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名册
- 格式:xls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1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选拔条件一、选拔范围(一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岗位和在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做出重大贡献和取得突出业绩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
重点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二打破所有制界限,将选拔范围拓展到各种所有制的企事业单位。
将选拔对象延伸到在上海工作和创业的所有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三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事业单位中担任党政领导后不再直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不予推荐。
二、选拔条件热爱祖国, 遵纪守法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 模范履行岗位职责 ,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工作。
(一专业技术人才推荐对象必须是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在职人员,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 近五年来取得的专业技术业绩、成果和贡献突出,得到本市同行专家的公认 , 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学术造诣高深 ,对学科的建设、人才培养、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是学科领域的带头人 ;或者研究成果有开创性和重大科学价值 ,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公认 , 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2、在技术研究与开发中有有重大发明创造、重大技术革新或解决了关键性的技术难题 , 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在社会科学研究中, 成绩卓著 ,对社会发展和学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是学科领域的带头人 ;4、在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和现代管理等领域为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科学理论依据 , 具有特殊贡献的人员。
5、长期在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事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所提出的教育理论或教学方法 ,经省 (部级教育行政部门鉴定并普遍推广 , 成效显著并为同行公认;6、长期工作在工农业生产和科技第一线,有重大技术突破, 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 ;或者在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推广中,业绩突出,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长期工作在卫生工作第一线, 医术高超 , 多次成功地治愈疑难、危重病症 , 或在较大范围多次有效地预防、控制、消除疾病 ,社会影响较大, 其业绩为同行所公认;7、在文化艺术、新闻出版领域, 成绩卓著、享有盛名 ,是本领域的带头人。
附件1-1
推荐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专业技术人才)推荐单位(盖章):山东省临沂市技师学院推荐人选工作单位(盖章):山东省临沂市技师学院2016年5月2日
注:1. 此表缩放至A4纸张打印1份,须加盖推荐单位和推荐人选工作单位公章。
附件1-1
2. 表中“行政职务”填写内容须与行政职务任命文件保持一致;“获奖类别”系指获国家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教学成果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励;“专利类
型或专利奖名称”是指技术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以及国家和省级专利奖等奖励。
3. 表中“空白项目”填“无”。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给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发放政府特殊津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7.09.15•【字号】云政发[1997]148号•【施行日期】1997.09.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给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发放政府特殊津贴的通知(云政发〔1997〕148号1997年9月15日)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各大专院校:自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给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发放政府特殊津贴以来,我省先后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已有1150名,在全社会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知识分子的关心和爱护。
多年来,我省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云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继续在全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开拓进取,再创业绩,为实现我省经济发展的第二、第三步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根据云政发〔1997〕109号文件精神,决定设立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选拔范围、对象(一)选拔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的工作,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含中央驻滇单位)中进行。
选拔的对象主要是在科学研究、教育、卫生、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工作岗位上以及在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
对退离休后又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可适当考虑。
(二)科研院所、学校、医院、厂矿等企事业单位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现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一般不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
