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地质勘查进展与成果通报
- 格式:doc
- 大小:351.00 KB
- 文档页数:19
勘察成果资料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地质勘查成果通报》显示,去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资金161.61亿元,在矿产勘查、基础地质调查和水文地质调查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探矿权设置方面,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效期内非油气探矿权共9561个,登记勘查面积11.38万平方千米,新立非油气探矿权303个。
矿产勘查方面,2020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96处,新发现矿产地数量排名前5位矿种为金、地热、铜、陶瓷土、水泥用灰岩。
同时,全国457处矿产地完成阶段性勘查。
基础地质调查方面,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5.5万平方千米;完成1:5万重力测量0.5万平方千米,1:25万区域重力测量6万平方千米,航空物探20.3万测线千米;完成1:5万地球化学调查4.6万平方千米,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3.8万平方千米,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4.7万平方千米,圈定清洁土壤面积1.3亿亩,圈定富硒(锌)土地820万亩;完成1:5万矿产地质调查5.4万平方千米,圈定见矿物探化探异常99处。
此外,“海洋地质八号”船在南海完成5368千米二维地震调查,“海洋地质九号”船在印度洋完成7120千米二维地震调查;在海南东方—乐东近海海域圈定8个海砂矿体,在广东近海初步圈定35个海砂体,在福建、台湾浅滩圈定3个海砂资源有利区。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方面,一是完成1:5万水文地质调查3.6万平方千米。
构建“全国—流域—省级”地下水资源评价组织体系,形成全国地下水资源量和储存资源年度变化成果,首次实现全国地下水资源年度出数。
完成全国地下水位统一监测,测点总数达6.7万个,实现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34个地下水漏斗年度变化监测。
在江西赣南红层区、滇桂黔岩溶区和西部干旱区成功找水打井1600余眼。
二是完成1:5万环境地质调查5.7万平方千米。
完成雄安新区“一主五辅”地区工程地质详查、土地质量调查、深部地质结构探测。
2017年全国地质勘查成果通报一、地质勘查投入2017年我国地质勘查投入①延续了近年来的下滑态势,以2012年为拐点,继续下行。
全国地质勘查投入资金198.36亿元,同比减少19.8%。
图1 2006—2017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对比图资金来源:中央财政58.66亿元,占总量的29.6%,同比减少7.2%;地方财政67.46亿元,占总量的34.0%,同比减少17.6%;社会资金72.24亿元,占总量的36.4%,同比减少29.5%。
资金投向:矿产勘查120.61亿元,占总量的60.8%,同比减少29.0%;基础地质调查34.46亿元,占总量的17.4%,①未统计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所有勘查投入数据不包括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矿产勘查投入。
下同。
同比减少 1.2%;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24.63亿元,占总量的12.4%,同比减少2.1%;地质科技15.47亿元,占总量的7.8%,同比增加9.0%;资料服务与信息化3.19亿元,占总量的1.6%,同比减少0.9%。
资金投入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新疆(36.05亿元)、内蒙古(15.43亿元)、云南(11.33亿元)、黑龙江(8.69亿元)、青海(8.49亿元)。
图2 2017年各省(区、市)地质勘查投入示意图(一)矿产勘查。
投入资金120.61亿元,同比减少29.0%。
资金来源:中央财政19.65亿元,占16.3%,同比减少11.0%;地方财政36.56亿元,占30.3%,同比减少30.9%;社会资金64.40亿元,占53.4%,同比减少32.1%。
资金投向:以金(21.74亿元)、铜(16.23亿元)、煤炭(16.21亿元)、铅锌(13.55亿元)、铀(7.08亿元)为主,占总投入的62.0%。
与2016年相比,铀矿投入同比增加4.0%,稀土、钼、铁、磷、铜、锰、石墨、金、银等矿种投资降幅较大。
