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 (2)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混凝土浇筑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方法一、混凝土浇筑中的质量控制要点1. 原材料的选择在混凝土浇筑中,原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
首先,选择优质的水泥,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
其次,骨料应均匀分布且符合规定的粒径分布。
最后,控制好水胶比,保持适当的含水量,以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和致密性。
2. 配合比的确定合理的配合比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基础。
在确定配合比时,要考虑到工程的强度要求、使用环境、施工工艺等因素。
同时,还要根据原材料的实际性能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配合效果。
3. 浇筑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清理施工区域,确保地面平整、干燥且无杂物。
其次,对模板进行检查,确保其结构稳固、没有损坏或变形。
最后,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模板的搭建和定位,确保浇筑的混凝土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4. 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控制好浇筑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下降。
其次,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避免水分过早蒸发导致混凝土的开裂。
最后,采取适当的振捣方式,以排除混凝土中的空气和杂质,提高其致密性和强度。
5. 浇筑后的养护措施混凝土浇筑后,必须进行适当的养护,以保证其强度和稳定性。
首先,浇筑后立即进行养护,避免干燥速度过快。
其次,采取覆盖、喷水等措施,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
最后,在养护期间避免任何碰撞或负荷,以免对混凝土的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二、混凝土浇筑中的质量控制方法1. 抽样检测根据施工的需要,每浇筑一定数量的混凝土,应抽取代表性样品进行检测。
抽样时要注意避免杂质的污染,确保样品的准确性。
检测项目包括配合比、水胶比、强度等。
2. 强度试验强度试验是混凝土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
可以通过制作试块,在浇筑后一定养护期后进行强度试验。
根据试块的破坏形态和强度数值,评估混凝土的质量,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3. 温度和湿度的监测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混凝土的养护和硬化过程有重要影响。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为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中采用流程化管理,严格控制混凝土各项指标,浇筑后成品保护措施严密,每个过程都存有完整记录,责任划分细致,配合模板体系后,保证了混凝土工程内坚外美的效果。
(一)商品混凝土控制优选与我公司有长期合作经历的商品混凝土生产单位,选择信誉好,质量稳定的大型搅拌站作为本工程商品混凝土的供应单位。
与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签订严格的供货质量保证合同,加强对其原材、生产工艺、计量、半成品的管理和控制。
原材料控制:加强进货检验,厂家材质证明齐全,现场外观检验合格、按规范要求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混凝土浇筑前的验收和申请混凝土浇筑前必须保证钢筋工程隐蔽验收合格,模板工程预检验收合格,建立混凝土施工前各专业会签制度和混凝土浇筑申请制度。
(三)施工缝留置墙体水平施工缝:留置在顶板底以上5mm处;(四)施工缝处混凝土处理墙体水平施工缝:在顶板底以上5mm的部位弹线,验线用云石机切3-5mm深缝,用扁錾子朝内剔凿掉混凝土软弱层,露出坚固石子。
隐蔽前,清理干净,用水润湿。
墙体根部施工缝:顶板混凝土施工完毕,根据混凝土同条件试块的抗压强度,达到1.2MPa以上后,距墙边向内5mm处弹线切割,处理方法同上;墙体竖向施工缝:沿混凝土边向内10mm弹线切割,处理方法同上。
(五)混凝土施工管理1、混凝土的浇筑做到按操作规程、方案和措施交底规定的要求,采用测杆检查分层厚度。
如50cm一层,测杆每隔50cm刷红蓝标志线,测量时直立在混凝土上表面上,以外露测杆的长度来检验分层厚度,并配备检查、浇筑用照明灯具;对混凝土振捣手加强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严格掌握振捣要领,按要求振捣;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专人看模,看模人员带自制异型靠尺、小白线、橇棍等工具,两人一组,及时对模板进行检查、校正;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专人看筋;泵管加固牢固,不得与外架连接,直段每3m一加固,所有穿楼板处、拐弯部位均加固。
混凝土工程监理控制要点混凝土工程监理控制的要点主要包括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和进度控制等方面。
以下是混凝土工程监理控制的要点,详述如下:1. 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1) 施工图纸审查: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查,了解设计意图,确保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程序和任务分工等,保障施工顺利进行。
(3) 施工方案审查: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4) 施工材料验收: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抽查或全量检验,确保材料符合标准要求。
2.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1) 混凝土配制:控制混凝土配合比、骨料含量、水灰比等,确保混凝土强度、抗渗性和工作性能满足要求。
(2) 浇筑施工: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时间、速度和方法;保证浇筑接头的质量;控制浇筑中的振捣方式和效果等。
(3) 养护措施:合理制定养护计划,控制养护温度、湿度和时间,确保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和干缩控制。
3. 安全控制(1) 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包括道路交通安全、施工设备操作安全、人员防护措施等。
(2) 确保施工质量:监督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法、施工工序和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3) 防止事故发生:监督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定期组织安全检查,防止事故的发生。
