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第六章
- 格式:ppt
- 大小:222.00 KB
- 文档页数:65
作者:刘晓鹰主编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8-4-1 字数:367000 页数: 236 开本: 16开I S B N : 9787030213709 包装:平装定价:36.00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旅游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理论和方法。
现代旅游经济学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是本书的重要特点。
全书共11章,包括四大部分:旅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旅游市场及其供给关系;旅游经济的管理与决策;旅游经济学的展望。
每一章的分析都包括理论与实证分析两大块,理论分析部分阐述相关旅游经济学基本理论,揭示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证部分则以大量具体详实的案例,针对当前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本书系四川省旅游类系列精品教材,由四川省教育厅列为重点科研项目,组织众多高等院校专家、教授及中青年学者合作编著。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旅游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或专科教材,也可作为中专、高等职业教育或自学考试教材,还可作为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使用。
目录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现代旅游经济活动第三章旅游产品与开发第四章旅游需求与供给第五章旅游市场第六章旅游消费及价格第七章旅游收入与分配第八章旅游投资及效益研究第九章旅游企业的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第十章旅游经济效益与评价第十一章旅游产业及其增长与发展后记书名:旅游经济学ISBN:730007229 作者:Adrian Bull(亚德里恩﹒布尔) 出版社:郑州大学(原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定价:24 页数:336 出版日期:2006-5-1 版次: 1 开本:特16开包装:平装简介在世界范围内,旅游正在成为现代人类社会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
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众化的旅游保持着一股强劲的发展势头,并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继石油、汽车和房地产业之后的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我国旅游业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短短20多年间,我国已从一个世界排名第41位的旅游小国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排名第6位的旅游大国,并正逐渐向世界旅游一流强国迈进。
旅游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第一章导论一、概念1.旅游经济学P182.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P14二、简答1.旅游经济的特殊性P142. 哑铃型旅游经济模型P21-22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P234. 意大利罗马大学讲师马里奥蒂的贡献5.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结构示意图(田里教材)三、辨析题1.最早对旅游经济进行研究的是英国人。
p22.价格影响需求的机制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合成价格的影响机制。
P14第二章旅游与旅游经济一、概念旅游经济(P47)、旅游活动的商品化(P43)二、简答题1.旅游活动的类型与意义2. 现代旅游经济的发展状况(P 39)3. 旅游经济的性质4. 我国旅游产业的地位5. 世界旅游发展的基本格局三、辨析题1.旅游经济活动自古有之。
(P 37)2.一个国家的国际旅游接待规模大小取决于国家的旅游吸引力大小。
P513.一般来说,旅游活动是以团体旅游形式出现,还是以散客旅游形式出现,是与旅游者目的和旅游距离联系密切。
P424.在我国,旅游产业地位确定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四、论述题1.旅游经济活动的主体及利益最大化。
P392 .新时期旅游供给和需求特点。
P38第三章旅游需求与旅游客源地一、重点概念旅游需求旅游需求规律P113 旅游客源地P112旅游消费结构、非基本旅游消费、旅游消费效果二、简答题1.旅游需求的特性。
P1112. 研究旅游需求弹性有何意义?P1183.影响旅游消费结构的因素4.旅游效用最大化及其基本原则.P1395.经济距离与文化距离P129三、辨析题1.旅游消费是高消费2.我国的法定假日是每年共10天。
3.我国职工每年可享受最多15天的带薪休假。
P四、论述题1.影响旅游需求的客源地方面因素、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因素,以及旅游目的方面的因素(P123;P129)2.旅游消费的作用和在扩大内需方面优势特征。
第四章旅游供给与旅游目的地一、重点概念旅游供给旅游供给规律P81 旅游目的地P61旅游吸引力P60、旅游地容量P95二、简答题1. 旅游吸引力的特点和层次。
旅游经济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1.1 课程介绍- 简要介绍旅游经济学的定义和学科范围- 解释旅游经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1.2 课程目标- 分析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探讨旅游经济活动的运作机制- 理解旅游经济政策与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 掌握旅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3 课程结构与评估- 详细介绍课程的模块和内容安排- 解释课程评估的方式和标准第二章:旅游经济学基础理论2.1 供需理论在旅游经济学中的应用- 讲解供给和需求对旅游经济的影响- 分析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对旅游需求的影响2.2 旅游经济的市场结构- 解释旅游市场的特点和不完全竞争条件- 探讨垄断和竞争市场在旅游经济中的应用2.3 成本与效益分析- 讲解成本与效益分析在旅游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研究旅游项目的效益评估方法第三章:旅游经济的影响因素3.1 旅游需求- 研究对旅游需求影响的因素,如收入、价格、文化、技术等 - 分析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和旅游市场细分3.2 旅游供给- 探讨旅游资源与旅游服务的供给机制- 研究旅游企业的经营策略和效率3.3 政府政策与旅游经济发展- 分析政府在旅游经济中的角色和影响- 讲解旅游规划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第四章:旅游经济的影响评估4.1 旅游经济的经济影响评估- 研究旅游业对就业、产业结构和国民经济的贡献- 探讨旅游业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影响4.2 旅游经济的社会文化影响评估- 分析旅游业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如文化保护、社会融合、文化冲突等4.3 旅游经济的环境影响评估- 讲解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如自然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 - 