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南十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6.83 MB
- 文档页数:10
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2023.11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山水文学之发达,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山水文学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也非常之高。
从宏观的角度看,山水文学之发达是多种因素配合作用的结果,而“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中国古代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独特的认识。
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是以艺术化的态度对待自然,视人为自然的一部分,追求人与自然浑然合一的理想境界,因此“天人合一”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念。
与这种强调主体与客体融合为一的人生理想相适应,中国的美学中产生了“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
正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观念一样,“情景交融”则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重要观念,它作为美学原则,直接地影响了山水文学的创作和发展。
西方艺术被认为是再现型的艺术,中国艺术被认为是表现型的艺术。
山水文学是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文学艺术。
从表面上看,模仿说支配下的再现型艺术似乎应当更适合表现自然景色之形貌,更适宜于山水文学的生长。
而实际上,从一方面看,重视现实的人生感受,才更能领略、感受自然山水的美,进而将对自然景物的观照和体悟表现出来。
因而注重于对于自然的感受、体验,为在形象的艺术之中反映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而把自然景物作为媒介,这样的表现型艺术才真正适合于山水文学的生长和发展。
另一方面,西方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理论虽然在广泛的意义上包括对整个宇宙人生的模仿,但它所强调的主要是对于人物性格、动作和事件情节的模仿,整个西方古典美学都较少注意对自然景物的表现。
安徽“江南十校”高三学生第二次联考(二模)测试语文试题命题单位:马鞍山红星中学审题单位:池州一中制卷:志诚名师网校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2、4~6、8题,第Ⅱ卷15~18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3、7、9-- 14题,第Ⅱ卷19~22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1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想到人类历史,你一定会轻而易举地想到许多黑暗的场景:冲突、流血、暴动、自杀……公平总是理所当然的,不公正的事却长久萦绕于心,时而让你寝食难安。
难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当年会这样感慨:所谓人类历史,不过是一个写满人性坏话的记事本。
而事实上,这世界不只有血流成河,不只有征战杀戮,无论世事怎样变迁,阳光依旧在温暖我们的身骨,草木应季生长。
那么新闻呢?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新闻一样在不断说着人性的坏话:某位官员腐败了;某地有人自杀了,而且是几连跳;某地有人自焚了,有人推倒他家的房屋。
而你对此无能为力…天天都有这样的新闻,你难免会心生绝望:我所处的世界、时代就是这样的吗?当然,这样的绝望时间通常不会很长,常常转瞬即逝,至少我是这样。
【最新】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民间文学是广大人民长期社会生活的产物。
它凭借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产生和流传,精确地反映了人们各方面的生活和有关的思想感情。
它直接地或间接地为人们的生活服务——给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
作家文学也大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产物,是生活的反映并对生活起着一定的反作用。
但是在这一方面,民间文学却有着自己的独特性。
由于民间文学的创作者人数众多且生活在底层,他们比作家能够更广泛,更深刻地反映出社会生活。