4. 进度控制(1) 施工进展情况:监督施工进度,确保施工按照计划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进度延误的问题。
(2) 施工工期保障:监督施工方按照合同约定按时完成工程,及时催促施工方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3) 施工节点控制:控制施工各个节点的完成情况,确保施工节点的进度符合计划。
5. 质量评估和验收(1) 施工质量评估: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评估,包括现场观察、试验结果等,评价施工质量的好坏。
(2) 施工成果验收: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成果验收,包括强度试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等,确保结构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总结起来,混凝土工程监理的控制要点主要包括施工前期准备、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和进度控制。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一、引言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是确保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养护措施等方面。
二、原材料选择1.水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水泥,并进行必要的试验,如凝结时间、强度等。
2.骨料: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骨料,要求骨料洁净、坚固、不含有害物质,并进行颗粒分析。
3.矿粉: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矿粉,要求矿粉细度适中、活性好。
4.掺合料: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
三、配合比设计1.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强度等级,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合理选择水灰比,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强度。
3.根据骨料的颗粒分析结果,确定最佳骨料配合比。
4.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四、施工工艺1.搅拌:搅拌时间应符合标准要求,确保混凝土均匀一致。
2.浇筑: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连续性,避免浮现空隙、夹杂物等缺陷。
3.振捣:振捣时间和振捣频率要符合标准要求,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
4.养护:及时进行养护措施,包括覆盖保湿、防止冻融等,确保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
五、质量检验1.强度检验: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
2.密实度检验:采用非破坏性检测方法,检验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
3.尺寸检验: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尺寸检验,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4.外观检验: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平整、无裂缝、无蜂窝等缺陷。
六、质量记录和报告1.施工记录:详细记录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操作情况。
2.质量报告:根据施工记录和质量检验结果,编制质量报告,包括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尺寸等指标。
七、质量控制措施1.严格执行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3.定期进行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摘要: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是保证建筑工程稳定和耐久性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浇筑过程的控制、养护措施以及质量检测等内容。
通过合理的控制和管理,可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和耐久性符合设计要求,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1.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施工质量。
水泥应选择标号合格的产品,并注意水泥的品牌、产地和生产日期,避免使用过期或质量不可靠的水泥。
骨料应选择坚硬、洁净、无含泥量和有良好的粒径分布的石料。
砂应选择细度模数合适、含泥量低的砂子。
混凝土掺合料应符合规范要求,并根据施工需要选择合适的掺合料种类。
2. 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
根据工程要求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合理确定水、水泥、骨料和掺合料的比例,确保混凝土配合比的科学合理性。
在设计配合比时应注意水灰比、砂率、石灰石模数和骨料的含量等指标,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设计要求。
3. 浇筑过程控制混凝土的浇筑过程直接影响其密实性和均匀性。
在浇筑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搅拌设备的检查和清洁、模板的涂油处理、支撑和固定等。
在浇筑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浇筑,避免出现孔洞、疏松和掺杂物等缺陷。
同时,应注意混凝土的浇筑速度、振捣时间和振捣方式,确保混凝土的均匀致密。
4. 养护措施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其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环节。
在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措施,包括覆盖保持湿润、防止温度变化和干缩等措施。
养护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环境温度等因素来确定,一般不少于7天。
5. 质量检测质量检测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根据规范要求,应进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性、自由收缩等质量指标的检测。
