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载流导体的发热和电动力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67
第一章概述电力网=变电所+送电线路+用户电力系统=发电厂+变电所+输电线路+用户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动力装置1、一次电气设备定义: 通常把生产、变换、输送、分配和使用电能的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和断路器等称为一次设备。
(1)生产和转换电能的设备。
如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
(2)接通或断开电路的开关电器。
如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熔断器、接触器等,它们用于正常或事故时,将电路闭合或断开。
(3)限制故障电流和防御过电压的保护电器。
如限制短路电流的电抗器和防御过电压的避雷器等。
(4)载流导体。
如传输电能的裸导体、电缆等。
(5)接地装置。
无论是电力系统中性点的工作接地,还是保护人身安全的保护接地,均同埋入地中的接地装置相连。
2、二次设备定义:对一次设备和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测量、控制、监视和保护的设备,称为二次设备。
(1)仪用互感器,如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可将电路中的高电压、大电流转换成低电压、小电流,供给测量仪表和保护装置使用。
(2)测量表计,如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和电能表等,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气参数。
(3)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这些装置能迅速反应系统不正常情况并进行监控和调节或作用于断路器跳闸,将故障切除。
(4)直流电源设备,包括直流发电机组、蓄电池组和硅整流装置等,供给控制、保护用的直流电源和厂用直流负荷、事故照明用电等。
(5)操作电器、信号设备及控制电缆,如各种类型的操作把手、按钮等操作电器实现对电路的操作控制,信号设备给出信号或显示运行状态标志,控制电缆用于连接二次设备。
3、电气接线电气接线--各种电气设备依其电力生产中的作用、功能等要求连接成的电路。
用规定的图形、文字符号描述电气设备,按一次(二次)电路的实际连接而绘制出的电路图。
一般画成单线图形式(局部三线)电气主接线- --由一次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等,按预期生产流程所连成的电路(又称为一次主回路,一次主接线)二次接线--由二次设备所连成的电路(或称二次回路)4、配电装置配电装置一根据电气主接线的连接方式和要求,由开关电器、母线、保护和测量设备以及必要的辅助设备和建筑物组建而成的总体电气装置。
《水电站电气设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00300930课程名称:水电站电气设备英文名称:Electrical Equipment of hydro power plant总学时:32总学分:2适用对象: 水电专业的本科生。
先修课程:电路原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发电、变电和输电的电气主系统的构成、设计和运行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熟悉和掌握主要水电站常用电气设备的原理和性能,了解同步发电机和电力变压器运行方面的简单常识。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基本要求1、了解发电厂的类型,熟悉火电厂、水电厂、核电站的电能生产过程及其特点;掌握发电厂和变电站中主要的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作用;了解典型的300MW发电机电气主接线、600MW发电机电气主接线的特点。
2、理解载流导体的发热和电动力的理论和计算方法,掌握载流导体长期发热、短时发热的特点,熟悉提高导体载流量的措施,掌握短路电流热效应的计算方法,掌握最大短路电动力的计算方法;熟悉电气主接线可靠性的分析方法;熟悉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的分析方法。
3、掌握电气主接线的概念;熟悉发电厂、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原则和程序;掌握各典型的电气主接线(单母线(带旁路母线)、单母线分段(带旁路母线)、双母线(带旁路母线)、双母线分段(带旁路母线)、一台半断路器接线、变压器母线组接线、单元接线、桥形接线、角形接线等)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掌握主变压器的选择方法;掌握限制短路电流的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发电厂、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的特点;熟悉电气主接线运行中典型的倒闸操作的原则和步骤。
4、掌握厂用电及厂用电率的概念;掌握厂用电负荷的分类及供电特点;掌握厂用电的电压等级、厂用电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以及厂用电源引接方式的设计原则;了解不同类型发电厂的厂用电接线的特点;熟悉厂用变压器的选择方法;熟悉厂用电动机的选择方法;掌握厂用电动机自启动校验的方法;了解厂用电源的切换问题。
第三章 导体的发热与电动力3-1 研究导体与电气设备的发热有何意义?长期发热与短时发热各有何特点?答:电流将产生损耗,这些损耗都将转变成热量使电器设备的温度升高。
发热对电气设备的影响:使绝缘材料性能降低;使金属材料的机械强度下降;使导体接触电阻增加。
导体短路时,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短路电流很大,发热量仍然很多。
