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第一轮总复习 第三篇 物质科学(二)第32课时 水和溶液课后练习
- 格式:ppt
- 大小:455.00 KB
- 文档页数:16
第32课时水和溶液1.(2015·嘉兴、舟山)下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的示意图,与丙烧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第1题图A.甲 B.甲和乙C.乙和丁 D.丁2.(2014·株洲)溶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的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B.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溶质C.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溶液为纯净物D.物质在溶解得到溶液的过程中,通常有放热或吸热的现象出现第3题图3.(2014·武威)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4.(2014·苏州)如果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A.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B.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洒落在桌面上C.量取水的体积偏小D.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5.(2014·广州)某温度时,将20g KNO3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关于该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m(溶质):m(溶剂)=20∶120B.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C.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D.降温后,有固体析出6.(2015·宿迁)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不一定都是混合物B.将100g KCl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5g固体,则KCl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25gC.常温下将饱和Ca(OH)2溶液加热到50℃,会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D.从25%的H2SO4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溶液的质量分数仍为25%7.(2015·乐山)20℃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10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7 0 3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B.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C.升高温度,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D.20℃时,甲的溶解度最小8.(2015·眉山)如图所示,甲图表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乙图表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专题2 水和水溶液知识导图考点梳理■考点一自然界的水►(1)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蒸发:陆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和海洋水以直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
蒸腾:植物体会将根系吸收的水分,以蒸腾的形式释放出来,转化为大气水。
升华:冰川在一定条件下,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成为大气水。
(2)大气水→ 陆地水、海洋水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会重新凝结成为液态水或凝华为固态水,并以液态雨水或固态的雪、冰雹等形式降落下来,落到陆地,成为陆地水,落到海洋,成为海洋水。
(3)陆地水→ 海洋水、地下水降落到陆地上的水,一部分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直接汇集成河流水、湖泊水,并形成地表径流,流入大海,成为海洋水。
另一部分则下渗转变为地下水和土壤水,并形成地下径流,流人大海,成为海洋水。
实验现象:①通电后,电极上产生气泡,正极产生气泡的速率慢,负极产生气泡的速率快;①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即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气体的体积约为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气体的体积的2倍气体检验:正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尖嘴口处,木条复燃,证明此玻璃管内收集的是氧气;负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尖嘴口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所以水由氢和氧组成■考点二常见的溶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有: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①大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如KNO3;②少数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③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熟石灰。
3.溶解度曲线:用来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曲线。
曲线上的点表示该物质在相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物质的结晶1.结晶方法一: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的固体溶质的溶液,如海水晒盐。
第3讲水和溶液课标要求考试细则【课程内容】1.知道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举例说出水对生命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知道水的三态特征,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3.区别悬浊液、溶液和乳浊液。
了解水及其他常见的溶剂。
4.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5.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6.列举我国和本地区水资源的情况与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和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
【活动建议】1.研究典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探究自然界中雨、雪、雾、霜、露的成因。
3.了解溶液浓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衣物洗涤),并根据实验了解饱和溶液的意义与配制(例如制作咸蛋)。
4.观察活性炭和明矾的净水作用。
5.想象没有水的生活。
6.阅读有关文章,讨论水质对健康的影响。
1.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1)说出水电解后的产物。
(2)描述水的组成。
(3)知道水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知道水是良好的溶剂,并能列举其他常见的溶剂。
2.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1)说出溶液的组成和特点。
(2)辨认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3)列举一些常见的悬浊液和乳浊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解度表(1)说出饱和溶液的概念。
(2)知道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联系、区别和转化。
(3)列举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一些因素。
(4)理解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5)会查看溶解度表。
4.外界条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了解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5.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理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
(2)会进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说出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一般步骤与操作方法。
(4)按要求配制溶液,说明有关配制方案。
6.水资源和水污染(1)描述地球上水体的名称及大致比例。
(2)列举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和简单原理。
2019年初三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水和溶液综合训练题1.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B.水是常用的溶剂C.水既可以作为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一种氧化物2. 2016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随手关闭水龙头B.往河流里倾倒垃圾C.农业上采用滴灌技术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3. 淄博市政府围绕“城市水资源管理”这一主题||,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生态淄博、美丽淄博||。
以下措施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建设海绵城市减少水的流失B.积极探索污水处理的新技术C.大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D.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4. 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物质是()A.花生油B.食盐C.白糖D.白酒5. 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A.蔗糖水B.牛奶C.果粒橙D.豆浆6. 在装有水的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少量牛奶、食盐、菜油和面粉||,充分搅拌后可形成溶液的是()A.牛奶B.食盐C.菜油D.面粉7. 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8. 一杯7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
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A.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质质量不变C.溶液质量不变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9. 20 ℃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水和溶液(含答案解析)(试题分值:50分测试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原创题】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成本低、效率高的催化剂,使水发生反应获得氢能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C.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A说法正确;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故说法B错误;C、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故D正确。
2、如图是教材中用来表示电解水过程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H原子和O原子)分析示意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A.常温常压下水可以发生分解反应B.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H、O原子C.H原子是图示微粒中的最小微粒D.O原子只有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转化为O2分子【答案】C【解析】A、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所以A错误;B、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H2和O2,B错误;C、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水分子三者中,最小的是氢原子,C正确;D、氧原子结合形成水分子,不需要通电,D错误。