通过质量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结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浇筑过程的控制、养护措施和质量检测等要点的合理控制和管理,可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和耐久性都符合设计要求,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一、引言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是确保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对于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检测等方面。
二、原材料选择1.水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检查水泥标志、生产日期、质量证明等信息,保证水泥质量稳定。
2.骨料:选择合适的骨料种类和规格,保证骨料的质量符合要求,避免混凝土强度不稳定。
3.矿粉:根据工程需要,选用适当的矿粉,控制矿粉掺量,确保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4.外加剂:根据混凝土工程的具体要求,选用合适的外加剂,如减水剂、增塑剂等,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耐久性。
三、配合比设计1.根据工程的强度等级和使用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水胶比、骨料用量、水泥用量等参数。
2.合理控制水胶比,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避免出现开裂和渗水等问题。
3.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和施工条件,调整骨料的粒径分布,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抗渗性能。
四、施工工艺1.搅拌:采用机械搅拌方式,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团聚和分层现象。
2.浇筑:采用适当的浇筑方式和工具,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浇筑,避免空隙和夹杂物的产生。
3.振捣:采用适当的振捣方式和设备,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避免出现气孔和缺陷。
4.养护: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环境条件,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保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
五、质量检测1.取样:按照规定的方法和频次进行混凝土取样,保证取样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2.试验:进行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抗渗性等试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
3.记录:详细记录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时间、浇筑方式、振捣时间等关键参数,便于质量追溯和问题分析。
六、总结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是确保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选择原材料、科学设计配合比、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进行有效的质量检测,可以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性。
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一、混凝土施工过程的几点注意一般说来,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包括浇筑前、浇筑过程中和冬、夏季浇筑过程的质量要点控制等几方面。
针对浇筑前和冬、夏季浇筑过程的三个方面提出一些注意。
1.1浇筑前的质量控制要点(1)对混凝土浇筑方案进行审批:要根据浇筑面积、浇筑工程量、劳动力组织、施工设备、浇筑顺序、后浇带或施工缝的位置、混凝土原材料供应、保障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以及停电、停水的应急措施等问题进行认真的综合研究并逐项落实,确保万无一失。
(2)审查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计算书、拆除时间及拆除顺序,模板和钢筋应做好预检和隐检,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再次检查,确保模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与设计相符,且支撑牢固,拼缝严密,模板内杂物己清除干净。
关键部位应再次查验钢筋品种、数量、规格及插筋、锚筋连接方式等技术措施。
(3)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各受力钢筋之间绑扎接头位置应互相错开,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4)检查机具准备情况。
对搅拌机、运输车、料斗、串筒、输送管道及振捣器等准备是否充分,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己有应急措施,并经过试运行。
毕业(5)混凝土浇筑申请书已办妥。
(6)水、电、照明等现场条件己做好,且应有保证。
1.2冬季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1)首先要根据工程进度、气温预测、施工环境做出切实可行的详细的冬季技术施工措施,规定好测温孔布置、测温方案、浇筑方案、拆模条件。
(2)认真进行热工计算,采用科学的保温措施;保证到场的保温材料的数量和质量。
(3)对冬施的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性能、掺量必须提前做好试验报告。
(4)控制好冬施关键点,做好以下的检查和抽测工作:抽检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混凝土内外温度及温差的监测、分析,必须时要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受冻和裂缝的发生;加强对蓄热覆盖防风措施的监察,确保覆盖及时到位;适时控制拆模时间及拆模后的保温及养护问题;保证混凝土试块的留置数量,应包括同条件和转常温条件试块。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一、原材料质量控制1、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选择水泥时,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
同时,要注意水泥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避免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
2、骨料骨料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其质量和级配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