它的社会功用,也和作家文学颇有不同的地方。
它更紧紧地贴着生活,比如不少劳动歌,就是人们在各种劳动进行中调整呼吸、动作和鼓舞情绪的不可缺少的东西。
此外,还有一些作品真实地反映出当时下层民众的生活原型和精神状态,如《周南・项鼠》《风古诗十九首》等。
这些民间文学作品对当代考证历史事实、还原历史真实画面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深刻的意义。
我国的民间文学除了反映中国的历史之外,还兼容了世界文化,民间文学的某些体载在国外,甚至在地理上相隔比较远的地区之间也有所交流。
不同民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或诗语等不仅有许多在构思、表现手法方面很相似,有的故事连基本的人物、情节都相同或相似。
像灰姑娘故事、天鹅处女型故事等“世界大扩布”的民间叙事作品,就属于这一类。
中国与邻近国家如印度、朝鲜和日本等,都有长久的文化上的交往,中国的民间文学在传承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兼容了其他民族的文化思想,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彰显着独特的魅力。
此外,民间文学还有很大的研究现实的作用。
过去劳动人民所创作的无量数的口头文学作品,起着辅助生活、哺养精神活动等社会作用。
到了现代,人们又在社会现实的要求下,创造了新的民歌、传说和笑话,它们更广泛、更直接地配合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舆论,与时代的进步作家的作品互相呼应和配合,起着帮助改革社会和推进生活的作用。
2021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对话:开放的时代,予人机会和平台《中国青年》:以自己的经验为例,你觉得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最重要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分别是什么?施鹏:每个科研人员,每个从事科研这条路的青年,从内心来讲,其实都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而且他们也都会非常努力地去奋斗。
但是最后可能大家走的路不一样,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那么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个机会和平台,以及自己对于要做的事情的判断。
判断和选择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再加上合适的外部力量,我觉得这个可能就是真正影响成功的因素。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选择的是西部,从国外回来的时候,我又一次选择了西部。
当时从厦门来到昆明读研究生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理解。
其实我觉得,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云南省这个动植物王国给了我非常大的一个平台和资源。
从国外回来的时候,当时像复旦、中山大学等这些学校,都给了我offer,但是我都没有去。
我觉得,每个人都要去做自己,做一些有特色的东西,做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才有利于年轻人的成长。
另外一点,就是现在西部的人才流失很多,成长非常困难。
但是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西部发展又需要有很多人才,所以,我想在这里呼吁,给西部青年更多的支持。
这种支持主要是政策上面的支持和倾斜,这样的话,年轻人可以有更多机会,去做出一些成绩。
《中国青年》:精神对于外物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精神的滋养起到了什么作用?你从哪里获得精神上的滋养和动力?施鹏:说句实在话,做科研主要有几个目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解决自己好奇心的过程,第二个就是显示你比别人更加聪明、你比别人更加能干的一个过程……其实做科研是很辛苦的,如果从性价比来说的话,它是非常非常低的一个事情。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兴趣爱好和获得的这些一点一滴的小成绩才能帮助你,让你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感恩,我最难忘的人是我的导师,在国内是张亚平院士,在国外是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张建之教授,我现在所取得的学术上的成果,都得益于他们两个人。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1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陆机?文赋?在总结前人创作经验和个人创作体会的根底上,首次系统而又完整地探讨了文学创作的基本过程。