探索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第五章:旅游经济学的应用领域5.1 旅游规划与开发- 解释旅游规划和开发的概念和重要性- 探讨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5.2 旅游经济政策与管理- 分析旅游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研究旅游企业的管理和运营策略5.3 旅游市场营销- 讲解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和策略- 探索旅游产品开发和品牌推广的方法第六章:案例分析与实践6.1 基于实践案例的课堂分析- 运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对实际旅游案例进行分析- 探讨不同旅游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案6.2 实地考察与实习- 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加深对旅游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 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结语:本教学大纲旨在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全面介绍旅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旅游经济学》第一章旅游经济活动第一节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与发展一、旅游经济活动的概念是指采用商品交换形式所形成的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需求和供给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引起的旅游行业与政府和社会经济中其他相关行业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二、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旅游经济活动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商品经济社会后产生的。
它的突出特点是旅游或旅行活动必须具有商品化和社会化特征。
所谓商品化是指采用商品交换的方式。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满足衣食住行购物的需要都必须以支付一定量的货币为前提,游客和服务提供者之间是商品交换关系.社会化是指不仅出现了专门为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旅游生产商,而且出现了与之配套的旅游服务组织和环境。
二、游经济活动的产生⏹原始社会末期:经商旅行⏹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帝王将相、贵族僧侣、文人墨客的巡游、漫游、宗教旅行、学习旅行、探险旅行.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这些旅行活动只是社会中极少数入的个别行为、他们的活动并未构成社会经济中的一种经济活动.安格斯·麦迪逊(荷兰经济学名誉教授)在《人类在1820年以前都很贫穷》一文中指出:“在中世纪时代,即从1000年至1500年,世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0.05%,同期人口年均增长为0.09%;初级资本主义时代,即从1500年至1820年,每年世界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
07%,而同期人口年均增长却高达0.28%.人口的增长远远快于经济的增长。
"-—载于《华尔街日报》,1999。
1.11在这种社会经济条件下,人类获取温饱都十分艰难,没有能力出外旅行。
旅游经济活动是建立在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的,而旅游活动则又是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西方产业革命的结果,一方面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使经济的发展速度更快,另一方面又大大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商品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居于支配地位.⏹产业革命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也为旅游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具体表现为:(1)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人们外出观光、度假旅游奠定了经济基础。
国开旅游经济学第6章自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3分,共计30分)试题 1从旅游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旅游产业是指为了充分满足( )的消费需求,由旅游目的地、旅游客源地以及两地之间的联结体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通过各种形式的结合所形成的旅游生产和服务的有机体。
正确答案是:旅游者试题 2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是建立在对()高度提炼的基础上。
正确答案是: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试题 3哪种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产生要求有这两个重要前提:一是国家干预和控制经济的历史传统,二是短时间内有快速推进旅游产业成长的战略目标。
( ) 正确答案是:政府主导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试题 4在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时,必须坚持旅游产业的()原则,只有这样,旅游产业才有可能长期稳定的发展。
正确答案是:可持续发展试题 5在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时,要正确认识旅游发展规律,遵循旅游产业发展()原则,这是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前提。
正确答案是:成长阶段性试题 6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总是根据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发展进程和自然环境状况来加以规定的,因而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是不尽相同的。
这句话说明的是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正确答案是:特指性试题 7旅游产业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主要表现为旅游生产与旅游消费在()上是不可分离的。
正确答案是:距离和金钱试题 8选择()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必须具备三大条件:第一,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第二,有外部旅游需求;第三,有外部投资注入。
