
然后将这些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其相对偏差和标准偏差,以评估方法的中间精密度。
3. 重现性验证:在更换实验室的情况下,按照方法平行配制6 份供试品,并进行测定结果。
然后将这些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其相对偏差和标准偏差,以评估方法的重现性精密度。
需要注意的是,精密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需要满足实际需求。
《关于方法验证精密度具体操作的法规》篇3关于方法验证精密度的具体操作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重复性验证:按照同一方法平行配制6 份供试品,并进行测定,比较测定结果的差异,以评估方法的重复性精密度。
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计算公式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精密度和准确度可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特别是在涉及到各种测量和实验的时候。
那这俩到底是啥,又有着怎样的计算公式呢?别着急,咱们慢慢唠。
先来说说精密度。
精密度呢,简单说就是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比如说,你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了好几次,这几次测量结果相互之间很接近,那说明精密度高;要是每次测的结果都相差挺大,那精密度就低啦。
精密度的计算公式通常用相对标准偏差(RSD)来表示。
相对标准偏差的公式是:RSD = (标准偏差 / 平均值)× 100% 。
标准偏差的计算有点复杂,不过咱们别怕。
假设我们有一组测量值 x₁,x₂,x₃,……,xₙ ,先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值x,然后用每个测量值减去平均值,得到的差值平方后相加,再除以测量次数减1 ,最后开根号,这就得到了标准偏差。
我记得有一次在实验室里,同学们一起测量一个小金属块的质量。
大家都特别认真,小心翼翼地操作天平。
我测了五次,结果分别是10.2 克、10.3 克、10.1 克、10.2 克和 10.3 克。
算下来平均值是 10.2 克,经过一番计算,标准偏差是 0.08 克,相对标准偏差就是(0.08 / 10.2)× 100% ≈ 0.78% ,这说明我的测量精密度还不错哦。
再讲讲准确度。
准确度呢,指的是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要是测量结果很接近真实值,那准确度就高;反之,准确度就低。
准确度的计算公式一般用误差来表示。
误差 = 测量值 - 真实值。
如果误差小,说明准确度高;误差大,准确度就低。
给您举个例子,还是在那个实验室里,老师告诉我们这个小金属块的真实质量是 10.0 克。
我之前测量的平均值是 10.2 克,那误差就是10.2 - 10.0 = 0.2 克。
这就说明我的测量结果准确度还有待提高。
在实际应用中,精密度和准确度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精密度高,准确度才有保障;而准确度高,也能反映出测量方法的可靠性。
测量精密度评价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景蓉蓉精密度性能是检测系统的基本分析性能之一,它也是其他方法学评价的基础,如果精密度差,其他性能评价实验则无法进行。
对临床实验室而言,一般样本只作单次测量便发出报告,这种情况下精密度性能更是至关重要。
国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也要求临床实验室能够开展精密度的方法学评价;对参考实验室而言,精密度是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一个重要分量。
因此,有必要了解和掌握测量精密度评价的相关知识。
一、有关术语和定义1. 测量精密度测量精密度(measurement precision)简称精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对同一或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所得示值或被测量的值间的一致程度。
精密度是个抽象概念,只能将精密度描述为“高”或“低”,其反义概念“不精密度”可用数量形式表示,如极差(R)、标准差(s)、方差(s2)或变异系数(CV)。
所谓“规定条件”可以是重复性条件、期间精密度条件或复现性条件,相对应的精密度为重复性、期间精密度和复现性。
2. 测量重复性测量重复性(measurement repeatability)简称重复性,指在重复性测量条件下的精密度。
重复性测量条件指相同测量程序、相同操作者、相同测量系统、相同操作条件和相同地点,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测量条件。
日常工作中将“一批”内的测量条件视为“短时间内”,因此重复性又常称为批内精密度。
3. 期间测量精密度期间测量精密度(intermediate measurement precision)简称期间精密度,指一段时期内在期间精密度条件下的精密度,类似于日常工作中常说的“批间精密度”。
期间精密度条件指相同测量程序、相同地点,在一个长时期内重复测量同一被测对象的一组测量条件。
在这一段时间内可以对仪器进行重新校准或更换操作者等。
4. 测量复现性测量复现性(measurement reproducibility )简称复现性,指在复现性测量条件下的精密度。
测量精密度评价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景蓉蓉精密度性能是检测系统的基本分析性能之一,它也是其他方法学评价的基础,如果精密度差,其他性能评价实验则无法进行。
对临床实验室而言,一般样本只作单次测量便发出报告,这种情况下精密度性能更是至关重要。
国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也要求临床实验室能够开展精密度的方法学评价;对参考实验室而言,精密度是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一个重要分量。
因此,有必要了解和掌握测量精密度评价的相关知识。
一、有关术语和定义1.测量精密度测量精密度( measurement precision)简称精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对同一或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所得示值或被测量的值间的一致程度。
精密度是个抽象概念,只能将精密度描述为“高”或“低”,其反义概念“不精密度”可用数量形式表示,如极差(R)、标准差( s)、方差( s2)或变异系数( CV)。
所谓“规定条件”可以是重复性条件、期间精密度条件或复现性条件,相对应的精密度为重复性、期间精密度和复现性。
2.测量重复性测量重复性( measurement repeatability)简称重复性,指在重复性测量条件下的精密度。
重复性测量条件指相同测量程序、相同操作者、相同测量系统、相同操作条件和相同地点,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测量条件。
日常工作中将“一批”内的测量条件视为“短时间内”,因此重复性又常称为批内精密度。
3.期间测量精密度期间测量精密度( intermediate measurement precision)简称期间精密度,指一段时期内在期间精密度条件下的精密度,类似于日常工作中常说的“批间精密度”。
期间精密度条件指相同测量程序、相同地点,在一个长时期内重复测量同一被测对象的一组测量条件。
在这一段时间内可以对仪器进行重新校准或更换操作者等。
4.测量复现性测量复现性( measurement reproducibility)简称复现性,指在复现性测量条件下的精密度。
化学实验中如何准确地测量和计算在化学实验中,准确地测量和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测量和计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帮助实验者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计算。
一、准确测量的基本原则:1.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在进行测量时,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测量方法。
常用的仪器有天平、容量瓶、密度计、pH计等。
根据测量目的和样品性质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2.校准仪器:仪器的准确性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因此,在进行实验之前,应首先校准仪器。
校准仪器的主要方法是使用已知浓度或已知质量的标准品进行比对。
3.清洁仪器:使用干净的仪器进行实验是保证测量准确性的必要条件。
在实验之前,应对仪器进行彻底的清洗和干燥,以确保样品不会受到杂质的干扰。
4.注意环境条件:实验室内的环境条件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测量结果。
因此,在进行测量时,应尽量保持环境条件的稳定。
5.重复测量和取平均值: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可以进行重复测量,并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重复测量的目的是消除误差,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二、准确计算的基本原则:1.清楚实验目的和步骤:在进行计算之前,应首先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只有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才能准确计算所需的数据。
2.数据收集和整理:在进行计算之前,应首先收集和整理实验数据。
包括原始数据、测量数据和计算数据等。
确保所需数据的完整和准确。
3.选择正确的计算公式:在进行计算时,应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所需的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
对于不同的实验目的,可以使用不同的计算公式。
4.单位转换:在进行计算时,应注意单位的转换。
确保所用的单位统一和一致。
如果需要将一个单位转换成另一个单位,应使用正确的换算关系进行转换。
5.保留有效数字:在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保留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是指有效位数,它们代表了计算结果的准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