陆机论创作,主要是从物、意、文三者关系入手的。
?文赋序?云:“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夫其放言遣辞,良多变矣。
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每自属文,尤见其情。
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文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意〞如何称“物〞、“文〞如何逮“意〞的问题,即构思之意如何正确反映事物,而文辞如何准确表达构思之意。
如何进行艺术构思,是?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
首先,陆机论述了作家在构思前应当具备一些什么条件,才能使艺术构思得以顺利进行。
他着重强调了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和知识学问的积累两方面内容。
?文赋?开篇就提出要“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即首先要深刻地观察万物以引起文思的萌发,又要钻研古籍以培养高洁的心情和从中汲取丰富的词藻。
陆机这里着重讲的是书本知识,而没有涉及从现实生活中获取丰富知识的问题,认为书本知识和前人创作经验是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
有了这两方面的准备之后,构思活动就能够顺利展开。
?文赋?对艺术想象特征的认识与描述,是文中最为精彩的局部。
艺术想象作为观念形态的活动,反映了心理的自由性。
在描述艺术想象开展情况时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这里涉及了从想象活动开始到艺术形象的构成,当作家进入了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后,就能“收视反听,耽思旁讯〞,一心一意开始构思活动,首先要进行丰富的艺术想象,它具有超越时空局限的无限性和广阔性。
而在艺术想象的过程中,作家的思维活动始终是与现实中的客观物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感情的逐渐鲜明与艺术形象的逐渐构成,是同步进行的。
当作家专心致志凝神之际,古今之事、四海之景,全都显现在头脑中。
安徽省江淮名校2021届高三其次次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60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家乡在一个作家那里代表了什么呢?这使我想起了电影《魂断蓝桥》中男仆人公带着女伴侣到他的庄园(亦即他的家乡)时说的一句话,童年是无穷无尽的。
那是一个人面对自然,一个小生命面对无穷的大生命时的种种历险,是一个生命本真时期对本体世界的好玩探究。
人长大后,便探讨人的世界,于是,名利、哲学、艺术等都充塞着一个实体,即人。
文学即人学,这一命题在人文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将人这一实体高高地举了起来,使人类最终生疏到了自身的崇高与潜能,但是,它同时也遮挡了人的虚体,即人在面对无限时的虚无,在面对死亡时的无望,在进入梦境后的潜在。
而那个虚体,往往是与家乡在某个深谷里相遇并潜伏着。
在某种意义上,作家就是在描述人的实体存在时,尽最大可能地查找、记忆甚至想象人的虚体存在。
《红楼梦》看似在对人的日常生活进行写实,实际上最终落在了人的虚体存在上,是中国文学中对人的虚体存在进行了最大可能描述与查找的作品。
西方人将虚体存在称为“彼岸”,中国人则将其称为“虚境”,是道的另一面存在。
因而,家乡对于文学的意义具有了形而上的颜色。
②中国古人的文学方式是人与自然的对话,讲究的是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这样的传统使中国人始终对自然有一种对应的本能,将有限的自我融入无限的宇宙之中,将死亡的恐惊化为对道的信仰,而最终将人的实在与空虚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这种传统始终持续了上千年。
或许由于诗歌的体量小,不能像小说那样大面积地描述家乡,所以在古典诗歌中,我们很少听说李白的什么地方或杜甫的什么地域。
小说不同,它用浩大的文字制造了一个世界,一个与那个作家的童年、家乡、学问、经受、愿望甚至梦境等相全都的世界。
【全国省级联考】安徽省“江南十校’’2021年高三学生冲刺联考(二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简单回顾一下华夏法制史,我们会发现,从《尚书》确立的“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司法原则,到宋代对法官“失出人罪”几乎不追究责任的做法,再到清代繁复的“审转”制度设计,都体现了中华法系的一种核心价值观:慎刑。
清代的“审转”是一项层层复审的司法制度,张晋藩在《中国法制通史》中说:“徒刑以上(含徒刑)案件在州县初审后,详报上一级复核,每一级都将不属于自己权限的案件主动上报,层层审转,直至有权作出判决的审级批准后才终审。
