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古诗及成语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19.97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汇总zhāng dēng jié cǎi张灯结彩•解释:挂上灯笼,系上彩绸。
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例子:国庆节期间,广场上~,好不热闹。
huān jù yī táng欢聚一堂解释:欢乐地团聚在一起。
示例:人们~,庆祝春节。
pǔ tiān tóng qìng普天同庆【解释】: 天下的人或全国的人共同庆祝。
大街上搭起几坐彩坊,中间还有四个字道:"普天同庆",据说这算是过年。
xǐ qì yáng yáng喜气洋洋【解释】: 洋洋:得意的样子。
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
马上的将士们都是精神抖擞,喜气洋洋,丝毫不象是吃过败仗。
bǎi huā shèng kaī百花盛开释义百花:泛指各种花卉,形容很多花;盛:茂盛、旺盛的意思。
形容春天到来、气象万千的盛大喜悦。
近义词百花齐放zhēng qí dòu yàn争奇斗艳wǔ cǎi bīn fēn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
指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
1.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的光芒,就好象是彩虹织成似的。
(峻青《地下水晶宫》)2.天大亮了,多云的天空,布满了~的朝霞。
★袁静《伏虎记》第13回。
3·这些水果有红色,黄色,绿色……五彩缤纷可好看了。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解释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很齐全。
示例《红楼梦》中人物林林总总,生旦净末丑色色俱全yáo yáo lǐng xiān遥遥领先解释远远地走在最前面(多指成绩)。
近义词一马当先我们有遥遥领先的技术和工艺。
"dé yì yáng yáng得意洋洋解释: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古诗及成语汇总推荐资料古诗1: 春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文解释】: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注释】:1. 乃:就。
5. 径:乡下的小路。
2.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6. 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3. 潜:暗暗地,悄悄地。
7.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4.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8.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古诗2: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赏析〗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
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
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
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
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
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
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
2.闻:听。
古诗3: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注释]1. 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
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2. 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苏教版1-6年级古诗与日积月累汇总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宋邵康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一年级下册: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二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三年级上册: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三年级下册: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丹青夜夜心。
画鸡明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四年级上册: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年级下册: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五年级上册: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五年级下册: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必备古诗九首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朝代:唐代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无改一作:未改/难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宿建德江
朝代:唐代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赠花卿
朝代:唐代作者: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暮江吟
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真珠通珍珠)
乌衣巷
朝代:唐代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秋夕
朝代:唐代作者: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一作:天街;卧看一作:坐看) 小池
朝代:宋代作者: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赠刘景文/ 冬景
朝代:宋代作者: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最是一作:正是)。
二年级下册诗文:1.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nǎi)发生。
随风潜(qián)入夜,润物细无声。
解字:1.知:明白,知道。
2.乃:就。
3.潜:悄悄地。
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zhì)。
说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chén),降临在万物萌(méng)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mù)。
细细密密,滋(zī)润大地万物。
这首诗运用拟(nǐ)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yuè)之情细致(zhì)地描绘(huì)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歌颂(sòng)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诗文:2.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tí)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字:1. 晓:早晨,天亮。
2.闻:听见。
说文:春意绵(mián)绵好睡(shuì)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měng)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糊(hú)糊,似乎有沙沙风雨声,花儿不知被吹落了多少?这是一首惜(xī)春诗,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chà)那,抒(shū)发了对烂漫(màn)醉(zuì)人的春光的喜(xǐ)悦(yuè),对生机勃(bó)勃的春天的热爱。
诗文:3.游子吟(唐)孟郊慈(cí)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缝(féng),意恐(kǒng)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huī)。
解字:1. 临:将要。
2. 意恐:担心。
3.报得:报答。
说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拿(ná)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zhì)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xiào)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情?这是一首母爱的颂(song)歌,诗中亲切地吟(yín)颂了伟大的母爱。
识字2碧空如洗:拼音:bì kōng rú xǐ解释:碧空:浅蓝色的天空。
蓝色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