表1 2017年主要矿种勘查资金投入和钻探工作量完成情况矿种资金投入(亿元)同比增长(%)钻探工作量(万米)同比增长(%)煤炭16.21 -7.2 96 -3.1铀7.08 4.0 61 13.8铁 4.51 -56.1 30 -49.2锰 1.41 -47.2 7 -30.0铜16.23 -48.1 81 -46.0铅锌13.55 -22.5 93 -16.2铝土矿 2.74 -14.4 29 -12.1%镍0.64 -19.0 3 50.0钨 1.16 -9.4 8 -11.1锡0.78 -21.2 3 -57.1钼0.94 -56.5 6 -40.0金21.74 -35.9 139 -32.9银 2.48 -34.4 23 43.8磷0.99 -54.6 10 -23.1石墨 2.09 -36.7 15 36.4钾盐 1.2 -4.0 2 -33.3稀土0.39 -68.5 2 -33.3资金投入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新疆(28.38亿元)、内蒙古(11.52亿元)、云南(7.36亿元)、黑龙江(7.00亿元)、青海(6.41亿元)。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行业服务与管理的若干意见正文:----------------------------------------------------------------------------------------------------------------------------------------------------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行业服务与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0〕6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有关直属单位,部机关有关司局:近几年来,在全行业的积极支持配合下,国土资源部认真履行地质勘查行业管理职能,着力构建部省两级行业管理体系,加强服务,完善管理,严格规范地质勘查市场准入,搭建信息交流和业务培训平台,提升了地勘行业凝聚力,规范和繁荣了勘查市场,促进了队伍的改革与发展。
为进一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行业服务与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促进地质勘查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地质找矿工作的统筹协调。
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和地质勘查规划,优化地质勘查工作布局。
强化中央、地方和社会各类地质找矿工作的统一部署、合理分工、有机衔接。
围绕国家重点成矿区带与紧缺和优势矿产,以地质矿产保障工程为依托,统一组织编制并实施地质找矿行动计划,统筹协调工作安排和矿业权设置。
建立地质勘查项目统一备案制度,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地质找矿工作有序、高效发展。
二、研究制定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按照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地勘单位的特点开展地质勘查行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措施研究,明确行业发展方向,提出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进一步跟踪调研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动态,及时发现、总结、推介能够切实促进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典型做法。
三、加强行业信息交流与服务。
国土资源部关于完善地质勘查成果通报制度的通知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完善地质勘查成果通报制度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警黄金指挥部,中央管理地勘单位: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要求,为及时获取并发布地质工作成果信息,引导调控投资方向与勘查布局,进一步提高地质勘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与服务能力,部决定对原地质勘查成果通报制度作适当修改完善。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通报的主要内容地质勘查成果通报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各类主体在我国境内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完成的资金投入、实物工作量和取得的工作进展。
矿种范围为非油气矿产,油气矿产勘查成果统计工作另行部署。
(二)国内企事业单位在境外开展矿产勘查,完成的资金投入、实物工作量、取得的工作进展。
(三)矿产勘查重大成果介绍。
二、编报组织形式部地质勘查司负责组织开展全国地质勘查成果数据填报和地质勘查成果通报编制等工作。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开展全国地质勘查成果数据审核、汇总等工作,定期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活动。
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在本辖区内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单位按时填报地质勘查成果数据,审核、汇总并提交本省(区、市)数据,编制并发布省级地质勘查成果通报。
有条件的省份,应定期对本省(区、市)成果数据填报、审核人员进行培训。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警黄金指挥部和中央管理地勘单位负责填报、审核、汇总和提交本单位(系统)地质勘查成果数据。
三、有关工作要求(一)地质勘查成果通报分半年报和年报,分别在每年6月和12月集中开展数据填报、审核、汇总和提交工作。
