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
- 格式:doc
- 大小:3.69 MB
- 文档页数:263
普通生物学普通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性状、结构、发生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是实验生物学和理论生物学的综合,它综合性很强,可以用来研究动物、植物、真菌、病毒及其他微生物的结构、发生、适应和遗传。
普通生物学的研究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地理分布学、系统发育学、演化学、比较生理学、行为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普通生物学的基础,主要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的发生、克隆、胞质结构和基因组。
遗传学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发挥而成的遗传机制,以及能够继承信息并发生变化的表观遗传物质。
发育生物学研究从单个细胞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以及发生变化在发育过程中的角色。
水生生物学主要研究水中的生物群落,包括水的流动、温度、酸碱度等因子对水生动植物和环境的影响。
地理分布学研究各种物种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各自的生物地理学。
系统发育学研究物种属之间的关系,包括如何通过进化而构成属群,以及不同属群之间的演化关系。
演化学研究物种进化的历史,探讨它们从远古到今天的演化过程。
比较生理学研究各物种的生理性状以及这些性状的进化和发展。
行为生物学研究物种的行为,特别是在非生存的情况下,如社会及角色结构、繁殖行为以及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
普通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环境和生态系统,从而有助于维护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普通生物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动物和植物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为保护生态系统和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普通生物学也可以帮助生物医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
例如,可以通过研究细胞和遗传学来更好地理解病毒和疾病机理,从而发展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基因治疗技术。
普通生物学的研究对我们理解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有助于促进科学的发展和生物的发展。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理解生命的复杂性,从而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普通生物学是一门介绍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物体的基本特征。
本课程涵盖了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多个层次的生命现象,以及生物进化、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知识。
二、课程目标
1. 掌握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理解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和意义,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意识。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 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2. 细胞膜和细胞器
3. 细胞代谢和能量转换
4. 细胞分裂和增殖
第二章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1. 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2. 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3. 组织与器官的互动关系
第三章生物体的系统与功能
1. 消化系统
2. 呼吸系统
3. 循环系统
4. 排泄系统
5. 神经系统
6. 内分泌系统
7. 生殖系统
第四章生物多样性与进化
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2. 生物进化的历程和机制
3. 物种的形成与演化
4. 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五章科学探究方法与实验技能
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实验设计和操作规范
3. 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
4. 研究报告的撰写技巧
5. 安全意识和实验素养的培养。
普通生物学
一、引言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发展和演化的科学。
在广义上,生物学研
究的范围涵盖了从微观的生物分子到宏观的生态系统,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体。
本文将重点介绍普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二、生物的组成
生物体主要由细胞组成,细胞是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内含有细胞质、
细胞器和细胞核等组成部分。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界边界,起到选择性通透的作用。
细胞间通过细胞器相互联系和协调,发挥各自的功能。
三、生物的功能
生物体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营养、运动、感知、繁殖等。
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在
这些功能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基于其细胞内部的生物化学反应和调控网络来实现的。
四、生物的发展
生物体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一系列阶段。
在发育过程中,
细胞分化、器官形成和生长等过程密切相关。
生物体的发展是受基因表达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五、生物的演化
生物体的演化是生物种群在适应环境和生存竞争中的长期积累和变化。
演化进
程中发生的基因变异、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是推动演化的重要因素。
六、结语
普通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的基础学科,研究了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功能、发展和
演化等方面内容,为我们理解生命的奥秘提供了基础和框架。
通过学习普通生物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生物体的本质和特点,进一步探索生命的奥秘。
普通生物学总结知识点
一、普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1.生物:一切具有特定形态和机能的有机体都被称为生物,它们可以
通过自身的生长和运动来获取环境中的外来原料,并将其转变为构成它本
身的各种物质,有有的能够利用这些物质进行代谢。
2.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由展示自然界生物事实、生物性质及
其变化规律等内容组成,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生物体内机械、生化代谢、行
为和物质循环之间的各种机制和规律。
3.典型形态:每种有机体都有一个特殊的形态特征,被称为典型形态,这些特征通常是每种生物体都会表现出来的,可以被用来区分一个生物与
另一个生物。
4.有性繁殖:有性生殖是指能够产生后代的生物有性繁殖,通常由雌
