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服装史-古希腊时期
- 格式:pptx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18
希顿:希腊男女皆穿的一种衣服,从穿着方式和状态上课分为多利亚式和艾奥尼亚两种。
多利亚式希顿:希顿中最单纯的一种。
由于一开始这种衣服是多利亚人穿的,所以一般称为多利亚式希顿。
艾奥尼亚式希顿:原是小亚细亚西岸的爱奥尼亚人穿的衣服,最初是男子的衣服。
后来男女共用。
希玛纯:穿在希顿外面的所有大衣没有固定的造型,一般为方形的毛织物。
有各种大小,大的长约3至5.5米,宽约1至2米。
四个角常常缀有铅锥。
从用途上课分为有里子的外出用和没有里子平常用的。
托加:(世上最大的服装,古罗马人的省份证,只有持罗马市民权的人才可以穿)是古罗马服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服装,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它作为罗马人的象征,是罗马人向世界夸耀的东西之一。
罗印. 克罗斯:古埃及的服装构成极其单纯,种类很少。
从适型本质上看,可以归纳为两种:即无垂褶的和有垂摺的。
紧包全身的丘尼克是前者的代表,罗印.克罗斯是后者的代表初期。
长度是在膝以上的超短裙。
丘尼卡:与外衣相对应的是丘尼卡。
相当于希腊的希顿。
这是一种宽大是睡袍一样的袋装贯头衣。
最初为伊特鲁利亚人穿用,后被罗马人继承,罗马人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后,接受了希腊的服饰文化。
这种丘尼卡就成了内衣,男女皆穿。
丘尼卡一般是用本白色的毛织物做的。
结构很单纯肖斯:与普尔波万组合穿用的下半身服装肖斯。
中世纪是男女皆用的袜子,随着男子上衣缩短向上伸长到腰部,依然左右分开,无裆各自用绳子与普尔波万的下摆或内衣的下摆连接,从穿着的外形来看,很想是紧身裤(实际是长筒袜)。
过去男子穿的裤子布莱随之变成了短内裤,穿在肖斯里面,肖斯在脚部的形状有的保持袜子状。
长及脚踝,常常左右不同色。
因哥特式文化的影响,有时普尔波万与肖斯的配色和装饰在衣服及其他的用具上的宗教图案的配色都像哥特式建筑的彩色玻璃画一样华丽多彩。
布里奥:从达尔玛提卡演变而来的外衣。
也是常常的筒形丘尼卡克式衣服。
领口袖口和下摆都有奢华的滚边或刺绣缘饰。
可以看出收拜占庭文化的明显影响。
罗印·克罗斯:古埃及男子在整个古代社会中从平民到国王都穿的一种基本服饰品种,样式变化非常丰富,有用一块布缠在腰部的围裙,也有兜裆的。
丘尼克:这种丘尼克是一种衣身和袖子呈“T”字型构成的直线裁剪的衣服,领口部分有点弧状。
希顿这个名称来自希伯来,在古希腊语中意为“麻布的贴身衣”。
是古希腊男女皆穿的一种衣服。
从着装方式和着装状态上可分为多利亚式和爱奥尼亚式两种。
汉宁:一种圆锥形的高帽子,可以说是哥特式尖塔的直接反应。
首先用浆糊把布黏成圆锥状高筒,然后在高筒上裱上一层华美的面料。
如花缎、织锦、平绒等。
帽口装饰有天鹅绒,披下来到肩部,帽尖装饰很长的贝尔—里里佩普。
最长可垂地面。
拉夫领:出现在西班牙时期,16世纪流行到17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又一独具特色的服饰部件。
早在德国风时期就已见端倪,不过那时还在内衣的高领边缘上,西班牙风时期完全脱离内衣。
罗布;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腰部有接缝的连衣裙。
古埃及时代的长袍也成为罗布,作为宗教服用于神像和国王仪式中。
棒耐特:19世纪帝政时期出现的帽子,用布和麦杆做成。
上边装饰着人造花和缎带,戴时用缎带系在下巴底下。
一直流行到19世纪中叶。
托加:罗马服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服装。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
它作为罗马象征是罗马人向世界夸耀的东西之一。
与其说托加只是一种衣服的造型和穿着方式的名称,还不如说是表示罗马人的伟大和作为世界统治者的代名词。
是罗马男性公民的身份证。
是把对折的两个角抹圆的一种斗篷。
帕鲁达门托姆:拜占庭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外衣是帕鲁达门托姆。
早在罗马时代就曾被使用于军队高级指挥官和皇帝的甲胄外边,是一种方形的大斗篷。
穿法是披在左肩,在右肩用安全别针固定,面料为毛织物,通常染成紫色、红色和白色。
到拜占庭时代,作为皇帝和高级官员的外衣,衣长变长,面料改用丝织物,方形变为梯形。