正确答案是:超前型试题 9()是指旅游产业成长滞后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即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正确答案是:滞后型旅游发展战略试题 10()必须要兼顾政府与市场,不能偏袒一方,要充分考虑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正确答案是: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二、多选题(共10题,每题4分,共计40分)试题 11下面哪些具体因素会形成旅游漏损()正确答案是:进口商品与服务, 海外员工的工资、特许经营许可费、投资利润流出, 人力资源的海外培训, 本地居民将旅游受益用于进口品的消费, 非官方渠道进行外汇兑换试题 12影响旅游乘数效应的因素有哪些()正确答案是:漏损量的大小, 旅游目的地的产业结构, 旅游目的地的生产能力, 税收问题,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策试题 13我国TSA在建立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正确答案是:成本高昂, 所依赖的统计数据并不能经常更新, TSA所采用的一些定义和结论形式与旅游传统上所采用的并不一致, 我国国情复杂, 搜集旅游相关的详细数据任务艰巨试题 14我国旅游卫星账户的优点有哪些()正确答案是:统一性, 可比性, 综合性, 灵活性试题 15旅游发展对旅游客源地的影响有哪些()正确答案是:加速旅游客源地的社会分工, 产生相关服务产业组织, 创造旅游经济空间试题 16旅游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有哪些()正确答案是: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收入, 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带动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 优化旅游目的地经济环境试题 17旅游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有()正确答案是:旅游设施利用率, 旅游结汇率, 资金利税率, 劳动生产率, 边际收益率试题 18旅游经济漏损的原因有()正确答案是:进口相关商品和劳务形成漏损, 引进旅游投资和管理形成漏损, 国外旅游企业跨国经营形成漏损试题 19英国学者道格拉斯·福斯特在《旅游经营管理》一书中把旅游乘数概念体系分为哪三类()。
旅游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经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及其所产生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
内在矛盾: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外在矛盾:内在矛盾的外在表现:旅游者、旅游产品经营者与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政府三者之间利益上的矛盾。
的研究任务与内容?旅游经济学研究任务:提示影响和作用于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因素和经济关系。
在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基础上,寻觅和获取旅游业的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途径。
为制定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内容:第一,旅游经济的形成及产业标志第二,旅游产品的开发及供求关系第三,旅游产品的市场开拓及销售第四,旅游产品的消费及合理化第五,旅游产品的经营成本及效益第六,旅游经济结构及发展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活动为前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依托科学技术手段,反映旅游经济活动过程中旅游者和了旅游经营者之间按照各自利益而发生经济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旅游经济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①积极影响:一是旅游经济的发展促使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发掘、振兴和光大。
二是旅游经济的发展促使民族文化的个性更加突出。
三是旅游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整个人类精神的进步。
②消极影响:一方面,随着大量外国旅游者的到来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可能使优秀珍贵的民族文化发生蜕变甚至消退,可能带来一些腐朽的生活方式等,从而使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受到冲击。
另一方面,适应旅游经济发展的要求,会使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内容变成一种商业性的娱乐内容,从而失去其原有文化蕴含的特色,并促使一些优秀民族文化的实质发生改变。
旅游经济对环境的作用及影响?①积极影响(1) 旅游活动使人们增强了环保意识(2) 旅游经济活动能为环保提供资金来源②消极影响(1) 由于过度开发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旅游经济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过度的旅游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2) 景区开发中的城市化倾向在我国还出现一些景区开发建设中的城市化倾向。
第六章旅游收入与分配内容提示旅游收入是旅游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发展旅游业的经济目标,是旅游企业的经营目标之一。
本章从收入和分配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旅游收入的概念、类别、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介绍了旅游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分析了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理论及如何防止外汇漏损等问题。
第一节旅游收入一、旅游收入的概念与类别旅游收入是衡量某一地区旅游业发展程度和旅游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它对平衡国际收支、促进经济发展亦有着重要的作用。
旅游收入是指旅游目的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以年、季度、月为计算单位),通过销售旅游产品所获得的全部货币收入。
旅游产品是一种组合产品,由此决定了旅游收入的多样性,旅游收入不仅包括旅行社向旅游者销售整体旅游产品所获得的收入,也包括各类企业向旅游者提供交通、住宿、饮食、游览、娱乐等单项旅游产品所获得的收入,还包括旅游目的地通过向旅游者出售旅游商品和其他劳务所获得的收入。
二、旅游收入的分类(一)按照旅游收入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基本旅游收入和非基本旅游收入1.基本旅游收入是指旅游部门和交通部门向旅游者提供旅游设施、旅游物品和旅游服务等所获得的货币收入的总和,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必须支出的费用,包括交通费、食宿费、游览费等。
通常,基本旅游收入与旅游者的人次数、停留时间成正比例变化,由此可以大致估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发达程度。
2.非基本旅游收入是指其他相关部门向旅游者提供其设施、物品和服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消费支出,如邮电通讯费、医疗保健费、修理费、咨询费及购物的费用等。
非基本旅游收入具有较大的弹性,它既取决于旅游者的支付能力,也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非基本旅游收入也受旅游者人次数和停留天数的影响,但并不表现为相同的正比例关系。
基本旅游收入的刚性特点和非基本旅游收入的弹性特征,使我们可以通过两者的比例关系来了解某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和旅游业的发达程度。
一般来说,非基本旅游收入所占的比重越大,说明该国或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和旅游业的发达程度越高,特别是旅游商品收入,最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