雄性单位结合,形成精子和卵子,经过受精而形成卵细胞,最终发育成新
的个体。
5.生命史:生命史是一种关于生物发育轨迹的概念,它涉及到生物从
受精到出生、发育、繁殖及死亡的整个过程。
6.基因:基因是构成生物本身的遗传因子,一个生物的性状及其后代
的性状都受基因的控制。
二、基因的遗传规律
1.遗传原理:遗传原理指的是其中一种特征的继承,即在一代胚胎个
体中,其中一特性能够被传给其孩子。
2.基因似乎:基因似乎是指在一代细胞中,其中一特性能够被其孩子继承。
普通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学是研究以下哪项的科学?A. 非生物现象B. 生物现象C. 物理现象D. 化学现象答案:B2.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以下哪项不是细胞的基本功能?A. 能量转换B. 物质合成C. 信息传递D. 机械运动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A. 基因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文化多样性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胚胎学D. 化学元素周期表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A. 形态特征B. 生理特征C. 生物分子D. 社会行为答案:D6.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A. DNAB. RNAC. 蛋白质D. 脂质答案:D7.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体的应激性反应?A. 光合作用B. 趋光性C. 向水性D. 向地性答案:A9.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体的生殖方式?A. 有性生殖B. 无性生殖C. 克隆D. 机械复制答案:D10.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体的细胞器?A. 线粒体B. 内质网C. 高尔基体D. 细胞壁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生物学中的五界系统包括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________。
答案:动物界12. 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磷脂、蛋白质13. 光合作用中,光能被转化为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
答案:化学、活跃的化学14.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________定律。
答案:自由组合15. 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对。
答案:2316. DNA复制的方式是________复制。
答案:半保留17. 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普通生物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生命与生命科学一、什么是生命1. 生命的定义与特征- 生命的定义:生命是一种复杂的化学系统,它能够进行自我复制、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并且能够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
- 生命的基本特征:a. 新陈代谢:生物体通过代谢过程摄取营养物质,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b. 生长:生物体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增大等方式实现体积和质量的增加。
c. 繁殖:生物体能够产生后代,确保物种的延续。
d. 适应性:生物体能够通过进化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e. 应激性:生物体能够对各种内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f. 稳态性:生物体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即稳态。
2. 生命的起源- 生命的起源尚未完全明确,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假说:a. 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可以直接从非生命物质中产生。
b. 化学进化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地球早期海洋中的化学反应,逐渐形成了复杂的有机分子和生命体系。
c. 宇宙生命说:认为生命的种子可能来自外太空,通过陨石或彗星等途径传播到地球。
二、生命科学的内涵1. 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命科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发展、遗传、进化等各个方面。
- 研究层次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到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2. 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肉眼、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生物体的形态、行为等特征。
-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控制变量来探究生命现象的因果关系。
-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差异,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
- 系统分析法:从系统的角度分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数理统计法: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生命现象进行定量分析。
3. 分支学科-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
- 遗传学: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变异和表达。
- 发育生物学:研究生物体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发育过程。
-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系统的功能。
基础生物学和普通生物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到生物的结构、功能、发育、进化以及生态等各个方面。
基础生物学和普通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在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上有所不同。
基础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基本结构、功能和基因组成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生物的分子层面,研究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相互作用关系。
在基础生物学中,科学家们通过研究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揭示了生物的基本遗传机制和生命活动过程。
通过对基因的研究,基础生物学为进一步理解生物的遗传特性和进化提供了基础。
普通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行为的学科。
它涉及到生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生理、行为等各个层面。
普通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
通过对生物的形态、解剖、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研究,普通生物学揭示了生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普通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保护生物学等领域。
