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校园初步规划与设计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52.50 KB
  • 文档页数:2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校园建设

初步规划及设计方案

目录

1 概述2

1.1 生态文明建设2

1.2 绿色校园3

1.3 编制依据4

1.4 编制原则5

2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体系(99项)5

3 绿色校园建设方案(环保方面)11

3.1 中水回用工程方案设计11

3.1.1 处理规模设计水质及回用要求12

3.1.2工艺选择14

3.1.3 工艺流程14

3.1.4 流程说明15

3.1.5 投资估算15

3.1.6 建议16

3.2 雨水利用工程方案设计16

3.2.1工程建设规模17

3.2.2 处理程度17

3.2.3 水质水量分析17

3.2.4 工艺流程18

3.2.5 工艺流程说明18

3.2.6 工艺设计特点18

3.2.7 投资估算19

3.3 太阳能光电利用方案19

3.1 太阳能光电技术19

3.2 太阳能光电技术的优点19

3.3 太阳能在绿色校园的应用20

3.4 太阳能光热技术和光电技术的缺点20

3.4 校园垃圾分类方案20

3.4.1 概述20

3.4.2 校园垃圾组成21

3.4.3 校园垃圾的分类回收与资源化处理21

3.4.4 减少校园垃圾和节约资源的建议23

1概述

1.1生态文明建设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

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第一次被写进中央文件。党的十八大则把生态文明建设写进党章,将其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任务,环境保护事业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从侧面反应出我们的环境现状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1.2绿色校园

绿色校园是1996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首次提出的。它强调将环保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引导教师、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让青少年在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学会如何从自己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在头脑中孕育可持续发展思想萌芽;让学校里所有的师生从关心学校环境到关心周围、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世界,并在教育和学习中学会创新和积极实践。这一活动不仅带动了教师和学生的家庭、还通过家庭带动了社区、通过社区又带动公民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它不仅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且也逐渐成为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一所中等的学校绿化面积应该不少于学校总面积的35%,而现在的绿色校园不仅仅是环境绿化,更重要的是要加入到学科当中,做为理论知识来学习,更要结合实际做实事。

"绿色校园"是指学校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将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导向,在全面的日常工作中将可持续发展思想纳入管理中,通过制订环境管理制度,开展有效的环境教育活动,创设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促进师生、家长和专家参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行动,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共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学校首先是一个传播文化的特定的学习场所,是学生获得知识、价值观,行为

养成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正规环境教育的基本功能。学生在学校中的生活约占学生每天生活的1/3,校园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通过校园的环境、生活和管理体系传递可持续发展思想尤显重要。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学校也被看作是一个环境问题的制造者,它随时随刻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学校进行环境管理和规划,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学校环境管理活动本身也是师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机会和进行环境教育的资源,有着特定的教育意义。学生可以通过了解校园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改善,学习环境和社会的知识,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参与校园环境的改善,提高环境素养。

1.3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

2、《绿色校园评价标准》CSUS/GBC 04;

3、《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

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5、《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 50640;

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7、《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

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

11、《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5;

12、《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

13、《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

14、《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

15、《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16、《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

17、《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

18、《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

19、《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