3、【原创题】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B.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C.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明矾可促进浑浊水中悬浮物的沉降【答案】B【解析】A、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只发生状态变化,所以发生的是物理变化,A正确;B、活性炭在净水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所以发生了的物理变化;B错误;C、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C正确;D、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吸附可促进浑浊水中悬浮物的沉降,D正确。
2021年初中科学中考一轮复习测试水和溶液一、单选题1.m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少量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a%)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用图()A. B. C. D.2.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至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溶剂质量不变B. 溶质质量增加C. 溶解度变小D.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3.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溶于等质量的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 Na2OB. NaOHC. CuSO4·5H2OD. H2SO44.温州苍南有“世界矾都”之称,迄今有600多年的炼矾历史。
制取的明矾可用于净水,也可用于制备发酵粉、油漆等,其制作流程为:煅烧明矾石→加水溶解→蒸发浓缩→析出结晶物→……如图是明矾制作过程中的结晶环节,能作为判断结晶池中液体为饱和溶液的依据是()A. 溶液澄清透明B. 溶液均一稳定C. 溶液浓度较大D. 池底晶体析出5.20℃时,有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A和质量分数为26.47%的食盐溶液B,下列有关A、B两种食盐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向m g溶液B中加入x g食盐,振荡后,溶液的质量不变,则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B. 等质量的A,B中,溶剂质量:B>AC. m g溶液B中的溶质质量为100mg26.47D. 向m g溶液A中加入x g食盐,振荡后,溶液的质量大于m g6.如图甲、乙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B. 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C. 水电解的过程中,氢原子数和氧原子数都没发生变化D. 电解水的变化只是分子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7.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计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B. 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 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D. 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8.宁波是具有丰富水资源的美丽城市,下列措施不符合建设生态宁波理念的是( )①积极推进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②在水源保护区大规模建设宾馆、山庄③允许向各江河中排放泥浆水④严禁停靠在姚江、奉化江的运煤、运油船舶将清洗船舱的水直接排入海中⑤完全禁止海洋捕捞和湖、河养殖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③⑤D. ③④⑤9.小兰通过预习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是氢气与氧气体积比略大于2∶1。
第31课时水和溶液1.(2019·潍坊中考)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 B.矿泉水 C.白醋 D.蒸馏水2.(2019·陕西中考)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列配制20 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3.20 ℃时,在两只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 g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来源:ZXXK]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B.20 ℃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4.(2019·福建中考)某同学模拟闽籍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制纯碱,需用50.0 g水配制20 ℃的NaCl饱和溶液(20 ℃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0g),应称取NaCl的质量为( )A.18.0 g B.16.0 g C.13.2 g D.11.5 g 5.(2019·金华中考)20 ℃时,在各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 g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B.20 ℃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6.(2019·嘉兴中考)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如图是有关硝酸钾页 1 第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来源:ZXXK]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7.(2019·济宁中考)为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图Ⅰ所示装置。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物质X,搅拌。
结合图Ⅱ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对硝酸钾溶液变化的推断,合理的是( )①X为NaCl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②X为NaOH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③X为NHNO晶体,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34④X为浓HSO,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42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8.(2019·雅安中考)研究“水”可从多角度展开。
2024年中考化学分类复习-水和溶液一、选择题1.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B.量取水的体积为100mLC.实验中要用到胶头滴管D.溶解不能在量筒中进行2.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可以将零散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下列知识归纳都正确A.A B.B C.C D.D3.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HCl: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干燥B.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C.鉴别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加水溶解,观测溶液温度变化D.除去NaCl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4.实验室用硝酸钾固体配制10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50 mL量筒量水B.将固体放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称取C.将固体直接投入量筒中溶解D.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贴有标签(如图)的试剂瓶中,塞好瓶塞5.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硫粉在O2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B.向加碘食盐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变蓝C.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检验其纯度D.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拌滤纸上的悬浊液6.扬州公园内有许多饮水机,可取水直接饮用。
其饮用水处理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活性炭吸附为化学变化B.紫外线照射可以杀菌消毒C.该水可直接饮用是因为没有化学物质D.超滤膜可以除去硬水中的钙镁物质7.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无益C.将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河里D.矿泉水与蒸馏水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完全相同8.x是40℃的硝酸钾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后,判断错误的是A.X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Y可能是饱和溶液C.Y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Z大D.X和Z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9.60℃时,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专题05 水和溶液目录23考点一自然界的水 5【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5一、自然界的水 5二、硬水和软水 5【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6考向01 珍贵水资源 6考向02 水的污染与防治 7考点二水的净化 9【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9一、水的净化 9二、过滤和蒸馏 10三、其他净水方法 11【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12考向01 水的净化 12考向02 硬水和软水 14考向03 过滤和蒸馏 15考点三水的组成 16【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16一、电解水实验 16二、电解水的微观解释 17【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17考向01 电解水实验 17考向02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19考点四溶液的形成与组成 20【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20一、溶液的概念与特征 20二、溶液的组成 21三、解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21四、溶液的应用 22【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22考向01 溶液的概念和特征 22考向02 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23考向03 乳化现象及应用 24考点五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26【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26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6二、溶解度 27【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29考向0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9考向02 固体溶解度 30考向03溶解度曲线 32考向04结晶 34考点六溶液的浓度 37【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37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37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37【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38考向01 溶质质量分数含义 38考向02 溶液的配制 39考点要求课标要求命题预测水资源状况与水的净化➢认识水资源状况, 了解水的污染与防治。
➢掌握水的净化方法,了解硬水和软水概念,并能正确鉴别硬水和软水。
水资源状况与水的净化、水的性质和组成、溶液的概念和形成、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等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水的净化方法、溶液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意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