形容天气晴朗。
出处:宋·张元干《水调歌头》词:“万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帘卷玉波流。
”峰回路转:拼音:fēng huí lù zhuǎn解释: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
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出处: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三九·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无影无踪:拼音:wú yǐng wú zōng解释:踪:踪迹。
没有一点踪影。
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出处: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你那里挨挨桚桚,闪闪藏藏,无影无踪。
”嗤之以鼻:拼音:chī zhī yǐ bí解释:嗤:讥笑。
用鼻子吭声冷笑。
表示轻蔑。
出处:《后汉书·樊宏传》:“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
”骆驿不绝:拼音:luò yì bù jué解释:骆驿:往来不断,前后相继。
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前后相继。
形容或车马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出处:《后汉书·郭伋传》:“后宏、吴等党与闻伋威信,远自江南,或从幽、冀,不期俱降,骆驿不绝。
”悬驼就石:拼音:xuán tuó jiù shí解释:比喻用力多,得益少。
出处:《法苑珠林》卷六六记载:有人得到一匹死骆驼,剥皮嫌刀钝。
楼上有块磨刀石,于是上楼磨刀,下楼剥皮,上下往返,十分费事。
屋下架屋:拼音:wū xià jià wū解释:比喻机构或文章结构重叠。
出处:北齐·颜之推《谚氏家训·序致》:“理重事复,递相模效,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廊腰缦回:拼音:láng yāo màn huí解释:廊腰:宫殿之间的走廊。
1.古诗两首乃玉乃金:拼音:nǎi yù nǎi jīn随波逐流:拼音:s uí bō zhú liú解释: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
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潜移默化:拼音:qián yí mò huà解释: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珠圆玉润:拼音:zhū yuán yù rùn解释:润:细腻光滑。
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
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出处:唐·张文琮《咏水诗》:“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
”细水长流:拼音:xì shuǐ cháng liú解释: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
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地做某件事。
出处:清·翟灏《通俗编·地理》引《教经》:“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家喻户晓:拼音:jiā yù hù xiǎo解释:喻:明白;晓:知道。
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出处:《汉书·刘辅传》:“天下不可户晓。
”宋·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喻)户晓。
”抵足而眠:拼音:dǐ zǔ ér mián解释:脚与脚相触地同睡一张床上。
形容双方情谊深厚。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
二年级(下)必背古诗
陶者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宿新市徐公店
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小池
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咏风
唐虞世南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早梅
万树寒无色,
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
影落野人家。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_苏教版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注释】1.好雨:指春雨。
2.乃:就,赶忙。
3.发生:指“发生”雨,即下雨,落雨。
4.潜:暗暗地,悄悄地。
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诗意】好雨明白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年) 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邻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进展,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阻碍。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制造性地进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进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制造性,积存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体会,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时期。
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大李杜”。
现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赏析】《春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现在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专门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欢乐之情。
这是描画春夜雨景,表现欢乐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颂扬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颂扬那些做好事的人。
现在用“好”颂扬雨,就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明白得满足客观需要。
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二年级下册语文中必须掌握的成语及解释29.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
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30.欢聚一堂:欢乐地聚集在一起。
例:人们~,庆祝春节。
31.普天同庆:天下的人或全国的人共同庆祝。
32.喜气洋洋:洋洋:得意的样子。
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
百花盛开:形容春天到来、气象万千的盛大喜悦。
33.争奇斗艳:奇:奇异;艳:色彩鲜艳。
形容百花竞放,十分艳丽。
34.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
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35.色色俱全: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很齐全。
36.披星戴月:身披星星,头戴月亮。
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37.流星赶月:象流星追赶月亮一样。
形容行动迅速。
38.众星捧月:许多星星衬托着月亮。
比喻众人拥护着一个他们所尊敬爱戴的人。
39.烘云托月:烘,渲染;托,衬托。
原指一种画月亮的传统手法。
后比喻从侧面渲染以显示或突出主体。
40.舐犊之爱:舐:舔。
犊:小牛。
母牛舔小牛表现对它爱护。
比喻对子女的疼爱。
41.乌鸟私情:乌鸟: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
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例:臣已离家日久,老母现在抱病垂危,望陛下赐臣还乡,少遂~。
42.天伦之乐: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泛指家庭的乐趣。
例:这时父亲如果能够保持着相当丰裕的收入,家中当然充满一片~。
43.其乐无穷: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
指朝廷某一工作,感到乐在其中。
44.跋山涉水: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
翻山越岭,趟水过河。
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45.餐风饮露: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46.赏心悦目:悦目:看了舒服。
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47.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
是指学习比较好,学位比较高的,刻苦学习的,比较认真的好学生。
48.立雪求道:旧指学生恭敬受教。
