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除法知识点总结全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1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易错点习题精讲(北师大版)易错点1. 余数问题知识点:(1)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验算时:商×除数+余数=被除数(2)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常见题型:1.一个数除以6,商是124,余数最大是(),当余数最大时,这个数是();当余数最小时(),这个数是()。
解析:余数一定比除数小,除数是6,余数最大为5,根据商×除数+余数=被除数,6×124+5=749,余数最小为1,6×124+1=7452. 107÷()=3 (2)解析:根据,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107-2)÷3=353. 45×9+5=410,那么410÷9的余数是()解析:根据商×除数+余数=被除数,5就为410÷9的余数易错点2. 判断商是几位数1.54÷6,要使商是三位数,中最小填(),要使商是两位数,中最大填()解析:计算除法时,要从最高位最开始算,所以当商是三位数,除数为6,最小填6,当商是两位数,最大填5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解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3)位数,也可能是( 2 )位数,要看被除数的最高位的与除数的大小比较易错点3.年龄问题小明今年5岁,妈妈今年33岁,去年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解析:问的是去年的年龄,去年小明应当是5-1=4岁,妈妈去年为33-1=32岁,所以32÷4=8,去年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8倍。
易错点4.周期问题元宵节办灯盏,在道路的一侧按照黄、红、绿、紫、蓝、橙为一组的顺序挂灯泡,第67盏灯笼是什么颜色?解析:遇到周期问题时,要先判断周期是几,本题中的周期为6,周期问题:总数÷周期=组数……余数,当没有余数时,为周期中的最后一个,有余数时,余数为几,就为周期中的第几个。
期中复习讲义(北师大版)2020-2021学年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下册期中章节复习精编讲义第一单元《除法》知识互联网知识导航知识点一:除法计算法则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小于除数2.被除数是0的除法: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零3.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相同数位对齐,从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不够除就添0占位。
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4.被除数最高位比除数小的一位数除法:如果被除数最高位比除数小就要看被除数被除前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一位的上面。
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5.连乘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看清运算顺序,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要是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知识点二:判断商的位数①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商的位数跟被除数相同;如864÷4=(商是3位数),312÷3=(商是3位数)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时,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如246÷6=(商是2位数) 。
知识点三: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时,则添0,分为两种情况:注意:商中间、末尾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不能随便去掉!知识点四:除法的估算和验算1.除法的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
除法估算举例:312÷3≈300÷3=1002.除法的验算:①能除尽:被除数=商×除数②有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知识点五:辨析容易混淆的文字题:例:①甲是176,乙是甲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甲”已知时,用“乘法”)乙:176×6②甲是1584,是乙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乙”未知时,用“除法”)乙:1584÷6知识点六:乘除法混合运算法则:①算式里只有乘除法,要依次计算。
知识图谱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知识精讲一.判断商是几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要看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商就是三位数.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商就是两位数.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百位除起,除得的结果写在百位的上面,然后将余下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除得的结果写在十位的上面,最后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除得的结果写在个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三.拓展: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只不过商的位数不一样.典型例题北京到四平的铁路全长888千米,动车运行时间约6时.平均每时运行多少千米?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算一算.名师学堂理解题意.由题意可知,从北京到四平的铁路全长888千米,动车运行时间约6时,求平均每时运行多少千米,也就是把888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是.探究计算方法.先判断商是几位数.888最高位上是8,表示800,,肯定比100大,商一定是三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商的位数和被除数的位数相同.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商的位数比被除数的位数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看图算一算.结合下图,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用竖式计算.从高位到低位依次除起,每求出一位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正确解答,(千米)答:平均每时运行148千米.三点剖析重点:1.正确判断商是几位数.2.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掌握运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难点:理解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能用除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易错点:被除数百位上余下的数没有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判断商是几位数例题例题1、一个三位数除以5的商仍是一个三位数,那么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不可能是( )。