为了表示权贵,在胸前缝一块四边形的装饰布,类似清朝的“补子”的拜占庭帝国特有的装饰物叫做“塔布里昂”上边刺绣有金色纹样。
2019-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世界文艺自然是我的态度———论古希腊服装文化张思敏王文娟(北京工业大学,北京100000)摘要:人类从起源到现在的发展过程被称为历史,服装从过去到今天的发展过程所以被称为服装史。
人类生存“衣食住行”,服装被放置在第一位,服装对于人类的日常非常重要。
所以服装史对于一名将要成为服装设计师的人来说,必须要有所了解。
在人类服装文化发展漫长的历史中有一个让我留恋的时期———古代希腊。
古希腊紧邻地中海和爱情海,是海洋文明的源头,这里的人们性格开朗豪迈,热爱思考,探索自然,这样一个乐天派的民族将他们独特民族性格反映到了他们着装上,于是乎,便形成与其他民族截然不同的服装风格。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风格在服装发展的进程中一次次被学习、借鉴和发展,直至今日,依然散发着她迷人而自然的魅力。
这样一个经典的服装风格,在服装发展的漫漫长河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自然;民族个性;飘洒;重塑;发展创新中图分类号:TS94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2-0046-02一、引言约公元前4世纪,聪明开朗的希腊人用他们的民族激情创出单纯朴素,但又不失个性的服装风格,被称为古典而完美的形式,并对整个西方服饰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设计师们把自然的原始素材加以改造,并融入现代元素,塑造了多样的古希腊风格服饰,得到大众的喜爱与追求!二、古希腊服装风格形成的原因古代希腊①海岸线曲折绵长,山峦纵横遍布,山海交错的地理环境使得气候温和湿润;浩瀚的海域赋予希腊先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众多港湾这样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让海外贸易、海外殖民和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这样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使得古希腊经济和文化的高度发展,造就古希腊人开朗豪迈的民族特性,形成了自由平等,开放创新的思想观念。
在这个浪漫的国度,人们热衷于探索自然,思考人生哲理,他们得出“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
西洋服装史重点
古代服装:(重点是古代西亚和古代罗马)
1. 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
1)古代的范畴: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2)古代文化的性格:平静的古埃及和跃动的古代西亚——地理环境的原因造成。
3)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受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的影响,古代服装的共同特点是造型单纯、朴素,不做裁剪和缝纫,南方型的宽衣文化。
2. 古西亚:
1)地理位置与文化背景:四块构成: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叙、黎、巴(腓尼基、希
伯来);土耳其(小亚细亚);伊朗(波斯地区)。
文化特征:鼓噪热烈、响彻四方、余韵不长、不断更迭。
2)古代西亚的主要衣料——羊毛织物;
3)古代西亚的民族与宗教:三大系统:亚细亚、闪米特、印·欧罗巴
4)古代西亚服装的特性:见后表
5)美索不达米亚的服装:
A 材料色彩和装饰纹样:羊毛织物,色彩与埃及一样丰富,纹样与埃及类似。
B 男装:1 苏美尔王朝时代:罗印·克罗斯和卡吾那凯斯,披肩和斗篷;
2 巴比伦王朝时代:螺旋状的卷衣和袈裟状的披挂在身上的斗篷;。
从古希腊服饰看当代的古典风格服饰从古希腊服饰看当代的古典风格服饰(一)(2019-07-20 09:43:22)转载标签:古希腊服装别针服饰特点希顿希马纯古希腊的服饰和古希腊的建筑一样都给人一种自然、均衡的美感。
古希腊的服饰让我们懂了什么叫优雅与自然,承续到当代带给我们的是永远的古典主义的典雅风尚!古希腊的服饰的特点:悬垂、水平、简洁,她传递给我们一种舒缓、平衡、自然的信息。