(三)担任地厅级副职及其以上领导职务和享受地厅级副职及其以上待遇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党政群机关的工作人员一般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四)已享受过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不再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统战部等关于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公布日期】2008.03.10•【文号】国人部发[2008]24号•【施行日期】2008.03.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统战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意见(国人部发[2008]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各副省级市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府人事厅(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总政治部干部部,中央管理的企业: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对于稳步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经国务院批准,自2008年起,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范围。
现制定如下意见:一、高技能人才选拔数量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每次选拔不超过400人。
二、高技能人才选拔条件(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模范履行岗位职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工作。
(二)具有国家-级职业资格(高级技师)或相应高级职业技能水平,长期工作在生产服务岗位第一线,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获得过中华技能大奖、高技能人才楷模、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或省(行业)技能人才表彰,业绩突出,影响广泛。
2、在技术上有重大发明创造,或有重大技术革新,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在本企业、同行业中具有领先的技术技能水平,并在某一生产工作领域总结出先进的操作技术方法,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在本职业(工种)中具有某种绝招绝技,在国际国内产生重要影响,并在带徒传技方面成效显著;6、实践经验丰富,并能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重点或关键性技术难题,业绩突出。
彭江云教授运用温阳通络法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经验作者:张丽琴顾玲丽张丽燕粟荣吴洋彭江云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4年第06期*基金项目: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6号)第一作者简介:张丽琴(1994-),女,住院医师,研究方向:风湿病研究。
△通信作者:顾玲丽,E-mail:*****************摘要: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学“皮痹”范畴,彭江云教授认为本病以阳虚瘀阻为基本病机,先天不足、阳气亏虚为本,风寒湿邪侵袭为标,内外合邪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生瘀,瘀血痹阻经脉,而致皮毛、经络、肌肉失养而成本病。
治疗以扶阳固本、活血通络为基本治疗原则,用药原则一是重用温阳药物为主,特别是附子,二是配伍活血通络之药加大通络之效,临证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皮痹;系统性硬化症;温阳通络;名医经验;彭江云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4)06-0001-03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类以皮肤和(或)脏器发生进行性纤维化、胶原过度沉积和明显的血管改变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2]。
临床表现为四肢或躯体皮肤的增厚硬化、肤色黧黑、雷诺现象、手足破溃,病程中后期可累及肺、食道、胃肠、心、肾等多脏器,出现咳嗽咯痰、胸闷、心悸、吞咽困难、纳差、腹胀等症状[3-4]。
西医治疗多使用糖皮质激素、传统DMARDs、扩血管药及抗纤维化药等药物,但临床疗效欠佳,不良反应大[5-6]。
SSc归属中医学“皮痹”、“肌痹”“肺痹”等范畴,皮痹之名首见于《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
彭江云教授在临证辨治皮痹多从温阳、通络入手,重视“扶阳固本、活血通络”,遣方用药时擅以附子配伍活血通络之药取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给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发放政府特殊津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1991.06.09•【文号】中发[1991]10号•【施行日期】1991.06.09•【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给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发放政府特殊津贴的通知(中发[1991]10号1991年6月9日)1990年,党和国家给一千二百多名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专家和著名的教授、学者发放了特殊津贴,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决定,1991年给一万名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发放政府特殊津贴,并将在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继续开展这项工作。
知识分子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在改善知识分子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方面必须多办一些实事。
这是符合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
目前,优先提高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的生活待遇,对在全社会发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进一步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胜利完成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所确定的宏伟任务,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为了做好给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发放政府特殊津贴的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选拔的数量和范围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为一万名,在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及军队系统选拔。
选择的范围以自然科学为主。
1991年选拔的对象是:在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卫生、生产等第一线工作岗位上以及在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1991年新增选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对曾做出突出贡献、现已不在第一线工作岗位上的老专家,也可适当考虑,但要确保在第一线工作岗位上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中占大多数。