这些热量在适时间内不容易散出,于就是导体的温度迅速升高。
同时,导体还受到电动力超过允许值,将使导体变形或损坏。
由此可见,发热与电动力就是电气设备运行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长期发热就是由正常工作电流产生的;短时发热就是由故障时的短路电流产生的。
3-2 为什么要规定导体与电气设备的发热允许温度?短时发热允许温度与长期发热允许温度就是否相同,为什么?答:导体连接部分与导体本身都存在电阻(产生功率损耗);周围金属部分产生磁场,形成涡流与磁滞损耗;绝缘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产生损耗,如:δtg 值的测量载流导体的发热:长期发热:指正常工作电流引起的发热短时发热:指短路电流引起的发热一 发热对绝缘的影响绝缘材料在温度与电场的作用下逐渐变化,变化的速度于使用的温度有关;二发热对导体接触部分的影响温度过高→表面氧化→电阻增大↑→↑→R I 2恶性循环三发热对机械强度的影响温度达到某一值→退火→机械强度↓→设备变形如:3-3 导体长期发热允许电流就是根据什么确定的?提高允许电流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就是根据导体的稳定温升确定的。
为了载流量,宜采用电阻率小的材料,如铝与铝合金等;导体的形状,在同样截面积的条件下,圆形导体的表面积较小,而矩形与槽形的表面积则较大。
导体的布置应采用散热效果最最佳的方式。
3-4 为什么要计算导体短时发热最高温度?如何计算?答:载流导体短路时发热计算的目的在于确定短路时导体的最高温度不应超过所规定导体短路时发热允许温度。
当满足这个条件时,则认为导体在短路时,就是具有热稳定性的。
计算方法如下:1)有已知的导体初始温度θw;从相应的导体材料的曲线上查出A w;2)将A w与Q k值代入式:1/S2Q k=Ah-Aw求出A h;3)由A h再从曲线上查得θh值。
第二章载流导体的发热和电动力•导体的工作状态•导体的正常、短时最高允许温度•导体的长期发热•发热过程及特点•计算目的:确定导体载流量和正常工作温度•导体的载流量•概念•提高导体载流量的措施载流量是在规定条件下,导体能够连续承载而不致使其稳定温度超过规定值的最大电流。
一般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²,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²。
如:2.5 mm² 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2.5×8A/mm²=20A ,4mm²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4×8A/mm²=32A•导体的短路时的电动力计算•三相导体短路时的电动力发热过程及特点•工程处理方法•计算目的:确定导体短路时应有的机械强度载流导体之间会受到电动力的作用。
正常工作情况下,导体通过的工作电流不大,因而电动力也不大,不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
短路时,导体通过很大的冲击电流,产生的电动力可达很大的数值,导体和电器可能因此而产生变形或损坏。
闸刀式隔离开关可能自动断开而产生误动作,造成严重事故.开关电器触头压力明显减少,可能造成触头熔化或熔焊,影响触头的正常工作或引起重大事故。
因此,必须计算电动力,以便正确地选择和校验电气设备,保证有足够的电动力稳定性,使装置可靠地工作。
正常运行时导体载流量计算为什么关心发热•正常工作状态:•产生的各种损耗(电阻损耗,介质损耗,涡流和磁滞损耗)变成热使导体的温度升高;•导体温度升高的不良影响:如机械强度下降,接触电阻增加,绝缘性能降低等。
•短路工作状态:•短路时间虽然不长,但电流大,因此发热量也很大,造成导体迅速升温。
通过的电流20℃时的直流电阻率20℃时的电阻温度系数Ω/m导体截面积集肤效应系数交流电阻太阳辐射功率密度W/m2太阳照射热量吸收率单位长度导体受太阳照射的面积(外直径)对流散热系数(物体表面与附近空气温差1℃,单位时间(1s)单位面积上通过对流与附近空气交换的热量。
载流导体的发热和电动力一、发热和电动力对电气设备的影响电气设备在运行中有两种工作状态,即正常工作状态和短路时工作状态。
电气设备在工作中将产生各种损耗,如:①“铜损”,即电流在导体电阻中的损耗;②“铁损”,即在导体周围的金属构件中产生的磁滞和涡流损耗;③“介损”,即绝缘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损耗。
这些损耗都转换为热能,使电气设备的温度升高,进而受到各种影响:机械强度下降;接触电阻增加;绝缘性能下降。
当电气设备通过短路电流时,短路电流所产生的巨大电动力对电气设备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如载流部分可能因为电动力而振动,或者因电动力所产生的应力大于其材料允许应力而变形,甚至使绝缘部件(如绝缘子)或载流部件损坏;电气设备的电磁绕组,受到巨大的电动力作用,可能使绕组变形或损坏;巨大的电动力可能使开关电器的触头瞬间解除接触压力,甚至发生斥开现象,导致设备故障。
二、导体的发热和散热1. 发热导体的发热主要来自导体电阻损耗的热量和太阳日照的热量。
2. 散热散热的过程实质是热量的传递过程,其形式一般由三种:导热;对流和辐射。
三、提高导体载流量的措施在工程实践中,为了保证配电装置的安全和提高经济效益,应采取措施提高导体的载流量。
常用的措施有:(1)减小导体的电阻。
因为导体的载流量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故减小导体的电阻可以有效的提高导体载流量。
减小导体电阻的方法:①采用电阻率ρ较小的材料作导体,如铜、铝、铝合金等;②减小导体的接触电阻(R j);③增大导体的截面积(S),但随着截面积的增加,往往集肤系数(K f)也跟着增加,所以单条导体的截面积不宜做得过大,如矩形截面铝导体,单条导体的最大截面积不超过1250mm2。
(2)增大有效散热面积。
导体的载流量与有效散热表面积(F)成正比,所以导体宜采用周边最大的截面形式,如矩形截面、槽形截面等,并采用有利于增大散热面积的方式布置,如矩形导体竖放。
(3)提高换热系数。
提高换热系数的方法主要有:①加强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