粗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碎石或卵石,其最大粒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中砂或粗砂,其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3、外加剂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如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等。
在选择外加剂时,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品种和掺量。
同时,要注意外加剂的质量和稳定性,避免使用不合格的外加剂。
4、水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 的规定。
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和沼泽水不得用于混凝土搅拌和养护。
二、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1、配合比设计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工程的特点、设计要求、施工条件和原材料的性能等因素,按照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 的规定进行设计。
配合比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要求;(2)满足混凝土施工和易性的要求;(3)满足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4)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2、配合比设计方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通常采用计算法和试配法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和原材料的性能,计算出初步配合比;然后,通过试拌、调整和试配,确定出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的基准配合比;最后,根据施工现场的砂石含水率,对基准配合比进行调整,确定出施工配合比。
三、混凝土搅拌质量控制1、搅拌设备混凝土搅拌设备应选用性能良好、计量准确的搅拌机。
搅拌机的类型和规格应根据混凝土的工程量和施工进度等因素进行选择。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一、材料控制1.水: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选用清洁、无杂质、无臭味的水源,并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水质符合要求。
2.水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按照规范进行取样、试验和计量,保证水泥质量稳定。
3.骨料:骨料应满足规范的要求,对骨料进行检测,确保骨料质量符合规范。
4.外加剂:外加剂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规范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试验和检测。
二、施工操作控制1.配合比的确定: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结构设计方案,合理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达到强度、耐久性、坍落度等要求。
2.搅拌:搅拌过程中要保证充分搅拌,避免水灰分离,混凝土均匀浆化。
3.施工工艺: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浇筑和振捣,严禁产生冷接、热应力和底浆等质量问题。
4.养护:施工后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保持湿润环境,避免快速脱水和温度快速变化,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充分发展。
三、质量检测与监控1.混凝土试块检测:根据规范的要求,取样制作试块进行试验,包括28天和早期强度试验,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现场检测:对混凝土现场进行坍落度、均匀度、温度、收缩率等质量指标的检测和监控,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
3.质量记录与报告:对混凝土质量检测的结果进行记录,编制相关报告,保留到工程质量档案。
四、施工组织与管理1.质量计划:编制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计划,明确质量目标和控制要点。
2.质量责任:明确相关施工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3.施工监督:加强现场施工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质量问题,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4.质量教育与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质量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
以上是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只有严格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控制,才能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不仅关乎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也与施工单位的信誉和声誉息息相关。
因此,工程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质量控制工作,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确保工程的质量。
2024年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由于预拌混凝土的最终质量无法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检验,因此其质量控制有一定的特殊性,必须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
混凝土质量的过程控制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行:培养一支有经验、责任心强的质检队伍。
这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前提条件。
任何一家混凝土生产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强硬的质检员队伍,就很难对混凝土质量实施有效控制。
充分发挥试验在日常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原材料的批量试验必须认真进行,同时应定期进行生产现场取样的混凝土试拌,通过试拌观察混凝土的和易性等,同时,试拌后留置l天、3天、7天、28天试件,观察凝结时间和测试混凝土各龄期强度。
原材料的选择与控制。
原材料的选择过程是结合企业和工程特点进行质量初步控制的过程,是混疑土质量控制的前提。
原材料进站质量控制。
原材料性能试验尽管能够全面了解原材料的品质,但多数试验项目由于其试验周期和时间较长,不适于进站检验,因此,企业应针对具体情况和各种材料的特点,以及供应商的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进站检验措施。