政府特殊津贴是什么?如何享受政府津贴?政府特殊津贴是党、国务院加强和改进党的知识分子工作,关心爱护专业技术人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每两年选拔一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一类为专业技术人员,一类为高技能人员。
什么是政府特殊津贴?1、政府特殊津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和改进党的知识分子工作,关心和爱护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
这对于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2、政府特殊津贴,是属于我国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3、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他们为改革奉献智慧、挥洒汗水。
而这也是对于劳动者最好的褒奖。
政府特殊津贴带有这样的说服力。
让人才的贡献和回报相匹配。
政府特殊津贴申请条件: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模范履行岗位职责。
二、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2、长期工作在工农业生产和科技推广第一线,有重大技术突破,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或在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中业绩突出,产生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重大贡献,并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
3、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学术造诣高深,学术成就卓着,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是学科领域带头人;或取得较多的科研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公认,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
4、在技术研究与开发中有重大发明创造、重大技术革新或解决了关键性的技术难题,并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成绩卓着,对社会发展和学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是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6、在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和现代管理等领域,为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科学理论依据,具有特殊贡献的人员。
7、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事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所创新的教育理论或教学方法,经省(部)级以上的教育行政部门鉴定并普遍推广,成效显着并为同行所公认。
全国名中医简介(按姓氏笔画排序)1. 丁书文,男,汉族,中共党员,1941年11月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名老中医。
2. 丁锷,男,汉族,中共党员,1934年12月生,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1955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中医。
3. 丁樱,女,汉族,中共党员,1951年2月生,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1977 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名中医。
4. 马骏,男,汉族,中共党员,1940年5月生,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1956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中医。
5. 王玉,女,汉族,中共党员,1939年3月生,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主任医师。
1967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中医。
6. 王永钧,男,汉族,中共党员,1935年1月生,杭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1954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
7. 王自立,男,汉族,中共党员,1936年9月生,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1954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名中医。
8. 王行宽,男,汉族,中共党员,1939年3月生,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1965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名中医。
9. 王庆国,男,汉族,中共党员,1952年10月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
1969年10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对于完善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激励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投身祖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经学校(单位)推荐、我部组织专家评审,并报人事部审核、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直属高校(单位)共有394位同志被批准享受2006年政府特殊津贴,其中自然科学285人,占72.3%,人文、社会科学109人,占27.7%;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393人,占99.75%;45岁以下的180人,占45.68%;45-60岁的199人,占50.51%,60岁以上的15人,占3.81%。