古希腊是一个追求人体美的时代,追求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希腊最有代表性的服饰:希马纯(Himation )和希顿,希顿Chiton :男女通穿的一种常服。
希马纯:男女都穿的一种披风。
其中女装最主要代表服装样式:多利安(Doric Chiton)希顿和爱奥尼亚(Ionic Chiton)希顿。
对于希腊的服饰构成极为单纯、朴素。
仅一块布料不需裁剪,而是通过在人体上批挂、缠裹系扎固定来塑造出具有优美悬垂褶皱的宽松型服装形态。
图片一:多利安式希顿(Doric Chiton)大家看到了上图固定住肩部的大别针了吧,当代的别针可是起源于那个时代哦!(右图是系2条带子的Doric Chiton)多利安(Doric Chiton)希顿特点:一般前身胸前有翻折下来的面料叫(Apoptygma ),侧缝一般不缝合,并没有袖子构成,但肩部用别针固定。
面料喜欢用厚重的毛织物面料,有庄重、古朴、粗狂特点,具男性特征,年轻人更喜欢穿着。
二:爱奥尼式希顿(Ionic Chiton)艾奥尼亚希顿服饰特点:前胸没有翻折下来的Apoptygma ,侧缝一般必须缝合,有袖子构成并用安全别针自肩部到俩臂固定多处。
面料多用麻织物,衣褶细腻、多而柔和,具女性的优雅特征,中年人更喜欢穿着。
三:男女通用的希马纯(Himation )图片一图片二图片三希马纯服饰特点:一般自然缠绕披挂在希顿的外面。
面料一般长宽比是:1:3,颜色多用白色也有茶色和黑色,名贵用紫色或红色,遇到不幸用淡墨色,后来随着发展也有装饰条饰或刺绣花纹的。
西洋服装史西洋服装史西洋服装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穿着与现代西方服装相似的衣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服装逐渐演变并且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
中世纪时期是西洋服装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欧洲人穿着长袍、外套和吊带裤。
贵族和富人穿着丰富华丽的服装,而普通人则穿着简单朴素的衣物。
此外,在这个时期,手工业也开始发展,人们开始制作和装饰不同的服装。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洋服装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注重服装的设计和细节。
丝绸、绢和珠宝成为流行的服装材料。
贵族和富人穿着华丽的长袍和服饰,而中产阶级则穿着更为简约的服装。
十七世纪是欧洲服装史中的巅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贵族和上层阶级穿着非常华丽和昂贵的服装。
女性穿着宽松的长袍,裙摆非常宽大,带有蓬松的腰部装饰。
男性则穿着宽大的外套、半身裤和高靴。
同时,欧洲国家之间互相竞争,服饰风格开始多样化。
十八世纪是奢华和浪漫主义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服装趋向于更为精致和浪漫。
女性穿着贴身的紧身裙和修身外套,裙摆很蓬松,并且带有装饰性的腐蚀和绣花。
男性则穿着宽大的外套、马裤和高襟衬衫。
19世纪是现代西方服装的起源时期。
在这个时期,西方服装逐渐趋向于简约和实用。
女性开始穿着更加贴身的连身连衣裙和裙子,裙摆逐渐减小。
男性则穿着带有西装和领带的套装。
20世纪是西洋服装史上一个多样化和创新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西方服装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女性开始穿着短裙、紧身裤和各种各样的上衣。
男性则可以选择各种风格和款式的西装、衬衫和裤子。
总的来说,西洋服装史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演变。
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到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再到近现代的发展,西方服装变得更加多样化和自由。
这种发展不仅是时尚的变迁,也反映了西方社会和文化的变化和进步。
西洋服装发展史“西方”,沿用了关于区域范畴的习惯称谓,与亚洲一带的“东方”相对。
西方服装史,即是以西欧国家为主,上溯至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服装发展史。
