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关山》优秀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40.51 KB
- 文档页数:21
陆游《关山月》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关山月[宋] 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②,将军不战空临边③。
朱门沉沉按歌舞④,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⑤,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⑥,沙头宽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⑦。
遗民忍死望恢复⑧,几处今宵垂泪痕!〔注释〕①本篇选自陆游《剑南诗稿》。
是作者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初春在成都范成大幕府任参议官时所作。
关山月,汉乐府横吹曲旧题。
②和戎诏,指“隆兴和议”。
孝宗于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下诏,以“和戎”及派遣金国通问使等交朝臣讨论,次年即与金议和,至陆游作此诗正十五年。
和戎,古指与外族讲和;这里是指宋王朝对女真(金)贵族屈服。
③临边,巡守边境。
临,到。
④朱门,古代贵族豪门的住宅,因其门多漆为朱红色,故称。
沉沉,形容屋宇深邃。
按,打拍子。
⑤戍楼,边地用来警戒、守望的岗楼。
刁斗,古代一种军用锅,铜制,有柄,三脚,晚上兼用作巡守报更的器具。
⑥笛,指羌笛。
王昌龄《从军行》有“更吹羌笛关山月”句。
⑦逆胡,指女真(金)贵族统治集团。
金自建国至灭北宋,已传国五世。
⑧遗民,指北方沦陷地区的民众。
〔解析〕《关山月》是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作者五十三岁在成都时所作。
当时诗人虽被罢职闲居,但寂寞中不忘恢复失地,悲愤中更向往战斗。
由于宋高宗长期采取投降政策,南宋王朝一次又一次地向金屈辱求和,继绍兴和议(公元1154年)之后,又签订了隆兴和议(公元1164年)。
这次和议不仅被金索去四州之地和岁币20万,且议定宋金为侄叔之国,这实际上等于承认了金国统治者继续侵占中原的合法性,统一祖国的大业再次被葬送。
诗人胸怀壮志,但始终报国无门,只好把一腔爱国热情倾注于笔端。
七言古诗《关山月》就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爱国诗歌。
作者借戍边将士的口吻评述时事,抒发对朝廷文恬武嬉不图恢复失地的愤恨。
全诗十二句,四句一层,共分三层。
首句“和戎诏下十五年”,即点明时代背景,揭示出造成诗人所痛恨的社会现实的总根源。
边塞战争诗四首(一)上传者:李琳邮箱:*****************上传者来自:顺德青云中学课件简介:原创课件,此课件包含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第一单元〈边塞战争诗四首〉中的〈从军行〉和〈蓟中作〉课件中包含边塞诗的鉴赏要点,边塞诗的内容总括和一些对比阅读,在技法上注重情景交融技法探究,图文并茂,值得一看。
)下载课件相关课件:上传者:李琳邮箱:*****************上传者来自:顺德青云中学课件简介:原创课件,此课件包含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第一单元〈边塞战争诗四首〉中的〈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和〈塞下曲〉课件中包含两首诗鉴赏要点,注重对诗作中浪漫主义手法和用典等技法探究,有对比阅读,最后还有边塞诗发展的知识点。
图文并茂,制作精细。
「下载次数:493」上传者:闫蓉辉邮箱:**************上传者来自:华师附中课件简介:原创课件,课件精美,适合课堂教学「下载次数:328」上传者:开开邮箱:***********************.cn上传者来自:一中课件简介:原创课件,图片丰富,内容充实「下载次数:626」上传者:吴建刚邮箱:**********************上传者来自: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课件简介:原创课件,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下载次数:461」上传者:王爱庆邮箱:***************上传者来自:山东利津县第二中学课件简介:改编课件,边塞诗「下载次数:332」上传者:王剑胜邮箱:****************上传者来自:江苏省江都市武坚中学课件简介:改编课件,本课件是属于改编的,适合于九年级最后一单元诵读欣赏的学习,结合已学过的边塞进行复习。
效果很好!「下载次数:434」上传者:赵燕邮箱:*****************课件简介:原创课件,精讲课文,声图并茂。
《关山月》原文赏析《关山月》原文赏析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作者】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
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
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
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
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
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注释: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困七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
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关山月》原文赏析2《关山月》作者: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原文注释】:1、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诗人陆游诗作《关山月》主要内容《关山月》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表达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如果你想更详细的了解这篇文章可千万不要错过这篇文章哟!作品原文关山月⑴和戎诏下十五年⑵,将军不战空临边⑶。
朱门沉沉按歌舞⑷,厩马肥死弓断弦⑸。
戍楼刁斗催落月⑹,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⑺,沙头空照征人骨⑻。
中原干戈古亦闻⑼,岂有逆胡传子孙⑽!遗民忍死望恢复⑾,几处今宵垂泪痕。
词句注释⑴关山月:汉乐府古题,属横吹曲。
内容多写戍边军士月夜思乡及与家人离别相思之情。
⑵和戎诏:与金议和的诏书。
戎,古时对西边民族的贬称。
⑶空临边:徒然地驻守在边疆。
边,边疆,边境。
⑷朱门:这里指达官贵人的宅第。
古代达官贵人的门多红色,故云。
沉沉:深沉的样子。
按歌舞:按着节拍唱歌跳舞。
⑸厩马:养在马房里的马。
肥死:马棚里的马不用,渐渐死去。
弓断弦:谓长期不修武备,致使弓断了弦。
⑹戍楼:边塞上守卫警戒的岗楼。
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作报时打更的器具。
⑺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
壮士:指守卫边疆的战士。
⑻沙头:边塞沙漠之地。
征人:出征戍守边塞的战士。
⑼中原:指沦陷在金人手中的淮河以北地区。
干戈:古代的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⑽逆胡传子孙:指金人长期占领中原。
金自太宗完颜晟进占中原,至此时已有四世,故云传子孙。
逆胡,指金人。
⑾遗民:沦陷区的老百姓。
忍死:忍受屈辱、不死以待。
恢复:收复故土。
白话译文与金议和的诏书已发布十五年,可笑将军们不战只是空来防边。
豪门府第终日沉溺于宴乐歌舞,可叹战马肥死厩房弓箭断了弦。
边疆戍楼的刁斗声声催下落月,可伶战士三十从军今日已白发。
羌笛幽怨可谁能理解战士的心?月色凄凉空照沙场战士的遗骨。