”清代审级之多,为历朝之冠,一个重大刑事案件一般都需要经过州县—府—臬司—督抚四级复审,而且“审转”是主动性、强制性的,不管被告人是否提出申诉,都需要走完四级审讯。
这样的制度设计,初衷当然是为了最大程度上减少冤案,但由于所有徒刑以上案件都要层层“审转”,导致实际上的复审往往流于形式,如同走过场。
相比之下,宋代实行的“翻异别勘”更加接近现代司法的复审制度。
今日多数国家的司法都实行三审终审制,一般来说,二审与三审的启动,以被告人是否提起上诉为准。
宋代的“翻异别勘”也是如此:在庭审程序结束之后,如果被告人喊冤翻供(相当于提出上诉),则重组法庭,重新庭审。
换言之,“翻异”是启动“别勘”的触发机制。
不翻异,则不需要别勘。
犯人若称供词属实,则亲笔签押,录问程序至此完成,案子将进入下一个程序。
但犯人在录问之后也可以喊冤翻供,一旦喊冤,法院必须马上申报上级法司——提刑司,由提刑司委派法官重新开始庭审,为避免复审受到原审所在地政府的影响,往往要借调其他帅叫作“差官别推”。
有些案情重大、复杂的案子,在走完“差官别推”程序之后,被告人还会喊冤,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从邻路的州府借调法官来复审了。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2024.11.15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5题。
材料一:《黑神话》的宣传语是“直面天命”。
游戏以“天命人”的视角切入,讲述了在西行结束后,齐天大圣孙悟空陨落兵解,玩家作为“天命人”在听取老猴子讲述齐天大圣的故事之后,需要过关斩将、取回“大圣六识”,最终直面天命,迎来结局。
为了服务于这一重构中国经典的冒险旅程,游戏在场景、影像、文本和战斗系统等多个层面转化并利用了“中国故事”。
首先,在场景设计上,《黑神话》基于中国多地古建筑取材、实景扫描,涵盖了全国多处名胜古迹。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游戏开发提供了参考内容,同时实现了一种反向“圣地巡礼”的效果——实际存在的景观乃至奇观被浓缩到游戏场景中,成为游玩体验的一部分。
其次,在影像上,《黑神话》在章节过渡部分采用的播片,选择了具有国产动画经典风格的美术样式。
在文本上,《黑神话》通过大量文本填充了游戏中的《影神图》等内容,以打油诗、志怪小说的风格补充游戏剧情。
在战斗系统方面,“法宝”“法术”“七十二变”成为游戏通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神佛鬼怪的战斗场景具象化为一种游戏体验。
通过这种全面、系统的游戏设计模式与细节,我们可以看出《黑神话》走红的第二个原因,正是其基于整合与再利用中国《西游记》文本和文化资源所产生的互文性。
从场景、美术风格、台词内容、战斗设计等角度来看,中国玩家游玩《黑神话》不同于外国玩家,也不同于游玩外国游戏,其对游戏内容的理解成本相对较低。
2021 届“江南十校”一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及评分标准1.(3 分)D(A 项,偷换概念,原文是“真正深入人心的法律,并非立法者人为的创造,而是对传统的尊重,对民族精神的体认。
”B 项,因果倒置,原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法律文化之所以如此发达深厚,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C项,混淆信息,“直接转化为新时代法律制度”有误,德法兼治的治理模式经过创造性转化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的指导思想。
)2.(3分)D(“得出新时代法治建设应突出体现‘四个自信’的结论”有误,文章末段强调当代中国国家治理和法制建设应深切体认传统,提取出宝贵的民族精神并加以创造性转化。
)3.(3分)A(“完全可以融入”有误,只有“传统法中蕴含着的民族精神”才可以“融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
)4.(3分)D(“与上游拥有区位优势、下游获得政策倾斜有关联”有误,应为与上游获得政策倾斜、下游拥有区位优势有关联。
)5.(3分)C(“围绕‘人’这一核心要素”有误,“人—水—地”系统耦合协调研究是围绕“水”这一核心要素展开的。
)6.(6 分)①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②建立健全流域综合治理体系,提升生态系统质量;③加强区域间协同联动,推动上中下游地区互动协作。
④因地制宜,寻求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发展策略。
(每点2 分,答对三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7.(3分)B(“全篇以主人公韩泽中这一特定视角讲述故事”有误,小说叙述视角灵活,欢迎仪式、哨长观察韩泽中等情节采用了全知视角。
)8.(6 分)①引导青年学会责任担当,将个人理想融入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时代主题中;②鼓励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③勉励青年不懈奋斗,在艰难困苦中锤炼刚健勇毅的意志品质。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理解,可酌情给分。