基础生物学和普通生物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基础生物学提供了普通生物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手段。
普通生物学的研究结果又反过来促进了基础生物学的发展。
两者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共同推动了生物学科的进步。
基础生物学和普通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
基础生物学主要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技术手段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来揭示生物的分子机制。
普通生物学则更多地运用显微镜观察、实地调查、实验观察等方法来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等现象。
在实际应用中,基础生物学和普通生物学也有着不同的应用领域。
基础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生物技术、医学研究等领域,如基因工程、药物研发等。
普通生物学的应用范围更广,涉及到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学等多个领域,如农作物育种、生物防治等。
基础生物学和普通生物学都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它们在研究范围和深度上有所不同,但又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第一编生命科学的基础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即研究生物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等的科学。
自本世纪特别是40年代以来,生物学的研究吸取了数、理、化方面的成就,使它逐渐成为一门精确的、定量的、并已深入到分子层次的科学。
人们已认识到生命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态,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它是由蛋白质、核酸、脂质等生物大分子组成的物质系统。
生命现象就是这一复杂系统中物质、能量和信息三者的综合运动与传递的表现,形成了有组织有秩序的协调活动。
生命有许多为无生命物质所不具备的基本特征。
例如,生命能在常温、常压下合成多种有机物,包括复杂的生物大分子;能够利用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来合成体内的各种物质;能以极高效率来储存信息和传递信息;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复制的能力;能以一定的方式进行个体发育和物种的演化。
本编将分章阐述生命区别于非生命的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地球上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植物、动物和人类,虽然它们种类繁多、大小形态各异,但从物质组成来看,却都是由原生质组成的,这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从结构看(病毒除外)都是由细胞构成,这是生命的结构基础。
第一节生命的物质基础一、细胞内的物质原生质并不是一种化合物,而是由多种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的胶体,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成为一种生命物质的体系。
现在人们泛指构成细胞内的生活物质为原生质。
那么,构成细胞内的所有物质都是原生质吗?不是的,通常把细胞内含有的物质大致分成四类: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原生质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而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不属于原生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细胞的复杂结构和化学组成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因而原生质作为一种物质的概念就失去了意义。
现在使用原生质这一名称时,无非是泛指细胞内的生活物质,是生命的物质体系。
二、构成原生质的化学元素在研究原生质的化学成分时,人们发现组成原生质的化学元素有几十种之多,其中有10多种在数量上较多。
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如下:组成原生质的各种元素,没有一种是无机自然界所没有的。
联系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可以看出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一定的联系性。
构成原生质的化学元素,在无机物中除了少量的氧和氮外,均以化合态存在,主要是水和无机盐;而有机物则以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化合物存在于体内。
例如:氢和氧两元素结合成水;碳、氢、氧存于有机物中;氮主要是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元素;磷以磷酸盐形式存在,少部分存于核酸、磷脂中;硫大部分存于蛋白质;钾主要存于细胞内液,而钠、氯则主要存于细胞外液。
三、构成原生质的化合物不同细胞或不同生物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如表1-1-1所示(以占鲜重百分数来表示)如果以各种材料的平均值看,水是原生质中含量最多的,约占鲜重的80%~90%;但在细胞的干重中,蛋白质含量最多。
(一)水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不同机体或同一机体的不同器官,含水量差别很大。
例如,人体各部分含水量如下:骨骼22%,肌肉76%,脑70%~84%,肝脏70%,皮肤72%,心脏79%,血液83%。
一般说来,水生生物和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含水较多;陆生生物和生命活动不活跃的细胞,含水分较少。
如休眠的种子、孢子含水量低于10%。
水在细胞里的存在形式有两种:自由水和结合水。
前者能自由流动;后者不能自由流动,其中有一部分与离子结合而成为离子化水,大部分则以膨润亲水胶体而存在于胶粒的间隙中。
在一定条件下自由水可以转化为结合水,例如血液里所含的水多为结合水,但在体外凝固时,自由水变为被凝胶所包围的结合水。
水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是:①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利于细胞内各种代谢反应的进行,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废物的排出都离不开水。
②自由水流动性大,是物质运输的介质。
③水直接参加体内的生化反应,如水解、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在绿色植物体内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时水的光解等。
④水的比热大、蒸发热大,所以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此外,在植物细胞内,液泡里含有大量的水,对维持细胞的紧张度,使枝叶挺立,保持植物固有姿态也起着重要作用。
(二)无机盐无机盐一方面是生活物质的周围环境的一种成分,另方面又是生活物质的基本组分之一。
细胞中的盐类大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如K+、Na+、Ca2+、Mg2+、Cl-、SO42-……等。
无机盐有的直接参与不同生物大分子的形成,如PO43-是合成磷脂、核苷酸所必需的;Fe3+是细胞色素、血红蛋白的成分;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性、渗透压,以及细胞形态和功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此外,有的无机盐还影响酶的活性,如Cl-可以激活唾液淀粉酶的活性;Ca2+可以使血液中凝血酶元变为活性的凝血酶等。
(三)糖类糖类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的各种组织细胞中。