2017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情况一、企业总体情况2017年全国共有24754个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参加了统计,与上年相比增长12.6%。
其中,工程勘察企业2062个,占企业总数8.3%;工程设计企业21513个,占企业总数86.9%;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企业1179个,占企业总数4.8%。
二、从业人员情况2017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年末从业人员428.6万人,年末专业技术人员181万人。
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8.4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9%;具有中级职称人员65.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5.2%。
三、业务情况2017年工程勘察新签合同额合计1150.7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33.3%。
工程设计新签合同额合计5512.6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8.8%。
其中,房屋建筑工程设计新签合同额1355.5亿元,市政工程设计新签合同额743亿元。
工程总承包新签合同额合计34258.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38.8%。
其中,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新签合同额8418.3亿元,市政工程总承包新签合同额4020.7亿元。
其他工程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合计699.1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6.9%。
四、财务情况2017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总计43391.3亿元。
其中,工程勘察收入837.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9%;工程设计收入401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2%;工程总承包收入2080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8%;其他工程咨询业务收入552.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全年利润总额2189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1.6%;企业净利润1799.1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1.3%。
五、科技活动情况2017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科技活动费用支出总额为999.7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29%;企业累计拥有专利17.3万项,与上年相比增加33.1%;企业累计拥有专有技术4.4万项,与上年相比增加4.7%。
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调查与科研项目四项经费管理的通知正文:---------------------------------------------------------------------------------------------------------------------------------------------------- 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调查与科研项目四项经费管理的通知(中地调函〔2011〕317号)各项目承担单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勤俭办事业”的方针,以及开展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重大决策,严格管理地质调查和科研专项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现就加强地质调查和科研专项项目会议费、交通费、招待费、出国(境)费支出等“四项经费”管理提出如下要求:一、中央财政安排的各类地质调查和科研专项资金,要明确项目目标,紧密围绕工作任务,按照真实、合法、经济的原则,从严从紧安排“四项经费”支出预算。
二、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控制项目经费开支的会议次数和规模,压缩会议支出。
应在技术方案中明确业务会议研究内容和预期目的,技术方案中没有说明会议的必要性,不得编列会议经费预算。
各类业务会议要严格执行会议费综合定额标准,尽量使用单位内部的宾馆、招待所、会议室和车辆,不得租用高级宾馆、饭店召开会议,也不得到党中央、国务院严禁召开会议的风景名胜区等地方召开会议。
三、各单位要对项目实施中各类交通工具的租用,结合本单位现有车辆条件,实行统一管理和严格审查,防止重复浪费。
租用各类交通工具主要用于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应根据野外调查工作量测算租用数量和时间。