)9.(6 分)①以“哨兵北舞”为题统摄全篇,将哨兵和舞者并立,反差强烈,引发阅读兴趣,暗示主题;② 以主人公成长为主线,通过外貌、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前后对比,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③设置伏笔照应,如主人公对“辉煌”的理解、对国旗的特殊情感、夜哨时关注北极星和灯火等情节,使作品结构严密,立意鲜明;④穿插叙述相关情节,如哨长讲述沈海洋的故事、韩泽中回忆入伍原因等,丰富作品内容,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自清先生的《论雅俗共赏》最早于1948年上半年由观察杂志社出版,书中其收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有三分之一是谈诗歌的,主要是谈朗诵诗。
先生对新诗创作有个基本观点,即诗歌语言固然应当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但更主要的是新诗必须有节奏。
盖中国传统诗歌与音乐有密切关系,而“节奏”是从音乐来的;尽管新诗与音乐已没有直接关系,却也不能没有节奏。
既称为诗,总要读来朗朗上口,因此节奏是不能缺少的。
这本书中谈诗歌的文章大抵从不同角度来阐释并论证这个观点。
书中力作当推《论雅俗共赏》和《论逼真与如画》。
这里我想着重谈谈《论雅俗共赏》。
先生撰写论文,经常结合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来谈问题,此文自不例外。
这篇论文的观点是有倾向性的,即以古今的名著名篇为例,要求今后的作者能照顾到广大读者层面。
也就是说,文学作品不能只供文化程度高的读者阅读,而应该争取多数人(即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都能欣赏,这样的作品才能传之永久。
这就是我对先生论“雅俗其赏”的粗浅理解。
其实我以为,雅与俗并非彼此不能相容的矛盾对立面,其间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在先秦文学中,《诗》三百篇应该是最古老也最典雅的作品了,但其中“国风”和“小雅”两大类,有不少作品最初也应该是比较通俗的,且曾在民间广为流传。
后来经过上层文化人进行加工,才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楚辞》中的《九歌》也是这样。
其后的汉魏乐府、五七言诗以及词、曲,散体文中的话本等,其发展过程亦大抵如是,不妨说都是由俗变雅,或先俗后雅的。
清末谴责小说,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在当时不过是流行一时供人消遣的“闲书”,现在则成为近代文学史中必须予以评价的古典名著。
可见“雅”与“俗”只是相对而言,不宜划分得太刻板、太绝对。
2024学年江淮十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黑神话》的宣传语是“直面天命”。
游戏以“天命人”的视角切入,讲述了在西行结束后,齐天大圣孙悟空陨落兵解,玩家作为“天命人”在听取老猴子讲述齐天大圣的故事之后,需要过关斩将、取回“大圣六识”,最终直面天命,迎来结局。
为了服务于这一重构中国经典的冒险旅程,游戏在场景、影像、文本和战斗系统等多个层面转化并利用了“中国故事”。
首先,在场景设计上,《黑神话》基于中国多地古建筑取材、实景扫描,涵盖了全国多处名胜古迹。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游戏开发提供了参考内容,同时实现了一种反向“圣地巡礼”的效果——实际存在的景观乃至奇观被浓缩到游戏场景中,成为游玩体验的一部分。
其次,在影像上,《黑神话》在章节过渡部分采用的播片,选择了具有国产动画经典风格的美术样式。
在文本上,《黑神话》通过大量文本填充了游戏中的《影神图》等内容,以打油诗、志怪小说的风格补充游戏剧情。
在战斗系统方面,“法宝”“法术”“七十二变”成为游戏通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神佛鬼怪的战斗场景具象化为一种游戏体验。
通过这种全面、系统的游戏设计模式与细节,我们可以看出《黑神话》走红的第二个原因,正是其基于整合与再利用中国《西游记》文本和文化资源所产生的互文性。
从场景、美术风格、台词内容、战斗设计等角度来看,中国玩家游玩《黑神话》不同于外国玩家,也不同于游玩外国游戏,其对游戏内容的理解成本相对较低。
这一方面使得游戏开发者能够在更深层次上展开对游戏内容的挖掘和设计,另一方面,也使得玩家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某种“编码/解码”式的快感:现实场景和文化内容的可能出现,使得玩家期待接下来的游戏关卡和游玩体验,从而推动玩家继续游玩。
这种游戏内容与中国经典传统文化内容的互文,实际上是一种可复制的、重构中国故事的游戏设计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