1.砂石进场检验a.分清责任:进站目测由收料员负责,抽检由质检员负责。
b.目测:收料员对进站的砂石料进行逐车目测,合格后方可领位卸料。
目测内容:含泥量、细度、级配、杂物、含水率(含石量)等。
有明显不合格项,直接退货,有怀疑时应取样送试验室,试验结果出来后由相关领导进行处理。
c.质检员抽检:质检员抽检应在砂石堆场进行,抽检的内容和方法同上。
2.掺合料进站检验a.分清责任:收料员负责逐车检验,试验员或质检员逐车进行掺合料部分性能试验。
b.收料员应逐车核对掺合料的随车资料,对比检验颜色变化,没有明显问题时,通知试验员或质检员进行有关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要求后方可领位卸料。
3.水泥进站检验a.分清责任:仅由收料员负责逐车检验,质检员不参与水泥进站检验。
b.收料员应逐车核对水泥的随车资料,测量水泥温度,合格后领位卸料,否则应通知试验室,并由相关领导处理。
对水泥的进站检验应重点放在测量水泥温度上,因为水泥厂在供应紧张时,水泥的出厂温度往往很高,会严重影响混凝土性能。
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范本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是确保混凝土制品达到设计要求和标准的关键过程。
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和检验、配合比的确定和调整、搅拌和浇筑过程的控制、养护和试验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要点。
1. 原材料选择和检验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确保原材料的质量,需要对水泥、骨料、矿粉、掺合料和外加剂等原材料进行选择和检验。
首先,对水泥进行检验,包括外观检查、标志和牌号检查、包装检查以及水化热和凝结时间等性能检验。
其次,对骨料进行检验,包括颗粒分析、含泥量、含水率、堆积密度、强度和吸水性等性能检验。
再次,对矿粉进行检验,包括比表面积、含水率、化学成分和活性指数等性能检验。
然后,对掺合料进行检验,包括比表面积、化学成分、颗粒形状、含灰量和活性指数等性能检验。
最后,对外加剂进行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密度、液化时间、凝结时间和膨胀率等性能检验。
2. 配合比的确定和调整配合比的确定和调整是控制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能的关键。
首先,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和要求的工作性能,确定初步配合比。
然后,根据原材料的实际试验结果和配合比的试验结果,对配合比进行调整。
在调整配合比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坍落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满足抗渗和抗冻性能的要求。
其次,根据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调整水灰比和砂率,以达到最佳的浆体流动性和均匀性。
另外,根据施工需要,调整混凝土的含气量和胶凝材料的用量,以确保混凝土的可泵性和抗裂性能。
最后,通过试验和实际施工的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配合比,以获得理想的混凝土性能。
3. 搅拌和浇筑过程的控制搅拌和浇筑过程的控制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致密性。
在搅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要点。
首先,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其次,定期清理搅拌机和搅拌叶片,避免混凝土的污染和结块。
再次,检查搅拌机的润滑和密封装置,确保搅拌机的正常运行。
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要点1.水泥质量控制: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结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水泥应具备标称强度、准确的化学成分和合理的细度。
同时,应定期对水泥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2.骨料质量控制: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填充材料,其质量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骨料应符合标准要求,尺寸均匀,无土壤和有害物质。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骨料的脆化和退化情况,及时更换不合格骨料。
3.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工程要求设计,包括水胶比、水灰比、胶凝材料掺量等参数的确定。
配合比应在实验室经过试验验证后确定,并在施工现场进行严格控制。
同时,配合比还应考虑到材料的误差和施工工艺要求。
4.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的各个环节,确保其正确性和规范性。
例如,前期准备工作应完善,包括模板安装和表面处理;浇筑前应先进行试块,验证浇筑前混凝土的强度和流动性;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浇筑速度,避免过快造成质量问题。
5.浇筑工艺操作控制:混凝土浇筑工艺操作包括搅拌、运输和浇注等环节。
在搅拌过程中,应控制水胶比和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均匀和流动性好。
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混凝土的分层和变形。
浇注过程中,应控制浇注速度和浇筑高度,以避免太大的冲击和压力。
6.混凝土强度的监测:混凝土的强度对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必须进行强度监测。
常用的监测方法有试块法和无损检测法。
试块法是指在浇筑过程中取样制作试块进行试验,以评估混凝土的强度。
无损检测法则通过测量混凝土的表面硬度、弹性模量和声波传播速度等参数来间接推测混凝土的强度。
7.控制养护过程: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过程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重要影响。
养护应采取适当的水养护措施,以保持混凝土的湿度。
同时要避免混凝土受到外界温度、风和日晒等影响,保持温度适中。
8.质量记录和整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进行质量记录和整理。
包括原材料的检测报告、配合比的确定和调整记录、混凝土试块强度的测试结果以及养护措施的记录等。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2.混凝土工程开工前20d,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包括施工图纸、设计通知、技术要求)及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编制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计划,报监理站审批。
3.混凝土工程浇筑使用的原材料(包括钢材、水泥、砂石骨料、止水、外加剂及掺合料等)均应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等。