教育部2006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注:名字加黑者,为“四个一批”优秀人才(6人)单位人员名单北京大学(24)陈晓非、周力平、周专、欧阳颀、李毅、高子芬、万有、李铁军、郭继鸿、赵明辉、敖英芳、胡佩诚、席振峰、寇元、朱彤、林建华、叶沿林、顾志福、李中华、黄桂田、韩世辉、丁宁、邓小南、周志忍中国人民大学 (10) 杜小勇、焦国成、方福前、张雷声、郭庆光、安启念、陈卫东、徐兆仁、洪大用、张宇清华大学(16)张建民、聂建国、左川、杨华中、周东华、褚福磊、陈国强、陈应华、刘铮、张友金、段文晖、姜胜耀、方岱宁、陈章武、罗立胜、曾成钢北京交通大学(5)刘云、张宏科、赵耀、孙守光、成正维北京科技大学(5)金龙哲、郗安民、朱鸿民、惠希东、高学东北京化工大学(4)李效玉、袁其朋、李群生、王子镐北京邮电大学(2)亓峰、张晓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肖立志、张劲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3)查明、陈建义、刘晨光中国农业大学(6)杨培岭、李洪文、夏国良、陆雅海、韩建国、孙传清北京林业大学(2)王向荣、宋维明北京中医药大学(2)徐林、郭霞珍北京师范大学(7) 戴永久、陈光巨、王凤雨、张秀兰、杨耕、褚宏启、王炳林北京外国语大学(1)杜学增北京语言大学(1)张博中国传媒大学(1)李佐丰中央财经大学(1)史建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3)卢进勇、史薇、叶文楼中央音乐学院(1)李祥霆中央美术学院(3)吴长江、田黎明、乔晓光中央戏剧学院(1)章抗美中国政法大学(2)马怀德、朱维究华北电力大学(1)律方成南开大学(6)卜文俊、程鹏、耿新华、薛有志、张毅、刘景泉天津大学(6)练继建、孙济洲、姚素英、冯亚青、赵黎明、刘金兰大连理工大学(6)徐世烺、邵龙潭、张淑芬、吴微、张洪武、杜凤刚东北大学(6)张斌、吴迪、王建华、孙萍、张霞、朱志良吉林大学(11)王云鹏、孙洪波、郝东云、牛俊奇、尹维田、于思荣、刘晓旸、吴柏生、徐卫东、刘金全、付景川东北师范大学(4)曾宪录、许林、刘力臻、马云鹏东北林业大学(3)付玉杰、王传宽、李斌复旦大学(11)孙波、樊嘉、迟放鲁、武利民、邵正中、贺鹤勇、周子翔、吴长勤、陈学明、章武生、韩升同济大学(6)赵由才、孙利民、唐子来、王玉新、乌建中、孙周兴上海交通大学(10)俞勇、姚振强、徐学敏、廖世俊、路庆华、张荻、王健农、王亚光、朱卡的、叶必丰华东理工大学(2)刘昌胜、许建和东华大学(3)丁辛、阎克路、刘晓刚华东师范大学(5)王开运、潘兴斌、马龙生、陈嘉映、陈大康上海外国语大学(1)庄智象上海财经大学(2)孙铮、孙海鸣南京大学(8)周志华、张辰宇、金国钧、戴子高、冒荣、丁言仁、程章灿、陈谦平东南大学(4)韩冬青、沈连丰、钱瑞明、史金飞中国矿业大学(徐州)(2)隋旺华、陈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范迅、刘青平河海大学(3)周志芳、包为民、赵振兴江南大学(2)张慜、徐岩南京农业大学(3)赵茹茜、侯喜林、马正强中国药科大学(1)高向东浙江大学(18)陈英旭、罗尧治、陈德人、曹一家、荣冈、应义斌、喻景权、陈学新、石春海、罗建红、王平、郑强、杨辉、刘康生、许祝安、林来梵、王云路、周谷平合肥工业大刘晓平、王群京、刘志峰、祖方遒厦门大学(5)方维平、吕鑫、许传炬、李明欢、易中天山东大学(11)王志玉、高宝玉、王海洋、梁军、李越中、孟庆跃、徐现刚、王小云、颜炳罡、马龙潜、徐向艺中国海洋大学(3)李广雪、包振民、徐国君武汉大学(12)艾廷华、彭智勇、刘涤尘、刘梅清、谭锦泉、周荣家、虞崇胜、麻天祥、莫洪宪、曾国安、陈昭方、单波华中科技大学(8)段献忠、王红卫、邱建荣、何光源、罗小平、王春友、徐晓林、冯向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万晓樵、王成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谢树成、谢忠武汉理工大学(4)刘泉、谢峻林、雷家珩、程森成华中农业大学(4)郑用琏、包满珠、曾汉来、刘凡华中师范大学(5)汪国胜、丁烈云、杨宗凯、刘盛华、彭南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姚莉、刘可风、赵曼湖南大学(4)王太宏、张强、何人可、朱汉民中南大学(12)柴立元、朱建军、曹平、吴敏、邬力祥、肖洲生、李凌江、肖志强、易茂中、易丹青、徐慧、李建华中山大学(7)黄继武、吴长有、古洁若、王深明、童明良、杨国伟、倪梁康华南理工大学(5)周少奇、孙一民、张宪民、宗敏华、葛洪义四川大学(11)廖华胜、罗麟、石冰、唐红、刘颖、应建康、余孝其、梁基华、卢铁城、霍巍、姜晓萍重庆大学(6)张兴国、唐炬、陈伟民、王珏、张力、夏玉先学(4)易思蓉、陈小川、张家树、曾 京 电子科技大学(6)邱 昆、李少谦、饶云江、尧德中、邓龙江、祝小宁 西南大学(7) 刘光远、王进军、周常勇、何光华、陈时见、戴政生、喻遂生西南财经大学(3)王国清、艾孙麟、周殿昆 西安交通大学(11) 郑庆华、张彦斌、曹秉刚、冯全科、张镇西、吕 毅、憨 勇、蒋耀林、卢黎歌、杨瑞英、徐寅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高新波、焦永昌、石顺祥、韩一平 长安大学(3) 董小林、沙爱民、马天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 花保祯、岳田利、邱 凌、昝林森、薛吉全、郑粉莉、霍学喜陕西师范大学(4)张成孝、张建民、陈答才、康中乾 兰州大学(7) 刘迺发、吴隆民、傅初黎、袁洪庚、包国宪、吴勇杰、谢二庆高等教育出版社(1)刘志鹏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李林曙。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是个什么荣誉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6年第19期“特殊津贴”这个词,最近火了一把。
一位退休的高级官员、《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的一篇旧文《享受岂能是头衔》,近日被人转载后,在微信朋友圈“刷屏”。
梁衡在文章中说自己对一个社会现象“想了很久,不吐不快”:“常见报刊上或会议上介绍某人时,或在名片上印头衔时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他指出,“津贴”施行于二十多年前,那时知识分子待遇一般,发津贴有重视知识和人才之意。
延续至今,“不想这倒使一些人用来做了终身夸耀的资本”。
现实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字样不仅常见于各类专家的名片、一些会议资料和公示资料中,还成为专家、学者们在社交媒体上自我介绍的“首选”标签。
“国务院特殊津贴”出现频率之高,甚至曾引起网友在BBS上发帖询司:这“是不是最牛×的人物简介?”最新数据来自人社部——到2014年底,中国有16.7万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人。
“国贴”“省贴”“市贴”1990年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开端。
那一年,有1200多名科学家、专家、教授和学者开始领取每月100元的津贴。
这笔钱不用缴工资调节税,离退休后也可以继续享受。
1991年,又有1万名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开始领取同样的津贴.这个做法被延续数年。
当时,这项措施的初衷被表述为“改善知识分子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中央发文指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和改进党的知识分子工作,关心和爱护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
“在1998年,100元就是很大一笔钱了。
”广东中山华捷钢管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缪怀兴是从1998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
他曾对媒体回忆,那时管理人员也就领每月1000来块钱的工资。
2004年,特殊津贴被定为两年评一次,入围者领取津贴的方式也有所改变:按月领钱变成一次性领取2万元,也有部分地区一次性发给人才的津贴是5000元或者10000元,依然免征个人所得税。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文件云南省统计局云人社通 2018 84号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统计局关于印发«2017年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通知各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㊁统计局:现将«2017年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印发你们,同时通过云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站向社会公布(网址:h t t p://w w w y n h r s s g o v c n).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㊀㊀㊀云南省统计局㊀㊀2018年5月25日12017年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①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统计局(2018年5月25日)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社部的关心支持下,省人社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三抓一促”抓落实,着力稳就业、保基本、兜底线、解难题、促公平、防风险、强队伍,对标一流、争先进位,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一、人力资源与就业2017年末,全省总人口为4800.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559.1万人;城镇人口2241.4万人。