新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单元除法及练习⼀、练习⼆教案(直接打印版)第⼀单元:除法分桃⼦(两位数除以⼀位数)学习⽬标:1.结合“分桃⼦”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位数的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3.能⽤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解决问题的能⼒。
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除以⼀位数的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1.复习。
12×3= 20×4= 24×4=36÷9= 48÷4= 72÷6=⼆、探究新知板书:分桃⼦.1.多媒体出⽰教材第2页情境图如下:(1)理解图⽰内容,让学⽣找信息,汇报在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2)启发学⽣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师:“图中有多少个桃⼦?”“68中的6表⽰图中的那部分?8呢?”2.提出问题:68个桃⼦平均分给2只猴⼦,每只分多少个?3.解决问题。
(1)68个桃⼦平均分给2只猴⼦,每只分多少个?列算式:68÷2=(2)独⽴完成与⼩组合作,出⽰要求:运⽤前⾯学习过的知识,思考⼝算除法该如何计算?结合下图学⽣汇报、⼝算:竖式计算:请你根据刚才⼝算的过程,⿎励学⽣尝试⽤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展⽰不同的表⽰⽅法。
交流展⽰各⾃的竖式,结合前⾯分物的过程,说⼀说,竖式每步表⽰的意思是什么?(1)和(2):先把6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0,就是60÷2=30;再把余下的8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根,就是8÷2=4;30+4=34,商34表⽰每只猴⼦各分到34个桃⼦。
对于算式(2)的形式,进⾏优化,并让学⽣体会到除法竖式计算的⼀般⽅法:师书:从被除数的⾼位算起,先算⼗位,再算个位,数位要对齐。
2.⼜来了⼀只猴⼦,68个桃⼦平均分给3只猴⼦,每只分到多少个?还剩多少个?补充完上⾯的竖式,说⼀说竖式每⼀步的意思?追问,余数2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师:剩下的2个桃⼦,不够再分,所以余数是2,余数要⽐除数⼩。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班:姓名:第一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只假如均匀分就用 ( 除法) 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式除法法:①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假如它比除数小,再除前两位数。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哪一位上不商1,就添 0 占位。
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比除数小。
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余数要比除数小。
3.笔算除法序:判断确立商的位数,商,,算。
4.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行比,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 1。
5.除法算:用“逆运算〞算①没有余数的除法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6.被除数末端有几个 0,商的末端不必定就有几个 0。
〔如: 30÷5 = 6〕7.①0 乘以任何数都得 0;②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 0 不可以除数〕都等于 0;③0 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自己,④任何数减 0 都得任何数自己。
8.笔算除法:〔 1〕余数必定要比除数小。
〔 2〕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①最大的余数是“除数-1〞, 如:被除数÷3=商⋯⋯余数,最大的余数是2;②最小的除数是“余数+1〞,如:被除数÷除数 =商⋯⋯ 8,最小的除数是 9;4,最大的被除③最大的被除数 =商×除数 +最大的余数,如:被除数÷5=6⋯⋯余数,最大的余数是数是 5×6+4=34;④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如:被除数÷5=6⋯⋯余数,最小的余数是1,最小的被除数是5×6+1=31;第二元形的运1.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整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的认识1.数的读法与写法2.数的比较大小3.数的顺序与逆序4.数的前驱与后继5.数的相等与相差6.数的加法与减法二、整数的认识1.整数的概念2.正整数与负整数3.零的特性4.整数的加法与减法三、数的分解与合成1.相等分解与合成2.十位与个位的组合3.把数拆零与拆一4.把数拆十与拆百5.凑整与进位的关系四、乘法与除法1.乘法的意义与性质2.乘法表的规律3.数的倍数与约数4.除法的意义与性质5.商与余数的关系6.带余除法五、计量与度量1.长度的测量2.质量的测量3.时间的测量4.容积的测量六、图形的认知与应用1.按规定的单元拼图2.几何图形的认识3.命名与分类几何图形4.图形的相似与变换5.图形的位置关系七、二维几何图形1.线段、射线和直线2.平行线与相交线3.平面与立体图形4.正方形与长方形5.圆的认识与性质6.正多边形的认识与性质八、数据的收集与分类1.观察数据的收集2.整理数据的方式3.数据的分类与统计4.统计数据的分析以上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掌握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了解整数的概念与运算,学会分解与合成数,掌握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方法,认识不同单位的计量与度量,熟悉各种几何图形的名称、性质与分类,以及数据的收集与分类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非常重要,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练习,掌握这些知识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期中知识点1第一单元除法1 除法计算法则2 判断商的位数:①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商的位数跟被除数相同;如864÷4=(商是3位数),312÷3=(商是3位数)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时,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如246÷6=(商是2位数) 。
3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时,则添0,分为两种情况:注意:商中间、末尾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不能随便少去!4 计算时我们要养成先估算,再计算,最后再验算的好习惯。
除法的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
除法估算举例:312÷3≈300÷3=100除法的验算:能除尽: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5 辨析容易混淆的文字题:例:①甲是176,乙是甲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甲”已知时,用“乘法”)乙:176×6②甲是1584,是乙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乙”未知时,用“除法”)乙:1584÷66 乘除法混合运算法则:①算式里只有乘除法,要依次计算。
②一个数连续除以另外两个数,相当于除以那两个数的乘积。
例如:200÷2÷4=200÷(2×4)。
2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1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 对称轴:对折后能使两边重合的线叫做对称轴。