同时施工单位应按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和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检测计划中规定的数量和批量进行抽样检验。
所有这些资料必须于施工开始前10d报送监理站审查认可。
4.原材料控制:混凝土工程中使用的水泥,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生产厂家的出厂检验报告和施工单位的复检报告。
试验检查项目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水泥标号(水泥强度等级)。
(2)凝结时间。
(3)水泥安定性。
带装水泥贮运时间超过3个月、散装水泥超过6个月,使用前应重新检验。
5.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书或检测报告。
使用前应做拉力、冷弯等试验,需要焊接的钢筋应做焊接工艺试验。
刚号不明的钢筋,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但不得用于承重结构的重要部位。
以另一种钢号或种类的钢筋代替设计文件规定的钢筋时,必须征得设计、监理和项目法人单位的书面同意。
6.对钢筋的调直和清除污锈应符合以下要求:(1)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的污渍、漆污、锈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和表面裂纹,钢筋中心线同直线的偏差不应超过其长度的1%,成盘的钢筋或弯曲的钢筋应矫正后,才能使用。
7.因设计要求或施工的需要,必须在混凝土中掺用减水、缓凝、引气、调稠等外加剂剂其他胶凝材料和掺合料时,其掺量及材料必须符合设计文件或手艺标准的规定,并颠末试验确定后报监理站批准。
8.混凝土开仓浇筑前,施工单位应对各工序质量进行自检,检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基础面或缝面处理。
(2)钢筋布设。
(3)模板装置。
(4)止水安装及伸缩缝处理。
(5)观测仪器、设备及预埋件装置。
(6)混凝土生产与浇筑准备。
(7)其他必须搜检检测的项目。
砼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砼质量包含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砼质量好与坏。
直接影响结构物的使用功能。
因此,桥聊结构物砼施工,一定要做到内实外美,认真做好砼施工质量控制工作。
一、砼质量控制:砼质量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配合比使用的准确性,各种原材料参量偏差,胶凝材料、水、外加剂不得大于±1%,粗细骨料不的大于±2%。
2.经常校验搅拌计量设备的精确性。
3.搅拌操作手伴制每盘砼都要检查砼的和易性。
4.砼车洗车时一定要放干净车内的水。
5.砼车到浇注现场后灌注前高速运转3-5分钟,使车内的砼搅拌均匀。
6.每盘砼的搅拌时间必须满足最低搅拌时间。
二、模板处理控制:模板的质量决定桥梁结构物的外观质量。
模板大面积平整度好、接缝密实,不漏浆、错台小、表面光洁、砼结构物外观就好。
因此,模板处理重点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模板使用前一定要将模板上的铁锈、油污、砂浆沾块打磨干净。
然后涂刷脱模剂。
新模板初次使用前、在模板面板上涂刷一层水泥浆,干燥后用磨光机打磨干净、光洁。
然后用洗衣粉或洗涤剂冲洗、用干净棉纱或干净毛巾擦拭干净,然后涂刷脱模剂。
2.处理干净涂刷脱模剂后的模板,用软塑料薄膜粘贴在模板上。
防止灰尘污染脱模剂。
3.脱模剂一定要涂刷均匀,厚薄一致。
三、砼的振捣控制:1.浇注砼时,振捣棒要快插慢拔,垂直插入速度要快。
插入下一层5-10CM,离开模板5-10CM,插入后徐徐拔出。
从插入到拔出整个运行过程掌握在20-30S之间。
振捣棒的插入间距,一般50棒每棒为30-40CM,振捣时不能碰撞模板和钢筋,碰撞模板的结果导致砼浆液,从模板边缘缝隙中流入下一层形成蘑菇状干硬结块,影响结构物的外观质量。
2.振捣时一定要掌握好振捣插入拔出的时间,振捣时间过短,砼不密实,容易产生蜂窝麻面;振捣时间过长,容易产生鱼鳞般或是砂线。
3.砼密实的表现为,在振捣拔出中,砼表面浮浆,不下沉。
四、砼收面控制:1.砼浇注到设计标高后,平放振捣棒,将砼顶面拖振一遍,使顶面砼平整、密实。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制定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非常必要,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质量,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从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要点、质量控制的具体标准和质量控制的检测方法三个方面,详细介绍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二、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1.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受原材料的影响,因此要选择优质的原材料。
水泥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砂、石应符合设计要求,水应选用清洁无污染的水源。
2.搅拌比的控制搅拌比是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的配比,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
搅拌比的控制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严格执行。
3.搅拌时间的控制搅拌时间对混凝土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和使用要求进行控制,通常不少于90秒。
4.施工环境的控制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如高温、低温、干燥、潮湿等。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施工环境,如在高温季节增加混凝土的水泥用量等。
5.施工工艺的控制混凝土施工的工艺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施工工艺,如在浇筑混凝土时要避免出现空鼓、夹渣等情况。
三、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1.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
根据设计要求,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以下要求:(1)28天龄期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在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之前,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的坍落度是指混凝土在被倒入试验圆锥体时,混凝土的坍落高度。
根据设计要求,混凝土的坍落度应符合以下要求:(1)混凝土的坍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混凝土的坍落度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3.混凝土的密实度混凝土的密实度是指混凝土的实际密度与理论密度之比。
