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生产、劳动与经营.pdf
- 格式:pdf
- 大小:2.84 MB
- 文档页数:11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一、生产劳动的概念和内容1.1 生产劳动的概念生产劳动是指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通过改造自然,创造和提供各种物质和非物质产品的活动和劳动过程。
1.2 生产劳动的内容生产劳动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劳动目的:为了生产和创造各种物质和非物质产品; - 劳动对象:生产劳动对象可以是自然物,也可以是人工产品,还可以是人们的劳动力; - 劳动手段:生产劳动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机械、设备和技术;- 劳动方式:生产劳动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步骤、组织和管理方式; - 劳动过程:人们通过劳动加工和改造劳动对象的过程。
二、生产劳动的分类2.1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体力劳动是指以体力为主要手段进行的生产劳动,例如农民在田间劳作、工人在生产线上操作机器等。
•脑力劳动是指以智力为主要手段进行的生产劳动,例如科学家进行研究、工程师进行设计等。
2.2 社会生产劳动与非社会生产劳动•社会生产劳动是指为社会创造物质和非物质产品的劳动,例如农民种植粮食、工人制造产品等。
•非社会生产劳动是指为个人或家庭私人需求进行的劳动,例如家庭主妇在家里做饭、修理自行车等。
2.3 实物生产劳动与非物质生产劳动•实物生产劳动是指生产和创造物质产品的劳动,例如工人制造机械设备、建筑师设计房屋等。
•非物质生产劳动是指生产和创造非物质产品的劳动,例如艺术家创作音乐、教师教育学生等。
2.4 直接生产劳动与间接生产劳动•直接生产劳动是指直接参与产品创造的劳动,例如农民种植农作物、工人操作机器生产产品等。
•间接生产劳动是指对生产提供支持和保障的劳动,例如销售员负责产品销售、运输工人负责商品运输等。
三、生产与经营的关系生产和经营是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3.1 生产与经营的关系生产是经营活动的基础,没有生产就没有经营。
经营是在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组织、运营和管理活动,通过经营可以将产品引入市场并获利。
3.2 经营对生产的促进经营通过市场调研和营销活动,可以为生产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和销售渠道,促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高中政治必修一考点:生产、劳动和经营1. 引言本文将重点探讨高中政治必修一中的重要考点:生产、劳动和经营。
生产、劳动和经营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对于理解和认识社会及其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生产、劳动和经营的概念和关系进行阐述,以及生产、劳动和经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特点和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2. 生产、劳动和经营的概念和关系2.1 生产的概念生产是指通过劳动,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的社会行为。
生产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本动力。
2.2 劳动的概念劳动是指人们为满足自己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主动地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社会活动。
劳动是推动生产发展的基本因素,也是人类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
2.3 经营的概念经营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下,为谋取利润而组织生产、流通、销售等活动的社会行为。
经营是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核心活动,是企业、个体户等经济组织实现资源配置和价值增值的基本方式。
2.4 生产、劳动和经营的关系生产、劳动和经营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劳动是生产的基础,没有劳动就没有生产;经营是劳动结果的组织和调节,经营中涉及到各种经济活动的规划、组织和管理。
3. 生产、劳动和经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特点和作用3.1 生产、劳动和经营的特点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劳动和经营具有以下特点: - 以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经营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强调社会利益和全体人民利益的最大化。
- 社会主义属性:生产、劳动和经营在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 高度社会化:生产、劳动和经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具有高度社会化的特点,涉及到各个层面的社会关系和经济活动。
3.2 生产、劳动和经营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劳动和经营具有重要的作用: - 推动社会发展:通过生产、劳动和经营的活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4.1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授课时间:2011.10 姓名班级[学习目标]理解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原因和措施;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认同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体会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要性。
【发现生活关注经济现象】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住房、汽车、旅游、教育等消费热点逐步成熟,住宅消费的发展将带动钢铁行业、建材行业及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社会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汽车使用数量快速增长,拉动了汽油、润滑油等石油加工业的增长;汽车服务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市场需求的存在,决定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前景仍很光明。
材料二据估算,目前我国投资每增加1%,可拉动GDP上涨0.2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每增加1%,可以拉动GDP上涨0.87个百分点。
思考:(1)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是什么?(2)结合材料一说明为什么市场需求的存在决定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前景仍很光明?【理解生活领悟经济观点】4.1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生产与消费:1. 生产决定消费: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决定的,而是由决定的。
生产决定消费的、、,生产为消费创造。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消费拉动,促进:消费是生产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能提高的质量,提高的积极性。
二、用一个图示表达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三、大力发展生产力:1、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2、我国应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参与生活,运用经济观点】1.(2007 全国)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反作用。
下列选项中,体现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反作用的是()A.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视听效果更完美的产品B.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C.网上购物方式不仅方便了消费者,而且降低了企业成本D.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推动了绿色食品业的迅速发展2.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消费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清洁安全、品质好、有风味成为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首要标准。
高考思想政治复习:生产、劳动与经营一、选择题1.产业扶贫是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增收的扶贫模式。
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
与产业扶贫相比,消费扶贫的优势在于(D)①从供给端着力,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发展活力②实现产品包产包销,促进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③从需求端发力,把消费潜力转化为脱贫动力④发挥市场的作用,更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从供给端着力,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发展活力,这是生产扶贫,①不符合题意;“包产包销”错误,②错误;“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
”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D。
2.2019年3月30日,全球首个行政区域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在上海建成并开始试用,开启了“万物互联”的新时代。
5G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有(B)①增强我国经济的质量优势,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②提高劳动生产率,培育企业竞争新优势,保证经济效益③延伸产业链,给全球的通信产业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④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5G是一种技术创新,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的质量优势,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有利于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①④正确;企业经营效益受多种因素影响,5G技术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②错误;5G是一种技术升级,不涉及延伸产业链的问题,③错误。
故选B。
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
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
下列属于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是(A)①通过股票市场为实体经济融资②通过商业银行为实体经济筹资③通过债券市场为公司发行股票④通过保险市场为实体经济雇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通过股票市场为实体经济融资、通过商业银行为实体经济筹资能够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①②符合题意;股票只能在股票市场上交易,不能在债券市场交易,③错误;保险市场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保险服务,不能为实体经济提供劳动力,④中的“为实体经济雇工”错误。