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灰雀》精品系列1
- 格式:ppt
- 大小:3.31 MB
- 文档页数:18
部编版小学语文《灰雀》课文原文及赏析《灰雀》课文原文: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
他每天都要到公园散步。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发现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一个小男孩走过来说:“叔叔,您看见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了吗?昨天我还见过它呢。
”列宁说:“孩子,你看见过它吗?”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那个小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当然,灰雀没有回答列宁的话。
列宁接着问男孩:“孩子,你现在知道灰雀昨天去哪儿了吗?”男孩说:“我昨天把灰雀捉住,关在家里。
今天早上,我又把它放回来了。
”列宁高兴地说:“谢谢你,小朋友。
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赏析:《灰雀》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列宁与一个小男孩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诚实的重要性。
故事以灰雀为线索,描绘了列宁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列宁对灰雀的关爱和关注,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
当他发现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时,他感到惋惜和忧虑,这反映出他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关注和尊重。
小男孩的行为则展示了诚实的价值。
他起初因为害怕承认自己捉住了灰雀,但最终选择了坦诚面对自己的错误,并主动将灰雀放回自然。
列宁对小男孩的赞扬和鼓励,进一步强调了诚实品质的重要性和价值。
这篇课文通过简单的故事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教育孩子们要尊重生命、爱护自然,同时也强调了诚实、勇敢面对错误的品德教育。
这对于培养孩子们的人格成长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部编《灰雀》优秀说课稿【优秀5篇】篇一:部编《灰雀》优秀说课稿篇一我说课的题目是《灰雀》。
我的说课主题是—读故事,品对话,识名人。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资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灰雀》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的重点在于讲述名人身上平凡的小事,让学生从小事中感受他们的不平凡。
而本课描述的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一只丢失灰雀时,遇到将灰雀抓走的小男孩,并通过交谈促使小男孩将灰雀放生的故事。
故事体现了列宁关爱小朋友,尊重小朋友,善解人意的优良品格。
这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去体会名人身上的优良品格。
二、说资源巧用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激趣导思,突破难点。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当“列宁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枝头歌唱”这一动态画面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会为之惊喜,仿佛自己也来到白桦树下,看到了灰雀欢蹦乱跳的身影,听到了灰雀悦耳的歌声,喜爱灰雀之情油然而生。
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果然回来了,这是因为男孩知错改错把它放回来的,而男孩之所以知错改错是因为列宁对灰雀充满了喜爱之情,对男孩充满了爱护之心。
这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感知,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为灰雀的归来而高兴,为男孩的诚实而高兴,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列宁对灰雀的爱,对男孩的爱,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思路。
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将“灰雀”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以寻找丢失的“灰雀”为主线带动学生纵观全文,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去领悟人物的内心活动。
因此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能力目标:A、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诚实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