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
- 格式:ppt
- 大小:418.00 KB
- 文档页数:21
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淡泊一作:澹泊;淫慢一作:慆慢)【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
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冶性:陶冶性情。
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穷庐:破房子。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
淫:过度。
【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预习指导第一部分课本原文诫子书①诸葛亮夫②君子之行,静③以④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⑤无以⑥明志⑦,非宁静无以致远⑧。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⑨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⑩则不能励精⑪,险躁⑫则不能治性⑬。
年与时驰⑭,意与日去⑮,遂成枯落⑯,多不接世⑰,悲守穷庐⑱,将复何及⑲!①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中华书局2012年版)。
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②〔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③〔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④〔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⑤〔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⑥〔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⑦〔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⑧〔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⑨〔广〕增长。
⑩〔淫(yín)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⑪〔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⑫〔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⑬〔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⑭〔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⑮〔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⑯〔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⑰〔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⑱〔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⑲〔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第二部分知识点精讲一、划分节奏夫(fú)/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
非淡泊(dàn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fú)学/须静也③,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yínmàn)/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④,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①夫(fú):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其后可停。
人教版语文七上《诫子书》译文注释赏析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丧失。
最终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贡献,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选自《诸葛亮集.文集》。
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广:增长。
成:达成,成就。
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第15课《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诫子书》的笔记:1. 课文内容理解:《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2. 重点词语解释:- 诫:告诫、警告- 子:儿子- 书:信件- 淡泊:内心恬淡,不追求名利- 宁静:心境宁静,不受外界干扰- 修身:修养自己的品德和才能- 养德:培养自己的品德- 明志:明确自己的志向- 致远: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3. 课文结构分析:《诫子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
- 第二部分(7-12句):诸葛亮告诉儿子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
- 第三部分(13-18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4. 课文主题归纳:《诫子书》的主题是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5. 课文思想价值:《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这些教诲不仅适用于诸葛亮和他的儿子,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通过学习《诫子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这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诫子书》的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背诵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全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篇古文简短但寓意深刻,需要认真理解和领会其中的道理。
背诵时可以逐句理解,然后逐渐连贯起来,多读几遍,直到能够熟练背诵为止。
背诵古文可以采用以下技巧:
1. 理解古文的含义:在背诵古文之前,先理解古文的含义,这样可以更好地记忆古文的内容。
2. 分段背诵:将古文分成若干段,逐段进行背诵。
这样可以降低背诵的难度,提高背诵的效率。
3. 多读几遍:多读几遍古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内容,从而更容易背诵。
4. 制作记忆卡:将古文的内容写在卡片上,随时拿出来看一看,可以帮助你加深记忆。
5. 背诵时想象情景:在背诵古文时,可以想象古文所描述的情景,这样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记忆古文的内容。
6. 与他人合作背诵:可以与同学或朋友一起背诵古文,互相监督和鼓励,提高背诵的效率。
7. 制定背诵计划:制定一个背诵计划,每天按照计划进行背诵,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坚持背诵。
8. 多种方式背诵:可以通过朗读、默写、背诵等多种方式进行背诵,以增强记忆效果。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赏析1、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静以修身)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俭以养德)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
(非淡泊无以明志)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夫学须静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才须学也)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非学无以广才)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
(非志无以成学)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
(淫慢则不能励精)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
(险躁则不能治性)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
《诫子书》教学重点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掌握重点难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大致了解文意。
2.理解文意。
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旨意,思考其现实意义。
在疏通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主旨,可适当补充作者生平资料,引起学生兴趣,帮助理解。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重在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文本有所感知,激发学习兴趣。
课文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鉴赏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诫子书》知识点【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dàn)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
过度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龄同时光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社会,悲伤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悲叹)又怎么来得及呢?【重点字解释】: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
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
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
澹(dàn)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须:必要、一定要。
广:使……增广。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使……完成。
淫慢:过度懈怠。
淫:过度。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
年:年龄。
与:跟随。
时:季节、时光。
驰:疾行、增长。
日:时间、时光、季节。
意:意志。
去:离开、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
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
将复何及:(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赏析】(1)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