根据设计要求,混凝土的密实度应符合以下要求:(1)混凝土的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混凝土的密实度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一、刖三混凝土路面作为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使用寿命、安全性和经济性。
因此,在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必须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路面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
本文将从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对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二、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1,水泥的质量控制(1)检查水泥包装情况,包装完好无损。
(2)检查水泥标志是否清晰、鲜明、正确。
(3)测定水泥的物理性能指标,如初始和终凝时间、强度等。
(4)对水泥进行分析检测,检测其化学成分是否符合规定。
2.骨料的质量控制(1)检查骨料的标志是否清晰、鲜明、正确。
(2)检查骨料的颗粒形状和表面状态是否符合规定。
(3)根据设计要求测定骨料的物理性能指标,如相对密度、吸水率等。
(4)对骨料进行分析检测,检测其化学成分是否符合规定。
3.水的质量控制(1)检查水源的水质是否符合规定。
(2)测定水的PH值、溶解氧、悬浮物等物理性能指标。
(3)进行微生物和有害物质检测。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质量控制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1)根据道路使用环境和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2)选用合适的骨料和水泥种类,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
(3)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动性。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1)根据道路使用环境和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2)选用合适的骨料和水泥种类,进行试配,确定骨料的最佳配合比例和水泥的最佳掺量。
(3)按照试配结果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
(4)制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和批准。
四、混凝土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1.混凝土搅拌的质量控制(1)根据混凝土配合比确定骨料、水泥、水的用量。
(2)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3)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动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混凝土浇注的质量控制(1)控制混凝土浇注的速度和坡度,避免混凝土的流失和堆积。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要点一、原材料控制:1.水泥品质控制:选择合格的水泥供应商,并对水泥进行抽样检验,确保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骨料控制:选择规范的石料供应商,对骨料进行抽样检验,确保粒径、含泥率、含水率等指标符合要求。
3.砂控制:选择砂石供应商,对砂进行抽样检验,确保粒径、含泥率、含水率等指标符合要求。
4.混凝土掺合料控制:选择正规的混凝土掺合料供应商,对掺合料进行抽样检验,确保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二、生产工艺控制:1.配料控制:按照设计配比准确称量水泥、骨料、砂和掺合料,保证配料准确。
2.搅拌控制:搅拌过程中控制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搅拌顺序,确保混凝土均匀性和稳定性。
3.浇注控制:控制浇注速度、浇注高度和流动性,避免混凝土塌落、分层和裂缝等问题。
三、设备设施控制:1.混凝土搅拌车控制:确保混凝土搅拌车的搅拌鼓清洁,无漏水和积水,避免污染混凝土。
2.摊铺机控制:控制摊铺机行驶速度和铺设厚度,保证混凝土均匀铺设。
3.曲轴式振动器控制:控制曲轴式振动器的使用方式和振动时间,确保混凝土充实和无气孔。
四、质量检验控制:1.强度检验:抽取混凝土样品进行强度试验,确保符合设计强度要求。
2.质量检验:对混凝土进行抗渗试验、抗冻试验、抗碱试验等,确保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和特殊要求。
3.外观检验:对混凝土外观进行检验,防止出现裂缝、气孔、色差等问题。
五、质量管理控制:1.质量责任制度:建立混凝土质量控制责任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质量责任和控制要点。
2.过程控制:对不同阶段的制作工艺进行控制,包括配料阶段、搅拌阶段和浇注阶段等。
3.技术改进:根据产品的使用和市场反馈,进行技术改进和优化,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4.培训与教育:组织员工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提高其质量控制意识和技能水平。
5.不合格品控制:建立不合格品处理制度,对不合格品进行追溯分析和整改处理。
以上是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要点,通过合理控制原材料、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加强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可以确保商品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
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混凝土质量是影响混凝土工程和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的一个因素,原材料的质量及其变异、生产工艺条件和各工序所用生产设备性能的变异、检验测试仪器质量的变异,以及操作人员技术素质的变异等等,均对混凝土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为保证混凝土工程和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质量,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工程效益,使所生产的混凝土稳定地保持在所要求的质量水平,应对生产全过程各道工序进行控制,下面就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结合咱们现实情况,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控,供大家参考:
原材料:
1.水泥:贮存时,必须是同一厂家、同一标号、同一品种的可以放在一个仓里。
假如这个仓的水泥不用了,准备放另一种水泥,放之前一定要清仓。
每批水泥进厂时,收料人都要向供货人索要出厂质量检验报告单并核对(出厂日期、厂家、批号、品种),核验包装标志是否齐全(袋装),水泥是否错进或混进,有无受潮结块现象。