动物的血液里含有葡萄糖,乳汁里有乳糖,肝脏、骨骼肌里有糖原。
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葡萄糖,新鲜的果实里含有果糖,甘蔗、甜菜里含有蔗糖,种子里有淀粉,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
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多羟基的酮或醛的衍生物。
它的分子通式是:Cn(H2O)m(n和m通常大于2)。
符合此通式的并不一定都是糖,如乳酸C3H6O3即是一例;相反也有个别的糖不符合此通式,如脱氧核糖C5H10O4,鼠李糖C6H12O5。
根据糖类水解的情况,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三大类。
在生物体内重要的单糖、双糖和多糖如下表所示:综上所述,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也是细胞的组成成分之一。
(四)脂类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类物质。
它们不溶于水,但溶于有机溶剂中。
脂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组成脂类的主要元素是C、H、O三种,但氧元素含量低,碳和氢元素比例高,而糖类则与此相反(见表1-1-2)。
因此,脂类彻底氧化后可以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1.脂肪脂肪分子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组成的,又称为甘油三酯。
脂肪大量储存在植物和动物的脂肪细胞中,人和动物的脂肪组织分布在皮下以及各内脏器官间。
脂肪组织质地柔软,具有一定弹性,因此可以减少内部器官的摩擦,缓冲外界对机体的作用力,减少损伤。
脂肪不易传热,可以保持体温。
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给能量,1克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时释放出的能量为38.87千焦;而1克葡萄糖在体内完全氧化时释放出的能量为17.15千焦。
因此,脂肪是细胞中最好的贮能物质。
此外,脂肪还可以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如维生素A、D、E、K和胡萝卜素等均可溶于食物的油脂中而与油脂一起被吸收。
2.类脂类脂包括磷脂、糖脂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磷脂。
它是组成生物膜结构的大分子。
磷脂的组成成分为甘油、脂肪酸、含氮有机碱及磷酸。
人体中的磷脂有卵磷脂和脑磷脂,其结构可用下图解表示:磷脂中的磷酸氮碱部分易与水相吸,构成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而来自脂肪酸的碳氢链部分,不与水相吸,构成疏水性尾部。
在参与膜的结构时,磷脂分子排列成双分子层,亲水性头部朝外,疏水性尾部相对,朝向内侧。
3.固醇类物质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D原等。
胆固醇和磷脂一样,也可以同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作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化合物,它不仅可以从食物中获得,而且也可以在体内合成,体内合成的胆固醇比从食物中吸收的还多。
维生素D原是形成维生素D的前身物,如皮肤里有一种7-去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变为维生素D。
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调节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殖上都有重要的功能。
(五)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从病毒到人类,一切生物体内都有蛋白质的存在。
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蛋白质有着极其重要的功能。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及结构单位所有蛋白质的元素组成都很近似,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其中平均含氮量约占16%,这是蛋白质在元素组成上的一个特点。
此外,有些蛋白质还含P、S两种元素,有的还含微量的Fe、Cu、Mn、I、Zn等元素。
蛋白质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很大,约在5×103~5×106左右或更大些。
例如人的血红蛋白的分子量是64500;烟草花叶病病毒的分子量是40000000。
蛋白质水解后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
组成不同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在数量上可以是几十、几百或更多,但其种类主要有20种。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结构上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每种氨基酸至少都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连在同一个碳原子(叫做α碳原子)上,其结构通式如下:20种氨基酸的不同,主要表现在R基(也叫侧链基团)的不同。
如表1-1-3所示氨基酸的三个字母缩写分别是:丙氨酸Ala,精氨酸Arg,天冬酰胺Asn,天冬氨酸Asp,半胱氨酸Cys,谷氨酰胺Cln,谷氨酸Gln,甘氨酸Gly,组氨酸His,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赖氨酸Lys,甲硫氨酸(蛋氨酸)Met,苯丙氨酸Phe,脯氨酸Pro,丝氨酸Ser,苏氨酸Thr,色氨酸Trp,酪氨酸Tyr,缬氨酸Val。
20种氨基酸中,有8种是人体不能制造的,只能从食物中获得,故称为必需氨基酸。
它们是: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
必需氨基酸对人体来说,是重要的生活物质。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十分复杂,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主要指组成蛋白质分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
在肽链中氨基酸间的连接是由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在一级结构中,肽腱(—CO—NH—)是主要的连接键。
由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连接成的物质叫做二肽,三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的物质叫做三肽,余类推。
由许多氨基酸分子缩合成的物质叫做多肽。
多肽具有的链状结构叫做肽链,它是一级结构的主体。
科学家已通过一定的方法,了解到近千种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如胰岛素(51个氨基酸),核糖核酸酶(124个氨基酸),细胞色素C(104个氨基酸),人血红蛋白(574个氨基酸)等。
(2)空间结构①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指蛋白质分子中多肽链本身的折迭方式。
据实验证明,二级结构中主要是α-螺旋结构和β-折迭片层结构。
此结构中有氢键参加,以维持其稳定性(图1-1-1)。
②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指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再由氨基酸侧链之间通过形成氢键、疏水键、二硫键等再度折迭、盘曲,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图1-1-2)。
几乎所有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都有严格的特定的三级结构。
③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指含有两条或多条肽链的蛋白质中,各条肽链如何排列,它们彼此关联聚合成大分子蛋白质的方式。
构成功能单位的各条肽链,称为亚基。
例如,人血红蛋白是由四个亚基(2个α亚基,2个β亚基)所组成。
一般说,亚基单独存在时没有生物活力,只有完整的四级结构才有生物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