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因病机

  • 格式:ppt
  • 大小:189.0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针灸疗法
(1)中风先兆

治则:疏通阴阳,理气活血。
处方:百会、曲池、合谷、风市、足三里、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绝骨。 方义:督脉总督诸阳,调和气血,取百会调 诸阳之气;曲池、合谷、足三里调和阳明经气 血;风市、绝骨理气活血。诸穴相配,则肢麻、 乏力等诸证可除。
(2)中经络 治则: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处方: 1)半身不遂
(2)耳针 选穴:肾、肝、心、三焦、皮质下、脑干、枕、 额。 操作:毫针中等强度刺激,每日或隔日1次,留针 30分钟,亦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3)电针 选穴:选取上述四肢穴位2~3对。 操作:毫针刺入,得气后加电针,采用疏密波或 断续波,志流强度以患者肌肉微颤为度,每日 1次, 每次20分钟。
歪斜等。根据正邪情况又可分为闭证
和脱证。
(l)
闭证: 以邪实内闭为主,属实证。症见 牙关紧闭、两手握固,面赤气粗,喉中痰 鸣,二便不通,脉弦滑而数。 (2) 脱证: 以元阳暴脱为主,属虚证。症见 目合口张,手撒,遗溺、鼻鼾息微、四肢 逆冷、脉象细弱等。如见汗出如油,两颧 淡红,脉微欲绝或浮大无根,为真阳外越 之危候。



1.针灸治疗中风疗效满意,急性期应采
取综合治疗措施。 2.针灸治疗后遗症应配合功能锻炼。
(3)中脏腑
1)闭证 治则:平肝熄风,清心豁痰,醒脑开窍。 处方:十二井穴、水沟、太冲、丰隆、劳宫。 方义:十二井穴、水沟醒脑开窍,开闭泄热;太冲 平肝熄风;丰隆蠲化痰浊;劳宫清心泻热。 操作:十二井点刺放血,余穴毫针刺用泻法;每日 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2)脱证 治则:回阳固脱。 处方:关元、神阙。 方义: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可

辨证分型
1.中风先兆:中风多因气血上逆为病,发
病前常有眩晕、心悸、肢麻、手足乏力、 舌强等先兆症状。 2.中经络:病位较浅,病情较轻,无神志 改变。症见半身不遂,肌肤不仁,舌强言 蹇,口角歪斜,脉弦滑等。
3.中脏腑:病位较深,病情较重,病
变深中脏腑。症见突然昏仆,不省人
事,并见半身不遂,舌强失语,口角


中风俗称脑卒中,是以猝然昏仆、不 省人事,伴口角斜、语言不利、半身不 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口、半身不遂为 主症的一种疾病。本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 较高,常留有后遗症。 多见于西医之脑出血、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 发作等。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风、火、痰、瘀为患,病及心、 肝、脾、肾等脏腑。 基本病因主要为忧思恼怒,或嗜酒饱食, 或房室不节,或外邪侵袭等,导致肝肾亏 虚,痰湿内生,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清 窍受蒙而发病。 阴阳失调 中经络 风火痰瘀 +诱因―――――卒中 ―――- 气血逆乱 中脏腑
上肢不遂: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下肢不遂: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
仑。 2)口角斜:地仓、颊车、合谷、内庭、太冲。 3)语言蹇涩:哑门、廉泉、通里。
方义:风病多犯阳经,根据上下肢经脉循行
路线的不同,分别取手足阳经穴位,以达调 和经脉、疏通气血的作用。又阳明经为多气 多血之经,故以阳明经穴为主,使气血通畅。 口角斜取地仓、颊车疏调局部经气,远取 合谷、内庭、太冲,以调本经经气。 操作:初病单刺患侧穴,宜泻;久病先刺健侧, 后刺患侧,宜补或平补平泻。每日1次,每次 留针20~30分钟,10次为1疗程。
扶助元阳;神阙为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 以回阳固脱。 操作:关元大艾炷灸,神阙隔盐灸,灸至 四肢转温为止。
2.其他疗法
(1)头针 选穴: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 操作:选用28~30号长1.5~2.0寸毫针,针
与头皮呈30°夹角快速刺入皮下,快速捻转 2~3分钟,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 捻转2~3次。治疗时让患者活动肢体,一般 隔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