租赁野外地质工作用车应制订租赁用车计划与经费预算,选择具有营运资质的单位,签订租赁合同。
没有野外地质调查任务的软课题研究类项目,一般不得安排交通工具租用预算。
四、加强公务接待管理,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用支出。
项目招待费预算应控制在扣除委托业务费后的项目经费总预算的1%以内,据实列支,不得计提或分摊。
2017年全国地质勘查成果通报一、地质勘查投入2017年我国地质勘查投入①延续了近年来的下滑态势,以2012年为拐点,继续下行。
全国地质勘查投入资金198.36亿元,同比减少19.8%。
图1 2006—2017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对比图资金来源:中央财政58.66亿元,占总量的29.6%,同比减少7.2%;地方财政67.46亿元,占总量的34.0%,同比减少17.6%;社会资金72.24亿元,占总量的36.4%,同比减少29.5%。
资金投向:矿产勘查120.61亿元,占总量的60.8%,同比减少29.0%;基础地质调查34.46亿元,占总量的17.4%,①未统计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所有勘查投入数据不包括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矿产勘查投入。
下同。
同比减少1.2%;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24.63亿元,占总量的12.4%,同比减少2.1%;地质科技15.47亿元,占总量的7.8%,同比增加9.0%;资料服务与信息化3.19亿元,占总量的1.6%,同比减少0.9%。
资金投入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新疆(36.05亿元)、内蒙古(15.43亿元)、云南(11.33亿元)、黑龙江(8.69亿元)、青海(8.49亿元)。
图2 2017年各省(区、市)地质勘查投入示意图(一)矿产勘查。
投入资金120.61亿元,同比减少29.0%。
资金来源:中央财政19.65亿元,占16.3%,同比减少11.0%;地方财政36.56亿元,占30.3%,同比减少30.9%;社会资金64.40亿元,占53.4%,同比减少32.1%。
资金投向:以金(21.74亿元)、铜(16.23亿元)、煤炭(16.21亿元)、铅锌(13.55亿元)、铀(7.08亿元)为主,占总投入的62.0%。
与2016年相比,铀矿投入同比增加4.0%,稀土、钼、铁、磷、铜、锰、石墨、金、银等矿种投资降幅较大。
表1 2017年主要矿种勘查资金投入和钻探工作量完成情况矿种资金投入(亿元)同比增长(%)钻探工作量(万米)同比增长(%)煤炭16.21 -7.2 96 -3.1铀7.08 4.0 61 13.8铁 4.51 -56.1 30 -49.2锰 1.41 -47.2 7 -30.0铜16.23 -48.1 81 -46.0铅锌13.55 -22.5 93 -16.2铝土矿 2.74 -14.4 29 -12.1%镍0.64 -19.0 3 50.0钨 1.16 -9.4 8 -11.1锡0.78 -21.2 3 -57.1钼0.94 -56.5 6 -40.0金21.74 -35.9 139 -32.9银 2.48 -34.4 23 43.8磷0.99 -54.6 10 -23.1石墨 2.09 -36.7 15 36.4钾盐 1.2 -4.0 2 -33.3稀土0.39 -68.5 2 -33.3资金投入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新疆(28.38亿元)、内蒙古(11.52亿元)、云南(7.36亿元)、黑龙江(7.00亿元)、青海(6.41亿元)。
图3 2017年各省(区、市)矿产勘查投入示意图实施项目6428项次,同比减少19.1%,其中,新开2474项次,续作3954项次。
完成钻探工作量694万米,同比减少32.7%。
完成钻探工作量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新疆(105.12万米)、内蒙古(84万米)、云南(54.02万米)、山东(39.40万米)、贵州(36.06万米)。
图4 2017年各省(区、市)钻探工作量示意图(二)基础地质调查。
投入资金34.46亿元,同比减少1.2%。
资金来源:中央财政23.28亿元,占67.6%,同比减少1.2%;地方财政11.03亿元,占32.0%,同比增加13.0%;社会资金0.15亿元,占0.4%,同比减少11.8%。
资金投向:区域地质调查9.86亿元,区域地球物理调查2.61亿元,区域地球化学调查5.07亿元,遥感地质调查1.33亿元,矿产远景调查10.54亿元,海洋地质调查2.43亿元,其他2.62亿元。
资金投入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新疆(5.55亿元)、内蒙古(3.06亿元)、西藏(2.48亿元)、云南(2.32亿元)、广西(1.95亿元)。
实施项目1109项次,同比减少3.1%,其中,新开510项次,续作599项次。
(三)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投入资金24.63亿元,同比减少2.1%。
资金来源:中央财政9.41亿元,占38.2%,同比减少3.8%;地方财政13.65亿元,占55.4%,同比增加1.3%;社会资金1.57亿元,占6.4%,同比减少16.9%。
资金投向:水文地质调查8.05亿元,环境地质调查9.19亿元,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4.56亿元,地热资源调查等其他工作2.84亿元。
资金投入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河北(2.85亿元)、山东(1.73亿元)、新疆(1.70亿元)、江苏(1.49亿元)、湖南(1.48亿元)。