年末全省城乡总就业人数2992.65万人,比上年减少6.2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518.72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50.75%;第二产业402.33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3.44%;第三产业1071.60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35.81%。
年末城镇从业人员824.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29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①本公报的数据为正式年报统计数据,与《2017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部分数据不同。
— 2 —2业人员337.5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8万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287.56万人②。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49.02万人,比上年增加9.44%。
推荐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专业技术人员)呈报单位(市、省直部门或高等院校盖章):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2年 4 月13 日注:1.此表由单位人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填写,一式22份报送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2.表中“获奖类别”系指获国家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教学成果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励;“专利类型或专利奖名称”是指技术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姓 名 王德友 性别 男出生 日期1963年1月17日推荐顺序(位次/人数)学历 大学 学位 无 专业技 术职务 高级工程师党内职务 无行政 职务 生产技术总监/技术中心主任 工作单位山东省鲁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何年度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0年度何年何月被批准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无主 要 业 绩获 奖 或 专 利 情 况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著作、作品等王德友,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山东省鲁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技术总监、集团技术中心主任(鲁洲集团技术中心设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鲁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实验室);兼任中国矿业大学校外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淀粉糖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理事,是中国发酵行业的领军人物。
该同志1986年毕业参加工作,自1990年参与鲁洲创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淀粉生物糖的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生产实践和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研究工作。
工作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主动、无私奉献;在科研上他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尤其是在淀粉生物糖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成果显著。
先后被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聘为行业专家,并荣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轻工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临沂市十大杰出工程师等荣誉,成为行业的开拓者、领航者以及落实科学发展观、将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的典范。
技术创新方面。
云南中医学院名医名家介绍吴佩衡,名钟权(1888 ~1971),四川省会理县人,从事中医医疗和医学教育工作60余年,擅长中医内、妇、儿科,学术上尤其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有较深入的研究和造诣,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吴氏学术流派,开创了云南省经方学理,对云南中医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尤其对附子一药,较有研究,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据他多年临证体验,只要谙熟附子的药性,配伍及用量适宜,炮炙煎煮得法,且不违背辨证论治的精神,则其应用范围甚广。
依照其理论和方法治疗,不仅能促使人体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阳虚"、"阴寒"病证得以恢复,而且用于沉寒痼疾或某些危急重症,常能化险为夷。
更可贵者,对于因附子煎煮不透而发生乌头碱毒性反应者,他用煎透的附子水或四逆汤加肉桂予与解救,收到显著的效果,这是他匠心独运的一种突破和创新。
在内科杂病方面,他善于运用六经与脏腑密切联系的辨证论治法则,以明辨阴阳为纲,谨守病机,严格辨证,因人制宜,独创一格而又不离法度,故常能应手而奏效。
由于吴佩衡在医学上的造就以及他对中医事业的献身精神,深受医界同仁和广大群众的敬重。
1930年被选为昆明市中医师公会执行委员,同年冬季,代表云南中医界赴沪出席全国神州中医总会,抗议汪精卫取缔中医之反动条例,1939年选为昆明市中医师公会理事长,1942年又任云南省中医师公会理事长,兼任云南省中医考试主试委员及云贵考铨处中医考试襄试委员及检核委吴佩衡员。
1948 ~ 1950年创办了云南第一所中医学校——云南私立中医药专科学校,任校长兼教师之职。
解放后,先后任云南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云南中医学校校长、云南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云南分会副会长,《云南医药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及云南省政协常委,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吴佩衡毕生为中医事业而奋斗,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他优良的医德医风是我们的楷模,给我们留下了宝贵医学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