西方服装所体现出来的与东方服装相迥异的风格,特别是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代表了人类服装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追本溯源,西洋服装从诞生之日起就冲满了激进的思想与吸收外来文化的大度,所以说西方服装文化是一种多源性的文化。
它的文化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受当时的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的影响至深,其审美视觉历来重视立体的造型。
在西方的服装史上,13世纪初期就已确立了立体三维的裁剪方法。
而三维裁剪的发明和运用成为了东西方服装的分水岭,从此,西方服装变得立体,外形变得富于变化,同时尽可能得让造型体现体形美。
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以含蓄为美,以朦胧隐约,藏而不露给人委婉含蓄的审美感受,通过款式,布局,色彩,线条给人整体的和谐之美,大量采用刺绣,飘带,图案和其他的装饰手法,表达丰富的寓意与想象。
可以说中国人对服饰重装饰之美,讲究与环境和谐;西方人对服装造型之美,讲究与环境对比。
东方服饰重“意”,西方服饰重“形”;东方表达含蓄,西方表达鲜明。
东西方服饰完全是两种不同文化的反映,因而服饰文化特色的风格形成与民族风俗,历史文化的渊源有着紧密地联系。
可见服装是一种文化,中西服装文化由于发生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不同,在发展的过程中历史积淀的内容不同,中西服装文化之间的内涵有着很大的差别。
但在服装发展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我们时不时地会看到东西方服装风格的融合,而这种融合往往会绽放出一种夺目的光芒,乃至影响到整个社会。
时至今日,东西方服装风格融合的实例仍屡见不鲜。
古代奥运会裸体竞赛所谓文明,始于一种深度模式的建造。
也就是说,人们不仅要通过“对象化”的行为改造这个世界,而且要赋予物质世界以“人化”的意义。
从这意义上讲,服饰是一种符号,它有着“能指”和“所指”的双重意蕴。
但是,由于西方与中国文化的具体模式不同,其“所指”的内涵和“人化”的意义也就有着这样那样的差别。
1. 罗印.克罗斯Loin Cloth:腰衣,其样式变化非常丰富,有用一块布缠裹在腰部的围裙,也有兜裆的也有用带子斜挂在肩上的。
3 丘尼克tunic:一般是指紧身合体的连体衣,有短袖,衣身较窄,很合体,还常常系有白色的细腰带,有时在袖口还有滚边装饰,在领口用细带系结。
丘尼卡Tunica:是古罗马时代的主要内衣,相当于希腊的希顿,是一种宽大的睡袍一样的袋状贯头衣。
一般是用两片本白色的毛织物,留出伸头的领口和伸手臂的袖口,在肩部和腋下缝合,呈T字形。
一般袖长及肘,也有长袖的和无袖的。
后逐渐具备了外衣的功能,贵族或官吏的丘尼卡前后有两条紫色的克拉比,用其宽窄表示官阶的大小4 肖斯chausses:与普尔波万组合穿用的下半身衣服,在中世纪初期是男女兼用的袜子,随着男子上衣的缩短向上申长到腰部,依然左右分开、无档各自用绳子与普尔波万的下摆或内衣的下摆连接。
普尔波万pourpoint:本来是穿在士兵的锁子甲里面或外面,为防止肉体损伤用数层布纳在一起的结实的上衣,最初衣长及膝。
到14C中叶,衣长变短到腰或臀,在一般男子中普及,很紧身,前面用扣子固定,胸部用羊毛或麻屑填充,使之臌起来。
腰部收细,袖子为紧身长袖,从肘到袖口用一排扣子固定。
一般无领,后来出现立领。
5 简述文艺复兴时期各阶段意大利风时代德意志风时代西班牙风时代名词解释:托加Toga:是罗马服装中最有代表性的衣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衣服。
是用一块椭圆形的,布边有滚边装饰的布对折后在身体上缠绕而形成的。
托加的材料为毛织物,是罗马男性公民的身份证。
斯拉修slash:是裂口,剪口的意思,是指流行于15世纪到17实际的衣服上的裂口装饰。
斯拉修有横方向的、竖方向的,还有斜方向的,不仅用在上衣的胸部和袖子上,极盛期连裤子、鞋、手套、帽子等到处都有这种装饰,满身的裂口还错落有致的形成纹样。
而且不止是从裂口出显露里面的异色里子喝白色内衣,在裂口两端还缀饰有各色宝石、珍珠。
第一章史前人类的穿衣文化4 W7 J- O1 K! x. Y8e1 e3 r第一节兽皮衣服的穿用一、旧石器时代的克罗马农人已经用骨针缝合兽皮。
, o/ k9 l6 h/ I2 A#第二节织物的出现一、新石器时代的湖上住居已经有了麻织物和毛织物。