比喻尊师。
49.春风化雨:化:化生和养育。
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
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50.孺子可教:指年轻人可培养。
51.尊师重教:尊敬师长,重视师长的教诲。
二年级下册古诗词课外积累及成语故事班级:姓名:1、枫桥夜泊(唐)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意: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2、丛梅(宋) 杨万里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诗意:漫步在山间那是多么的奇妙啊,这会儿正是寒气正深的薄暮时分。
整棵梅树上就开了一朵花,还偏偏开在最高的枝条上真让人懊恼啊。
3、黄花(宋) 朱淑真上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也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诗意:以花喻人,写自己的品格高洁,其实就是不愿和不喜欢的人在一起,随波逐流,同流合污。
朱淑真是杭州人。
一般认为可与李清照齐名,但好像李清照名气大些。
由于朱淑真嫁得不太好,物质生活虽优越,感情生活却贫瘠,所以抱恨终生。
朱淑真的诗作词作被后来人辑录成为《断肠集》。
4、有约(宋)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意: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
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
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5、家书(清) 张英千里寄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诗意:张英在京城做官,家人在桐城建相府时与邻居吴氏发生争执,彼此为三尺宅基地互不相让。
官司打到县衙里,张家总管连忙送信给张英,盼望他给县令写信通融。
张英见家书后,复诗一首,寄回老家。
家人接信后照办,让地三尺,邻居吴家也是一个京官,见状也让地三尺。
这就是今天仍可见到的桐城六尺巷的来历。
6、题秋江独钓图(清) 王士祯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诗意:秋江独钓者披着蓑衣,戴着斗笠,驾着小船,来到江边。
二年级下册古诗词必背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的古诗词是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以下是苏教版教材中二年级下册必背的古诗词列表:
1. 《春晓》 -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 《绝句》 -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6. 《江南逢李龟年》 -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 《江畔独步寻花》 -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8. 《望天门山》 -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 《枫桥夜泊》 -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0. 《游园不值》 -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些古诗词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哲理思考,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的良好材料。
通过背诵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造诣。
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一声不响
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五彩缤纷色色俱全得意洋洋
狐假虎威神气活现眼珠一转计上心来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撒腿就跑
跋山涉水餐风饮露水送山迎赏心悦目生机勃勃一针一线再三追问心狠手辣神通广大拜师学艺盛夏酷暑寒冬腊月起早贪黑腰酸背痛习武练功
高耸入云日思夜想无比激动
焦急万分年老多病女扮男装赫赫战功英勇善战舐犊之爱乌鸟私情天伦之乐其乐无穷摩拳擦掌生龙活虎身强力壮铜筋铁骨远近闻名专心致志来来往往不由自主聚精会神
无可奈何眼前一亮一本正经
挨家挨户千家万户莘莘学子程门立雪春风化雨孺子可教闻名中外密密麻麻色彩斑斓金光灿灿上下翻飞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翩翩起舞吉祥如意一年一度感人肺腑可歌可泣艰苦卓绝惊天动地南来北往
披星戴月流星赶月众星捧月烘云托月。
春夜喜雨【唐】杜甫(f ǔ)好h ǎo 雨y ǔ知zh ī时sh í节ji ã,当d ān ɡ春ch ūn 乃n ǎi 发f ā生sh ēn ɡ。
随su í风f ēn ɡ潜qi án 入r ù夜y â,润r ùn 物w ù细x ì无w ú声sh ēn ɡ。
野y ě径j ìn ɡ云y ún 俱j ù黑h ēi,江ji ān ɡ船chu án 火hu ǒ独d ú明m ín ɡ。
晓xi ǎo 看k àn 红h ïn ɡ湿sh ī处ch ù,花hu ā重zh în ɡ锦j ǐn 官ɡu ān 城ch ãn ɡ。
词句注释⑴知:明白,知道。
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⑵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⑶潜(qi án ):暗暗地,悄悄地。
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⑷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⑸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⑹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⑺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⑻花重(zh îng ):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
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春晓【唐】孟浩然春ch ūn 眠mi án 不b ù觉ju ã晓xi ǎo,处ch ù处ch ù闻w ãn 啼t í鸟ni ǎo。
夜y â来l ái 风f ēn ɡ雨y ǔ声sh ēn ɡ,花hu ā落lu î知zh ī多du ō少sh ǎo。
词句注释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古诗及成语汇总
推荐资料古诗1: 春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文解释】: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注释】:
1. 乃:就。
5. 径:乡下的小路。
2.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6. 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3. 潜:暗暗地,悄悄地。
7.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4.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8.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古诗2: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赏析〗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
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
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
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
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
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
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早晨。
2.闻:听。
古诗3: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 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
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2. 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3. 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
在这里“心”字双关。
[简析]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
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
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
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
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
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
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