及时抽样。
千万注意不要混放,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储存中不得受潮,水泥自出厂三个月后(快硬水泥一个月),需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
2.砂:尽量选用级配良好的中砂或粗砂,进厂时目测是否合格,主要是看它的含砾量是不是大、含泥量、泥块含量、杂质等,细度模数变化情况。
含泥量大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含砾大时混凝土的合易性不好。
3.碎(卵)石: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中骨料所占的体积在75%以上,它是混凝土最主要的组成材料之一,骨料不仅构成了结构体的骨架,更重要的是决定着构筑物的力学性能、安全性和耐久性。
一般认为骨料的渗透性要比水泥浆体低,而实际上某些骨料的渗透系数与水泥浆体的渗透系数相差不大。
当骨料的孔隙率达10%时,其渗透性比水泥浆体还要高得多,选用低渗透骨料用于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是十分必要的。
骨料的粒径大小也影响着混凝土的抗渗性,骨料粒径较大时更容易在粘结界面上产生较大裂缝,另外在凝结硬化过程中骨料不收缩,包裹的水泥浆体产生不同收缩,颗粒越大收缩值越大,形成的裂缝也多,必然导致抗渗性的下降,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破坏.进厂时首先看它的规格,再看矿粉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再就是看碎石的颗粒形状、针片状、软弱颗粒、杂质等,还要注意进厂原材有无风化、水锈、溶蚀等情况。
如果目测以上指标不合格时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看是如何处理。
进厂后及时通知实验室进行抽检。
还要注意砂石料堆不要有混在一起的现象。
4.外加剂:要放在库里,用多少取多少,用完及时放回去,不要一次取好几袋,剩下就放在外面,要防止雨淋、受潮。
这个东西一受潮,性能就变了。
进厂时打开几袋看其颜色,与当初定外加
剂时的样品颜色、品种、厂家、型号是否一致,尽量索要出厂检验报告,当发现颜色不一致时,使用时需注意,看其效果(在搅拌时减水效果、混凝土性能、反应时间),这里涉及到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的问题:每一种外加剂都有它特有的功能,掺加这种外加剂,能够对混凝土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性能进行改善。
如掺加减水剂可以在保持相同用水量情况下增大混凝土的流动性,或在保持相同流动性情况下降低单位用水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等。
由此,可以这样理解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与不适应性的概念:按照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将经经检验符合有关标准的某种外加剂掺加到用按规定可以使用该品种外加剂的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中,若能够产生应有的效果,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是适应的;相反,如果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则,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是不适应的。
如:掺加减水剂时减水率出现问题,速凝剂不速你凝,掺加缓凝剂却得到了假凝效果,都可以认为是由于外加剂与水泥之间不相适应所致。
几乎所有品种的外加剂与水泥之间都存在适应性问题,只是目前来说减水剂使用最普遍,而且当其与水泥产生不适应性的时候能够比较直观快速地反映出来,如:流动性差、降水率低、拌和物板结发热、坍落度损失过快等现象。
影响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的因素包括:水泥、外加剂、环境等几方面。
1.减水剂自身特性对其塑化效果的影响。
萘系减水剂合成时磺化程度、分子量大小、平衡离子
+)、萘系减水剂的状态:在相同掺量的条件下,液态减水剂的减水率稍高(Na+、Ca2+、MgO2+、NH
4
于固态的减水剂。
2.水泥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水泥的矿物组成、水泥调凝剂石膏的状态、水泥中的混合材、含碱量、细度、陈放时间。
3.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水胶比。
当性能不满足要求时停止使用(板结、气泡),与实验室和供货商沟通。
5.水:可以饮用的纯净水,目前没有发现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所用水源及生产用水都不要受到污染。
以上所用原材必须是配合比中指定的原材,碎石:种类、粒径,水泥:厂家、品种、强度等级,外加剂种类,经检验合格方可用于混凝土生产。
生产过程:
必须按规定的配合比生产,操作员、计量员每一工作班之前要对各个称进行零点校核,经常查看各种称计量是否准确,下料是否准确。
误差大时及时调整。
坍落度一定要控制好,满足配合比要求的同时泵车能打出去就可以,不要太大。
搅拌时间不要太短,尤其是有外加剂、粉煤灰及其他掺合料时更要加长搅拌时间。
外加剂一定要控制好剂量,按配比规定的数量掺加,且不要超出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发现咱们这里都是用铁锹,一定要控制准;最好是用盆、桶之类的,在其上面划个线,这样控制的比较准一些;否则的话,如果是用减水剂,剂量不准,咱们的操作人员也不好控制
坍落度,给生产和施工带来很多不利。
现场人员每次生产前告知工人如何加,加多少,配合比变化时及时告知工人,每个工作班之前还要对砂石进行含水率测定,尤其是下雨天和雨后更应严格控制用水量和加长搅拌时间。
要加强对坍落度的控制,技术人员要经常去现场查看,控制好坍落度和混凝土合易性,要有责任心,根据混凝土性能波动情况适时科学调整。
由于夏季气温比较高,混凝土水分蒸发快,坍落度损失也比较快,有时中午的需水量要比早晨和晚上的多,所以要控制好坍落度和和易性,试块制取也应尽量避开高温这个时候。
对于同一分项工程(如:烟囱、水塔)有饰面要求,要保持混凝土性能稳定,坍落度稳定。
要使用同一供货商供应的同一种类水泥,换站时注意是否是同一水泥,前后混凝土生产是否是同一种类水泥。
(详见管理手册:重要部位混凝土施工指导意见)
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运至浇注地点后,不离析、分层、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并能保证施工所必须的稠度,运送混凝土的容器的管道应不漏水、不漏浆,并保证卸料及输送畅通。
提醒司机,每次洗罐水要及时倒掉,不要忘了倒,第二天又接着装混凝土。
再就是下过雨时,装混凝土之前也要把罐里的水倒一倒。
试块制作:
试块,必须具有代表性。
在混凝土生产、运输稳定时抽取试块,一定要把混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宜。
装模前检查试模是否清理干净、然后组装好并涂油,涂油既不要少也不要多,组装试模时一定要把螺丝拧紧。
由于现场没有振动台,看能否利用施工队的振动棒,能利用时可把振动棒放在试模底下振,不要把振动棒插入试模。
不能用振动棒时只能人工插捣,一定要多插捣几次,然后用胶皮锤打一打,或在地上掂几下,尽力插捣密实,把气泡排除。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试块取样要满足频率要求。
如果试块有特殊要求时:就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