( C* X# j4 ` d'二、纺线技术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创造。
三、在欧洲,新石器时代初期才出现石制或陶制的纺轮。
6 [# E9 D3 i- S W/ ?+ 第三节欧洲的史前文化一、欧洲最古老的衣服是件皮革做的丘尼克,是吊带式、肩上系结、衣长及膝,外套斗篷,头戴半球形帽子,脚穿短靴,上半身半袖毛线衫,下半身短裙,裙摆有流苏装饰,外罩毛织物长裙,系腰带,前有带扣。
4 z0 \- B+ U. S1 }0 A第四节关于人类穿衣动机的学说* u2 F' d. H# P8 y% K+ q3 I7 t9 _$ |2 a一、物理的保护—保护说-气候适应说、人体保护说。
x# N! E8 _( Z二、心理的防护-道德性的-隐蔽说-羞耻说、礼仪说;宗教性的-护符说-巫术说、魔力说。
三、心理的表现-艺术性的-装饰说-猥亵说、性的魅力说、拥有说、象征说。
第二章古代服装"v3 X U8 D# d' a, @# h第一节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 `5 [) |+ ~9 S U一、古代的范畴0 F: x+ ?" t/ }1 ~7 c3 \1.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分为两大块:一是古代东方世界(包括地中海南岸、非洲北部的古埃及、地中海东岸的南亚地区);二是古希腊和古罗马。
" z1l2二、古代文化的性格( E5 O4 \, Y# M" ?1.古埃及是平静的,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跃动的。
7 S4 c5 q" y; `' s# u三、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 l4 ~" y' `1 C6 {7 G5 M3 s2 E7 E1.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是构成服装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西洋服装史填空选择1 骨针的发明,实际是缝制衣服的发端。
2托加是罗马服装中最具代表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衣服。
3古代西亚的衣料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材料叫卡吾那凯斯。
4拜占庭时代,面料的表现重点体现在质地、色彩和表面装饰纹样的变化上。
5德意志风时代的主要特色是斯拉修装饰。
6意大利风时代,男装是以普尔波万和肖斯的组合为特点。
7德国男服的构成中,运用了大量的普利兹褶,外衣称作夹克。
下半身穿在肖斯外的短裤叫布里奇兹。
8浪漫主义时期的男装基本构成是夫拉克、庞塔龙、基莱的组合。
9.上埃及的装饰象征是“鹰”,下埃及的装饰象征是“蛇”,镶有“鹰与蛇”的“二重冠则代表上下埃及的统一。
10斜裁技术的创始人是威奥耐夫人。
11男装在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时期开始脱离古典样式,而女装到19世纪末去掉了巴斯尔,也开始摆脱了传统样式。
12把男子晚宴服拿来表现干练的60年代新女性的“吸烟服风格”,至今仍是圣·洛朗的男士女装的代表样式。
1克里特女子服装有较强的立体感和现代感。
2古埃及女子服装的丘尼克比卡拉西里斯更加庄重,多用于各种仪式,具有一种礼服性质。
3拜占庭时代初期的服装基本上沿用了罗马帝国末期时的样式。
4伴随着罗马式时代向合体方向发展,哥特式时代确立了窄衣的三维造型。
5 紫色是古罗马皇帝的专用色。
6法国风时代的男服,下半身出现了过去不曾有过的裙裤朗葛拉布。
7哥特式服装到13世纪,罗马式时代产生的那种收腰身的合体意识得到发展和强调,出现了立体化的裁剪手段。
8德意志风时代的主要特色是斯拉修装饰。
9巴斯尔时期男装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变化体现衬衣和领带。
10自1890年起女装进入了一个从古典样式向现代样式过渡的转型期。
11二十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英国的年轻设计师玛丽克万特以伦敦街头的年轻人为对象推出了富有革命性的迷你装。
12一直致力于现代职业女装设计、以简单、朴素风格著称的设计师为加布里埃.香奈儿,也被称为现代运动型之母。
13迪奥在二战后第一次推出的作品被称为新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