中原大地古来战争不断地发生,而今只能让逆胡在此传子生孙?遗民忍死偷生盼望着失地收复,今夜不知有多少人流泪望月轮! 创作背景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宋军在符离大败之后,十一月,孝宗诏集廷臣,权衡与金国议和的得失,后达成和议。
《关山月》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全诗每四句分为一个层次,三个层次分别选取同一月夜下三种人物的不同境遇和态度,作为全诗的结构框架,语言极为简练概括而内涵却又十分丰富深广。
一边是豪门贵宅中的文武官员,莺歌燕舞,不思复国;一边是戍边战士,百无聊赖,报国无门;一边是中原遗民,忍辱含诟,泪眼模糊,盼望统一。
这三个场景构成了三幅对比鲜明的图画,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
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一转韵,表达一层意思,分别写将军权贵、戍边战士和中原百姓。
诗人构思非常巧妙,以月夜统摄全篇,将三个场景融成一个整体,构成一幅关山月夜的全景图。
可以说,这是当时南宋社会的一个缩影。
诗人还选取了一些典型事物,如朱门、厩马、断弓、白发、征人骨、遗民泪等,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感情。
本诗语言凝练,一字褒贬,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关山月宋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译文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
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鉴赏《关山月》充分地体现了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比较完美的作品。
饱含诗人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沉痛悲愤,读来使人泪下。
这种感人肺腑的巨大力量,除了来自其伟大的爱国情怀,还在于其高超的艺术手法,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构建了多重套叠的对比示现修辞文本。
关山月陆游简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关山月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被誉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对关山月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其背景、作者陆游的生平以及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与主题。
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陆游在其中的杰出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涵盖如下内容:文章的结构主要包括导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 导言部分起到引入文章主题的作用,概述关山月和陆游的背景,引起读者的兴趣。
-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关山月的背景介绍、陆游的生平介绍以及关山月作品的意境与主题分析,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 结论部分总结了关山月作品的艺术价值,分析了陆游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并进行结语,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和反思。
通过以上结构的合理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逻辑发展。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关山月这首诗和陆游的简析,探讨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通过分析关山月的背景、陆游的生平以及关山月的意境与主题,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领略陆游作为一位文学大家对中国文学所做出的贡献。
最终目的是对关山月和陆游进行全面的解读和评价,为读者揭示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价值。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增进对关山月和陆游的理解,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和传承。
2.正文2.1 关山月的背景关山月是中国古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歌,该诗又名《秋夕》,写于南宋时期。
关山月描绘了一幅秋夜中明月高悬于关山之上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感慨。
在南宋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也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诗歌以真情实感、表现个人情感为主,深受当时文学界和社会的赞赏。
关山月这首诗歌,以秋夜明月为背景,展现了陆游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关山月陆游翻译及赏析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关山月”是乐府《横吹曲》题,本诗题为“关山月”。
关山者,关隘山岭也。
它是边塞诗的常用意象,本篇写关山客子的室家之思。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山月徐陵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①映②疏勒,③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注释】①星旗:星名。
②疏勒:西域国名,也是其王城。
③云阵:军队。
1、诗歌表现了“客子”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5分)2、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6分)3、有人说,此诗的三四句委婉别致,尤为动人,请简析这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4、“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联系全诗,说说诗人的追问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①思念家乡亲人。
(3分)②厌倦战争,渴望回家团聚。
(2分)2.虚实结合。
关山客子思念家乡是实写,思妇夜间未眠当窗远眺丈夫是虚写。
【或答想象,客子身处边塞想象妻子深夜不眠的情景;或从对方写起(衬托),用家中思妇的不眠衬托军中客子的思乡,均可得分。
】手法3分,说明3分。
3、诗的前六句主要是诗人以第一人称叙述和追想,三四句的意思是说,离人惆怅之时,思妇应该也守候在窗边难以成眠吧。
诗人从亲临者的角度以己度人来表达痛苦与无奈之情,尤为动人。
4、诗人述说“客子”之忆和“思妇”之思,叙写战争的进程,重在表现战争的漫长和造成的深沉痛苦,思乡与无奈之情明显,表达了反对战争、期待和平的.强烈情感。
翻译:在遥远的边塞,正是三五之月,我这个客居在外的征人想起了我的家乡。
在遥远的秦川故里,满腹心事的妻子肯定也没有入睡,她登上高楼,倚著窗儿,正在眺望中天寒月,思念着远在边关的亲人。
星辰映照在遥远的西域,云阵积聚在高高的祁连山上。
目前的战争气氛还是很浓厚,不知道我还要从军多久?赏析:开头两句点出诗题,以一个“忆”字逗出无尽情思。
三四句写所“忆”情景。
客子设想,在遥远的秦川故里,满腹心事的妻子肯定也没有入睡,她登上高楼,倚著窗儿,正在眺望中天寒月,思念着远在边关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