实施项目1138项次,同比增加6.7%,其中,新开873项次,续作265项次。
(四)地质科技。
投入资金15.47亿元,同比增加9.0%。
资金来源:中央财政3.13亿元,占20.2%,同比减少1.3%;地方财政6.22亿元,占40.2%,同比增加10.1%;社会资金6.12亿元,占39.6%,同比增加14.0%。
资金投向:地质科学研究6.11亿元,技术方法创新1.92亿元,各类报告编写7.44亿元。
实施项目2379项次,同比增加10.9%,其中,新开1898项次,续作481项次。
(五)地质资料服务及信息化。
投入资金3.19亿元,主要是中央财政投入,同比减少0.9%。
二、主要工作进展(一)探矿权设置情况。
截至2017年底,全国有效期内非油气探矿权共计21235个,较2016年末减少17.0%;登记勘查面积36.33万平方千米,较2016年末减少20.8%。
——从地区分布看: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探矿权数量最多的5个省份分别是:新疆(3342个)、内蒙古(2971个)、云南(1351个)、江西(1797个)和四川(1282个),5省(区)探矿权总数占全国的50.6%。
——从矿种分布看:主要集中在34个重要矿种,其探矿权共计17656个,占总数的83.2%。
探矿权数量最多的5个矿种分别是:金矿(4895个)、铜矿(3841个)、铅锌矿(2246个)、铁矿(1842个)和煤炭(1302个),5个矿种探矿权数量占全国的66.6%。
——从矿类分布看:主要集中在金属矿,其中有色金属探矿权数量8445个,占全国总数的39.8%;贵金属探矿权5514个,占全国总数的26.0%;黑色金属探矿权2389个,占全国总数的11.3%;能源矿产探矿权2114个,占全国总数的10.0%;非金属矿产探矿权2597个,占全国总数的12.3%。
2017年全国共出让非油气探矿权737个,同比下降36.7%;出让面积17411.44平方千米,同比下降36.6%;出让合同金额20.06亿元,同比下降81.7%。
招拍挂217个,招拍挂出让合同金额10.64亿元。
财政全额出资勘查的探矿权数415个。
表2 全国勘查许可证个数统计表(截至2017年底)省份矿类合计能源矿产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铂族金属矿产贵金属矿产稀有稀散稀土矿产冶金原料非金属矿产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特种非金属建材及其它非金属水气矿产个数个数个数个数个数个数个数个数个数个数个数个数总计21235 2114 2389 8445 16 5498 176 471 545 111 1332 138 北京14 12 1 1 天津83 83河北497 39 140 115 168 12 3 2 14 4 山西146 47 25 44 17 1 2 1 9内蒙古2971 247 342 1367 1 707 10 46 14 2 223 12 辽宁662 37 134 176 179 4 14 8 39 71吉林651 53 87 92 260 3 9 4 96 47 黑龙江608 111 19 176 201 2 4 3 5 76 11 上海江苏125 67 9 13 4 1 16 3 6 6 浙江368 43 4 87 55 4 145 1 4 25安徽831 58 114 348 181 1 20 7 15 81 6 福建329 32 52 54 96 5 23 2 62 3 江西1797 135 96 704 2 468 44 134 10 4 192 8 山东736 55 109 41 445 1 7 12 6 60河南377 22 62 125 110 2 16 9 1 28 2 湖北223 27 45 57 39 3 38 14湖南386 6 43 150 146 3 5 7 10 8 8 广东499 19 38 314 96 18 5 1 1 4 3 广西615 12 63 288 1 196 3 12 2 36 2 海南29 5 19 3 1 1重庆78 44 11 5 1 3 2 4 1 7四川1282 86 115 567 5 355 19 10 78 43 4 贵州585 154 76 217 1 83 1 39 1 6 7 云南1351 83 230 781 4 193 2 1 42 15西藏532 5 53 388 72 7 1 2 2 1 1 陕西617 72 95 183 220 6 2 16 16 7 甘肃677 17 73 195 2 369 6 4 4 6 1 青海757 32 69 368 237 2 10 38 1 宁夏67 23 4 2 5 4 26 3 新疆3342 493 285 1580 579 29 7 192 8 168 1(二)矿产勘查。
全国新发现矿产地109处,其中,大型37处,中型29处,小型43处。
新发现矿产地数量排名前列的矿种分别是:金(17处)、石墨(11处)、煤(8处)、铅锌(5处)、铁(4处)、银(4处)、磷矿(4处)。
全国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485处,其中预查39处,普查127处、详查207处、勘探112处。
完成阶段性勘查矿产地数量排名前5位的矿种分别是:铅锌(64处)、金(56处)、煤(38处)、银(27处)、铁(25处)。
主要矿种新增资源(333及以上)②煤186亿吨,铁矿石0.6亿吨,铜104万吨,锰矿石982万吨,铝土矿石0.67亿吨,铅锌287万吨,镍28万吨,金112吨,银1741吨,磷矿石4496万吨,石墨5725万吨。
1.煤炭新发现矿产地8处(大型7处、小型1处)。
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38处(预查5处、普查8处、详查9处、勘探16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