3 轴对称图形特点: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4 轴对称图形的有: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等.5 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6 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7 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第一单元除法1、除法计算法则2、判断商的位数:①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商的位数跟被除数相同;如864十4 =(商是3位数),312十3 =(商是3位数)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V除数时,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如246 -H6 =(商是2位数)。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时,则添0,分为两种情况:①十位不够商1时〈举例如下》②个位平够商L时〈举例如下》104 3/312430 2J861隹126126_ 01注意:商中间、末尾的0 起着占位的作用,不能随便少去!4、计算时我们要养成先估算,再计算,最后再验算的好习惯。
除法的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
除法估算举例:312十3 ~300十3=100除法的验算:能除尽:被除数二商X除数有余数:被除数二商X除数+余数5、辨析容易混淆的文字题:例:①甲是176,乙是甲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甲”已知时,用“乘法”)乙:176 X6②甲是1584 ,是乙的6 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乙”未知时,用“除法”)乙:1584北6、乘除法混合运算法则:①算式里只有乘除法,要依次计算。
②一个数连续除以另外两个数,相当于除以那两个数的乘积。
例如:200 十2 十4=200 十(2 X4 )。
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1、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对称轴:对折后能使两边重合的线叫做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特点: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4、轴对称图形的有: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等.5、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6、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7、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第1单元教材分析除法-【优翼·学练优】2022-2023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北师大版)教材分析《三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单元是除法,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除法初步和整除和余数。
通过一个月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 简单除法的概念及应用;2. 拆数法、倍数法、减法法、试商法、竖式除法等解决简单的除法;3. 理解整除及余数的概念;4. 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另一个数的因数/倍数;5. 熟练应用所得知识计算有关问题。
本单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并且从中学会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同时本单元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也是开展数学实践、探究数学规律的重要基础。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简单除法的概念、应用方法及相关术语;2. 学会拆数法、倍数法、减法法、试商法和竖式除法解决简单的除法;3. 理解整除及余数的概念,并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另一个数的因数/倍数;4. 熟练应用所得知识计算有关问题;5.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整除和余数的概念,及其与除法的关系;2. 拆数法和试商法的应用方法;3. 竖式除法的步骤及注意事项;4.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策略知识点多而乱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它们按主题或是按顺序列出来,然后针对每一个点来安排教学计划。
同时在教学之前最好是让学生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印象,知道学习的方向是什么样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安排具有渐进性的教学内容;采用交流式授课,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将对认识的疑惑进行沟通并澄清;大量的训练是夯实知识框架的重要方式, 我们可以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答案,帮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教导师引进【流程】【板书】【设计意图】2.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及自己今天的学习任务。
一、口算除法
1. 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
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想乘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所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
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乘法口诀做除法的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
或前两位,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493估成480,而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近492,
然后再口算480÷8=60,所以
二、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用商0占位。
(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2.【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被除数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相同;如果被除数最高位小于除数,则商的位数比(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
(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得数如果是128,则除法算式算对了,否则算错了。
(2
即得数如果是417,则除法算式算对了,否则算错了。
4.【注意关于0的一些规定】:(1)0不能作除数。
(2)0乘任何数都得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5.【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没有小括号的连除,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脱式计算;
有小括号的乘除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三、特别提醒
1.口算、估算、笔算除法的方法和格式,其中中间、末尾有0的要特别注意。
口算题可以直接列式计算;估算题要注意书写格式(用“≈”,约等号)。
2.解决问题中注意看清题目信息,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